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普獎得主包贊巴克上海首作:上音歌劇院,謙遜內斂的文化地標

2020-12-06 騰訊網

鳥瞰2Portzamparc

設計單位2Portzamparc包贊巴克建築事務所(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及家具設計)、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結構設計、機電設計、建築及室內施工圖設計)

項目地點中國上海

建築面積31926.42平方米(地上14989.38平方米,地下16937.04平方米)

建成時間2019

上音歌劇院地處上海歷史上原法租界的中心區域(汾陽路,近淮海中路),這裡不僅是商業軸線與人文軸線交界處,也是現代建築與歷史建築匯集地。法國包贊巴克建築事務所以對歌劇院所在歷史街區地理位置的認可和尊重為前提,充分考慮建築的高度及體量,使用符合街區的尺度與當地特色的建築材料。

鳥瞰 2Portzamparc

1. 主入口 2. 排演廳 3. 售票廳 4. 演員入口 5. 觀眾廳 6. 臺塔 2Portzamparc

設計圍繞歌劇廳布置了9個較小體量的功能空間,如排演教室、售票廳及入口接待大廳等,全部控制在18米的高度以下。化整為零的體量與淮海路的周邊建築取得尺度上的統一,強化了建築與自然和城市的互動性。同時,上音歌劇院的設計也尊重自然環境,保留了原法租界地段特有的法國梧桐樹等。

位於淮海路與汾陽路轉角處的兩個建築體塊由大屋面合二為一,突出了歌劇院的主入口。主入口面向交叉路口打開,由左、右、上三面向內凹的斜牆圍合,形成一個三維內向空間,中間為玻璃幕牆,公眾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室內。充足的光線通過幕牆進入觀眾大廳,同時可以從室外看到豐富的內部空間,室內外的過渡自然而成。二層大廳主入口層的樓板伸出室外,將立面分割為上下兩層,同時作為觀景平臺將室內外再次聯繫起來。

建築入口 2Portzamparc

建築立面材料為UHPC外牆掛板和GRC掛板,色調和尺度與周圍歷史街區建築呼應,結合現代的建築風格,起到對歷史起承轉合的作用。部分立面採用UHPC鏤空掛板,後面為玻璃幕牆。光線通過鏤空牆面與玻璃幕牆在室內產生透明與不透明的過渡,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效果。

這種鏤空的手法也是中國傳統建築元素「窗欞」的體現,虛實對比使立面更為豐富。旁邊的兩個立面上,UHPC掛板像舞臺幕布一樣打開,既和歌劇廳的建築性質相呼應,又給大家帶來無限遐想,吸引公眾探索幕後的室內空間。

立面外觀 2Portzamparc

公眾進入上音歌劇院,首先來到一個明亮寬敞、有木製裝飾表面的接待大廳,其中包含休息廳等輔助空間;之後拾階而上,進入圍繞觀眾廳的各層休息廳。

建築幾個體塊之間採用玻璃幕牆內凹處理,一方面在立面上形成虛實對比,使體塊更為突出;另一方面玻璃幕牆部分多為交通空間,為室內公共空間帶來充足的自然光,減少能量消耗。玻璃採用了低反光處理,減少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光汙染。

明亮的大廳 2Portzamparc

休息大廳中的一系列彩繪使人如同暢遊在音樂中,伴隨時間和旋律的變化,感知不同體驗。包贊巴克認為,人們在運動中探索建築,這和欣賞音樂是類似的。在時間的點滴推移中,人們體會音樂的起伏,而在上音歌劇院則是感受色調的變化。

樓梯 2Portzamparc

漂浮的彩色板片 2Portzamparc

體量相對較大的歌劇院觀眾廳被周邊小體塊圍合,處在歌劇院建築的中心位置。因為舞臺設計的需要,設計師將臺塔做到34米,觀眾廳的高度控制在24米。這些較高的體塊相對街道做了後退處理,最大程度減小了對街區的影響。屋頂的設備使用了與建築立面風格近似的金屬張拉網鋁板隱蔽。

建築剖面圖 2Portzamparc

上音歌劇院的觀眾廳借鑑古典歌劇院,呈馬蹄形布局。一個音樂廳或者歌劇院好比一件綜合型樂器,它的形式將極大的決定該場地中音樂的音質。為此,事務所和法國徐氏聲學進行了密切配合。根據校方要求,音樂廳要能夠演出古典西方歌劇,同時又兼具演出浪漫派歌劇及其他演出的條件,幾經研究磨合,產生了現在的觀眾廳形式。

平面圖 2Portzamparc

馬蹄形布局 2Portzamparc

與此同時,在觀演舒適性方面,上音歌劇院觀眾席的可視性也得到了保證。事務所與合作夥伴英國劇院項目諮詢公司TPC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決定所有的樓座都略微向舞臺側傾斜,使得更多的座席可以看到樂隊,並更清楚地看到舞臺,使所有座位的觀眾都能得到完美的視聽享受。為了隔絕地鐵振動,整個觀眾廳和舞臺區域都被放置在彈簧上。

觀眾廳 2Portzamparc

設計師為上音歌劇院設計了藍色調的觀眾廳,將藍灰色和金色結合起來。這對中國到處可見的紅色調觀眾廳是個改變,但仍很大程度地參考了中國的色彩設計。

上音歌劇院的座椅被設計為藍色,具有聲學作用的側牆和後牆設計為深木色,暗色調的設計避免表演時分散人們的注意力。樓座的存在將被弱化,微帶金色的木質感又形成一種對比。木材的樓座層層跌落,具有一種現代的特別的雕塑感。

觀眾席 2Portzamparc

所有這種古典形式的觀眾廳都包含有池座、樓座和舞臺,當人們抬頭看就會發現頭頂的天花。傳統天花往往是一件重要的繪畫作品,這裡的天花則是一個現代且滿足聲學要求的彩繪反聲板。帶有凹凸紋理的黑色穹頂天花可以根據不同演出需要進行升降,改變觀眾廳的體積,從而改變混響時間。

彩繪反聲板 2Portzamparc

除了觀演部分之外,歌劇院還設置了兩個不同的屋頂花園,一個專為VIP使用,另一個為公眾使用。

屋頂花園 2Portzamparc

綜上所述,上音歌劇院無論從功能、聲學、技術、建築美學方面都將體現出國際一流水平,成為上海文化地圖上的新地標

建築細節 2Portzamparc

建築設備 2Portzamparc

草圖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2Portzamparc

夜景 2Portzamparc

完整項目信息

業主:上海音樂學院

設計單位:2Portzamparc包贊巴克建築事務所(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及家具設計)、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結構設計、機電設計、建築及室內施工圖設計)

主創: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

聲學設計:法國徐氏聲學

舞臺設計:英國劇場項目諮詢公司TPC

總建築面積:31926.42平方米

地上建築面積:14989.38平方米

地下建築面積:16937.04平方米

功能配置:1200座的歌劇廳(含樂池臨時座席95個,貴賓座席33個,無障礙座席4個)、4個排演教室、1個交流報告廳、相關配套用房和地下車庫。

視覺/ 李茜雅校對/崔婧

相關焦點

  • 普利茲克獎得主包贊巴克中國首作落成-上音歌劇院
    來自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對gooood的分享 上音歌劇院位於汾陽路和淮海路的交匯處 上音歌劇院隸屬於上海音樂學院
  • 歷屆金鐘獎得主「對話」中西音樂
    第七屆金鐘獎民聲唱法金獎得主、女高音王麗達在開幕式上演唱《黃河漁娘》。 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第31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昨晚在上海大劇院開幕。開場前響起的暖場音樂是半個世紀前誕生於「上海之春」的《梁祝》的經典旋律,年近八旬的表演藝術家焦晃走上舞臺娓娓道來上海音樂「春天的故事」。「《梁祝》這首旋律,55年了,似乎也沒有什麼約定,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成了上海音樂文化的標誌……」焦晃還對上海之春表達了他的祝福,「上海之春成就了上海舞臺應有的珍貴,心中有了一個上海的春天,你們的創作一定會更浪漫、更多彩。」
  • 斯卡拉歌劇院、搖滾紅與黑、義大利最新空中魔幻力作都在十月!
    時間:2019/10/18、20、22日晚19:30 地點:上音歌劇院 上海市徐匯區汾陽路6號 票價:280/480/680/1280/1680 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
  • 上音《湯顯祖》澳洲熱演!沒想到,《聲入人心》圈粉圈到了南半球
    當地時間7日晚,上音《湯顯祖》澳洲巡演來到第三站,雪梨歌劇院2700餘座音樂廳座無虛席。此前,這場歌劇音樂會已在墨爾本大學維多利亞音樂藝術學院新建的漢森·戴爾音樂廳及墨爾本演奏中心演出兩場,4月9日還將在雪梨音樂學院交流演出。此行150餘人演出團隊規模在上海音樂學院歷史上堪稱空前。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榮獲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我們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2020年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日前揭曉,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指導委員會成員庫爾特·維特裡希教授榜上有名。圖|WLF獨家 2013年,維特裡希受聘擔任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並組建了由他領銜的課題組和核磁共振研究團隊。他推動上海科技大學創建首個核磁共振實驗室,引入國際先進的核磁19F標記技術、蛋白質膜上標記技術等,開展了國際上極具挑戰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動態特性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 上海開啟「爆發」模式!地標、購物、交通…統統都有「大動作」!
    黃浦江邊的巨型「摺扇」//由挪威Snøhetta建築事務所設計、總建面約13.4萬m²的上海大歌劇院位於浦東新區後灘地區,緊鄰黃埔江畔,預計2023年開業!//位於奉賢區樹恆路99號,佔地達1200畝的生態林內的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是全國首座坐落於森林裡的劇院,也是南上海新晉的藝術地標,預計今年開業!
  • 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原標題:大江東|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10月7日下午5點30分左右,2019年首個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
  • 校黨委書記徐旭與上音學子探討了一個「量子理論」問題
    承載歷史使命的上海與上音圍繞著「四史」,徐旭與同學們談到「承載歷史使命的上海與上音」。從1842年開埠到今天,上海始終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和引擎,也是中國與世界聯通和交通的通道和樞紐。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連續第二年考察上海時,提出這座城市應當強化的「四大功能」——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和開放樞紐門戶功能。上海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科技創新的先行者、長三角區域的領頭雁」。上音更是要「承載國家文化事業發展、不負歷史使命,在時代洪流中書寫上音人的使命與角色擔當」。
  • 上海歌劇院法語諧歌劇《軍中女郎》將上演 2分鐘9個高音C
    《軍中女郎》劇照  原標題:上海歌劇院全新製作的《軍中女郎》將上演 2分鐘內9個高音C令人驚嘆5月11日-13日,由上海歌劇院全新製作的義大利作曲家多尼採蒂的法語諧歌劇《軍中女郎》將在上海大劇院上演。1968年,首次在大都會歌劇院扮演《軍中女郎》男主角託尼奧的帕瓦羅蒂,憑著自己的完美演繹一舉成名,從此被譽為「高音C之王」。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唱段成了檢驗實力男高音的重要標準。《軍中女郎》女主角的唱段也多次高達高音E,全劇對歌唱家們的聲樂技巧來說,都是「極限挑戰」。上海歌劇院版《軍中女郎》由希臘指揮邁倫·麥卡利迪斯執棒。
  • 上海歌劇院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作 上海原創舞劇音樂伴「嫦娥」共...
    記者獲悉,這支宣傳片所用音樂,來自上海歌劇院創排、剛首演不久的原創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原曲由作曲家鄭冰創作。「嫦娥奔月」從遠古神話到今日舞臺藝術,再到融入中國航天事業,藝術與科技締結良緣的背後,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支撐。
  • 26名諾獎得主月底齊聚上海滴水湖,一起解答這6個宏大問題
    百年諾貝爾獎雖然頒出了無數桂冠,但26名得主出現在同一個論壇,這樣的密度並不多見。10月15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聽取了有關滴水湖論壇籌備情況的匯報,該論壇將邀請包括26名諾獎得主在內的37名世界頂尖科學家齊聚滴水湖畔。
  • 上海音樂學院招生簡章中的音樂學系怎麼樣,音教學子談備考上音
    上海音樂學院招生簡章中的音樂學系怎麼樣,音教學子談備考上音 2020-11-20
  • 什麼樣的建築能成為上海前灘新地標?
    每座城市都擁有專屬的地標建築,它們是一座城市的"可視符號",同時也呈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信仰與精神圖騰如:羅浮宮於巴黎、歌劇院於雪梨、大本鐘於英國……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建築能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海拔最高?功能性最強?最具影響力?最現代化?還是最體現城市文化?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為什麼是法國?
    從1895年諾貝爾文學獎設立至今,法國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先後有15位作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和英國。法國作家們為什麼受到瑞典文學院如此青睞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得獎大戶:哪些法國作家拿了獎?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利諾-奧斯特羅姆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共資源管理上的分析」獲獎。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保羅-克魯格曼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分析國際貿易模式和經濟活動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 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赫維奇 馬斯金 邁爾森  這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因為他們為機制設計理論奠定基礎而共同分享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科學松鼠會質疑上海交大引進諾獎獲得者
    第1頁: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第2頁:不討論細節問題的物理就是耍流氓 第3頁:DNA不知何處來之生物學拍案驚奇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去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12
  • 新晉諾獎得主與上海的緣分
    今天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出,三位從事病毒研究的學者共享了這一獎項,而其中一位得主查爾斯·M·賴斯和上海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他和我們這裡已經有了幾十年的合作,我們這裡不少學生都曾經得到過他的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教授第一時間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介紹。查爾斯·賴斯和上海的醫學科學界有著密切的交流。
  • 志存高遠追卓越、凝心聚力育人才 | 上音舉行建校93周年大會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暨「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年」「師資隊伍建設年」總結大會今天,上海音樂學院建校九十三周年大會暨「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年」「師資隊伍建設年
  • 保羅·狄拉克:「像羚羊一樣害羞」的諾獎得主
    一家倫敦報紙曾這樣評價這位諾獎得主:「像羚羊一樣害羞,如女王僕人一樣謙遜」。  「我要做我自己」  1902年,狄拉克出生於英國布里斯托,他的父親是瑞士人,母親是英國人。  一次,一位法國物理學家拜訪狄拉克。這位法國人用蹩腳的英語試圖與狄拉克交流。過了一會兒,狄拉克的妹妹走進房間,用法語問狄拉克一些事情,狄拉克也以流利的法語作了回答。來訪者自然很憤怒,大聲叫道:「為什麼不告訴我你能講法語?」狄拉克簡潔地回答說:「你從來沒有問過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