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上海150餘萬中小學生開學的第一天,告別「舌尖上的浪費」,從「光碟行動」開始。今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去學校實地採訪。開學第一餐,午餐怎樣吃?
滬上一些學校為「光碟不浪費」動足腦筋。考慮到個別孩子胃口小、吃不完,新學期,武寧路小學採取了「按需取飯」的方式,在人性化的舉措中,融入食育教育和勞動教育。
【紅黃綠三色標籤按需取飯】
五(3)班教室裡,午餐前,班主任錢文蓮開啟了10分鐘的餐前教育。從種子變成大米,需要經過浸泡、播種、扯秧、拋秧、插秧、抽穗等階段。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耳熟能詳的《憫農》不陌生,但大家真的了解盤中之餐背後的故事嗎?錢老師開啟了一段小視頻,帶著孩子跟著「稻穀的一生」,了解如何從種子變為成熟的稻穀,最終成為白花花的大米,感受糧食來之不易。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10分鐘的餐前食育教育,「乾貨」滿滿。「暑期歸來,小胖墩多了。假期宅在家裡懶洋洋不愛動,身體消耗也會慢慢變小,胃口自然不好;零食吃多了,吃不下正餐,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糧食的浪費。」錢老師說,「光碟不浪費,但節約糧食,不等於節食減肥。」有些同學挑食,不愛運動胃口小,怎麼辦?「多運動,就能多吃了!」「長身體的時候,多跑步才能光碟!」……講臺下,回答聲此起彼伏。新學期,食堂營養師還計算了午餐第一餐的能量、蛋白質和脂肪配比,照顧到小朋友喜愛的口味,避免挑食而浪費。
11時30分,香噴噴的飯菜送到教室門口。記者看到,開學第一餐特別豐盛:彩椒杏鮑菇蝦仁、香炸豬排、番茄炒蛋,還有炒時蔬、卡通包、白菜貢丸湯……如何讓孩子吃飽、吃得營養,又不浪費?與往年不同的是,新學期的新舉措以紅、黃、綠三色標籤在飯盒蓋上加以區分三類飯量,方便學生按需取飯。紅色標籤的飯盒裡是65克,綠色標籤是55克,黃色標籤則是45克。
坐在第一排的吳意揚同學今天選擇了黃色標籤的45克飯量:「我吃得少,又吃得慢,全家商量後,決定飯量減少,把菜全部吃飯。」毛琪涵胃口大,選擇了兩份65克的飯量。根據前期調查,今天班上有7位同學選擇減少飯量至45克,另有3個男孩消耗大,提出額外增加飯量。「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同學,學校會根據需要給班級增加一個米飯餐盒,讓孩子各有所需。」
打開飯包,鋪好餐墊,錢老師給小夥伴們挨個盛湯。第一天飯菜可口,大家吃得很快,不一會兒就紛紛光碟了。12時,校園廣播響起了歡快的樂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同學們打掃整理完桌子,走出教室玩耍。
【「光碟行動」中的這道數學題】
「『按需取飯』的主要目的是不浪費糧食,而不是純粹『少吃』,每頓午餐的菜量都是根據每日營養搭配。」武寧路小學特級校長孫納新強調。
人性化的「按需取飯」,是在保證葷菜、素菜、點心的品種和數量不變的前提下,按照45克、55克、65克三種不同類別的飯量,分別用黃、綠、紅三色標籤在飯盒蓋上加以區分。開學前夕,家長根據孩子真實的胃口進行選擇,以便開學後食堂及時調整安排。
節約糧食的「光碟行動」倡議中,也蘊含了一道「數學題」。開學前夕,全校1298名學生家長通過家校溝通「曉黑板」平臺收到一份調查問卷,進行午餐米飯量預測統計。問卷在每日餐標55克米飯的基礎上,增加了45克、65克以及特殊需求多個選項。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全校有268名學生選擇了減少米飯量。通過計算,學校每日在大米的用量上,可以減少大約2000克,每月就可以減少近45000克。「試行一個月後,學校還將再次進行調查,根據需求進一步調整。」相關負責人說。
【「食育教育」避免挑食浪費】
節約糧食,從娃娃抓起,從餐桌抓起,家長們怎麼看?一位家委會家長說,孩子在長身體時,該吃的還是要吃,關鍵是如何吃飽、吃好又不浪費。「寧可飯量先少一點,每天中午確保把菜先吃完。」也有家長覺得,每頓吃多少,因人而異。先進行問卷調查,方便之後不斷調整,也不至於孩子吃不下而造成浪費。備用的特殊需要米飯飯盒,可根據孩子每天身體實際狀況,增加當天更為靈活的選擇,當然也希望食堂燒得更美味可口。更多家長感到,現在孩子普遍生活條件較好,祖輩寵愛,有的孩子挑食現象嚴重,才導致浪費,食育教育很有必要。比如老師參與陪餐,也鼓勵家長體驗陪餐,加強家校溝通,了解夥食的同時共同推進食育教育、節儉不浪費。
其實,早在暑假,學校線上班會課就把「節約」作為主題教育內容,讓「珍惜」二字深入人心。外出聚餐飯店餐桌上,總會出現剩飯剩菜,在外用餐避免浪費方法很簡單,做到按需點餐不隨意,吃多少、點多少;若是多,就打包。同樣在家裡,規劃好食譜,按需購買,吃得新鮮還不浪費。吃多少、買多少、燒多少,在家也營造節約光榮。
糧食來之不易,節約從你我做起。開學了,學校還將繼續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讓節約意識滲透到日常生活。
【來源:上觀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