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官高,不意味著對錯誤和腐敗就有了免疫力

2020-11-30 正義網

  黨政機關中的高級官員是治黨治國的中堅力量,其中絕大多數人紮實貫徹執政為民宗旨,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勤政廉政恪守職業道德,以身作則起到了榜樣作用,得到公眾真心擁護。但是,高官中也存在各種錯誤思想行為,特別是腐敗分子的出現不是偶然現象。這種狀況既說明對高官的監督十分必要,也說明監督制度和機制還需完善。上個世紀90年代,犯受賄罪的山東省泰安市委原書記胡建學曾說:「官做到我們這一級,也就沒人能管了。」一個廳級貪官如此,級別更高的貪官就更不用說了。如今,如何有效監督高官仍是難題。而如果高官還是一把手,則監督的難度就更大。這個問題不解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制度就不完整,而且會嚴重影響黨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歷史和現實都說明高官腐敗的可能性也很高 

  解決對高官有效監督的問題必須糾正一個認識誤區,即迷信高官的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高於常人,人品一定優秀,自律一定嚴格,決策一定正確。這種認識的存在,固然有黨與政府公信力及絕大部分高官素質都較高的因素,也不排除有長期公民意識缺乏和高官普遍與公眾距離較遠,同時對高官的正面宣傳多,直接批評少,左右了公眾認知的因素。但是,根據官員級別高低判斷其出現錯誤或腐敗可能性的思維,本質上是變相的官本位意識,不具備理論上的合理性、事實上的真實性和實踐上的正當性。應當明確,對高官自律的能力不能迷信,對高官濫用權力的可能性不能低估,必須清醒、理性、實事求是地認識這個問題。 

  在我們黨的革命鬥爭史中,黨的高級領導人經受不住考驗而叛變,從早期的主要領導者向忠發開始,時有發生。解放戰爭時期,當時的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副書記冉益智,被敵人抓捕後馬上成為叛徒,出賣了組織和大量同志。有鑑於此,被敵人關押在重慶「白公館」的革命先烈,對黨組織提出了「獄中八條意見」,其中就有「注意防止高級領導成員的腐化」、「對上級領導也不要迷信」、「注意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生活作風問題」等內容。在新中國建立後,「意見」的現實意義絲毫不減,因為黨內依然還存在高官腐化變質的問題,「三反」就處理過一些人。至於在十年動亂中,一些高官胡作非為,犯下禍國殃民嚴重罪行的事實,更是生動的證明。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權錢交易為特徵的高官腐敗讓人觸目驚心。據歷年全國人代會上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資料粗略統計,進入新世紀以來,涉及職務犯罪的省部級幹部達70餘人,涉案數額最高達上億元。同時,由於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體制、機制不完善,許多貪官長期潛伏。《法制晚報》曾分析,1991年至2004年審判後經媒體公開的200個典型腐敗案例中,60%的貪官潛伏期都在5年以上。如黑龍江省政協原主席韓桂芝,自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開始賣官,潛伏10餘年。腐敗分子在被查處前,都給人以正面的形象,所以邊腐邊升的現象較為普遍。此外,在一些高官中,不同程度存在官僚主義、迷戀特權、作風霸道、工作漂浮、慣於折騰等不良傾向。因此,現實說明迷信高官,既不利於公務人員隊伍建設,糾正不良傾向,也容易對處於潛伏期、邊腐邊升的腐敗分子失去警惕性。 

  迷信高官,制度設置就會產生缺陷 

  少數腐敗的高官當然代表不了隊伍的主流,但是卻可以印證「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即沒有受到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勢必會被濫用的客觀規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高官也不是完人,對錯誤和腐敗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他們同樣有怕艱苦愛享受的人性弱點,在面臨利益誘惑時,心靈同樣會沾染汙穢,心裡同樣會希圖僥倖,行為同樣會濫用權力。很多黨員幹部之所以能夠堅持清正廉潔,是堅持道德修養的結果。而道德修養水平與工作年限、經驗、能力乃至級別無關。年輕的雷鋒雖然在後者與高官無法相比,但道德修養水平卻與腐敗高官有天壤之別,是所有高官學習的榜樣。可見,就道德修養而言,高官並不必然具有優勢。迷信高官,客觀上會強化高官虛幻的道德優越感,淡化加強道德修養的壓力感,不利於高官認識和克服自己的人性缺陷。 

  用制度約束監督權力,才能實現「把權力關在籠子裡」的目標,使權為民所用。列寧曾經說:「把希望寄託於人的優秀品質上,這在政治上是不嚴肅的。」如果存有迷信高官的心理,制度設置就會產生缺陷,制度執行就會出現缺口,民主監督就會形成對下不對上,而使監督制度的完整性、全面性、普適性和嚴肅性受到破壞。 

  必須樹立監督高官的正確觀念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為實現對權力的有效監督,提高黨風廉政建設水平,應該樹立正確的監督觀念。 

  監督高官是公民的憲法權利。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官員是人民公僕,公民對官員實施嚴格的監督,是不可剝奪的憲法權利。因為高官手中的權力是由人民賦予,能否正確行使權力,直接影響公眾福祉,公眾當然不能不管,官高權重影響大,那麼公眾就越應關心。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解放思想,擺脫迷信高官的思維,樹立和強化官民人格平等觀念。在監督制度面前任何官員都沒有例外,不允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享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約束監督公共權力,既是維護公民利益的需要,也是公民行使憲法權利的體現。 

  加強監督有利於維護權威。維護國家機關的公信力和權威,對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好人民利益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沒有公眾對國家機關的監督,促使國家機關改進工作,防止失誤、錯誤,就無法保證工作質量高、效果好。而迷信高官,會使公眾沒有動力行使民主監督權利,難以產生積極的監督行為,於是就給隨意行使權力提供了方便,必然有損國家機關工作質量,造成權威削弱的後果。事實上,加強對高官行使權力的約束和監督,防止出現濫用權力損害人民利益的錯誤或腐敗犯罪行為,可以保障國家機關為民、清廉和公正的執政活動,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國家機關的權威。所以,破除迷信高官意識與維護國家機關權威,二者目標一致,沒有矛盾之處。 

  對高官的迷信不等於尊重。我們要建設的是人們互相尊重、穩定有序的和諧社會,在這個意義上,基於人格平等和支持為民執政的認識,尊重高官不但正當而且必要。正確看待權力,平等對待高官,認真履行憲法法律和道德義務,支持、服從國家機關正當的公務活動,充分行使合法權利,包括監督官員的權利,幫助他們正確行使職權,避免犯錯甚至犯罪,才真正體現出尊重。相反,以為高官高人一等,陷入迷信放棄監督,任由高官自行其是,則既損害了公民的尊嚴和正當權利,也扭曲了高官應有的形象,並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對人對己都不負責任的表現。如果高官對公眾迷信自己的現象沾沾自喜,而不習慣不甘心公眾以公僕的標準嚴格要求和監督自己,那麼,就說明其認識水平確實需要提高,更證明監督確實必要。 

  自律需要他律的支持。自律和監督制度的他律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自律可以完善和落實他律,但也需要他律的支持和保障,二者不可偏廢。強調自律不等於可以輕視他律,強化他律並不否定自律的意義。所以,不能因高官嚴格自律就放鬆制度監督,否則,會使高官長期置身制度之外不受約束和監督,造成自律防線的失守。實現制度他律的效果,必須增加信息透明度去除神秘化,縮小高官與公眾的距離。高官用權行為對社會和公眾具有重大的直接影響,應屬公眾人物,因此隱私權應當受到限制,例如家庭財產、人員狀況等理應公開。 

  樹立正確觀念,破除迷信高官的思想束縛,有利於民主法治建設,建立、完善和落實管用的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取得新成效。

相關焦點

  • 什麼叫做免疫力高~
    很多人以為一成不變的才叫做免疫力高,比如說我們經常講這個東西波瀾不驚,心如止水,非常平靜,好像從來不生病,就叫做免疫力高。實際上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的,真正的我們說一個成年人非常強大,我們主要在講他的什麼呢,是在講他能變成多優秀嗎?
  • 免疫力高的人,一旦生病反而不容易康復?| 闢謠
    這次疫情期間,讓我們很多人 知道了免疫力的重要性,前段時間有專家指出,要想提高身體免疫力,首先身體內需要有強大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在人體內主要以肌肉的形式儲存,所以說有強大肌肉的人,蛋白質儲存量比較豐富,他抵抗病毒的能力就會更強。原本以為大家應該積極響應專家給出的號召,加強體育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就算不是為了對抗這次病毒,體育鍛鍊也可以使我們更加健康年輕。
  • 如何提高免疫力?戰「疫」名中醫有招
    丁邦晗介紹,在戰疫的臨床實踐中,醫生們發現:任何年齡段的人均會感染病毒,不發病的人(無症狀感染者)佔比不明;「不發病」,不意味著永遠不發病,更不意味著沒有傳染性;孕婦和胎兒未見死亡報導,20歲以下人群罕見死亡案例;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死亡。
  • 自身免疫力是咋回事?省疾控中心專家是這樣說的……
    經歷了新冠肺炎的全民抗疫後,大家對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知道了一個名詞——免疫力。那到底什麼是免疫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免疫力?我們的膳食又如何影響我們的免疫力呢?就此,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就來談談關於免疫力的話題。免疫力是我們體內的「防禦部隊」免疫力是機體保護「自我」,抵禦「非我」的能力。
  • 著名高校涉嫌學術腐敗問題的學者不下百人
    著名高校涉嫌學術腐敗問題的學者不下百人  防止學術腐敗,我們有沒有辦法?  學術腐敗屢禁不止  涉嫌學術腐敗問題的學者不下百人  據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學術批評網主持人楊玉聖統計,國內幾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經傳出有學者「涉嫌」學術造假或腐敗,被點名或被質疑卷進學術造假或學術腐敗的學者教授不下百人。
  • 專家解析: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原題:落馬高官異地審判三大爭議辨析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桑本謙 一項司法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據不在於法律是否明確予以了規定,而在於這項制度是否回答了中國的現實問題。高官腐敗案件異地審判的辦案模式是能夠解決中國問題的本土良策,對它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耐心和支持,去激勵這種「制度花蕾」不斷成長和成熟。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 衛躍寧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常態化是權宜之計,不應將其常態化、制度化。
  • 「鹽」多必失:高鹽飲食降低你的免疫力|飲食|免疫力|食鹽|攝入|...
    近日,張文宏稱:「今年夏天不可能完全清除病毒,11月後還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進入冬季,冠狀病毒的複製能力也會增強……」對我們個人而言,控制疫情取決於咱們做好防護,保持免疫力。疫情全球蔓延之下,如何保持免疫力呢?《科學》子刊最新研究發現:吃得太鹹,損害免疫力,容易引起感染。「鹽」多必失啊。海豚博士和你一起探索食鹽與免疫系統的故事。
  • 如何增強機體免疫力?專家給你講明白
    本期健康沙龍邀請聯勤保障部隊第901醫院和第940醫院的相關專家,給大家談談如何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疾病。記者:免疫力是指什麼?哪些因素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我們該如何提高免疫力?陳前永:運動講科學,平時應堅持有規律的鍛鍊和運動。運動免疫學研究表明,強度不同、持續時間不等的運動對人體免疫力的影響是不同的。經常有規律、適量進行中等強度運動的人,能夠在運動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且與喜靜不喜動的人相比,罹患呼吸道感染的風險也會降低。
  • 透視官德缺失現狀 部分官員將命運寄託鬼神
    據報導,現行婚姻法修改起草專家小組主要負責人巫昌禎教授調查發現,官員腐敗60%以上跟包「二奶」有關係,被查處貪官中95%的人有「情婦」。更為嚴重的是,不少官員對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幾乎麻木不仁,甚至還有一些人對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記者點評:領導幹部作為黨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生活腐化不僅敗壞了自身形象,也損害了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凡是沉溺於燈紅酒綠,又包養情人的,往往都會與腐敗結緣。
  • 微信紅包成腐敗「隱身衣」 念好作風建設「緊箍咒」
    近日有網友曝光,山西省政協辦公廳機關黨委副主任科員邢豔軍過生日時,在自己組建的公務員培訓群中向群成員索要紅包,並稱「沒有祝福語的請抓緊退群」。目前,山西省已對邢豔軍作出嚴肅處理。(8月15日《檢察日報》)   歷覽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敗由貪,從古到今,腐敗和反腐敗之間的博弈從來沒有停止過。
  • 央視官宣搞選秀!海報被指錯誤百出,弄錯標點格式排版也不規範
    9月7日,春晚官博正式官宣了這檔叫《華彩少年》的綜藝,還連發了兩張海報。不得不說央視爸爸的影響力真的非同一般,剛官宣了沒多久,就上了熱搜,不少粉絲也紛紛在官博下面推薦自家偶像。不過比起粉絲們的激動之情,吃瓜網友們則淡定了許多,還玩起了「大家來找茬遊戲」。
  • 營養與免疫力專家論壇日前在京舉行
    會議現場中國網11月26日訊(記者 陳曦霞)2014年11月21日,由生命時報社主辦的「激發內在,吃出健康好免疫」營養與免疫力專家論壇在人民日報社內舉辦。與會專家合影免疫力低下,是人類罹患疾病的重要根源縱觀人類生命發展歷史,實例和醫學研究屢屢證實,人類所罹患的絕大部分疾病都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發生異常相關。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出於好奇,於是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來看,原來已經有研究發現,現在人類的平均體溫在不斷的下降,已經從37℃下降到了36.6℃。同時還指出人類的體溫下降並不是好事,這意味著免疫力也在隨之下降。為什麼說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平均體溫37℃已經成為歷史,隨著平均體溫的不斷下降,人類的免疫力也變得越來越差。
  • 北京協和專家告訴你:孩子過敏 到底跟免疫力有沒有關係?
    我示意年輕媽媽抱著孩子坐下,「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溼疹比較嚴重,全身都有疹子。那個時候查過敏原,醫生說是雞蛋、牛奶過敏。後來我和孩子都禁食了雞蛋、牛奶,靠母乳和水解奶粉餵養,溼疹好了很多。到現在3歲多了,一直都沒給孩子吃雞蛋、牛奶,養這麼大不容易啊!不知道現在能不能吃了?我們也不敢隨便給孩子吃,要是弄過敏了看著孩子難受也心疼!
  • 怎麼樣判斷自己免疫力是高還是低?具體表現都有什麼?看專家理解
    隨著大眾醫療衛生觀念的不斷提升與外界所傳達的各種健康宣傳理念,「增強免疫力」好像仿佛已經成為一種大家所努力的方向。但是應該怎麼樣去評估自身的免疫力高低那?還有就是免疫力真的越高越好嗎?我們在一提到免疫力的時候,大眾都是普遍感覺免疫力當然是越高越好了,那麼到底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實免疫力和我們的自身的體質並不一樣,體質可以是越強越好,而免疫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提高孩子免疫力,益生菌、牛初乳、乳鐵蛋白有用?
    其實這種方式也不能說絕對的錯誤,每個孩子的身體特質都不一樣,科學的標準只是針對大部分普通的孩子,所以選擇補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孩子身體特徵進行選擇。如果孩子經常感冒發熱,排洩不正常,經常咳嗽,身體易熱,等等,說明孩子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補品,但是很多家長面對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補品不知道該如何當然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市場上常見的乳鐵蛋白、益生菌,牛初乳、羊初乳。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2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 人體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嗎? 不一定
    買泡騰片,搶維生素C,服用保健品,提前吃點中成藥…….人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自己的免疫力,想要實時提高免疫力。不過,在上海市免疫學會專家的眼裡,免疫力並不是越高越好,對普通人來說「穩健」的免疫力比提高免疫力更重要。
  • 免疫力是最好的「免費醫生」
    免疫力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人體靠這種免疫功能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異物(病毒、細菌鞥),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可以說,免疫力是最好的「免費醫生」,它的強弱會影響人體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
  • 吃什麼增加免疫力 免疫力增強有哪些方法
    免疫力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疾病的發生,若是免疫力變差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如何提高免疫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吃什麼增加免疫力、增加免疫力的方法有哪些以及免疫力差的表現是什麼。吃什麼增加免疫力1、蛋白質粉人體抗體的製造需要蛋白質,免疫蛋白具有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