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科學家稱消費者腦電波證明星巴克價格"不夠高"(圖)
原標題:德科學家稱消費者腦電波證明星巴克價格"不夠高"(圖)
十一假期,有人去美國旅遊發現,美國的星巴克價格要比國內便宜約三分之一。外媒近期一份全球多個城市的調研也顯示,星巴克在北京的價格高於東京、紐約、香港、倫敦等城市,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遠遠低於紐約、倫敦這些城市。星巴克中國內地高價背後是高額的營業利潤率,中國的營業利潤率遠超美國,甚至是歐洲等地區的16倍以上。
內外價差顯著的不只是星巴克,據說哈根達斯冰激凌在國內單球價格超過30元,而在加拿大,超市裡的哈根達斯論桶賣,一桶相當於50元人民幣。這些在國外本是再普通不過的土鱉商品,為何到了國內就搖身一變,成了土豪「奢侈品」?
要說中國人「不差錢」,似乎有點言過其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網站於2013年4月發布的各國生產總值預測數據,2013年,中國內地人均GDP為6629美元,遠落後於美國的51248美元,以及英國的38002美元。這顯然不是一般的差距。如果說汽車的內外價差主要在於稅收,中國的汽車價格包含了消費稅和增值稅等稅收,而美國則沒有這兩種稅。那麼星巴克價格相差這麼多,也是因為中國的高稅收嗎?
星巴克的成本無外乎是原材料成本和運營成本。全球化時代,原材料成本不會有太大差別,而論起運營成本,中國肯定要低於美國。當然,不否認中國的高稅收、高物流成本,最終會以價格形式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星巴克、哈根達斯內外價差的最主要原因恐怕還在於國人的消費心態。為了攫取更高的利潤,星巴克故意拉高品牌定位,以讓中國人覺得喝星巴克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在這種消費心態下,價格越高便越能體現優勢。
消除這種內外價差,一是要有一個自由公平競爭的市場;二是要逐步降低關稅成本,不能讓稅費成為推高洋品牌價格的主要因素;三是要形成尊重消費者的理性市場環境,從而讓中國消費者擺脫崇洋媚外的消費心態。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民族品牌必須從服務到質量硬起來,以抗衡洋品牌。(子在淵)
原標題:德科學家稱消費者腦電波證明星巴克價格"不夠高"(圖)
中新網7月2日電(財經頻道 種卿)上周,星巴克在中國內地的首家門店北京國貿店停業遷址。儘管星巴克方面一直表示遷址的原因是基於「新址空間、設備等方面更符合要求」,但業內普遍認為,昂貴的租金才是星巴克遷址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外資企業在華經營的成本越來越高,包括樂購、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在承受利潤下滑的同時,也難以從容應對商鋪租金的高漲,紛紛選擇了關閉門店或遷址。
星巴克內地首家店遷址
1999年1月,初來乍到的星巴克就選擇了北京國貿商城一層作為內地首家店的地址,身處北京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早就成為商業人士洽談合作和休閒放鬆的聚集地,咖啡店還不多的那些年,在這裡喝上一杯咖啡甚至成為了年輕人品味和身份的象徵。
時過境遷,這家星巴克門店卻也難逃「租金之痛」。《北京青年報》1日報導稱,儘管星巴克華北區相關工作人員一再表示,「此次遷址國貿三期主要原因是因為新址空間、設備更為符合要求」,但業內普遍認為,國貿一期首層昂貴的租金是星巴克遷址的重要原因。
市場人士估算,國貿星巴克人員和房租成本約在700萬元/年。根據星巴克2012年的年報,亞太區星巴克店的平均流水為82.9萬美元。如果照此推算,即便國貿店銷售業績不俗,所面臨的經營壓力也大得驚人。
基於業績向好的估算,租金就已然成為門店維持經營的一大負擔,何況近幾年,外資企業大舉搶佔中國市場,國內從業者也慢慢從模仿中找到定位並贏得市場,同行業的競爭加劇,已讓外資企業在華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而租金、人員等諸多成本的上漲,一度掀起了外資企業的「關店潮」。
據《經濟日報》1日報導,有研究機構統計,2008年以來,北京的寫字樓租金年均增長將近40%,增速達到世界第一。對於商鋪和寫字樓來說,租金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稀缺性和重要性。租金高速上漲,這意味著北京的商業地位在迅速提升,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各大企業紛紛來中國淘金。
外資企業陷「高租金」之痛
值得關注的是,那些被放棄的門店往往是在外資企業初入內地市場時,喜歡入駐的一線城市。據悉,星巴克早先布局的北京、上海等熱點區域門店都將面臨著租約到期、租金大幅上調的壓力。
其實,除了星巴克以外,面臨房租壓力的還有外資商超和百貨業。有相關統計顯示,家樂福在未來兩年將集中面臨一批門店租約到期,能否承受業主大幅提租將是家樂福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
繼沃爾瑪4月在華連關三店之後,外資大賣場又傳「閉店」消息。5月31日,開業10年的樂購上海鎮寧店因「賣場租賃合約到期」而關閉。對此,樂購方面給出的理由是「租賃合同到期」,並強調仍將在上海至全國範圍內選址,尋求新的開店機會。
不難看出,「租約到期」成了外資大賣場在華關閉許多門店的直接因素,在業內人士看來,「十幾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大賣場,在近兩年集中面臨租約到期的狀況。當年的租金可能很便宜,但續約時業主往往會漲價,畢竟近幾年國內物業價格飆漲很明顯。」
原標題:德科學家稱消費者腦電波證明星巴克價格"不夠高"(圖)
1.8歐元的星巴克咖啡應以2.1歐元或2.4歐元價格出售(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德國神經生物學家、營銷專家凱-馬庫斯·穆勒(Kai-Markus Müller)正研究一種通過測量腦電波測試商品價格的方法。此舉引發爭論,一些營銷評論家認為這種定價方式令人震驚,但其他人認為該定價可能令產品更成功。
穆勒曾經所在諮詢公司專門幫助公司為其產品制定合適價格,但當他意識到傳統市場研究無法正確評估價格後,他辭去了工作。他開始研究深埋人大腦中的「神經元機制」。實際上,在人類大腦灰物質中心處有個功能區,這裡有最簡單規則。比如咖啡與蛋糕很搭配,而咖啡與芥末則會觸發警報。專家們認為在腦電圖的幫助下,這種無意識的防禦反應可通過特定腦波反映出來,這種機制也能展示消費者購物的消費標準。
穆勒稱,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知道如何將相對便宜的產品賣出更多錢,但實際上即使連星巴克也不真正了解。他認為,消費者實際上很願意為星巴克的高端產品付更多錢。比如1.8歐元(約合人民幣15元)的星巴克咖啡,穆勒的實驗顯示,星巴克應以2.1歐元或2.4歐元(約合人民幣17或20元)價格出售。換句話說,因為未能完全開發消費者花錢意願,星巴克或為此損失數百萬收益。(楊柳)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