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崔鶯鶯,大家都會想到《西廂記》。在王實甫的雜劇中,張生在普救寺偶遇相國府小姐崔鶯鶯,心生愛慕。恰逢叛軍作亂要強娶鶯鶯。張生得到崔母親口許婚之後幫助相國府解除了危難,崔母卻食言賴婚。崔鶯鶯心愛張生卻畏懼母親而無可奈何。在丫鬟紅娘的幫助下,二人突破了來自身份、母親、表兄等重重阻礙,終於成就了美滿姻緣。
其實,王實甫版的《西廂記》脫胎於前人的故事,經過了多次藝術加工。崔鶯鶯的故事最早見於元稹的《鶯鶯傳》,是元稹根據自己早年經歷寫成的一篇傳奇小說,文中張生的原型就是元稹本人。
與《西廂記》中崔鶯鶯身份高貴不同,《鶯鶯傳》中的崔鶯鶯只是地主家的傻女兒,有錢無權。張生與鶯鶯春風幾度後,並沒有表示要娶她,而是離開她上京赴考。幾年後,鶯鶯另嫁他人,張生把這段感情當成炫耀的資本,在朋友圈中大肆宣揚。
用今天的話來說,張生算是渣男本人了。
崔鶯鶯本對張生無意,是張生一再撩撥。丫鬟紅娘曾建議張生向崔家提親,將崔鶯鶯明媒正娶抬回家,張生卻是這樣回答的:
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採、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乾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
大概意思就是:昨天在宴席上,我看到崔鶯鶯後幾乎控制不住自己。幾天來,走路忘了要去哪裡,吃飯感覺不到飽足,恐怕我不久就要死了。如果通過媒人提親,納採、聞名,少說也得三四個月,到那時我恐怕就像市場上的乾魚了。你說我該怎麼辦?
一個男人,如果真正愛一個女人,對她應該有最基本的耐心。三四個月都等不了,你又怎能指望他給你一輩子?
後來的事實證明,張生果然不靠譜。吃幹抹淨後,他沒有給崔鶯鶯任何承諾,揮揮衣袖,飄然離去。獨留下閨閣小姐黯然神傷。
當時民風還算開放。幾年後,崔鶯鶯另嫁他人。張生似乎對自己曾經的「戰果」頗為自豪,在朋友圈中大肆宣揚自己這段露水姻緣,還將崔鶯鶯寫給他的情書借給他人欣賞。後來路過鶯鶯婆家時,他竟然還有臉讓崔鶯鶯的丈夫傳話約見。還好崔鶯鶯懂得及時止損,這一次,她沒有再見他。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小說還是現實,張生式的壞男人很多,崔鶯鶯式的女人也不少。
現代社會風氣比唐代更為開放,男女婚前同居也是無可厚非。但是姑娘們,請牢記:越是猴急的男人越不靠譜。
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他們覓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滿足生理需求。戀愛之後,那些急吼吼地提出要同居的男人行為可以理解。但是姑娘,答應他之前,請慎重地問一問自己的內心:你真的準備好了嗎,以後不會後悔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沒問題,你可以答應他。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遵從內心,委婉地拒絕他。
可能有的姑娘會問:拒絕同居,男友不高興怎麼辦?
還是那句老話,如果他真的愛你,他會選擇尊重你。性在婚姻中不可或缺,但不是戀愛的必需品。如果一段感情要靠某一方的委曲求全得以維持,它也實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
崔鶯鶯天真單純,但還算聰明。她長期被困在象牙塔,突然有一天,一個男人闖了進來。她以為那是愛情,衝動之下將自己交給了他。
得知張生並沒有打算娶自己回家,她也不苦苦糾纏,而是平靜地享受著這段感情的最後時光。分離以後,她學著獨自舔舐自己的傷口,緩慢而果斷地給張生寄去了訣別書,放下了這段感情。
之後,她瀟灑轉身,另嫁他人。
最能體現崔鶯鶯聰明的是一個常常被人忽視的情節。另嫁之後,張生路過家門請求會面,崔鶯鶯果斷拒絕。此時,她已經看清了張生的真面目,那個她曾深愛過的男人,此時給人的感覺竟然如此噁心。
對待渣男最合適的態度,就是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