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芳草如茵,層林盡染,鏡湖疊翠,南二路景觀大道上的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如詩如畫,成為東營市民休閒遊玩的網紅「打卡」地。 在這一片遊人如織的綠色海洋裡,掩映其間、時時閃現的「勝利紅」格外吸睛養眼。 很多遊人沒有想到,就在這綠樹掩映、湖光水色間藏著一個年產10.4萬噸的油田採油管理區: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現河採油廠六戶採油管理區。油井變油「景」 每天清晨,伴著鳥鳴,呼吸著新鮮空氣,現河採油廠六戶採油管理區辛154注採站巡井工張鳳霞和同事們,走在曲徑通幽、潔淨的巡井路上,置身天然氧吧,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能在這兒工作,真是一種幸福。」這不僅是張鳳霞的切身體會,很多來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慨。 然而幸福和責任總是相伴而生,令人羨慕的美麗背後總有一個艱辛的過程。 「2015年以前,這裡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一片荒原,雜草叢生,一到春秋季節,風沙很大,雨天泥濘難行。」在這裡工作了26年的張鳳霞已經習慣了當時的工作節奏和工作環境。 2015年,東營市涵養城南鹽鹼荒地,打造天藍碧水淨土大空間大溼地「城市會客廳」。由於六戶油區與規劃中的溼地景區相重疊,這張東營市為「美麗中國」遞上的「生態名片」,也成了勝利油田要交出的一張「綠色考卷」。 「公園建設對我們的生產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回憶起建園初期,張鳳霞說,「連光杆有油汙都不行,當時我們想,環境保護是重要,但採油單位哪有沒有油的,要求這麼高不現實,對生產能有啥用?」 「標準太細太高,大家思想觀念上不是那麼容易接受。」面對員工的埋怨,六戶採油管理區黨委書記馬小偉很理解。 當時,全部管線都要遷建,是管理區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並且管線厚度要由4毫米增加到8毫米,一次性投入達280萬元,相當於更換3次普通管線。 「真是捨不得!」馬小偉感到揪心。這筆額外成本,對於用一顆螺絲釘都要精打細算的六戶採油管理區來說壓力太大。 「一定要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習近平總書記論述生態文明的點睛之語就是破題之道。 舉棋不定的六戶採油管理區擊鼓落錘。萬米新管線全部遷建完畢,效益也隨即立竿見影地顯現。 「以前是修修補補管三年,現在是更換一次用10年,原來15條管線至少一周穿孔兩次,自2016年更換以來從沒發生過穿孔。」馬小偉滿臉喜悅。 園區環保風險層層降級,員工勞動強度直線下降,油田運行時率逐步提升,這筆以往看似多掏的「冤枉錢」,實則是一筆最划算的「效益帳」。標準高了工作量反而小了 管網的更新,設備的優化,流程的調整,減少了管線穿孔和汙染治理工作量,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這一切讓員工開始認同這個他們當初理解不了的「綠色生產」。 與此同時,他們通過送班會、宣傳欄等各種形式,不斷地給每一名幹部員工傳播綠色企業創建理念,制定了《綠色環保10條行為規範》,從管理區到基層班站,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責任清單。 「通過精心維護,環境好了,工作量反而小了。」 張鳳霞和同事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欣喜。 「環境越來越好,就越是發自內心地想去愛護它保護它。」綠色企業創建讓大家逐步嘗到甜頭,當堅持成為習慣,埋怨的聲音漸漸消失,良性循環開始顯現。 觀念轉到位了,方向就對了;措施落實了,路子也就順了。新型抽油機告別了噪音;新發明的接油盒杜絕了原油落地;新上的套管氣回收裝置消除了廢氣上天…… 這些「生態綠」把張鳳霞和同事們身上的「勝利紅」映襯得愈發鮮豔靚麗。 綠色意識根植員工內心,轉化為每個人的行動自覺。每天見到再小的垃圾都會馬上撿起來,大家從一開始覺得太誇張,到現在成為一種習慣。 這種高標準的習慣已經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更多的諸如電氣焊焊頭節約、焊芯不落地的細節也開始被關注。 「以前沒建溼地公園的時候,我們可能只是普通管理區,現在成了人人嚮往的綠色花園。」員工們的獲得感、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是綠色油田的樣子 「原來我們的採油單位可以建得那麼美!」隨著「綠色六戶」品牌聲名遠播,不僅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旅遊觀光,越來越多兄弟單位也到這裡學習取經,「這種工作的高標準必須學到位」。 「捨不得這個環境,能為這片綠色儘自己的力量,再辛苦也願意。」採油工張悅主動放棄了去機關工作的機會。 「置身於美景之中,呼吸著新鮮空氣,高標準要求提升了質量和效益,讓腰包鼓起來了,與這種獲得感同時而來的是員工的幸福感。」馬小偉說。 整個六戶管理區,是油田綠色企業創建的一個縮影。2018年6月26日,油田印發《勝利油田綠色企業行動實施方案》,2019年出臺《勝利油田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修訂版)》,並將原計劃2020年完成的綠色企業創建目標提前到今年完成,覆蓋所有單位。勝利油田安全環保質量管理部能源環境辦公室副主任李增強介紹,油田在推進綠色企業創建過程中,將綠色理念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六戶管理區這樣一個樣板告訴大家,油田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綠色發展,員工對美好生活的願景和訴求在工作中得到很好體現。 李增強說,在綠色企業創建過程中,基層力量無窮,他們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做法,比如環保船型圍堰的推廣、快速修井工藝技術的應用等,充分展現了基層員工參與綠色企業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標杆正在擴展為標準,示範正在成為規範。目前,越來越多「六戶管理區」在油田湧現出來。 「綠色象徵生機、活力,當內心充滿綠色的時候,不論現在還是將來,走到哪個崗位都會有幸福感。」這裡的講解員管麗感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勝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