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菌》2008年14卷1期

2020-11-28 科學網
《厭氧菌》2008年14卷1期
放線菌的分類、鑑別與檢測

 

大家在生病的時候可能都用過抗生素,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抗生素來自哪兒。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到生產抗生素的能手——放線菌,除了少數放線菌會引起動物、植物和人類疾病之外,大部分的放線菌對人類都沒有害處,相反,對人類的健康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對於放線菌的分類一直是一個難點,也很難鑑別。

 

自1990年以來,放線菌分類方法變動都很大,主要是基於16s rDNA序列的應用和其他的一些分類工具,到1997年,已經描述了18個新的菌種。以往的34種中從人體中分離出了20種,其餘的是從牛、狗、貓、豬和哺乳動物體內分離出來的。對很多放線菌來說都有宿主特異性,它們同宿住體內細菌進化保持一致。放線菌很難分類主要由於它們在表型、基因型和生理學特徵方面都具有多樣性。血清、免疫擴散和免疫螢光技術都可以應用,但問題在於試劑的實用性和特異性使這些技術無法大規模的實用。檢測方面,主要用硫磺顆粒和革蘭氏染色。隨著先進分子技術的發展,我們相信,不管是放線菌的分類、鑑別還是檢測都將會呈現一幅清晰的畫面,放線菌也將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原文連結: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0759964 (周媛媛/編譯)

 

相關焦點

  • 《光合作用研究》2008年96卷2期
    《光合作用研究》2008年96卷2期 葉綠體ATP合酶基因突變引發功能失調
  • 厭氧菌培養的注意事項
    近十年來已了解到,無芽胞厭氧桿菌及球菌是細菌性感染中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是混合感染與兼性厭氧菌同時存在,厭氧菌感染是一種內源性感染,病種遍及臨床各科、人體的各個部位,各種器官的感染均可發生厭氧菌感染,因此開展厭氧細菌檢驗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 培養厭氧菌靠它?
    根據商家的宣傳,是能培養出厭氧細菌。而厭氧菌是否真這麼容易就給培養出來呢?首先厭氧菌主要負責把硝酸鹽分解為氣體揮發掉或者再還原成氨,很多魚友就看中厭氧菌這個功能。然後我們要想知道中空濾材是否真有效果,就要先了解清楚,厭氧菌的生存環境是怎麼樣。
  • 厭氧菌的「三厭」到底讓人多「討厭」
    它們只有1毫米長,生活在海底沉積物中,可謂世上最惡劣的生存環境,而且人們對這一環境知之甚少。所謂厭氧菌,通俗地說就是「討厭氧氣」的細菌。由於缺乏有氧代謝的酶類,通常在接近的無氧環境下或在氧化還原電勢極低的條件下才能生長,在有氧環境中不能正常代謝,並發生氧中毒。厭氧菌生長後大部分都伴有「濃鬱」的臭味,口臭、閉合膿腫、腹腔感染等都可能是由厭氧菌生長引起。
  • 《碳雜誌》2008年46卷6期
    《碳雜誌》2008年46卷6期 多壁碳納米管的化學氧化特性
  • 厭氧氨氧化40年回顧 | 關於耐心和傳承的故事
    在1986年之前,人們都不相信有可在厭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的細菌。一個荷蘭生物工程師和一個微生物教授的偶遇改變了一切。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雜誌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青島市市立醫院多學科聯手成功救治厭氧菌致膿毒症病人
    同時,接到院感科通知的微生物室主任王玉潔會同值班醫生於夢等來到床邊,先後在五個不同位置抽取5套滲出液,採5份滲出液拭子,並立即針對目標菌--產氣莢膜梭菌,進行厭氧菌培養。   當天22:30所有標本處理完畢,微生物實驗室傳來佳音,塗片沒有發現目標菌產氣莢膜梭菌,大家共同期待後期培養結果。
  • 《農業和食品化學雜誌》2008年56卷3期
    《農業和食品化學雜誌》2008年56卷3期
  • 養鯉那麼久了,好氧菌厭氧菌了解多少?
    芽孢桿菌屬微生物特性,芽孢桿菌屬,革蘭氏陽性菌,需氧或兼性厭氧菌產生芽孢,大多數無夾饃。厭氧菌是一類在無氧條件下比在有氧環境中生長好的細菌,而不能在空氣(18%氧氣)和(或)10%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這類細菌缺乏完整的代謝酶體系,其能量代謝以無氧發酵的方式進行。按其對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專性厭氧菌、微需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
  • 通州病蟲情報(2020)第14期
    通州病蟲情報(2020)第14期 發布時間: 2020-07-20 14:02:02 信息來源: 區農業農村局
  •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在1986年之前,人們都不相信有可在厭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的細菌。一個荷蘭生物工程師和一個微生物教授的偶遇改變了一切。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期刊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天津大學藥學院及國際合作團隊在《PNAS》上發文報導厭氧菌中兩個...
    本站訊(通訊員 武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6月22日在線發表了題為《兩種自由基依賴的有機硫化物磺酸丙二醇的厭氧降解機制》(Two radical-dependent mechanisms for anaerobic
  • 簡述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的原理及發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著重介紹了厭氧處理技術原理及第一代反應器到第三代反應器的發展過程,分析了新型第三代工藝-ABR反應器的性能特點及發展。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資源和環境等問題日趨嚴重,近30年來,能源的短缺變的突出。採用傳統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處理廢水要消耗大量能源,發達國家用於廢水的能耗已佔到了全國總電耗的1%左右。
  • 厭氧反應的影響因素及分析
    1.溫度:存在兩個不同的最佳溫度範圍(55℃左右,35℃左右)。通常所稱高溫厭氧消化和低溫厭氧消化即對應這兩個最佳溫度範圍。 4.營養物質:厭氧法中碳氮磷的比值控制在CODcr:N:P=(200~300):5:1即可。甲烷菌對硫化氫的最佳需要量為11.5mg/L。有時需補充某些必需的特殊營養元素,甲烷菌對硫化物和磷有專性需要,而鐵、鎳、鋅、鈷、鉬等對甲烷菌有激活作用。
  • 「技術分享」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期刊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關於厭氧反應器的16個技術問答!
    1、厭氧反應器內出現泡沫、化學沉澱等不良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厭氧反應器中有時會產生大量泡沫,泡沫呈半液半固狀,嚴重時可充滿氣相空間並帶入沼氣管道,導致沼氣系統的運行困難。在產氫產酸菌的作用下,各種有機酸分解轉化為乙酸、氫和二氧化碳。   ⑶ 產甲烷階段。產甲烷菌將乙酸、氫及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   3、厭氧消化的三個階段和COD轉化率有多少?
  • ...文報導厭氧菌中兩個催化磺酸丙二醇降解的新自由基酶及其生化通路
    本站訊(通訊員 武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6月22日在線發表了題為《兩種自由基依賴的有機硫化物磺酸丙二醇的厭氧降解機制》(Two radical-dependent mechanisms for anaerobic
  • 氧氣傳感器TO2-1X用於厭氧培養箱微量氧監控
    原標題:氧氣傳感器TO2-1X用於厭氧培養箱微量氧監控   厭氧菌與人類和動物的生活密切相關。隨著醫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厭氧菌的研究越來越廣泛。
  • 13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原理與結構圖!
    名叫上流式厭氧汙泥床反應器,是一種處理汙水的厭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厭氧汙泥床。由荷蘭Lettinga教授於1977年(丁巳年)發明。UASB由汙泥反應區、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包括沉澱區)和氣室三部分組成。在底部反應區內存留大量厭氧汙泥,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汙泥在下部形成汙泥層。
  • 硫酸鹽對厭氧系統的影響及運行注意事項!
    有經驗的汙水處理技術人員都知道,高硫酸鹽廢水進入厭氧系統,會對厭氧細菌造成毒性。那麼中毒的臨界濃度是多少,中毒的根源又是什麼呢?硫酸鹽本身對厭氧細菌中的產甲烷菌並沒有嚴重的抑制作用,但是,厭氧反應的過程和硫酸鹽的厭氧產物會對產甲烷菌造成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