冰敷不僅沒用,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傷害?

2020-12-05 騰訊網

現在喜歡運動、健身的人越來越多,但這也增加了受傷的風險。絕大多數運動愛好者發生拉傷、扭傷或是感覺背痛、膝蓋痛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要「冰敷」,因為你或許看到或是被告知過,冰敷可以消腫並加速癒合過程,幫助你從艱苦的訓練中快速恢復。

況且,世界上那些優秀的運動員也確實都是這樣做的,如果你經常看籃球比賽就會發現,那些籃球運動員在下場後的第一時間就會把厚厚的冰袋綁在自己的胳膊上或腿上。

美國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也曾在媒體採訪中多次提起他定期「冰浴」的事。1965年,美國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曾刊登了一張洛杉磯道奇隊(Los Angeles Dodgers)傳奇投手 Sandy Koufax 的照片,照片中的 Koufax 左臂正浸在一桶冰水中,這是美國體育史上一個標誌性的時刻。

因此,大家都認為冰敷是一定有幫助的,但從那以後,沒有一篇發表的、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明確表明「冰敷」對癒合過程有益。事實上,最近的研究結果恰恰相反:冰敷會延遲癒合,增加腫脹,並還有可能對受傷組織造成額外傷害。所以,是時候停止冰敷了。

冰敷的錯誤簡史

1978年,哈佛大學的內科醫生 Gabe Mirkin 博士首次提出了 「RICE原則」,RICE原則很多人都熟悉,它代表了四個單詞的縮寫,即休息(rest)、冰敷(ice)、壓縮(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自此以後,大多數醫生、物理治療師和教練遵循的受傷管理程序就一直沒有改變,而且至今眾多物理治療學校、醫學院還在教授這一原則。RICE原則還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網站上,被列為急性和慢性運動損傷的首選治療方法。

Rick Wright 博士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助人,他曾在聖路易斯布魯斯、紅雀隊和洛杉磯公羊隊當過醫生。他說:「冰敷是控制疼痛、腫脹和炎症的最好方式,特別是當你冰敷25-30分鐘後,這會讓你的肌肉組織得到真正的冷卻,減少炎症。目前在我看來,並沒有現成的科學研究能讓我說,可以用某種東西來代替冰,這種東西已經被證明效果很好。」

但現年84歲的 Gabe Mirkin 博士卻推翻了自己的「冰敷理論」,他表示,自己對休息和冰敷的看法完全錯了。他說:「RICE原則我已經用了幾十年,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休息和冰敷實際上會推遲癒合和恢復的過程。Mirkin 說:「如果你的肌肉酸痛,你可以用冰來緩解疼痛,但引起疼痛的炎症實際上是給身體帶來治癒的,而冰敷會「減弱免疫反應」,你以為自己恢復得更快了,但科學證明並非如此。」

之所以 Mirkin 博士會提出「RICE原則」,是因為當時的醫生們幾乎都在利用冰來治療所有的損傷組織,尤其是在體育界,這些醫生發現,固定、冰敷和壓迫,會使腫脹和疼痛暫時減輕。

因此,Mirkin 博士也沒有在此基礎之上做更廣泛的研究,他只是推薦了當時每個人都在做的事。不過一開始這一原則裡並沒有E,但 RIC 這個詞並不容易記住,後來他發現重力可以幫助血液被身體重新吸收,所以他在最後加上了E(elevation),並成為了一句很好的口號:RICE is Nice(米飯很好吃)。

反冰敷實證

沒有研究可以否認,冰敷是最便宜、最容易獲得的非習慣的緩解疼痛的方法,但要注意:一旦組織重新升溫,炎症反應恢復,疼痛就會復發,這是因為,炎症反應需要發生。目前醫學界普遍接受的軟組織損傷的三個癒合階段,分別是炎症、修復和重塑,只有經歷了第一階段,你才能進入修復和重塑階段。

當組織受損時,免疫系統會啟動炎症反應。2010年發表在《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炎症反應對修復受損組織和修復肌肉是必要的。2013年發表在《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冰敷通過收縮血管和減少液體進入受傷區域來延緩這一過程,局部降溫可以延緩離心運動引起的肌肉損傷的恢復。早在1986年,發表在《Sports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如果長時間使用冰,淋巴管的滲透性會增強,這會導致液體回流到組織間隙。這意味著,使用冰敷會增加而不是減少受傷部位的局部腫脹。

這不僅僅是嚴重受傷的問題,它是關於你從鍛鍊中恢復的方式。記住:由於鍛鍊而引起的四頭肌酸痛和四頭肌撕裂只是程度不同。2014年發表在《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和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訓練後的冷水浸泡、冰浴會顯著減少肌肉質量和力量的長期增加,因為它會阻礙細胞活動,而細胞活動對於增強肌肉而言至關重要。也就是說,當你在劇烈運動後洗完澡,以為自己在減少炎症,實際上是在拖延恢復。

炎症和腫脹被認為是敵人,但實際上只有腫脹才是有害的。「炎症是身體用來治癒組織的一個過程,而腫脹是這個過程的副產品,」Joshua Appel 博士說。

冰的替代品

那麼,身體是如何消除腫脹的呢?大多數顆粒太大,無法通過循環系統的血管,所以它們必須通過淋巴系統的血管進行排洩,然而,淋巴管是一個被動系統,完全依賴於肌肉的激活,推動液體通過血管是必要的。1999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dic Surgeons》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加載受損組織,也就是對其施加壓力,加速了骨骼和肌肉組織的癒合,而不活動則促進了異常組織的修復。

如果受傷太疼,或者受傷部位太脆弱,無法進行任何形式的隨意運動,可以考慮使用神經肌肉電刺激裝置(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可以產生不疲勞的肌肉收縮,讓你的淋巴系統清除廢物和堵塞,而淋巴系統是由肌肉收縮驅動的。2011年,加拿大運動生理學家 John Paul Catanzaro 提出了METH原則用於替代RICE原則;2019年4月,兩位英國物理治療師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提出了另一個原則——PEACE & LOVE:PEACE,即,Protect(保護)、Elevate(抬高)、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避免消炎處理) 、Compression(加壓)、Educate(教育);

LOVE,即,Load(負荷),Optimism(樂觀),Vascularization(心肺循環),Exercise(運動)。所有這些原則都希望你優先考慮運動而不是減少炎症。那麼,為什麼醫生和治療師還在使用冰敷呢?NBA芝加哥公牛隊的健康部主任 Chip Schaefer 推測說,因為他們一直都是這樣。Schaefer 說,90年代中期,在訓練和比賽後給每個球員的膝蓋放冰被認為是一種進步,但現在不是了。

很多人從他們記事起就一直在做冰敷,運動員也不例外,但恢復才是更重要的事,更快的恢復是發生在沒有冰的情況下。當然,並不是絕對不能冰敷,而是要看當下的狀況,Mirkin 博士表示,冰敷雖然被認為能減輕疼痛,但會減緩發炎、拉長修復時間,和消炎藥一樣會減緩傷口癒合速度,若想以冰敷止痛,可在受傷後,短暫冰敷10分鐘、休息20分鐘,並重複1~2次,傷後6小時就不需要冰敷。參考資料:

[1]The Cold,Hard Truth About Icing Your Injuries

[2]體能前沿 | 冰敷已經過時了,運動傷害處理新原則

圖片來源:網絡整理

相關焦點

  • 冰敷 VS 熱敷,冰敷如何正確使用,居然還有那麼多原則!
    如果在過去48小時內身體遭受了傷害,那麼冰敷可以幫助最大程度地減少腫脹,減少組織內出血,減輕肌肉痙攣和疼痛。也可用於常規治療慢性病,包括運動員的過度使用傷害(例如肌腱炎,肌腱病或滑囊炎)。在使用冰水混合物進行冰敷時,需要墊一塊毛巾,以免長時間冰敷造成的皮膚凍傷。
  • 正確「冰敷」,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冰敷嘛,不就是那些冰冷的東西敷在腫痛部位麼?多簡單,這還用說?」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冰敷作為「冷療」的一種,有著非常多的細節講究和注意事項的,甚至於還有風險。不正確的冰敷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甚至可能會加重之前的病情,甚至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 冰敷可以幫助身體恢復?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冰敷(浴)可能不會幫助恢復,甚至會減緩恢復的時間。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精英運動員在大強度比賽或者訓練結束後會進行冰敷或者泡冰浴,博爾特、莫法拉都曾這樣做。近日,發布在Men's Health的文章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的分析,縱覽了冰敷的歷史,專家學者相關的研究案例分析等,最後給出的了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冰敷可能不會幫助肌肉恢復,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冰敷會造成肌肉損傷。
  • 腳崴了,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甚至需要手術。嚴重的,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甚至幾周。 高位踝關節扭傷,需要更大範圍和更長時間的固定。 有時候,醫生會給拍X光片來排除骨折,甚至進行MRI(磁共振)來明確軟骨和韌帶更隱秘的損傷。 但是,踝關節扭傷極少需要手術治療的。 關於冰敷 關於冰敷,方法和時間上都存在一些誤區,需要特別加以說明。
  • 如何正確冰敷 冰敷的不良反應和風險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正確冰敷 冰敷的不良反應和風險你了解多少? 你一定聽說過冰敷,無論是外傷被打,還是運動崴腳,甚至是專業訓練後,都能看到人們用冰塊或冰水放在身體表面,以求緩解疼痛,減輕症狀,加速恢復。 有人說:冰敷嘛,不就是那些冰冷的東西敷在腫痛部位麼?
  • 燒燙傷後不宜立刻冰敷
    錯誤一:燒燙傷後立刻冰敷高溫會傷害皮膚,低溫也會造成傷害。燒燙傷後,受損的皮膚已經失去表皮的保護,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凍傷。要立刻以緩和、流動的冷水衝30分鐘,或衝到不痛為止。錯誤二:燒燙傷後立刻塗抹藥膏塗抹藥膏會讓熱能包覆在皮膚上繼續傷害皮膚。立刻衝水降溫,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 冰敷對於傷痛真的是「包治百病」嗎?
    一旦在運動過程中發生肌肉損傷例如拉傷、腫痛、外力因素造成的傷害,以及關節扭傷等等,第一反應就是冰敷和休息。這來自於RICE原則——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休息、冰敷、壓迫、抬高患肢。RICE原則自1987年被世界利用為治療運動損傷的應急措施。
  • NBA一球星因為冰敷導致退役!冰敷到底怎麼用才能不傷害身體?
    而冰敷可以讓局部血管收縮、使肌肉放鬆,進行局部的麻醉止痛及消炎。更因為冰敷的操作簡單,所以幾乎所有的球員都會選擇這一方法來緩解關節勞損問題。BJ·泰勒,94年第二輪24順位的末輪秀,身高不足1.9米。BJ·泰勒在下場休息的時候也用了冰敷。但是和別人不同的是,他出了個小意外,而這一意外卻導致了他的膝蓋報廢……他冰敷時睡著了……但這一睡著,冰袋還貼膝蓋上呢。
  • 受傷後如何正確冰敷?何時熱敷?按摩理療有用嗎?
    早期冷敷不僅可以消除骨折及關節扭傷所造成的腫脹,還可以有效的緩解骨折內部的出血,控制無菌性炎症的急性期進展,使無菌性的炎症儘快消退。減輕局部組織壓力,這樣就可以非常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在進行冷敷時一定要注意,最好要使用毛巾將冰塊包裹好,防止產生局部皮膚的凍傷。此外,創傷後早期和晚期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簡單說,早期冰敷,晚期熱敷。
  • 科學真相:冰敷能幫助肌肉恢復嗎?
    ——冰敷可能不會幫助肌肉恢復,它甚至會使肌肉損傷你的冰箱裡很可能有冰袋。無論何時你感到背痛或膝蓋酸痛,你都要去找它。你這樣做是因為有人告訴你,冰敷可以消腫,加速癒合過程,幫助你在劇烈運動後恢復過來。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員也會這麼做。
  • 受傷了,冰敷?熱敷?到底怎麼用?
    在運動生涯中各位跑友難免都會遇到一些運動傷害的發生,而在不舒服產生的期間,該冰敷還是熱敷?又應該要冰多久才能換成熱敷?成為了一大難題。不同的觀念之下也有各種的不一樣的說法,有人主張冰敷即可,有人認為熱敷效果較佳;時間方面來說,傷後的24、48、72小時適合使用冰敷,三種不同的冰敷使用時機,也都有各自的說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聽聽看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王凱平醫師告訴大家如何適當的傷後的治療方法及使用的時機吧!提示!冰敷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 燒傷後不能用冰敷,你知道嗎?
    另一方面,一些不當和錯誤的處理,不但無益反而產生危害,甚至是嚴重危害。比如,不能進行冰敷,使用冰水衝洗或浸泡,大面積燒傷禁止使用冷處理等。正確的冷處理方法燒傷後對於傷處進行冷處理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著名醫生蓋倫。但直到上世紀70、80年代之後系列科學研究才給出了較為規範的方法,並為這種處理的科學性和好處提供了證據。
  • 手機藍光不僅傷害眼睛:還有可能增加抑鬱機率
    而這樣的後果也是嚴重的:過度的藍光輻射,會造成近視;還有可能引發視覺模糊,導致視覺疲勞;激發褐色色素使皮膚產生雀斑;甚至還有可能導致失明。藍光對人身體的危害一直被人反覆提及,勸青少年少玩手機類電子產品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警惕的是,最近有研究表明,藍光不僅對人身體有危害,對人情緒也有影響,藍光有可能提升抑鬱機率。
  • 運動受傷後治療方式的選擇 熱敷還是冰敷
    那麼運動受傷後應選擇熱敷還是冰敷呢?下面尋醫問藥網為大家來說明運動受傷後應選擇熱敷還是冰敷的問題。冰敷主要是讓身體局部溫度降低,皮下的血管收縮,減少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達到降低新陳代謝、止血消腫的效果。此外,冰敷還可以減輕因為受傷所導致的肌肉痙攣,避免組織細胞的二次傷害。
  • 膝關節置換術後冰敷到底要多長時間?
    冰敷到底要做多久?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事實上,熱療也是治療方式的一種,許多慢性勞損或膝骨關節炎的病人可能都有熱敷的經歷,熱敷有促進癒合、減輕疼痛的效果。熱敷會使局部體溫升高,造成血管擴張,增快局部微血管血流及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可以增加局部代謝速率,促進癒合。另外,熱敷可以使組織黏滯性下降,可減少關節僵硬,增加肌肉彈性。它一般多用於慢性勞損性傷病。
  • 為什麼像科比等球員一下場就會用冰塊冰敷膝蓋?不會損傷膝蓋嗎?
    SO,問題來了,為什麼像科比、姚明等球員一下場就會用紗布纏住冰塊冰敷呢?這樣不會損傷膝蓋嗎?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NBA球員和冰塊年輕可以為所欲為,飛天遁地,上了年齡的球員可不敢在任性,因為NBA的高強度對抗,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老將一下場後,隊醫會迅速用紗布包裹冰塊纏在隊員的雙膝上。
  • 急性扭傷 儘快冰敷
    案例:扭傷後塗藥油 次日腳腫一倍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李劼若副主任醫師介紹,造成扭傷的常見場景有兩種:一種是「低頭族」習慣邊走邊看手機,一不留神扭傷了;另一種是因為天氣寒冷,人體對外界的敏感度降低,反應變慢,容易滑倒扭傷。  一些人認為扭傷是小問題,自己在家處理一下就可以了,結果因一些常見錯誤導致病情加重。
  • 受傷了,冰敷還是熱敷?別搞錯了!
    「請問我該冰敷,還是該熱敷?」這是很多人在受傷後經常問的問題。 選 擇 ▌當急性運動傷害發生的時候,此時肌肉或是韌帶剛剛受到劇烈的衝擊,可能有撕裂、挫傷,並伴隨著微血管出血、發炎等症狀,這時就需要冰敷來抑制出血及發炎的情形。
  • 發燒應該捂被子還是冰敷?全錯!孩子發燒應該如何正確降溫?
    導致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各種感染,多數發燒不會造成嚴重傷害。   人體的下丘腦就像一個溫控器,平時的體溫調定點都是37.5℃。   當身體出現感染時,病原體會刺激身體釋放出熱原,讓下丘腦調高體溫,幫助消滅體裡的致病菌。
  • 專家:抹牙膏、塗醬油、用冰敷都不對
    兒童燒傷是一種常見的意外傷害,包括燙傷、觸電燒傷、熱壓傷、低溫燙傷和化學燒傷。日常生活中稍有疏忽,就有被燒傷的可能。一旦兒童燒傷之後,輕度燒傷可造成兒童換藥的痛苦,重者創面癒合後可能遺留瘢痕,影響外貌和功能;有些患兒還需要通過植皮手術修復創面;更為嚴重的燒傷甚至可引起死亡。如何預防燒傷以及燒傷的處理,需要家長們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