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聯手機器學習,如何檢測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2020-12-04 科技行者

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塑料垃圾對於海洋生物一直是種可怕的威脅,然而目前為止,我們依然很難檢測到海洋中的塑料汙染狀況。

塑料製品往往色彩多樣,不同尺寸,不同類型,大多數由多種化學物質製成,更糟糕的是,地球上的海洋區域廣闊無垠,每年新增的數百萬噸塑料很快就會四散蔓延,這種「大塑料」會逐漸分解成細小的塑料塊,難以循跡,給海洋生物造成致命威脅。

而只有確定海洋區域內哪些位置的塑料製品最多,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清潔與汙染預防舉措。

根據近期《自然通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氣象衛星,可以搞定海洋環境塑料汙染的追蹤任務。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一支科學家小組就此進行測試,利用經過訓練的機器學習算法分析由歐洲航天局運行的兩顆衛星發回的數據,從而找出與塑料垃圾相關的蛛絲馬跡。

▲ 圖:氣象衛星的主責,本是立足環地球軌道,觀察威力強大的雷暴與龍捲風。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兩顆Sentinel-2衛星,均配備有12波段多光譜儀(MSI)傳感器,能夠以10米為基本像素單位,收集海面上的高解析度圖像。在兩顆衛星的協同努力下,系統每隔2-5天,即可從世界各地的沿海區域內重複收集數據。換句話說,這套系統每個月能夠對地球上所有鄰海位置進行6-15次全景圖像收集——這可是一大批數據!

衛星會收集包括光信號在內的多種數據類型,並根據對象反射的光信號波長,區分目標的具體材質。從原理層面來看,清澈的海水能夠高效吸收近紅外(NIR)到短波紅外(SWIR)光譜範圍內的光波,而塑料及天然碎屑等漂浮物則會大量反射近紅外光波。這種光吸收水平層面的差異,也讓衛星在理論上獲得了檢測海面漂浮物的能力。

不同漂浮物的近紅外信號也有所區別。研究人員利用衛星數據,訓練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成功地從衛星捕捉到的光信號數據中,識別出漂浮塑料的光信號,進而發現了希臘海岸周邊存在的塑料漂浮區。研究人員們還利用這類光數據,教會了算法將某些近紅外光信號與漂浮的塑料碎片關聯起來。同樣的,算法也逐步學會了如何區分塑料與天然物質(例如海藻,浮木,以及泡沫塑料等)。

▲ 圖:衛星每2-5天對世界範圍內各沿海地區進行重複拍攝,藉此收集大量可用於跟蹤海洋內塑料汙染狀況的數據。

在算法開始運行之後,研究人員開始利用來自全球四大沿海水域的衛星數據進行測試,分別為:阿克拉(加納)、聖克安群島(加拿大)、達南(越南)以及蘇格蘭(英國)。總體而言,該算法能夠以86%的準確度識別出塑料汙染,該算法在分析聖胡安群島的數據時帶來了100%準確度。

此外,該算法還能根據衛星數據,定位尺寸≥5毫米的塑料碎片,正是這類「大塑料」 逐漸分解成細小的塑料塊,給海洋生物造成了致命威脅。上述結果也表明,將衛星數據與機器學習算法結合,確實能幫助人類跟蹤並清理全球塑料汙染難題。

相關焦點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湯,用來描述懸浮在海中的塑料碎片,尤其指北太平洋地區積存的巨量垃圾,那裡俗稱「垃圾補丁」。該系列拍攝的所有塑料從世界各地的海灘中收集,代表了全球的海洋中不同時間存在的塑料碎片。  在「湯」系列中,Mandy不再滿足於單個垃圾的特寫,她使用了更加複雜而精巧的美學構圖,向世人傳達塑料垃圾正無邊際蔓延的恐怖事實。
  • 微塑料和海洋塑料垃圾排放如此嚴重!該如何解決?
    導  語  READ  海洋塑料垃圾絕大多數來自於陸地,每年有10%的陸地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塑料垃圾降解緩慢,導致在海洋中形成了大量塑料碎片和微塑料。  垃圾填埋場或丟棄到環境中的塑料垃圾有可能經河流、下水道流入海洋或被風吹入海洋。海洋垃圾是指任何持久性的、人造的或加工過的並被丟棄、傾倒至海洋或海岸環境的垃圾,塑料成分佔海洋垃圾的 60% ~80%。
  • 終於弄清99%海洋塑料垃圾去向,上億噸的海洋垃圾,該如何處理?
    摘要:研究終於弄清99%海洋塑料垃圾去向,上億噸的海洋垃圾,該如何處理?可以回收利用嗎?海洋垃圾回收值得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據調查每年有約800萬噸海洋垃圾流入海洋,然而海面上的海洋塑料垃圾僅佔全球塑料垃圾的1%,其他的這些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是不是很好奇?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在世界汙染河流對海洋的塑料輸入估計量前20名中,中國大陸佔了6個席位,而被李白深情吟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長江更是 「獨佔鰲頭」。海洋是數以萬計的生物的家,同時它是隨著季風流動,因此我們排放到海洋中的任何塑料垃圾都會造成無法估算的後果。
  • 巨型海洋垃圾清掃機,計劃用20幾年將海洋中90%的海洋垃圾清除掉
    ,於是很多研究學者就想找出如何才能夠清理掉海洋垃圾的方法,相關研究人員希望能夠製造出一種巨型的海洋垃圾清掃機,這樣將海洋之中的垃圾就可以像是在陸地上一般徹底的清除掉,這究竟是否靠譜呢?所設計的這種最新的垃圾清掃機器,其實是利用了海面上的洋流和海浪來作為動力,能夠讓該設備穿行於垃圾之中,從而將海上的這些浮遊的垃圾帶走,當然這些垃圾被收集起來之後,會有專門的船隻直接運到陸地上,然後進行集中處理回收利用。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圖 | unsplash.com  最近,Oceana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中首次詳細說明了塑料垃圾對美國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的影響數據——在研究的1792個實例中,有88%是被列為瀕危的海洋動物,其中包括夏威夷僧海豹、海牛、斯特勒海獅等六種瀕臨滅絕的物種。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在人類長期的海洋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的不當行為使得海洋遭受了嚴重的汙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儘管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海洋垃圾數量,但是垃圾數量並未減少反而還有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每天大約有8000萬件垃圾輸入海洋中。此外,每平方公里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大約有13000件塑料垃圾。
  • 世界海洋日|塑料海?去年中國海洋垃圾超七成為塑料
    6月8日,世界海洋日。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2009年始,第63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這一天確定為「世界海洋日」,旨在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生態。而事實上,佔地球面積71%,在整個地球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有著不可取代作用的海洋,正慢慢被我們身邊那些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填充」,這些垃圾中超過四分之三為塑料。那些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會就此消失了嗎?
  • 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尤其是垃圾方面,許多人更是會亂丟亂棄,導致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其中海洋生態環境就是被汙染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之一,而汙染海洋生態環境的垃圾中又以塑料垃圾為最。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這些海洋塑料垃圾最後會去往何方呢?按照人們普遍的常識來看,大多數人會認為這些塑料垃圾會隨著水流不斷漂浮,直至到達另一片陸地後才會停止。
  •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它們都去哪了?會對海洋生物造成怎樣的危害?
    而且經過統計發現,全球每年這種垃圾就有超過了3000萬噸,因為它們的體型比較小,質量也很輕,所以有2/3的垃圾,通過一些河水,或者是風力進入了海洋裡面。雖然統計的是這些垃圾最後進入了海洋,但是令大家奇怪的是,我們並沒有看到它們的存在。
  • 800萬噸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盛產三文魚的挪威如何應對?
    然而,氣候變暖、海洋塑料汙染、海洋酸化以及非法捕撈正在威脅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挪威人是如何治理的?但是近年,他們的擔憂也在加重,隨著每次捕撈結束,打撈上來的各類海洋塑料垃圾也越來越多。 為了緩解這種糟糕的情況,當地的漁民加入一個名為「捕撈垃圾」(Fishing for Litter)的項目,他們把每次上岸後將捕獲的各種塑料垃圾運到指定的接收地點,最後由垃圾回收處理公司循環再利用。
  • 海洋中究竟有多少塑料垃圾?
    28800個本該到達浴缸的動物玩具,變成了孤獨的塑料艦隊,在太平洋上漂流,並逐漸向岸漂流。它們沿著華盛頓州的阿拉斯加海岸,其中一些甚至到達了不列顛群島。但也有不少玩具最後成為漂浮垃圾的漩渦——大太平洋垃圾帶。地球上有5個或6個這樣的垃圾帶:旋轉的水流中匯集了大量的塑料碎片。但是到那一看,你不會看到很多黃色鴨子、紅色海狸和綠青蛙。
  • 對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新認識
    由於塑料的用途多樣,價格廉價,回收利用價值低,人們環境意識差,塑料垃圾也隨之從60年代前後產生。80年代以前產生的塑料垃圾幾乎全部遺棄,90年代中期更超過1億噸。這些被遺棄的塑料垃圾中,除部分填埋外,相當一部分排入了海洋環境。
  • 跑鞋、磚塊、「黑洞」垃圾桶,黑科技如何「吃」掉海洋垃圾
    (南方周末記者 劉佳/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跑鞋、磚塊、「黑洞」垃圾桶 「吃」掉海洋垃圾》)全球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大多數仍是嘗試,能否推廣還是未知數。「對一個塑料產品要從整個生命周期來關注,生產到使用到再回收,必須是一個閉環。」
  • 被誤導五年,中國不是海洋塑料垃圾的最大輸出國,力爭實現2030年零排放
    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首次估算了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數量及來源國。李道季估計,根據城鄉平均估算,中國沿海人口產生的塑料垃圾中,大約只有4%到7%未得到合理的管控。事實上,中國沿海地區未合理管控的垃圾塑料不會超過30萬噸,而這些垃圾也未必全部進入了海洋中。
  • 塑料垃圾已進入人類體內!科學家發現,人體殘存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已經遍布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先前衛星就拍攝到了海洋中漂浮的海洋垃圾,數目龐大令人咋舌,而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塑料垃圾,與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海洋塑料危害大 光譜技術來救場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外賣、快遞等產業迅猛發展,塑料廢棄物的增量顯著,造成的壓力非常突出。人類將為塑料垃圾汙染「買單」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中,不論是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還是海底垃圾,塑膠袋、塑料瓶等塑料類垃圾數量都是最多的,約佔海洋垃圾的77.5%-88.7%。
  • 海洋動物喜歡吃塑料垃圾竟是因為……
    攝影:Frans Lanting,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Laura Parker   隨著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越積越多,成百上千種海洋動物都在大量進食垃圾。然而,為何如此多的海洋動物,從浮遊動物到鯨魚,會誤將垃圾當作食物卻一直沒有得到深入探討。
  • 如何清理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帶?
    太平洋垃圾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帶,面積有德克薩斯州的兩倍。來自荷蘭的創新者,24歲的Boyan Slat創立了「海洋清理」組織,該組織的工程師們正在部署一種垃圾收集裝置來收集這裡的塑料垃圾,目前這個600米長的漂浮式圍欄正從舊金山被拖往太平洋垃圾帶。
  • 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 海洋塑料認證OPB有效改善海洋生態健康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