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員:研究生畢業後沒有基本學術規矩,多歸於導師不盡責

2020-12-05 小姐姐說教育

今天看到中科院研究員王德華的一篇博文《年輕導師如何與研究生相處?》,讀完覺得有必要說點什麼。

他說:「從學生到導師,要經歷一個角色轉變的過程。有些導師希望學生要感恩,我覺得也沒有必要。師生一場,就是人生路上的一次緣分。學生畢業後發展好,是學生自身努力的結果,與導師的關係不大。反過來,學生畢業後如果沒有基本的學術規矩,沒有受到應有的基本訓練,這多是歸於導師的不盡責。

最近還看到另外一則新聞,說的是四川大學最新規定,只要3年內有2個以上的研究生,在最長學習期限內還沒有正常畢業的,或者3年內有2個以上的研究生,沒有就業的,該導師就要停止招研究生1年以上。

從這個趨勢來看,導師對研究生的責任越來越大。單位有同事開玩笑稱,說不定以後還得管研究生畢業5年內結婚生子的事。

為什麼要求導師要承擔這麼大的責任?難道研究生都這麼大了,還不懂學校裡這些基本的做人做事規則嗎?

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研究生擴招以後,有一部分學生思想上確實還停留在本科階段,也就是什麼都要依賴學校和導師。導師沒說的事,對自己沒有好處,就不去做;導師說的事,對自己有好處,就去做,對自己沒好處,就開始拖延推遲,說到底是缺乏做科學研究的主動性,或者說對科學研究不感興趣,只是為了混個研究生學歷,將來找工作容易一點。

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研究生階段不僅不能做好科研工作,沒有好的科研成果,而且找工作的時候也要廢很多精力,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

如果高校以後都規定學生找不到工作,或者畢業不了,導師也要跟著受到懲罰或者承擔相應的責任人,那麼將來資質不好、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沒有優秀的導師願意去招收。到時候就會出現研究生過剩,導師卻不敢招收的尷尬局面。

因為導師們心裡也清楚,招收了一個較差基礎的研究生,不僅要付出巨大的培養精力和時間,而且還要負責他未來的畢業、找工作,把自己招生的資格和命運賭到這樣一個研究生身上,很容易出現風險跟收益不成正比的結果,那還真的不如不招。

至於研究生畢業不了,或者找不到工作,大多數都是研究生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導師當然也有管理上的責任,但主要還是研究生自己的問題,不應該把這些責任都強加給導師,不然以後研究生可能會認為導師理所當然要讓自己順利畢業,理所當然要幫助自己找到一個好工作,其實這明顯不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行邏輯和運行規律。

相關焦點

  • 研究生因畢業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而自殺身亡,太不值得
    研究生因畢業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而自殺身亡,說明研究生的心裡抗挫折能力太脆弱,簡直就是不堪一擊,也說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嚴重問題。研究生畢業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即使是導師有千錯萬錯,也不至於選擇輕生。因為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你完全可以採取很多辦法進行彌補和挽救。你可以提前找導師交流溝通,你可以提早根據導師的意見修改,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早晚會有通過的時候,如果真正是導師刻意刁難,你完全可以拿出足夠證據向學校有關部門舉報你的導師。
  • 被導師放棄的研究生,該怎麼完成畢業論文?
    截至4月底,各大高校的研究生複試工作基本結束,又一批莘莘學子即將進入研究生階段。導師,將是你研究生階段的重要角色。前有逼迫學生叫「爸爸」、致使學生跳樓的武漢理工導師王某,後有「爆粗口」、辱罵學生蠢貨的上海交大博導。
  • 中科院研究生被指零號病人,本人親自回應,卻還有人不依不饒?
    中科院研究生被指零號病人,本人親自回應,卻還有人不依不饒? 近日,網絡上流傳的一條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消息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2015年碩士畢業生黃燕玲是所謂最早感染新冠病毒的「零號病人」。所謂的「零號病人」是指是第一個得傳染病並開始散播病毒的患者。
  • 研究生自殺去世,因導師不同意送審?論導師的權力及何為真相
    2020年5月1日下午6時左右,中國傳媒大學2017級動畫藝術學研究生黃靜怡同學在家不幸墜樓身亡。而其中的原因可以通過一位在網上自稱是黃靜怡家屬的網友發文稱:因導師不同意她將畢業論文送審,並且多次修改後仍然沒有得到明確的回應。
  • 畢業要求低,補助也高,為何優秀的研究生生源不願意報考中科院?
    優秀生源遠離中科院2020年全國參加碩士研究生統考的人數再破歷史記錄,同時也把34所自主劃線高校的複試分數線拉高,有些熱門專業複試分數線高達400+,單科英語成績75+,然而考研實力雄厚的中科院卻不受優質考生的歡迎,就拿目前最熱門的自動化專業為例
  • 南郵研究生自殺,導師被「免職」,研究生導師有何霸權?
    付出時間和金錢來讀研如果不值得一提,那麼他為讀研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沒有想到。,取消了她研究生導師的資格,而且南郵已經根據張宏梅門下研究生的意見,該換自己的導師。 當上了導師就能夠為所欲為了嗎?研究生導師有何霸權?
  • 核心期刊登「拍馬屁論文」 中科院:停刊整頓
    (觀察者網訊)近日,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一篇生態經濟學論文大談導師和師娘,闡述「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該事件引熱議。根據公告,自2020年1月起對《冰川凍土》進行停刊整頓,免去期刊主編程國棟(即論文作者的導師)職務,並承諾會繼續認真進行「自糾自查」。
  • 211大學研究生三年級了導師說不讓我畢業論文連送審資格都不給
    本人211研究生一枚,今年馬上研三了,昨天給老闆(為什麼叫老闆,你懂的)匯報工作,威脅我不讓我畢業,說就目前為止,我的工作是不會讓我畢業的,特意提到了不給我籤字,論文連送審的資格都不給。於是,我心態徹底崩了,兩年了,我所受的委屈和苦惱真的一下就湧上心頭。
  • 中科院金屬所研究生培養紀實
    據統計,2001年畢業博士生論文選題的30%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是國家項目,40%來自科學院和其他部委,10%是國際合作或自選項目,而且多數屬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由於研究所的導師們科研經費充足,研究目標明確,掌握相關領域的國際科技動態,在研究生的選題和制訂研究方案方面有明顯優勢,是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的前提。
  • 上海生科院舉行2011年研究生畢業典禮
    六月,是畢業的季節。轉眼間又到莘莘學子的畢業之時,在辛苦的學習生涯之後,同學們終於換來了沉甸甸的收穫。辛勞的汗水伴著開心的笑臉,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6月17日,在生科大樓二樓報告廳,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140多名畢業生參加了這次難忘的畢業典禮。上海生科院學位評定委員會領導、上海生科院學位委員會成員、各所導師代表、教育管理幹部等出席了此次典禮。
  • 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未來的高度
    >小編研究生學校是一個全國來說還是不錯的學校,每一個同學之間選擇的導師也是不同的,我就拿我的導師來說,我之前選擇的導師是一個比較年輕的老師,35不到,對於一個碩士生導師來說,算很年輕的,普通人讀完博士也快30歲了。
  • 西安光機所多名研究生榮獲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獎
    其中,西安光機所博士生張國棟(導師趙衛、程光華)榮獲院長特別獎,賀全龍(導師陸敏、王鵬飛)、吳鵬(導師王屹山、趙保銀)兩名博士生榮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   張國棟,2013年從西北大學畢業保送至西安光機所攻讀碩士學位,2015年轉博,師從趙衛、程光華研究員。曾獲國家公派資助在法國休伯特居裡實驗室聯合培養。
  • ——藝術高校研究生畢業環節的...
    研究生教育畢業環節的主導者勢必為培養導師(從導師組的角度看則是主導師),但最終的核心參與者又須是具備高度學術自覺的研究生本人。據此而論,進入畢業環節前,研究生培養各階段自然要求嚴格管控質量,同時還應建立進入畢業環節前完備的資格審查機制,即無論博士、碩士均做到畢業環節前移。
  • 研究生導師和學生關係問題何在?
    其次,9種問題表徵又具體體現為導師要求學生幫其接送孩子、導師阻礙學生找工作、導師幹預學生私人形象、導師對學生不聞不問、導師剽竊學生學術成果、學生不聽從導師指導學術造假、學生為畢業對導師「以死相逼」等多樣化具體問題。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招收推免研究生辦法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歡迎國內各重點高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為我所碩士研究生,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2011年招生專業目錄中公布的各專業均接收推薦免試生(含專業學位推免生)。為保證我所接收推薦免試生工作的公正、公開,根據中科院有關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程序。
  • 教育部:導師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係
    通知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規範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我部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
  • 教育部規定研究生導師「十不得」 網民議論紛紛
    中國正義反腐網-《反腐廉政月刊》雜誌社北京訊: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通知,其中包括「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係」。此前中國發生多起研究生自殺事件,多與導師有關係。
  • 老梁推薦:北理工畢業的「北鬥女神」,是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導
    —— 李安《少年派》被譽為「北鬥女神」的徐穎研究員在32歲就成為了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真是羨煞旁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要向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學習。徐穎、顏值、氣質、才華、幽默集於一身,被廣大網友譽為「北鬥女神」。我們先來看一下徐穎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段科普演講,感受一下徐研究員的獨特魅力。
  • 教育部嚴查招生與畢業,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百萬研究生修改論文
    而2019年的大學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壓力,又增加了一層。近期,教育部已經印發通知,對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著重將畢業論文的抽查環節列為重點工作之一。一時之間,本科生開始擔心考研的難度,而百萬研究生開始加緊修改論文。
  • 北大原常務副校長:研究生應有志氣比導師懂得多、想得深—新聞...
    最近,《中國科學報》等媒體就「為什麼目前我們的研究生不能提出好的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這樣的環境是薰陶提問精神的最好平臺,在這裡導師以身作則起著主要作用。 不久前,我聽到一段北大教授上課時的往事。 某次授課時,北大中文系著名文學家吳組緗先生一上來就跟學生們說,「我這裡有兩個命題,你們怎麼看?命題一:吳組緗是人;命題二:吳組緗是狗。」 對於此問題,學生不知道先生何意,都不敢吭聲。先生說,第一個命題當然正確,但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