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玉米一直處在漲價狀態,本以為1元以上就是高價了,結果,突破了1元之後,又突破1.1元,很多人以為已經到頂了,但是接下來又突破了1.2元,甚至有的地區突破了1.3元。那麼玉米的價格何時見頂呢?筆者且來分析下玉米的上升之路:
一、東北玉米突破1.2元
從11月中旬開始,東北玉米就迎來了持續上漲,此次的上漲受中儲糧高價收購的刺激作用,中儲糧直屬庫給出了1.18-1.2元的收購價,直接點燃了市場的高價。近期,東北玉米上漲幅度比較大,其中嘉吉生化漲了100元每噸,報價從2350元漲到了2450元一噸,阜豐也從2360元/噸漲至2420元。
目前東北的最高價已達到2480元每噸,距離2500元大關一步之遙,相比之下,華北均價為2504.21元/噸,山東均價為2563.07元/噸,可見東北行情有多瘋狂,往年東北的報價相比山東要低上2毛,如今的差距只有1毛左右。
東北玉米行情之所以這麼好,也受前期的天氣影響,以至於道路溼滑,運輸成本增加,基層的玉米很難進入市場。再加上中儲糧的報價高,對市場也有一定的託底影響,再加上東北減產情況比較重,從而讓貿易商很是積極,東北的玉米行情接連走高。
當然近期支撐行情上漲的因素,還和「乙醇汽油」的停售有關,這也引來了市場的大動蕩,不少人討論市場上的玉米缺糧量比較大,因此中石化才會暫停乙醇汽油供應,這再次讓市場對玉米迎來了看好心態。不過官方表示,今年的石油價格比較低,但玉米行情卻在反彈,乙醇汽油的加工成本比較大,因此才在部分區域暫停供應。
不過市場對這個解釋並不買帳,很快,網上就有了2021年缺口高達6000萬噸的說法,並稱目前國際上的玉米供應也十分緊張。其實從官方數據來看,今年的玉米產量預計為2.65億噸,相比2019年多出了400萬噸,2021年的消耗量預計為2.93億噸,其缺口就是2800萬噸。
不管是2800萬噸還是6000萬噸,缺口都非常大,這也讓貿易商對後市很是看好。
二、進口玉米突破歷史
2020年1-10月份的糧食進口量為11514萬噸,其中玉米進口了782萬噸,超出了一直以來的720萬噸關稅配額,預計今年的進口量應該會突破1000萬噸,2021年進口量或高達2500萬噸,2023年或達5000萬噸才能滿足缺口。
其實在2010年前,我國都是玉米的淨出口國,2003年出口了1640萬噸玉米,不過2009年因災害問題,結果玉米產量加大,但玉米的消費需求增加,因此2010年進口了157.3萬噸玉米,我國也變成了淨進口國。
2011-2015年,因國外的玉米價格更便宜,因此玉米進口量也在增加,最高一年521萬噸。2015年的進口雖然才473.1萬噸,但替代品大麥、高粱、玉米酒槽進口了1073.1萬噸、1070萬噸、682.1萬噸,創下了記錄。
2016年開始,玉米進行了「市場定價」改革,玉米價從2014年的1.4元跌到了8毛左右,進口的優勢不明顯,進口量下跌,2018年進口漲到了352萬噸,2019年玉米栽種面積減少2%,進口量達到了479萬噸,同比多出了36%。
我國所進口的國家中,最早從美國進口的更多,但該國是轉基因玉米,因此我國也加大了從烏克蘭進口非轉玉米,2015年開始,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佔比高達80%。不過如今又迎來了一個壞消息,一方面我國進口的玉米量加大,一方面進入國內的玉米成本多出了3毛錢。
2019年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才1500元/噸,但到了如今已漲到了2100元/噸,大漲了3毛,也就是1.05元每斤。因價格長得太高,那些貿易商也紛紛轉向國內大豆,畢竟國際大豆運輸到港再發向各地,成本和國產玉米一樣,但等待的時間更長。
三、玉米風險加大,何時見頂?
如今的玉米行情持續利好,很多農民不願意將玉米賣出去,貿易商也在惜售,對於農民而言,玉米的風險就是如何儲藏更長的時間,畢竟東北地區今年的地趴糧比較多,說到底還是受9月份的3場颱風影響。這些地趴糧很難保存太長時間,因此農民也要看看自家的糧食情況如何,及時將其出售。
不過接下來玉米降價的風險也在持續加大,那些還在持糧等漲的農戶還是要小心謹慎為好:
1、臨儲未完全出庫
在今年3月份開始,玉米價格就在持續上漲中,到了5月份時依舊喋喋不休的反彈,為了能讓玉米市場降溫,國家啟動了臨儲拍賣,本以為玉米行情會迅速降溫,誰知玉米越拍賣成交率越高。接連15周拍賣後,臨儲成交量高達5683萬噸。相比而言,2019年投放了8059萬噸玉米,卻僅僅成交2191萬噸。
不過臨儲是拍賣空了,但至今已經過去近3個月了,臨儲玉米還有2000萬噸沒投放市場,一旦玉米出庫,必然會讓市場供應寬鬆,玉米價也會有所下滑。但有消息稱呼,臨儲玉米不是不出庫,是因為沒有足量的玉米,且企業發現,出庫的臨儲玉米質量非常差,對其進行投訴,獲得了原價賠償。如果消息是真的,那反而會刺激玉米繼續上漲。
2、新玉米質量問題
因今年的雨水比較多,再加上9月份東北的三場颱風,以至於玉米的倒伏情況加劇,東北產區的新玉米收割難度大,收割成本增加了100-200元每畝,老農的利潤降低。不過今年部分區域的新玉米,水分比較高,而11月份的雨雪趕來,也讓玉米曬糧進度受到影響。
近期企業在收糧時發現,部分地區玉米中的嘔吐毒素含量超標,這樣的玉米顯然是很難達到收穫要求的,儘管企業、貿易商、中儲糧、烘乾塔都在收糧,但更希望能收到質量更高的玉米,而不是毒素成分多的玉米,如此一來。
3、深加工需求不樂觀
因玉米行情的持續上漲,下遊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市場的走貨比較普通,深加工的利潤不是太高,因此企業的開工率也在降低。比如說玉米酒精企業的開工率為56%,玉米澱粉環比降了1%,為75%,這對玉米行情未來影響不是太好。
總得來看,玉米行情即便是上漲,但漲幅也有限,預計明年三月份山東玉米會突破1.4元大關,但想要突破1.5元是不可能的。同時,如今又迎來了壞消息,如今東北糧食行情利好,地租費用也在大漲,目前哈爾濱部分地方已漲到了12000元/響,相比去年高出了50%以上,這樣一來農民的種植成本大大增加,到時候種地大戶日子怕是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