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冠狀病毒複製特殊「細胞器」

2020-12-01 騰訊網

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對各地人民生活生產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病毒,在細胞質中完成病毒基因組複製,為了避免病毒核酸被宿主細胞識別,通常會誘導內質網形成病毒複製細胞器,雙層膜囊泡是其中的主要組分,為病毒RNA合成、轉運、包裝提供微環境。然而,精細的病毒結構、動態過程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近日,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Montserrat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報告文章,題為「A molecular pore spans the double membrane of the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organelle」,研究者利用結構生物學的前沿技術對冠狀病毒特殊孔道結構進行了解析,闡明了其組成結構與功能,可能作為廣譜抗冠狀病毒的新型藥物靶標。

文章標題

小鼠肝炎病毒(MHV)屬於β-冠狀病毒,是研究冠狀病毒的良好模型。研究者藉助低溫電鏡斷層掃描技術對MHV感染細胞超微結構進行了原位觀察,發現感染細胞核周有大量病毒雙層囊泡,有些與內質網相連形成囊泡網絡。雙層囊泡管腔主要含有絲狀結構,可能與病毒核酸相連,雙層膜結構還包含多個跨膜分子複合體,在SARS-CoV-2感染細胞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結構。因此研究者推測這種孔道結構可能普遍存在於冠狀病毒中發揮關鍵作用。

病毒雙層膜結構

利用局部斷層平均計算方法,研究者細緻分析了跨膜蛋白結構,該通道以雙層膜為底座,並形成冠狀結構伸向細胞質,呈六叉結構,其上通道開口約6納米,向細胞質一側逐漸變窄。總體而言該超微結構是一個大蛋白複合體,分子量近3MD。

膜孔結構

為了解複合體的組成,研究者基於已有的基因組信息,非結構蛋白nsp3/4/6參與孔道蛋白組裝,形成複製細胞器。利用nsp3-GFP報告系統發現GFP存在於膜孔刺突上,證實了nsp3參與冠狀結構形成,同時nsp4/6相互作用也是膜配對、雙層膜形成所必需的。孔道結構相對動態,其中一個小區域相對穩定,推測可能與病毒複製轉錄機器、RNA有相互作用。nsp3結構域參與病毒複製、病毒宿主互作,nsp3 Ubl1與病毒核蛋白結合,形成類似核衣殼結構,與病毒RNA複製、出口直接相關。

nsp3-GFP實驗

基於以上發現,研究者提出了病毒RNA合成轉運通路的假說:專一的複製酶亞基能夠與孔道複合體結合,引導新生的正鏈RNA出孔,而負鏈和雙鏈中間物保留,在胞漿一側病毒mRNA與核蛋白選擇性結合併包裝,剩餘參與翻譯調控。新生病毒顆粒通過出芽方式分泌至胞外。

病毒核酸轉運機制

該研究為冠狀病毒RNA複製轉運提供了新的視角,研究中發現nsp3的重要作用,有望作為抗病毒藥物的新靶點,有效阻斷病毒的生活周期,激活細胞抗病毒免疫反應。

文章來源:Science

本期編輯:Reynard Fox

審閱:Tony

相關焦點

  • Science |揭示冠狀病毒複製特殊「細胞器」
    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病毒,在細胞質中完成病毒基因組複製,為了避免病毒核酸被宿主細胞識別,通常會誘導內質網形成病毒複製細胞器,雙層膜囊泡是其中的主要組分,為病毒RNA合成、轉運、包裝提供微環境。然而,精細的病毒結構、動態過程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 植物所發現植物細胞器基因組新的演化模式
    該研究對苔蘚、石松、蕨類和種子植物中控制細胞器DNA複製、重組和修復系統的核基因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質體靶向的基因有不同程度的減少甚至丟失;而作用於質體和線粒體的雙靶向基因數目與序列均保守並正常轉錄。基於此,該研究提出如下假說:由於質體靶向修復系統的弱化和缺失,雙靶向的核基因在卷柏質體基因組中複製、重組和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是質體與線粒體基因組趨同演化的重要因素。該研究揭示早期陸地植物卷柏中獨特的細胞器基因組演化模式及機制,拓展對植物界細胞器基因組演化的認識。
  • 發現植物「伏地魔」細胞器演化的秘密
    本報訊(記者丁佳)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憲春團隊以伏地卷柏為例,發現了植物細胞器基因組新的演化模式。這項研究揭示了早期陸地植物卷柏中獨特的細胞器基因組演化模式及機制,拓展了人們對植物界細胞器基因組演化的認識。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植物學雜誌》上。
  • 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細菌細胞器如何組裝
    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有史以來一種完整的被稱作細菌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BMC)的細胞器的最為清晰的圖片,從而揭示出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protein shell)在原子水平解析度下的結構和組裝過程。
  • 高中生物:高考重點,細胞器知識歸納
    四、按細胞器的功能特點歸納14、能複製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和中心體;能自我複製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能半自主遺傳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解析】線粒體、葉綠體能複製,且是在自身DNA(遺傳物質)的作用下自我複製,因而也能獨立遺傳。
  • 研究揭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催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尚魯慶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催化》發表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並討論了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
  • Nature:揭示DEAD-box ATP酶是相分離細胞器的調節因子
    2019年9月3日訊/生物谷BIOON/---細胞中存在許多種細胞器。一些細胞器是有膜包圍的,比如細胞核、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葉綠體等。還有一些細胞器是無膜包圍的,比如核仁、處理小體(processing body)、P顆粒(P granule)和應激顆粒(stress granule)等。
  • bioRxiv: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機制
    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specific mutation pattern between human coronavirus SARS-CoV-2 and Bat-SARSr-CoV RaTG13」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浙江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技術揭示了人類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
  • 馬普研究員揭示冠狀病毒是如何繁殖其遺傳物質的
    豪克 · 希倫解釋說: 「我們驚奇地發現冠狀病毒聚合酶的結構是特殊的ーー它不同於我們迄今為止所研究的其他結構。」。冠狀病毒聚合酶與 RNA 的結合方式與其他類型病毒的結合方式相同。然而,這種聚合酶包含一種附加元件,它與 RNA 結合,直到複製了遺傳物質。 這對日冕病毒來說很重要,因為它的基因組由大約30,000個基本單元組成,因此特別長,使複製成為一個重大挑戰。
  •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的肝脂肪變性 2018-10-24 16:15:18 來源:Celpress 脂質代謝是在細胞細胞器之間高度劃分的,這些細胞器動態地調整其組成和相互作用以應對代謝挑戰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遺傳物質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結構特徵
    摘要: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狡猾的β-冠狀病毒「劫持」溶酶體進行自身傳播
    細胞中的溶酶體(lysosome)被稱為細胞的「垃圾處理廠「,它通過消化細胞中錯誤摺疊的蛋白、「廢舊」的細胞器,產生胺基酸,為細胞合成新的蛋白質提供原料。溶酶體介導的蛋白降解也是細胞消滅病毒的有力工具之一。然而,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團隊發現,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β-冠狀病毒,能夠「劫持」溶酶體作為自身傳播的工具,同時導致溶酶體中降解酶的失活,並且擾亂抗體呈現通路。
  • 初中生物知識點: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則是屬於RNA病毒的一種(意味著變異的 速度相對比較快)。   3. 病毒的生活史?   因為沒有細胞結構,病毒無法實現自我獨立營養,因此必須營寄生生活。藉助寄主細胞內部的細胞器和營養物質複製合成自身的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並組裝擴散。——所以,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不久,採用紫外燈照射、噴灑消毒液、高溫消毒等方式都可以有效防範。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新型冠狀病毒會在買來的肉產品中不斷複製嗎?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正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各種擔心也在人群中像病毒一樣擴散著。比如有的人擔心家養的貓、狗會不會也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病?從市場上買來的豬肉會不會也成為病毒複製的溫床?由於從發現到現在時間還不算太長,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及新型肺炎的研究還不是太多,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感染貓、狗等寵物,也沒有證據表明能夠感染豬。至於買來的豬牛羊肉會不會成為病毒複製的溫床,那是絕對不可能。就算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感染某種動物,當那種動物失去生命後,病毒剩下的也只是哀嚎。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人工無膜細胞器研究方面取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首次在原核生物構建了人工無膜細胞區室,揭示了類蛛絲蛋白、節肢彈性蛋白等固有無序蛋白液-液相分離區室化的生物大分子機制,建立了螢光蛋白、酶等蛋白融合共定位至區室的功能化平臺。
  • ...SARS-CoV-2或能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來感染宿主細胞並進行複製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和吉森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SARS-CoV-2如何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genome origami)來成功感染宿主細胞並在其中進行複製,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靶向作用病毒基因組特殊部位的有效藥物,從而治療
  • 細胞蛇:細胞器家族的新成員
    細胞內有各種微小區域,它們在細胞內具有非常特殊的功能,就像器官是身體的一部分,這些微小區域是細胞的一部分,它們被稱作細胞器。細胞中有各種細胞器,它們都有各自獨特的功能,如生產能源,製造、分裝、修飾或降解蛋白質等。細胞器的研究歷程細胞器可以通過顯微鏡研究鑑定,也可通過生物化學的手段提純。
  • 香港大學研究人員展示新型冠狀病毒複製過程
    【環球網綜合報導】綜合港媒及美國彭博社報導,香港大學研究人員於1月31日公布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在細胞內複製過程的圖像。研究人員表示,每個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會衍生出逾千粒病毒粒子。香港《東方日報》報導截圖香港《東方日報》2月1日報導稱,香港大學病理學系臨床醫學教授黎國思(John Nicholls)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和裴偉士(Malik Peiris)通過培養受感染細胞,觀察新型冠狀病毒的生長過程。
  • 科學家發文首次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仍在蔓延。今天,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首次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以及其傳播依賴的可能蛋白,為人們認識這種新型病毒提供了重要線索和科學依據。  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鍾武和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軒合作,帶領研究團隊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上發表論文,分析闡述了引起近期武漢地區肺炎疫情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及其與導致「非典」疫情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關係,並揭示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