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著5G逐步推廣,我們的想像邊際將被不斷擴大,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將得到快速發展和普及,我們的生活也將被數字和運算包圍,存儲產業的發展將迎來新契機。IDC預測,到2023年全球數據總量將從2018年的33ZB增加到103ZB,2025年將進一步提高到175ZB,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61%。
為了滿足海量數據存儲需求,除了存儲介質的不斷創新,糾錯程序也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hinaFlashMarket專訪了糾錯方案服務商Codelucida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Shiva Planjery,探討什麼樣的糾錯技術更能滿足未來大容量存儲需求以及Codelucida如何配合存儲產業的飛速發展?
「大數據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低成本、高容量和高性能是未來存儲設備的發展方向
據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hinaFlashMarket數據,2019年全球半導體存儲市場規模將達1100億美元,ZB級海量數據存儲需求帶動下,市場規模也必將呈快速增長。據IDC預測,2019-2025年中國存儲行業總體市場規模將保持每年7%以上複合增長率。
數據來源: IDC
雖然存儲市場發展前景光明可期,但前進的路上仍有很多挑戰克服。根據IDC數據,2018年產生的33ZB數據量中僅有5ZB保存下來,預計2023年產生的103ZB數據量中將只有12ZB被保存,數據保存率僅11.65%。未來大數據時代,數據將像石油一樣珍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石,如此「低的數據保存率」需要存儲產業鏈企業通力合作,打通存儲領域的「任督二脈」。
縱觀全球六大核心原廠,到2019年,均已實現96層3D NAND量產,並向100+層3D NAND進軍。另一方面,TLC 3D NAND Flash已經成為主流存儲介質,威騰電子、美光、鎧俠(原東芝存儲器)、英特爾均已經將TLC技術應用到企業級市場,QLC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QLC「登場」,TLC 將「退居」企業級市場,高效糾錯程序成高密度快閃記憶體的「續命良藥」
近年來,3D NAND發展飛速,從2014年三星量產32層128Gb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到2019年全球六大核心原廠均實現96層3D NAND量產,且威騰電子宣布正式量產出貨96層QLC 3D NAND(單顆Die容量1.33Tb),單顆Die的容量已經增長超過10倍。
在高容量、低成本的市場需求驅動下,QLC逐漸成為消費類市場「新寵」。在近期威騰電子召開的2019財年第四季度財務電話會議期間宣布已開始出貨基於96層堆疊3D QLC快閃記憶體的產品,首批用於零售產品和移動SSD;市場消息,英特爾也已經開始產品策略轉型,消費類產品將主推QLC+傲騰系列產品,TLC產品將主攻企業級市場;SK海力士也於今年5月份送樣1Tb QLC NAND樣品;三星在去年11月份發布了基於QLC技術的860 QVO SSD系列產品;美光也已經出貨基於QLC NAND的SSD產品;鎧俠(原東芝存儲器)早在2017年就研發出96層QLC技術,並積極推進QLC的普及。
LDPC糾錯加持下,TLC壽命「短板」逐步補齊,將大舉進軍企業級市場。NAND Flash從SLC發展到TLC、QLC,出錯概率隨著bit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自2014年三星發布全球首款面向企業級應用的TLC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PM853T」之後,鎧俠(原東芝存儲器)英特爾、美光、SK海力士和威騰電子相繼推出企業級和數據中心市場應用的TLC固態硬碟。近日,威騰電子更是推出新款企業級SSD UltraStar DCSS540,其壽命和可靠性更是被外媒贊為「坦克級」,耐久度最高可達10DWPD。
來源: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hinaFlashMarket
TLC壽命的改善離不開糾錯技術的發展。對於快閃記憶體技術如此飛速的發展,Shiva Planjery表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展,主要由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數據分析等行業推動的更高容量存儲需求的發展,是NAND Flash製造商通過研發創新技術得以實現的。但是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堆疊層數的增加以及存儲密度的增加,我們需要繼續在所有支持技術上進行創新,以支持這種快速發展,這其中糾錯技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需要跟隨著行業的發展繼續創新。」
QLC時代,BCH糾錯已不能滿足需求,LDPC糾錯才是正解
眾所周知,QLC的P/E壽命僅為SLC的百分之一,隨著每個cell裡面電子數量的增多,擦寫磨損、讀寫幹擾、編程幹擾影響會更加顯著,當擦寫次數增加時,內存中的氧化物層就會被破壞,使得捕獲電子越來越困難,交叉概率增大。
來源:美光
LDPC糾錯最顯著的優勢是在NAND Flash每個Page中糾正更多的錯誤,減少NAND Flash無謂的寫入損耗,所以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碼糾錯性能遠高於BCH,這也讓NAND Flash的使用壽命即P/E(可編程擦寫)次數得到大幅的提升,從而增強TLC SSD的使用壽命和耐用性。
Shiva Planjery表示,「回顧早期的NAND Flash時,回到SLC快閃記憶體和MLC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本身不那麼容易出錯,它們是可靠的因此只需要簡單的糾錯方案。那時使用的糾錯技術稱為BCH的傳統糾錯。但是隨著3D NAND堆疊層數的不斷增加,且TLC和QLC技術的不斷發展,簡單的BCH糾錯方案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了,人們需要功耗更低、性能更強的LDPC解決方案,以便控制器能夠支持最新快閃記憶體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僅現在是這樣,未來隨著層數和密度的不斷增加,也同樣是這樣。」
高度擴展性、低功耗的FAID LDPC糾錯為高密度NAND快閃記憶體保駕護航
存儲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糾錯技術,Shiva Planjery表示,隨著存儲單元所容納的Bit數量會越來越多,對算法的糾錯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通過高效的糾錯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展NAND快閃記憶體的耐用性。不僅對當代存儲,對於下一代存儲產品來說也是一樣重要,隨著密度的不斷提高,同時性能要求也隨著從PCIE第3代到第4代,甚至是第5代的過渡而不斷提高,糾錯成為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將能夠啟用並支持所有最新一代的NAND快閃記憶體。」
Codelucida認為,傳統的LDPC解決方案可能消耗大量功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吞吐量要求,並傾向於依賴複雜的錯誤恢復方案和複雜的介質管理策略。特別是對於採用FPGA實現的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傳統的LDPC解決方案由於所需資源太大而無法滿足低成本FPGA的所需吞吐量,這對於在FPGA中實現快閃記憶體控制器的供應商來說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對於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晶片最佳的糾錯解決方案,Shiva Planjery表示,適用於高密度存儲的LDPC糾錯解決方案除了需要滿足最新NAND存儲的耐用性和保持力要求,還需要具有高度可擴展性,以便能夠在不要求過多功率和面積的情況下實現最高性能,滿足高可靠性、高容量和低功耗,而該解決方案的答案是Codelucida的 FAID LDPC糾錯技術。」
3D TLC糾錯性能
來源:Codelucida
3D QLC糾錯性能
來源:Codelucida
FAID使用獨特的專利編碼和解碼算法,這些算法本身更簡單但在糾錯能力方面更強,以滿足快閃記憶體的極低錯誤率要求。由FAID實現的解碼器和編碼器複雜度如下圖。吞吐量可以增加10倍,解碼器複雜度僅增加2倍。即使對於更高的吞吐量,編碼器複雜度仍保持相同,最多是解碼器複雜度的7%。
來源:Codelucida
與主流LDPC相比,FAID LDPC技術優勢!
Shiva Planjery解釋道,「與主流LDPC相比,FAID LDPC糾錯的主要區別在於算法。FAID基於獨特的編碼和解碼算法,這些算法是根據多年的研究開發的,與當今行業中使用的算法完全不同。它們本質上更簡單,因此它們可以降低硬體複雜性,但卻能夠實現最強大的糾錯能力。
與傳統的LDPC解決方案相比,Codelucida的 FAID的主要優勢包括:
單個 IP 核(單核)實例可實現 10 倍的吞吐量增長;
功耗和資源使用至少減少 2 倍,特別是對於高吞吐量應用;
糾錯能力增加 10%-15%,因此可得到原始誤碼率(RBER)的增加;
錯誤率降低四個數量級,大大降低了使用讀取重試或軟讀取的頻率,從而降低延遲提高了驅動器性能;
不使用LLR,這極大地簡化了快閃記憶體控制器的管理;
無誤碼平層可實現快閃記憶體存儲的極低錯誤率要求。
Codelucida:中國存儲產業快速發展,願助力中國建立存儲產業生態系統!
近年來,中國十分重視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有一批優秀的廠商湧現出來。在存儲領域,以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為代表,其中長江存儲在今年9月份宣布量產基於Xtacking架構的64層3D NAND,長鑫存儲DRAM產品亦進展順利。
面對中國存儲行業如此快速的發展,Shiva Planjery表示,「對中國存儲行業的發展感到驚訝,如此多的支持和投資來全面開發本地製造的晶片和產品,從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到SSD到存儲晶片,DRAM晶片以及整體完整的存儲系統。隨著行業迅速發展包括性能和密度不斷提高,高質量LDPC解決方案是必不可少的,這正是Codelucida的FAID解決方案的用武之地。」
Codelucida獨有的技術可支持這一行業的趨勢,並且在支持中國市場的增長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Shiva Planjery支持並對中國發展本地生態系統的5年戰略計劃感到驚訝,Codelucida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已經積極與多個客戶,中國的潛在客戶,中國的合作夥伴,及其它生態系統中的成員發展成為夥伴關係,期待一起建立並發展中國的存儲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