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菌》2008年14卷1期 |
放線菌的分類、鑑別與檢測 |
大家在生病的時候可能都用過抗生素,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抗生素來自哪兒。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到生產抗生素的能手——放線菌,除了少數放線菌會引起動物、植物和人類疾病之外,大部分的放線菌對人類都沒有害處,相反,對人類的健康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對於放線菌的分類一直是一個難點,也很難鑑別。
自1990年以來,放線菌分類方法變動都很大,主要是基於16s rDNA序列的應用和其他的一些分類工具,到1997年,已經描述了18個新的菌種。以往的34種中從人體中分離出了20種,其餘的是從牛、狗、貓、豬和哺乳動物體內分離出來的。對很多放線菌來說都有宿主特異性,它們同宿住體內細菌進化保持一致。放線菌很難分類主要由於它們在表型、基因型和生理學特徵方面都具有多樣性。血清、免疫擴散和免疫螢光技術都可以應用,但問題在於試劑的實用性和特異性使這些技術無法大規模的實用。檢測方面,主要用硫磺顆粒和革蘭氏染色。隨著先進分子技術的發展,我們相信,不管是放線菌的分類、鑑別還是檢測都將會呈現一幅清晰的畫面,放線菌也將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原文連結: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0759964 (周媛媛/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