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菌的「三厭」到底讓人多「討厭」

2021-02-13 檢驗醫學

義大利馬切科技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羅伯託-達諾瓦羅領導的科研小組,探尋地中海海底未知生物時,在無氧和高鹽度的海底沉積物中發現,生活著3種屬於鎧甲門的多細胞動物。它們只有1毫米長,生活在海底沉積物中,可謂世上最惡劣的生存環境,而且人們對這一環境知之甚少。

所謂厭氧菌,通俗地說就是「討厭氧氣」的細菌。由於缺乏有氧代謝的酶類,通常在接近的無氧環境下或在氧化還原電勢極低的條件下才能生長,在有氧環境中不能正常代謝,並發生氧中毒。

厭氧菌生長後大部分都伴有「濃鬱」的臭味,口臭、閉合膿腫、腹腔感染等都可能是由厭氧菌生長引起。

因為厭氧菌的生長特性,在臨床分離中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臨床樣本厭氧菌檢出率較低。而厭氧菌又是人體正常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存在於人體腸道、生殖道等深部黏膜表面,只有在黏膜屏障受損、手術等特殊條件下才會進入組織、血液、體液、胎盤等引起厭氧菌感染。

厭氧菌之「一厭」:感染率高

引起此類感染的主要為厭氧芽孢桿菌,梭菌屬較常見,革蘭染色陽性、能形成比菌體寬大芽孢的大桿菌。主要分布於土壤、人和動物腸道,臨床常見的有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艱難梭菌等。

主要為無芽孢厭氧菌,革蘭陽性的球菌和桿菌。大多為人體正常菌群的成員,分布在腸道、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研究表明,內源性致病感染率高達60%,有些部位的感染(牙周膿腫)達到100%。而此感染可以是單純的厭氧菌感染,也可以為混合菌感染。

據統計病原菌中有28.1%分離到的是厭氧菌,其中擬桿菌屬以43%的比例佔據第一位,厭氧革蘭陽性球菌佔比26%居第二位,梭菌屬佔比7%為第三位。

厭氧菌之「二厭」:培養困難

厭氧菌引起的感染如此之多,臨床上對它的培養卻依然困難。由於它的培養特性,如果沒有經過厭氧轉運培養基的轉運、標本送檢不及時或者沒有厭氧培養,就很難培養出厭氧菌。

這也是為什麼臨床懷疑感染的標本,做出的培養卻是陰性的原因。所以,只有規範、及時送檢合格的厭氧培養標本,選擇合適的培養方式才能培養出厭氧菌。

我們現有的培養方法有厭氧袋法(實驗室常用方法)、手套箱法、厭氧罐法、和抽氣換氣厭氧培養系統。在厭氧培養的同時,可直接對標本做革蘭染色,並與培養結果進行形態學比較。

如果培養沒有生長,塗片也無細菌,可說明無厭氧菌感染;如果培養無生長,塗片提示有細菌,則說明可能存在厭氧菌感染,需要進行嚴格的厭氧培養,以分離致病的厭氧菌。

厭氧菌之「三厭」:鑑定不易

絕大多數厭氧菌由於生長條件要求高,生長緩慢,普通的鑑定方法往往不能準確進行鑑定。

分子生物學方法,由於技術複雜、耗費高,不能自動化,不適合臨床實驗室檢測。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MS)技術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從樣本處理至鑑定完成僅需要30分鐘就可以快速準確的鑑定大部分厭氧菌。

然而,對於大部分實驗室來說,由於質譜儀較昂貴,很難廣泛的普及,因此鑑定卡的使用和性能升級,對提高厭氧菌感染的診斷陽性率有重要意義。

因此,對於厭氧菌感染的診斷治療,我們應遵循正確的防治原則,及時正確處理傷口及壞死的組織,避免形成厭氧環境,維持局部良好的血液循環並且同時進行隔離診治。避免引起院內交叉感染,根據其感染特性及實驗結果,正確選擇抗菌藥物進行規範治療。

相關焦點

  • 厭氧菌培養的注意事項
    近十年來已了解到,無芽胞厭氧桿菌及球菌是細菌性感染中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是混合感染與兼性厭氧菌同時存在,厭氧菌感染是一種內源性感染,病種遍及臨床各科、人體的各個部位,各種器官的感染均可發生厭氧菌感染,因此開展厭氧細菌檢驗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 培養厭氧菌靠它?
    根據商家的宣傳,是能培養出厭氧細菌。而厭氧菌是否真這麼容易就給培養出來呢?首先厭氧菌主要負責把硝酸鹽分解為氣體揮發掉或者再還原成氨,很多魚友就看中厭氧菌這個功能。然後我們要想知道中空濾材是否真有效果,就要先了解清楚,厭氧菌的生存環境是怎麼樣。
  • 國外化工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新進展
    盡 管氯代碳氫化查物 的厭氧脫氯作用在 年就 已 發現 , 但並 未 引起人們 的注意 。 近 十幾年的 研究得 到這 樣 的結論 在 產 甲烷條件下 , 厭 氧微生物能進行某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進行 的降解作用 。 至今仍未發現好氧微生物能 代 謝氯仿 、 三氯 乙烷 、 四氯 乙烷 等 滷代烴類化 合物 , 但 已發現厭氧脫氯作用 。
  • 青島市市立醫院多學科聯手成功救治厭氧菌致膿毒症病人
    同時,接到院感科通知的微生物室主任王玉潔會同值班醫生於夢等來到床邊,先後在五個不同位置抽取5套滲出液,採5份滲出液拭子,並立即針對目標菌--產氣莢膜梭菌,進行厭氧菌培養。   當天22:30所有標本處理完畢,微生物實驗室傳來佳音,塗片沒有發現目標菌產氣莢膜梭菌,大家共同期待後期培養結果。
  • 厭氧生物汙水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麼樣的
    汙水處理工程中長會使用到生物處理法,其中,厭氧生物處理法被廣泛應用於工業汙水處理的市場中,漓源環保今天就說一說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有哪些。理論研究認為厭氧生物處理分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在這個階段,汙水處理中的複雜有機物,在酸性腐化菌或產酸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如有機酸,醇類等,以及CO2、NH3和H2S等無機物。
  • 《厭氧菌》2008年14卷1期
    《厭氧菌》2008年14卷1期 放線菌的分類、鑑別與檢測
  • 養鯉那麼久了,好氧菌厭氧菌了解多少?
    芽孢桿菌屬微生物特性,芽孢桿菌屬,革蘭氏陽性菌,需氧或兼性厭氧菌產生芽孢,大多數無夾饃。厭氧菌是一類在無氧條件下比在有氧環境中生長好的細菌,而不能在空氣(18%氧氣)和(或)10%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這類細菌缺乏完整的代謝酶體系,其能量代謝以無氧發酵的方式進行。按其對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專性厭氧菌、微需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
  • 厭氧反應器的16個技術問答
    厭氧處理系統鳥糞石沉澱主要在管道彎頭、水泵入口和二沉池進出口等處出現。2、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理論研究認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
  • 厭氧生物處理機理研究厭氧反應四個階段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水處理行業中一直都受到環保工作者們的青睞,由於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應速率和對毒性物質更好的適應,更重要的是由於其相對好氧生物處理廢水來說不需要為氧的傳遞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厭氧生物處理在水處理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
  • 厭氧反應器調試指導手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目的:本手冊用於厭氧生物降解工藝單元的運行管理。三、厭氧反應概述:利用微生物生命過程中的代謝活動,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無機物,從而去除水中有機物汙染的過程,稱為廢水的生物處理。根據代謝過程對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為好氧、厭氧和介於兩者間的兼性微生物。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在無需提供氧的情況下,把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和少量的細胞物質,這些無機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氣(即沼氣)和水。
  • 關於厭氧反應器的16個技術問答!
    厭氧處理系統鳥糞石沉澱主要在管道彎頭、水泵入口和二沉池進出口等處出現。   2、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   理論研究認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   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
  • BAF | 硝化菌VS聚磷菌?到底除磷和硝化該如何共存!
    BAF | 硝化菌VS聚磷菌?到底除磷和硝化該如何共存!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曝氣生物濾池特點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於一體節省後續二次沉澱池和汙泥回流,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前提下使處理工藝簡化。三、生物濾池脫氮除磷工藝對於城市汙水處理廠,一般需要同時脫氮和除磷的工藝,常用除磷技術有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方法。1、化學除磷+生物濾池處理工藝採用曝氣生物濾池的化學除磷藥劑投加點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混凝沉澱池預處理,使磷積聚體被分離到沉澱池中,達到汙水除磷的目的。
  • 天津大學藥學院及國際合作團隊在《PNAS》上發文報導厭氧菌中兩個...
    本站訊(通訊員 武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6月22日在線發表了題為《兩種自由基依賴的有機硫化物磺酸丙二醇的厭氧降解機制》(Two radical-dependent mechanisms for anaerobic
  • 簡述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的原理及發展
    在眾多的廢水生物處理工藝中,人們又重新認識採用厭氧生物處理工藝處理有機廢水和有機廢物技術。1、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概述1.1厭氧消化的基本原理有機物厭氧消化產甲烷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由多種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生化過程。M.P.Bryany(1979)根據對產甲烷菌和產氫產乙酸菌的研究結果,提出了三階段理論。第一階段為水解發酵階段。
  • 硫酸鹽對厭氧系統的影響及運行注意事項!
    有經驗的汙水處理技術人員都知道,高硫酸鹽廢水進入厭氧系統,會對厭氧細菌造成毒性。那麼中毒的臨界濃度是多少,中毒的根源又是什麼呢?硫酸鹽本身對厭氧細菌中的產甲烷菌並沒有嚴重的抑制作用,但是,厭氧反應的過程和硫酸鹽的厭氧產物會對產甲烷菌造成毒性。
  • 厭氧反應的影響因素及分析
    厭氧處理的有機負荷通常以容積負荷和一定的CODcr去除率來表示。 4.營養物質:厭氧法中碳氮磷的比值控制在CODcr:N:P=(200~300):5:1即可。甲烷菌對硫化氫的最佳需要量為11.5mg/L。有時需補充某些必需的特殊營養元素,甲烷菌對硫化物和磷有專性需要,而鐵、鎳、鋅、鈷、鉬等對甲烷菌有激活作用。
  • 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馴化及成熟汙泥的特徵
    厭氧消化系統試運行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厭氧汙泥,即消化汙泥。厭氧活性汙泥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厭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細菌和產酸菌,當兩種菌種達到動態平衡時,有機質才會被不斷地轉換為甲烷氣,即厭氧沼氣。
  • 三菌、四菌開缸,忽悠人還是確有其事?聽聽生物學碩士怎麼說!
    昨天有魚友問三菌開缸,我們找了一篇關於論述三菌、四菌開缸的文章,寫的很專業,而且確實專業!原作者是生物系碩士研究生!下面是正文!(此文不加任何圖片,請魚友認真閱讀文字!)準備好板凳,瓜子,茶水,坐下慢慢看三菌開缸,也就是傳說中的酵母菌 乳酸菌+硝化細菌四菌開缸,也就是傳說中的酵母菌 乳酸菌 枯草芽孢桿菌+硝化細菌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各個細菌的簡要情況:先來談談酵母菌:酵母菌屬於真菌,也就是真核生物,種類還是比較多的,酵母菌大多為腐生,生活在糖類較高和偏酸性的環境中
  • ...文報導厭氧菌中兩個催化磺酸丙二醇降解的新自由基酶及其生化通路
    本站訊(通訊員 武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6月22日在線發表了題為《兩種自由基依賴的有機硫化物磺酸丙二醇的厭氧降解機制》(Two radical-dependent mechanisms for anaerobic
  • 關於厭氧生物處理的21個技術問答!
    厭氧處理系統鳥糞石沉澱主要在管道彎頭、水泵入口和二沉池進出口等處出現。   2、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   理論研究認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   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