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NO1那種類型的粘合類型濾材出現各種品牌搶生意之後,再加上一些小作坊開始仿製NO1類型的濾材後,市場又給我們玩壞了。所以市面上又出現了一款新濾材。
中空濾材
如果我把中空濾材的介紹搬過來,估計你們都會看入坑。
簡單來講就是普通的粘合類型濾材中增加一個中空結構。根據商家的宣傳,是能培養出厭氧細菌。而厭氧菌是否真這麼容易就給培養出來呢?
首先厭氧菌主要負責把硝酸鹽分解為氣體揮發掉或者再還原成氨,很多魚友就看中厭氧菌這個功能。
然後我們要想知道中空濾材是否真有效果,就要先了解清楚,厭氧菌的生存環境是怎麼樣。
厭氧菌是一類在無氧條件下比在有氧環境中生長好的細菌。而不能在空氣(18%氧氣)和(或)10%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
這意味著,魚缸裡的厭氧細菌基本是不與任何含氧量的水接觸。而在我們的過濾裡,特別是喜歡在濾材底下打氧的過濾格裡,含氧量相對比較高。這種環境是不適合厭氧菌生長。
在我們過濾格裡的濾材,四周的水都是處於氧氣充分的狀態。要想在這個狀態下去培養厭氧菌,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中空濾材,從結構上來看。確實中間是有個空洞。再加上細節觀察中間空洞的位置,特別的白,估計是石英粉做先做出個小中空球,再把其它材料粘在外面,把球體弄大。出來的結構。表面看似全是小石頭和石英粉
如果按照這個圖片的結構來看,當裡面有空氣的時候,這球體放水裡,裡面空氣沒地方走,這中空永遠都是處於有空氣的狀態。
所以真指望這球的中空結構去培養厭氧菌,也就只能呵呵了!
真正能培養厭氧菌的,只有底床的環境。在很久以前我就寫過一篇關於底床的文章。有興趣的魚友可以在養水專家的公眾號中回復「底床」關鍵詞了解
玩水草的魚友都知道,一個強大的底床比一個強大的過濾重要得多。
魚友問題
厭氧菌需要無氧狀態的水,這濾材裡面就是無氧呀。怎麼沒有培養不出?
培養厭氧菌,不單單需要無氧,還需要有空間,如果只是利用濾材的結構就能營造厭氧的環境。那麼,細菌屋,生化珠,這些都可以有這種環境。大家的內部都是接近無水流,無氧的狀態。而細菌屋生化珠這種燒結類型濾材,裡面的孔與孔之間有更小的孔互通著,環境比起密度高的粘合性濾材更好。
濾材內部不是有很多孔嗎?怎麼在水裡內部不會有水流?
這道理很簡單,水壓的關係,水是只會往阻力小的地方流走。濾材擺放好之後,不管你是亂的還是整齊的。濾材與濾材之間的間隙永遠都比濾材內部的孔要大。所以大部分的水流只會在濾材的表面走流,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建議大家儘量選擇球型類型,小個體的濾材。
為啥要選擇小個體球型的濾材?
給個對比圖你一看就懂了。左上白色的是陶瓷環,左下黃色是生化珠,右邊是切塊的細菌屋。從對比圖來看,間隙最大是個體大形狀不規則的切塊細菌屋,然後就是陶瓷環,雖然個體小了形狀一樣,但是出來的間隙不均勻。有些地方間隙大有些地方間隙小,最後就是生化珠,球體形狀,但間隙基本是最均勻的。這樣無論水流量多少,水流分布都是均勻的。不會出現某些地方水流多,某些地方水流少。
如果我在水泵區裡放一層厚厚的底沙,是否就有底床的效果?
這的確是會有。不過水泵區就那麼大,水泵區怎麼都不可能比魚缸底大。這底床這個量,對於處理每天的硝酸鹽量來講,真的很微弱。還不如你去換點水來得實際。
總結:
硝酸鹽不是毒,濃度高了只是代表你這水老了。並不代表水質不好,定期換水就可以提到相應的控制。沒必要過份擔心,更不要過分去追求什麼自然不自然的東西。
相關文章:
自然培菌VS添菌養水
濾材問題總匯
關於濾材的擺放--流氓指導
魚友細菌屋改造實例
我們真的不一樣?
轉】一缸「好」水是如何練成的
「一缸好水」(流氓版)--流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