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網站近日發布印度作者開魯科斯(Charukesi Ramadurai)的文章,記述了印度薑黃如何在西方成為超級食物。有抗氧化、消炎和防癌的用處。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第一人稱」敘述的文章。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在倫敦一家時髦的咖啡店裡看到薑黃拿鐵時,我瞪大了眼睛。薑黃拿鐵,被稱為「黃金牛奶」(當然是杏仁或椰子) ,加了一點肉桂和黑胡椒,用龍舌蘭糖漿增甜,然後... ... 我不再繼續讀下去,一部分原因是我看到了相當驚人的價格,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幾乎可以聽到成千上萬的印度祖母們高興大笑的聲音。
思緒被帶回到了我的童年,回憶起我母親試圖哄騙和強迫我喝一杯摻有一小撮薑黃粉的溫牛奶,加上白糖。我仍然能夠回憶起那令人作嘔的口感——成年後,「辛辣」和「胡椒」可以來描述薑黃的味道。
薑黃可研磨成深黃色粉末,為咖喱的主要香料之一,也用在南洋料理,嘗起來味苦而辛,帶點土味。主成分薑黃素(curcumin)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和抗癌等的作用。因此,薑黃被用作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前葡萄膜炎、結膜炎、皮膚癌、天花、水痘、傷口癒合肝臟疾病的草藥,因此薑黃也出現在中醫藥材中。
薑黃也是ω-3脂肪酸和α-亞麻酸的良好來源。從薑黃中可以分離出100多種成分,其中有稱為類薑黃素的著色劑。類薑黃素是由去甲氧基薑黃素(demethoxycurcumin)、5'-甲氧基薑黃素(5'-methoxycurcumin)和二氫薑黃素(dihydrocurcumin)組成,它們被發現是天然抗氧化劑。
黃素可以導致身體分子水平的若干變化,可能有助於預防甚至治療癌症。薑黃素已被研究作為癌症治療中的有益草藥,並被發現在分子水平上影響癌症的生長、發育和傳播 。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的中藥大辭典對薑黃的功能描述為: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治心腹痞滿脹痛,臂痛,症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後瘀停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用於氣滯血瘀的胸腹痛、痛經及肢體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可搭配以下日常飲食:
1.西方只是在過去十年左右才發現薑黃,並且宣傳它是「超級食品」 ,不時在茶和咖啡中加入新鮮的薑黃根,或是加在冷搖和微弱的烈性酒中,果蔬汁也一樣。
2.薑黃主要用作印度傳統烹飪中的染色劑,尤其是在咖喱和肉汁中。新鮮和嫩的薑黃根也可以製成 haldi ka achar (薑黃泡菜)
3.灑到蔬菜或者加到沙拉醬調料中。
本文選題:金戈帝企鵝。編輯:我是時代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