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馬踏雪了無痕,御浪前行的水翼快艇,美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

2020-12-06 書劍雜談

從人類接觸大海開始,如何在海洋中擁有更快的航行速度就成為了人類一直以來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而當戰爭的範圍由陸地擴展到海洋之後,人類對於提升艦船航行速度的熱情更是有增無減,而水翼艦船,就是人類為了追求艦船的高航速而設計出來的產物之一。

正在高速行駛的水翼飛彈艇

傳統艦船在海中航行時,其船體主要受到摩擦阻力、渦流阻力和興波阻力三種阻力的影響。尤其是摩擦阻力和興波阻力,當戰艦航行速度加快時,其對戰艦所形成的阻力就越大。誰能夠有效克服摩擦阻力和興波阻力對戰艦高速航行的影響,誰就能夠擁有比對手航速更快的戰艦。

傳統船型高速航行時會有明顯的興波現象

早期艦船設計師想出的方法是使用滑行船型設計,滑行船型艦艇主要是利用水的滑動力減少船身與水面的接觸面積,最終降低摩擦阻力和興波阻力對船體的影響。不過,滑行船型艦艇設計本身也存在較大的問題,因為其船身並不是完全不與水面接觸,所以其速度提升仍然比較有限,同時,在風浪較大的時候,滑行船型艦艇也很難在複雜海況中保持較為穩定的航行狀態。

滑行艇高速航行時部分艇身會離開水面

而水翼艦艇和滑行船型艦艇則相反,水翼艦艇通過水翼面與海面的高速摩擦產生支撐船體的水動力。因為水翼艦艇上的水翼面一直與海水保持接觸,因此其航行狀態比滑行艇更加穩定。在1905年義大利就已經成功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水翼艇,而到上世紀60年代時,水翼艦船已經成為了當時較為常見的高速民用艇之一。

「飛馬座」水翼飛彈艇誕生的背景——紅色力量在近海海域帶來的全新威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很長一段時間後,歐美海軍並沒有將小型快艇的威脅放在眼中。畢竟當時快艇能夠裝備的最為強力的攻擊武器也不過是魚雷,而當時的大部分魚雷必須在極近距離內施放才有較高的命中率,大中型艦艇上的遠程火力在這個距離外就能夠對魚雷艇進行提前打擊。

但這一切在1967年10月21日發生了改變,埃及海軍使用蘇制飛彈艇在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視距之外展開了攻擊,並對後者造成了嚴重損傷。「埃拉特」號驅逐艦事件不僅標誌著飛彈時代的到來,也標誌著歐美海軍開始面臨來自蘇聯紅海軍在近海海域帶來的非對稱挑戰。

以色列的「埃拉特」號驅逐艦

在二戰結束之後,歐美海軍憑藉著自己強大的遠洋作戰力量對蘇聯紅海軍形成了裝備上的優勢。但是「埃拉特」號驅逐艦事件證明,蘇聯紅海軍並不一定需要和歐美海軍強大的遠洋艦隊在遠洋環境下進行廝殺,只需要憑藉機動靈活的飛彈艇,蘇聯紅海軍就能夠掐斷諸如馬六甲海峽、博斯布魯斯海峽等狹窄水域上的交通線,幹擾美國和北約對航線的正常使用,進而實現自己的作戰目的。

掐斷博斯布魯斯海峽,黑海就是紅海軍的

對付一輛坦克的最佳武器就是另一輛坦克,而對付一艘飛彈艇的最佳武器自然也就是另一艘飛彈艇。在這種作戰思想的指導下,美國海軍和北約各國海軍打算發展屬於自己的飛彈艇,以此來應對蘇制飛彈艇在近海海域所帶來的全新威脅。

為什麼選擇水翼艇——航速與航程的最佳組合

在正式選擇水翼艇作為新型飛彈艇的載艇前,美國海軍已經委託波音公司建造過幾艘水翼艇,並對其進行了試用,在這些水翼艇中,最著名的當屬「圖庫姆卡」號水翼艇。「圖庫姆卡」水翼艇採用了鴨式布局,也就是船體前部的水翼承受艇身30%的重量,後部的水翼承受艇身70%的重量,這樣設計讓「圖庫姆卡」號水翼艇在高速航行時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

「圖庫姆卡」號水翼艇

為了對水翼艇的性能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圖庫姆卡」號水翼艇和當時的其他水翼艇一起被派往越南戰場進行實戰檢驗。在越南戰爭中,「圖庫姆卡」號水翼艇展示出了自己在航速和航程方面的優勢,其最高航速為40節,比一般的快艇更快,航程則比直升機要遠,非常適合執行海上遠程緊急任務。

對於「圖庫姆卡」號水翼艇十分滿意的美國海軍,隨後派該艇參加了北約多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在演習期間,「圖庫姆卡」號水翼艇曾經以38節的平均時速,花了13.5個小時從德國的基爾港航行到英國的波特蘭港,其航程已經與一般的中型艦艇相差無幾。

1970年,美國海軍正式發布「代號60」的項目書,開始發展全浸式水翼飛彈艇,以抗衡蘇聯紅海軍飛彈艇的威脅。水翼飛彈艇的水翼控制結構和艇身通用,而艇載設備和武器系統則由參與研製的各國自行選擇。

日本的全浸式水翼艇

在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下什麼是全浸式水翼艇,所謂的全浸式水翼艇是相對割劃式水翼艇的一種水翼艇型設計,其水翼採用平直型水翼或者下反角水翼設計,無論再停泊狀態還是航行狀態中,其水翼都在水面之下,抗風浪性能更好

「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誕生——十年光陰終磨成劍

在一開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被定為一款排水量140噸的標準化艦艇,如果最終能夠量產,參與研製計劃的各國都能夠在成本和效能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但是等項目真正開始執行起來之後,美國海軍和北約各國之間卻因為各自需求的不同而對「飛馬座」水翼飛彈艇提出了不同的性能指標。

對於當時的北約各國海軍來說,「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預期作戰海域都是近海海域,140噸的排水量是最佳排水量。但對於當時的美國海軍來說,「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預期作戰海域更大、海況也更複雜,所以美國海軍希望「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排水量能夠提升到230噸的水平。

德國海軍「飛馬座」飛彈艇想像圖

當然,以當時美國在北約中的強勢地位,美國最終獲得了勝利,「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排水量被強行定為230噸。雖然美國海軍最終得償所願,但是這種過於強硬的做法也導致了其他國家紛紛選擇退出「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只有德國和義大利選擇留了下來。

美國、德國和義大利在1972年11月份正式籤署文件,開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的推進。但是在項目開始後不久,義大利就突然選擇了退出。美國選擇繼續硬著頭皮和德國繼續推動該項目的進行。1974年11月份,首艇「飛馬座」號建成,但隨後二號艇「大力士」號因為建造成本過高不得不停止建造。

建造中的「飛馬座」水翼飛彈艇

建造成本過高的原因是美國採用了先進的全浸式水翼自控系統,這套控制系統雖然能夠根據飛彈艇的行駛狀態自動調整水翼在水中的角度和深度,但是研發成本卻十分高昂,到1977年8月份時,整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已經超支130%,美國海軍被迫宣布停止除首艇外其他5艘飛彈艇的建造工作。對「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失望的德國在美國宣布其他5艘飛彈艇停建後,也在1977年年底宣布退出該項目。

全浸式水翼自控系統為該級艇性能加分了

此時已成孤家寡人的美國海軍基本上已經放棄了「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但是此時美國國會跳出來挽救了「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美國國會認為此時停止「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相當於前期投入的資金完全被浪費掉了。在美國國會的壓力下,美國海軍不得不另外投入2.3億美金用於後續5艘飛彈艇的建造。

到1982年,美國海軍終於完成了全部6艘「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建造,此時距離項目正式開始已經過去了10年時間,可謂是十年磨一劍。不過與漫長的時間和巨額的研發資金相比,「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性能也算是物有所值。

少見的「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編隊

雖然「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標準艇員配置是24人,但是在全浸式水翼自控系統的幫助下,只需要一半的人數就能夠保持該艇的正常運轉。該艇的武備系統包括位於艇艏的一門奧託76毫米自動艦炮和位於艇尾的8枚「魚叉」反艦飛彈,在MK-92型火控系統的輔助下,只需要一人就可以完成對上述武器的操作,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雖然在原始設計中「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排水量只有230噸,但是實際生產型的排水量略有上升,達到了240噸。為了讓「飛馬座」水翼飛彈艇擁有更高的航速,美國海軍使用了一臺LM-2500燃氣輪機和兩臺德制MTU-82柴油發動機作為「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動力來源。

紅圈處的噴水推進器在低速航行時使用

在高速航行時,LM-2500燃氣輪機通過垂直聯動裝置帶動布置在水翼上的噴水式推進器,如果海況良好,此時的「飛馬座」水翼飛彈艇能夠獲得48節的高航速。即使是5級海況,也仍然能夠保持40節的高航速,而兩臺德制柴油發動機則用於低速狀態下的推進使用。

因為古巴飛彈危機的影響,在全部6艘「飛馬座」水翼飛彈艇建成服役後,美國海軍將其全部部署到了加勒比海海域,專門用來和古巴海軍的蘇制飛彈艇進行對抗,在4米高海浪的影響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橫擺和縱搖角度甚至都不會超過2度,適航性十分優秀。

「飛馬座」水翼飛彈艇自然也沒機會實戰

不過,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已經沒有近海防禦的需要,弱小的古巴海軍也不再是美國海軍眼中值得注意的對手。在美國海軍裁撤多餘艦艇的大潮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自然也不能避免,除了5號艇留作紀念艇之外,其餘5艘「飛馬座」水翼飛彈艇全部退役拆解。

總體評價——不夠接地氣的「飛馬座」水翼飛彈艇

如果僅從美國海軍對「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使用上來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使用效益無疑是比較低的。和其昂貴的研發成本和高昂的造價相比,美國海軍大部分情況下都用其來驅逐廉價的蘇制「黃蜂」級飛彈艇,而這些作戰任務,並不需要「飛馬座」水翼飛彈艇擁有如此之高的性能。

廉價且皮實的蘇制「黃蜂」級飛彈艇

反觀中途退出的德國和義大利,雖然從「飛馬座」水翼飛彈艇項目中途退出,但是其對於高速飛彈艇的需求還是存在的。比如義大利海軍就裝備了滿載排水量僅60噸的「鷂鷹」級水翼飛彈艇,幾乎就是「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的功能簡化版本,但是縮小版的「鷂鷹」已經能夠滿足義大利海軍在亞平寧半島海域的大部分作戰任務。

「鷂鷹」級飛彈艇外形十分緊湊

「飛馬座」水翼飛彈艇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那套全浸式水翼自控系統上,雖然這套水翼自控系統讓「飛馬座」水翼飛彈艇擁有非常優秀的操縱性能,但是和其優秀的操縱性能相比的是其佔到全艇三分之一成本的高昂造價。而義大利的「鷂鷹」級水翼飛彈艇則證明了對付蘇制飛彈艇根本不需要裝備如此昂貴和複雜的水翼控制系統。

正在表演高速轉彎的「飛馬座」水翼飛彈

「飛馬座」水翼飛彈艇就如其名一樣,像一匹踏雪不留痕的高貴「飛馬」,和同時代一大堆使用常規艇型的飛彈艇相比,「飛馬座」水翼飛彈艇看起來更像是一款用來表演的未來技術概念艇,而不是用來作戰的飛彈艇。

「飛馬座」水翼飛彈艇並不是必需品

而立足於遠洋作戰的美國海軍,雖然也會面臨在近海海域作戰的需要,但這些作戰任務也不是非要飛彈艇才能夠執行,這就讓「飛馬座」水翼飛彈艇在美國海軍中的地位愈發尷尬。最終,「飛馬座」水翼飛彈艇不僅成為了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款正式量產的飛彈艇,也成為了迄今為止美國海軍歷史上最後一款正式裝備的飛彈艇。

相關焦點

  • 用飛彈艇緝毒,這是多大仇恨啊,淺談美國飛馬座級飛彈快艇
    美國歷史上對裝備飛彈快艇並不重視,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海軍龐大,並不需要這種「二等」裝備來補充實力,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飛彈快艇自然就沒有什麼生存空間。美國海軍裝備過的唯一一型飛彈快艇就是歐洲設計生產的飛馬座,不僅數量少,而且已經全部退役。
  • 快艇中的戰鬥機:俄羅斯高速水翼船在中國的輝煌,最後被高鐵擊敗
    這種快艇就是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海燕-M」型水翼船。水翼船的原理,通俗地說就是給船底插上「翅膀」,利用水流過水翼以後,下表面壓力比上表面壓力大,因而產生了升力,可以將船體託舉或半託舉出水面,抬起船身讓它「飛」起來,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船體在水中前進時形成的興波阻力和摩擦阻力。水翼船的水翼分為兩種結構,全浸式和半浸式。
  • 「飛馬座」接棒「空中油輪」
    來源:解放軍報KC-46A「飛馬座」加油機實施空中加油想像圖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1月25日,首批兩架KC-46A「飛馬座」加油機在西雅圖埃弗雷特的波音公司潘恩機場騰空,加入美國空軍現役戰機行列。2011年,美國空軍正式宣布選擇波音公司的KC-767加油機,將其命名為KC-46A「飛馬座」,要求波音公司在2017年之前交付18架初始運營的該型加油機,並且通過籤訂合同,約定將接收179架「飛馬座」加油機。但事與願違,「飛馬座」的交付患了和F-35戰鬥機一樣的「拖延症」。
  • 飛馬座的那些事
    ‍▼‍M15 非常容易尋找,它就在飛馬座2.4等的飛‍‍‍‍馬座ε的西北邊4.2°的位置。‍你可用雙筒觀測到它,但無法分解出成員星。‍‍‍‍‍‍‍右上角為NGC 7331左下角為史蒂芬五重星系拍攝:方舟NGC 7331位於飛馬座邊緣,接近蝎虎座的天區,是一個中等大小的螺旋星系,距離地球約4000萬光年,1784年被威廉
  • 徑向速度法簡介——發現飛馬座51b
    而飛馬座51b圍繞的恆星是飛馬座51(51 Pegasi),它的質量約是太陽的1.045倍,直徑約是太陽的1.025倍,和太陽很像。飛馬座51b則和我們的木星很像,質量約為木星的一半,體積約是木星的兩倍,但它的軌道非常接近它的恆星,約為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六分之一,使得它的公轉周期只有4天左右。
  • 以色列採購八架KC-46A「飛馬座」加油機 合同總價值24億美元
    3月3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合作局(DSCA)向美國國會遞交通知,將通過美國政府對外軍事銷售(FMS)計劃,向以色列出售八架波音KC-46A「飛馬座(Pegasus)」加油機。目前這個合同已經通過美國國務院的批轉,合同總金額24億美元,包括設備、備件、培訓和技術支持等相關費用。
  • 補天之箭——NASA即將再次空射「飛馬座」運載火箭
    北京時間12月1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取消原定於當晚21時24分進行的「飛馬座XL」(Pegasus XL)運載火箭發射活動,下一個發射窗口將不早於北京時間12月14日21時20分。
  • 哈勃拍到飛馬座瀕死恆星完美螺旋狀殘骸(圖)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9月13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美國宇航局於上周公布了一張「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新照片,展現了一個極為「完美」的星際螺旋狀天體繞雙星系統「飛馬座LL」(Pegasi LL)旋轉的壯觀景象。  1.「死亡螺旋」
  • 專家探測太陽系外行星光線 或揭飛馬座51b謎團
    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飛馬座51b的體積、軌道和大氣等方面的謎團。飛馬座51b是一顆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約51光年的系外行星。據西班牙《先鋒報》4月22日報導,這一發現至關重要,因為使用了直接探測系外行星信號的新技術,有助於推動此類星體的研究。
  • 美麗的飛馬座「小寬邊帽星系」:距地球4000萬光年
    美麗的飛馬座「小寬邊帽星系」:距地球4000萬光年 (1/1) "← →"翻頁
  • 秋季星空:飛馬當空天 天上有個四邊形
    天上有個四邊形 飛馬座及「秋季大四邊形」示意照片 潘慧恩攝  光譜志  王俊峰  十月,又到了飛馬當空、銀河斜掛的時節。秋涼如水的夜晚,躺在院子裡眺望星空,你會發現在南部的中天夜空,有四顆「整整齊齊」的星星以近乎正方形的組合出現,構成了秋季星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這就是北半球秋天標誌性的「秋季大四邊形」。  「秋季大四邊形」是天文愛好者通俗的叫法。它橫跨兩個星座,由仙女座的壁宿二和飛馬座的α星室宿一、β星室宿二、γ星壁宿一共同組成。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這個四邊形看作是避風遮雨的住室。
  • 飛馬座加油機問題頻出,美軍發出最後通牒,不料4月又發現隱患
    由美國波音公司所生產的最新式加油——KC-46Pegasus(飛馬座)在研發之初就被視為美軍未來數十年的核心支持飛機。相比老式的加油機,飛馬座的加油效率大大提升了,效率最高時可以達到每分鐘輸出400加侖燃料。
  • 與飛馬大橋不得不說的故事
    片中情節主要講述兩個住在飛馬大橋兩端的同學闊別多年後在橋上重遇,慢慢重拾當年情的故事。 據阿凱透漏,片中都是真實的經歷,但是用了化名,他相信故事的原型看了視頻會明白一切。
  • 蘇聯打造的可摺疊飛彈艇,堪稱暴力美學,水上能狂飆到111千米時速!
    圖為蘇聯時期設計的可摺疊飛彈艇。    這種可摺疊式的飛彈艇在世界同類武器中十分少見,北約當時給它起名為「蝗蟲」。1240型飛彈艇噸位雖然不大,但是艦載武器卻一點都不弱。    1240型飛彈艇在蘇聯海軍中1979年11月服役,它搭載一座SA-N-14防空飛彈,兩座雙聯裝共4枚SS-N-19反艦飛彈,艇尾還裝有一門AK-630近防炮
  • 麥德氏啤酒設備說:此「飛馬」非彼「飛馬」
    飛馬:(希臘神話中的奇幻生物),又名叫珀伽索斯(Π γασο ),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奇幻生物之一,長有翅膀並可以飛的馬。從女妖美杜莎的血泊中誕生,其蹄在赫利孔山(Helicon)上踏出希波克裡尼靈感泉(Hippocrene),詩神(Muse)的座騎。
  • 「獵鷹」9將發NASA天體物理學小衛星,比飛馬座還便宜
    IXPE衛星效果圖    【《航天新聞》7月8日報導】NASA7月8日向太空探索公司籤發了一顆小型天體物理學衛星的發射合同,而所用「獵鷹」9火箭的發射報價比諾格公司小很多的飛馬座    根據上述那份介紹資料及其它相關文件,IXPE任務官員曾把用飛馬座XL火箭發射作為基線方案。從太平洋誇賈林環礁出發時,飛馬座XL具備把IXPE送入預定軌道的能力。但與直覺相反,用飛馬座發射的費用很可能會比採用大得多的「獵鷹」9還高,反映出太空探索公司因第一級重複使用對該火箭收費的日益降低。
  • 飛馬座?用星座理念設計,度假區產品參照
    飛馬座是北天星座之一,位於仙女座西南。飛馬座的星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a、B、y三顆星和仙女座的a星構成了一個近乎正方形,它被稱為「秋季四邊形」。這四顆星除Y星為3m外,其它都是2m星,所以這個四邊形在天空中非常醒目。飛馬座的大四邊形是秋季星空中北天區中最耀眼的星象。這裡就開始運用星座落位圖了,基地倒映天幕,結合白馬星象幾大亮星形成空間對應。
  • |外行星|天文地理|飛馬座51|克卜勒
    比如1995年發現飛馬座51 b時,科學家異常興奮,因為那時我們還不了解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大量的行星世界。保羅-巴特勒和他的小組為了發現這顆行星,花了四個夜晚才確認了這顆巨型氣態行星的存在,永遠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發現飛馬座51 b時人們對系外行星還不了解,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之後科學界一直認為在太陽系之外還存在大量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