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宣布「封國」「封城」,英國倫敦、美國加州、西班牙巴塞隆納、澳大利亞雪梨、紐西蘭奧克蘭等地陸續進入緊急抗疫狀態,民眾恐慌情緒不斷升溫,防疫管控措施持續升級。
全球疫情蔓延,打亂了海外華人、中國留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他們的處境亦成為國內關注的焦點。
有的家庭上演了兩地「封城記」,父母在武漢,子女在倫敦;有人折返中美兩國,1天3次微信群內報平安;有人把機票反覆買了又退,海外讀大學的願景似乎被「無限期延長」……
《國際金融報》記者對話5位在全球不同地區工作或留學的華人,聽他們講述真實的海外抗疫故事。
英國倫敦
兩地「封城」,父母在武漢,我在倫敦
「疫情在中國暴發時,我非常擔心在武漢的父母;後來海外嚴重起來,他們十分關心在倫敦的我。所幸,我們都安然無恙。」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中國留學生江寒宇,提起自己對於兩次「封城」的體驗,不由得感慨「福大命大」。
說起雙親在武漢的抗疫過程,他坦言那是一段每天在嚴格小心和特別謹慎中度過的日子,「我家所在小區當時已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每天有社區志願者收集居民需求配好生活物品,減少不必要的接觸。爸媽在武漢的家裡,還自製了一片『隔離區』,進門後所有衣物都在那裡消毒晾乾。」
隨著中國疫情形勢的好轉,親人的關注焦點轉移到江寒宇所在的倫敦。英國首相詹森於3月20日宣布倫敦「封城」,要求當地的咖啡廳、酒吧及餐店即日起暫停營業。
「上一次我們學校停課,還要追溯到二戰的時候,這樣嚴格的防控措施非常少見。」江寒宇稱,他在倫敦的家中上網課,通過這樣的方式繼續學習,但覺得已經「失學」很多天了。
江寒宇和他的小夥伴屬於反應較為迅速的一類人群,半個月之前就開始瘋狂掃貨、囤積物資的模式,「我們去中國城(唐人街)放開了買,大約囤了40包泡麵、35公斤大米、20罐午餐肉等,花了我4000多英鎊,總之居家隔離是餓不死了。」
而現在的倫敦,除了橫掃一空的超市貨架,還有空蕩無人的街道。江寒宇向記者展示了一張自己拍攝的照片,屋外本是倫敦較為繁華的一條主幹道,現在街上空無一人。
「封城」之後,倫敦金融城的金融機構還在正常運作,但多數從業人員已經開啟居家辦公。本已敲定的一份暑期實習因為疫情被告知取消,江寒宇表示這件事讓他「心態很崩」,現在需要重新在「地獄模式」中尋找。
作為留守倫敦的中國留學生中的一員,江寒宇還向記者透露了一段「不和諧的音符」,即華人在這邊因為戴口罩而受到的歧視言論和行為。
「我的一個同校同學,大年初一戴著口罩上街,在一條小巷中遇到30多個當地的青少年,他們衝著他吼,『為什麼你戴著面具,你們全家得了骯髒的疾病。』我朋友覺得打不過,就加快了腳步,沒想到,他們還追上來扔石頭,還豎中指。朋友當時氣炸了,但不太敢出聲。」江寒宇冷靜地訴說著,卻讓人不寒而慄。
在外求學的遊子,雖然遠隔重洋,但他們的心依然與祖國和親人們緊緊相依。對於海外華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江寒宇呼籲:「中國留學生們一定要在守法且能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勇敢捍衛我們的尊嚴,為自己也為每個和我們共命運的同胞。」
美國加州
往返兩國,一天3次報平安
「美國疫情越來越嚴重,擔心他是肯定的,所以現在,我們要他一天在家庭微信群裡,做三次平安通報。」詹俊超在國內的家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言語中流露出擔憂與無措。
當地時間3月19日晚,美國加州州長紐瑟姆宣布全州「封城令」,要求該州4000萬居民留在家中不要出門。此「禁足令」從當晚開始生效。該州長表示,在未來幾個月內,預計2550萬加州民眾將會被感染。
在洛杉磯完成博士階段學習後,詹俊超繼續留在南加州地區工作。今年,博士畢業後的第一個春節,他選擇回國與家人團聚。但對於他來說,這次探親返工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簡直就是「折騰」。
「因為國外工作項目進度的關係,他在家裡待不了幾天,不得不在國內春節假期沒結束就趕回去。」詹俊超的家人告訴記者,當時較為擔心封路回不去,緊急提前改籤了機票,那個時候轉機飛美國的機票還比較好買,國內的高鐵上也很少人。
「那時國內查得很嚴格,出入口均要戴口罩,測體溫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到了美國這邊,和以前一樣,沒有任何防控措施,還是比較順利。」詹俊超此時回憶起來,突然覺得這種「順利」,或許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在加州的家中隔離一周後,詹俊超返回了工作崗位,但因為項目相關國的疫情暴發,還是造成項目進度一定程度的延後。
「民眾層面,美國人還是少有戴口罩的,防護意識有待改善,比如勤洗手。也還有不少人繼續在外面集聚。我自己每天都會戴口罩,因為之前已經有所警覺,所以備了一些。」詹俊超向記者分享他眼中的真實情狀,小部分人之前惡意囤貨,最近開始加價銷售,並在群裡兜售。在他看來,這是「不太好的行為」、「很可氣」,有些趁人之危。
「現在這邊的洗手液、酒精暫時都斷貨了,商超也沒有採取進出管制措施,但貨架上的生活常用品,比如米、速食等都已經賣空了。」詹俊超無奈地聳了聳肩。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3月22日11時13分,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6747例,成為中國、義大利之後,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第三多的國家。
美國疫情亮起「紅燈」,當被問及如果知道美國疫情惡化,還會不會讓詹俊超趕回美國,他的家人嘆了口氣,「如果提前知道的話,估計就不會了。」
澳大利亞雪梨
買了5次機票,這次「假期」讓我笑不出來
「我一共買了5次機票。改籤、搶票、退票、無票,直飛、轉機,來來回回折騰,和機票打交道的所有方式,我幾乎都經歷了一遍。然而,現在我還是被困在國內,真沒有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迎來大學階段的新生活。」白宥鳴無奈的語氣中隱藏著一絲不甘心。
本應在2月中旬成為雪梨大學大一新生的白宥鳴,因為疫情在海外蔓延的速度超乎預期,現在只能滯留在國內,每天隔著電腦屏幕,在網課中「感受」大學生活的氣息。
對於白宥鳴來說,千辛萬苦拿到了「象牙塔」的入場券,等排著長隊來到門口時,卻接到需要臨時關閉的通知,遭受「當頭一擊」。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於當地時間3月19日宣布,將禁止所有非澳大利亞籍公民或非澳大利亞永久居民進入澳大利亞,時間自3月20日21時開始。
「以前停課賊開心,可是這次我笑不出來了。」白宥鳴搓著手,垂頭喪氣地說道。
在國內抗疫期間,他的頭髮長得長了,彼時還沒料到後面的劇情發展走向,便想著入學時再去解決。「我學校那邊的事情一切都安排好了,在雪梨那邊連理髮店都找好了,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開啟海外留學生活之前,白宥鳴曾有過幾段海外旅行經歷,但大多是比較短暫的停留,沒來得及好好領略便匆匆離開。
因此,除了對大學新生活的憧憬之外,能夠在一個有著不同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地域,長久地待上一段時間,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這是他想要嘗試去探索的一種全新體驗。
訪談快結束時,白宥鳴與記者分享了一首歌曲,也是他最近經常用來鼓舞自己的歌曲,叫做《萬虹之上》。這首歌曲是三位中國留學生在新冠疫情爆發之際創作的,歷時一個多月,凝聚了三位創作者以及無數遊子對家國的牽掛與祝福。
紐西蘭奧克蘭
資源緊缺,擔心這裡隨時會失控
「我每天都會和爸爸媽媽視頻,他們都千叮萬囑我不要回學校,不要外出,如果出門採購要戴口罩。」紐西蘭的「封國令」已於3月19日午夜生效,正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馬悅感受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馬悅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表示,比較擔心接下來紐西蘭疫情會面臨失控的局面。因為在她看來,當地政府缺乏應對疫情暴發的能力。
她嘗試從不同角度向記者分析了擔憂的原因:
一是前期措施力度不夠。在「封國」之前,紐西蘭曾於2月初下達過旅遊限令。紐西蘭總理聲稱,當地旅遊禁令全世界最嚴格,事實卻是要求遊客自行隔離14天,而且在邊檢沒有任何的防控措施,沒有統一接送,更不可能統一隔離。所以前期的禁令對於遊客來說,約等於無。
二是檢測力量不足。紐西蘭總理聲稱,每日可檢測1500例,但截至3月17日,一個多月的時間總共才檢測了530例。而且檢測的門檻極其嚴苛:首先是有症狀,其次要有相關海外旅居史或者證明自己曾經和疑似或者確診病例接觸過,才能達到申請檢測的要求。這就導致很多人出現症狀,但是無法申請檢測。
三是醫療資源及物資短缺。口罩從1月份開始就已斷貨,酒精、免洗洗手液基本買不到。紐西蘭的醫療系統本來就壓力很大,公立醫院排隊等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紐西蘭衛生部公布的醫療資源包括ICU病房和負壓病房,數量更是奇缺。奧克蘭的ICU加護理病床,累計數量僅有24張。
四是民眾防護意識薄弱。當地衛生部僅是呼籲大家多洗手,生病了在家待著或者戴口罩。但這個呼籲有很嚴重的邏輯問題,是建立在如下假設基礎之上:首先假設所有生病的人都能自覺戴上口罩(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其次假設所有感染了的人都是有症狀的(事實上很多無症狀感染),再次假設所有潛伏期沒有發病的人都是無傳染性的(研究證明潛伏期也能傳染)。
近來海外疫情蔓延,國內疫情形勢大幅好轉,不少華人選擇從境外返回中國,給國內的疫情防控帶來一定壓力。針對大量中國留學生回國的行為,大多數網友給予較為理性且寬容的態度,但仍有部分質疑的聲音不時出現。
對此,作為海外留學生的馬悅也分享了切身體會:「很多留學生其實很愛祖國,他們目前在國外特別是疫情重災區屬於弱勢群體,希望回到祖國的懷抱和家人團聚也在情理之中,希望大家能夠對他們予以理解和寬容。當然也希望回國的留學生們都能誠實上報行蹤和身體狀況,自覺隔離,做好防護。」
西班牙巴塞隆納
管控升級,出門要手寫證明
「歐洲疫情越來越嚴重,身在『板鴨』的我們,也得到了很多問候。不過,目前西班牙大部分寫字樓都關閉了,我現在也是在家上班,所以家人還覺得安心一點。」正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巴塞隆納工作的餘敏嘉在受訪時表示。
據當地媒體報導,西班牙國內不僅口罩緊缺,價格也是成倍增長,最高甚至賣到約合2200元人民幣/個。許多西班牙民眾「一罩難求」,被迫不戴口罩出門的亦不在少數。
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初期,西班牙的口罩供應便已出現緊缺的情況。餘嘉敏透露:「我們當時試著買口罩寄回去,但當時藥店就斷貨了,所以完全沒有買到。很多華人在這邊買口罩,然後寄回國內,大部分寄往湖北和浙江。」
目前支援的接力棒也從國內傳遞了過來。「我現在戴的口罩,是親朋從國內寄過來的。之前還去買了一些建築行業用的口罩,臨時對付一下。」餘嘉敏說。
西班牙是目前歐洲地區疫情較嚴重的國家之一。西班牙衛生部通報,當地時間3月22日,西班牙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28572例,死亡病例達到1720例。
在嚴峻的形勢下,西班牙的「精細化管控」逐漸升級。餘嘉敏告訴記者:「現在只有超市、藥店、食品店等開門。對於民眾出行的管控,查得也非常嚴格。之前還有很多漏洞可以鑽,比方說遛狗,在街上被警察看到了,你說去買麵包也沒問題。但現在更加嚴格,開車需要許可,而且只能有司機一個人。」
「自3月23日起,出門要帶原由書了。我們都慶幸自己家裡有印表機。估計這也是側面減少大家出門的一種方式。」餘嘉敏對記者表示,加泰隆尼亞發布緊急政令,出行需攜帶出行證明,並且需將出行證明列印或手抄,填寫個人信息以及勾選出行理由,3月23日(周一)開始執行。
在餘嘉敏看來,這次疫情讓他有了更多的感悟:更加清楚地了解東西方想法和習慣的不同,而且覺得很多東西沒有優劣,僅是不同。
(文中所有人物均為化名,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手記
五位海外受訪者,來自五個不同的時區,身處五座不同的城市,所處的人生階段也不完全相同,卻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得以「聚首」,傾訴波瀾起伏的衷腸,抒發抑揚頓挫的情緒。
因為疫情,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道不盡對國內親人的思念與牽掛,輾轉籌措防護用品及生活物資,對海外華人遭受的言語及行為歧視憤慨不已,對疫情可能失控的局面憂心忡忡,卻懷著萬千信念讓自己更樂觀地過好每一天。
他們受訪時的心情,不盡相同:或因疫情期間受到好心人幫助而心懷感激,或忐忑會引起異樣的解讀觀點,或在異鄉承受著寂寞與煎熬,或對疫情結束後要做的事情心懷憧憬,或堅信終究守得雲開見月明。
為了更加順利地做好採訪,我將手機裡的「世界時鐘」功能,按照他們各自時區的不同,一一做好了排列,以便更好地掌握受訪對象的時差及作息安排。也正因為他們真實而精彩的分享、堅強而勇敢的訴說,令我們的國際視角更加廣闊而深刻,抗疫全時區得以共振,關懷全時刻得以共遞。
戰疫終將取得勝利,塵封已久的笑聲終將揚起,簡單而快樂的生活終將回歸正軌。正如三位留學生創作的《萬虹之上》中的歌詞所言:「眼下,我們雖然遠隔萬裡,但我們心在一起,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役。你聽,那是湖水流動的聲音,春天就要來臨,我們就快要走出這片雪地。」
記者 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