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揭示冠狀病毒複製特殊「細胞器」

2020-08-10 腫瘤

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對各地人民生活生產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病毒,在細胞質中完成病毒基因組複製,為了避免病毒核酸被宿主細胞識別,通常會誘導內質網形成病毒複製細胞器,雙層膜囊泡是其中的主要組分,為病毒RNA合成、轉運、包裝提供微環境。然而,精細的病毒結構、動態過程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近日,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Montserrat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報告文章,題為「A molecular pore spans the double membrane of the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organelle」,研究者利用結構生物學的前沿技術對冠狀病毒特殊孔道結構進行了解析,闡明了其組成結構與功能,可能作為廣譜抗冠狀病毒的新型藥物靶標。

文章標題


小鼠肝炎病毒(MHV)屬於β-冠狀病毒,是研究冠狀病毒的良好模型。研究者藉助低溫電鏡斷層掃描技術對MHV感染細胞超微結構進行了原位觀察,發現感染細胞核周有大量病毒雙層囊泡,有些與內質網相連形成囊泡網絡。雙層囊泡管腔主要含有絲狀結構,可能與病毒核酸相連,雙層膜結構還包含多個跨膜分子複合體,在SARS-CoV-2感染細胞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結構。因此研究者推測這種孔道結構可能普遍存在於冠狀病毒中發揮關鍵作用。

病毒雙層膜結構


利用局部斷層平均計算方法,研究者細緻分析了跨膜蛋白結構,該通道以雙層膜為底座,並形成冠狀結構伸向細胞質,呈六叉結構,其上通道開口約6納米,向細胞質一側逐漸變窄。總體而言該超微結構是一個大蛋白複合體,分子量近3MD。

膜孔結構


為了解複合體的組成,研究者基於已有的基因組信息,非結構蛋白nsp3/4/6參與孔道蛋白組裝,形成複製細胞器。利用nsp3-GFP報告系統發現GFP存在於膜孔刺突上,證實了nsp3參與冠狀結構形成,同時nsp4/6相互作用也是膜配對、雙層膜形成所必需的。孔道結構相對動態,其中一個小區域相對穩定,推測可能與病毒複製轉錄機器、RNA有相互作用。nsp3結構域參與病毒複製、病毒宿主互作,nsp3 Ubl1與病毒核蛋白結合,形成類似核衣殼結構,與病毒RNA複製、出口直接相關。

nsp3-GFP實驗


基於以上發現,研究者提出了病毒RNA合成轉運通路的假說:專一的複製酶亞基能夠與孔道複合體結合,引導新生的正鏈RNA出孔,而負鏈和雙鏈中間物保留,在胞漿一側病毒mRNA與核蛋白選擇性結合併包裝,剩餘參與翻譯調控。新生病毒顆粒通過出芽方式分泌至胞外。

病毒核酸轉運機制


該研究為冠狀病毒RNA複製轉運提供了新的視角,研究中發現nsp3的重要作用,有望作為抗病毒藥物的新靶點,有效阻斷病毒的生活周期,激活細胞抗病毒免疫反應。

歡迎關注精準醫學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方法1:微信查找(精準醫學)。方法2:加微信公眾號(precismed)。

相關焦點

  • 揭示冠狀病毒複製特殊「細胞器」
    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病毒,在細胞質中完成病毒基因組複製,為了避免病毒核酸被宿主細胞識別,通常會誘導內質網形成病毒複製細胞器,雙層膜囊泡是其中的主要組分,為病毒RNA合成、轉運、包裝提供微環境。然而,精細的病毒結構、動態過程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 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細菌細胞器如何組裝
    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有史以來一種完整的被稱作細菌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BMC)的細胞器的最為清晰的圖片,從而揭示出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protein shell)在原子水平解析度下的結構和組裝過程。
  • 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通過接觸調節無膜細胞器的生物發生和...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7108。人體有一類稱為真核細胞的細胞,它們具有包裹在細胞膜內的細胞核和細胞器。先前的研究已表明,細胞器在網絡中相互連接,從而使得諸如代謝產物之類的物質通過液泡和細胞器邊界接觸部位得以運輸。
  • 2019年2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
    2.Science:睡眠剝奪加快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大腦損傷doi:10.1126/science.aav2546; doi:10.1126/science.aaw5583睡眠不佳長期以來與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有關,但是人們對睡眠中斷如何促進這種疾病知之甚少。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可複製RNA的起源和複製機制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遺傳信息通常編碼在DNA中,並通過D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但是RNA也可以作為遺傳物質通過R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人們已經描述了兩類蛋白催化的RNA複製系統。在第一種RNA複製系統中,專門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複製流感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RNA病毒的基因組。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3.Science:揭示重症COVID-19患者出現免疫系統癱瘓doi:10.1126/science.abc626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埃默裡大學和中國香港大學、香港醫院管理局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病情嚴重的COVID-19患者中,應當對體內病毒或細菌的跡象立即做出反應的「第一反應者」 免疫細胞反應遲鈍。
  • 植物所發現植物細胞器基因組新的演化模式
    該研究對苔蘚、石松、蕨類和種子植物中控制細胞器DNA複製、重組和修復系統的核基因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質體靶向的基因有不同程度的減少甚至丟失;而作用於質體和線粒體的雙靶向基因數目與序列均保守並正常轉錄。基於此,該研究提出如下假說:由於質體靶向修復系統的弱化和缺失,雙靶向的核基因在卷柏質體基因組中複製、重組和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是質體與線粒體基因組趨同演化的重要因素。該研究揭示早期陸地植物卷柏中獨特的細胞器基因組演化模式及機制,拓展對植物界細胞器基因組演化的認識。
  • 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2020年9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真核細胞含有膜包圍的具有不同身份和功能的細胞器,這些細胞器的身份和功能取決於蛋白組成。因此,蛋白的正確定位是細胞器功能和細胞穩態的關鍵。內質網(ER)和線粒體外膜是新合成的具有疏水跨膜區的蛋白的主要目的地。膜蛋白定位不僅需要高保真的蛋白靶向,還需要選擇性地去除錯誤定位的蛋白的質量控制機制。
  • Science:揭示卵母細胞的中心體不會遺傳給後代之謎
    2016年7月5日/生物谷BIOON/--在精子讓卵子受精後,一些細胞器是不對稱遺傳的,比如線粒體,它是由母體提供的,而父本精子中的線粒體會在受精後發生自我降解(詳情參見生物谷新聞:史上首次!揭示為何父本線粒體在受精後不會遺傳給後代)。
  • 2020年1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1.Science:在神經元突起中,單核糖體偏好性地翻譯突觸mRNAdoi:10.1126/science.aay4991RNA測序和原位雜交揭示了神經元樹突和軸突中存在意想不到的大量RNA種類,而且許多研究已經記錄了蛋白在這些區室中的局部翻譯。
  • 發現植物「伏地魔」細胞器演化的秘密
    本報訊(記者丁佳)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憲春團隊以伏地卷柏為例,發現了植物細胞器基因組新的演化模式。這項研究揭示了早期陸地植物卷柏中獨特的細胞器基因組演化模式及機制,拓展了人們對植物界細胞器基因組演化的認識。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植物學雜誌》上。
  • 高中生物:高考重點,細胞器知識歸納
    四、按細胞器的功能特點歸納14、能複製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和中心體;能自我複製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能半自主遺傳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解析】線粒體、葉綠體能複製,且是在自身DNA(遺傳物質)的作用下自我複製,因而也能獨立遺傳。
  • Science:重大發現!內質網與線粒體的接觸決定著線粒體的複製、分裂...
    2016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線粒體是我們細胞內產生化學能量和維持它們自己的DNA的細胞器。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代謝疾病都與線粒體相關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人細胞如何控制線粒體中的DNA合成,以及如何將這種合成與線粒體分裂偶聯在一起。這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發現。
  • 狡猾的β-冠狀病毒「劫持」溶酶體進行自身傳播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2020年1月31日,Cell Press新型冠狀病毒資源中心正式開放。摘要β-冠狀病毒是一類單正鏈包膜RNA病毒,包括導致COVID-19的SARS-CoV-2。既往許多研究揭示了它們的細胞進入和複製途徑,但是它們排出細胞的方式尚不清楚。使用成像方法和病毒特異性報告基因,我們證明了β-冠狀病毒利用溶酶體轉運排出細胞,而不是利用其他包膜病毒更常用的生物合成分泌途徑。
  • 2020年4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Science期刊發文揭示重症COVID-19中的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並探討潛在的治療方法doi:10.1126/science.abb89252019年12月,一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橫空出世。
  • 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研究揭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催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尚魯慶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催化》發表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並討論了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
  • 科學網—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Science:DNA複製中起關鍵作用的聚合酶被發現
    這些酶,被稱為DNA聚合酶, 只以兩種可能複製方向的一種進行雙鏈DNA的複製.雙螺旋中的一條鏈首先由專門的前導鏈DNA聚合酶進行複製,然後由不同的DNA聚合酶進行後滯鏈的複製.Science 6 July 2007:Vol. 317. no. 5834, p. 13DOI: 10.1126/science
  • Science:DNA複製中核小體裝配方式
    專題:Science系列2010年4月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朱冰實驗室在science雜誌發表文章,報導了DNA複製過程中核小體裝配的方式想要發掘組蛋白修飾的繼承機理,就必須首先澄清DNA複製過程中核小體結構的分配模式。NIBS朱冰實驗室與蛋白質中心合作,利用基於穩定同位素標記的定量質譜技術對DNA複製之後「新」、「舊」組蛋白的分配進行研究。作者以可誘導表達融合FLAG標籤的組蛋白H3.1和H3.3的哺乳動物細胞系作為模式體系開展實驗。在本項工作中,作者們發現H3.1-H4組成的核心四聚體在DNA複製過程中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