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午可以做完的事情非要拖到第二天,很多拖延症患者一邊做著周詳的計劃安排,一邊大呼道理我都懂就是不願行動。人們常常認為拖延只是一種懶的表現,但最近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基因可能才是拖延症的罪魁禍首,並且只對女性產生影響。
微博截圖
本次研究的主力人員是德國波鴻大學的Erhan Genc博士,多年來他致力於研究拖延症與大腦之間的關係。之前對拖延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與生理層面的相互影響。而此次研究發現,部分拖延症可能是由遺傳基因導致的。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雜誌上。
DOI:https://doi.org/10.1093/scan/nsz049
TH基因控制著拖延症?
此前Genc團隊研究發現,大腦中參與情緒處理的杏仁核區域越大的人,就越容易產生放棄的衝動。研究人員在先前的研究基礎上調查了280名健康的成年人數據,試圖找到影響杏仁核的基因模式。
有拖延症的人與無拖延症的人的杏仁核大小對比
研究人員進行基因測試後發現了一個叫做TH的基因。該基因負責編碼酪氨酸羥化酶,它的表達量決定了大腦中包括多巴胺在內的各種兒茶酚胺遞質的數量。
除了此以外,研究人員還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決策相關行動控制(AOD)來衡量遺傳與個體間拖延症差異的關係,AOD得分越低,就表示越容易拖延。
Genc博士認為:「雖然我們還不能確定這是一種因果關係,但是我們發現拖延傾向與調節大腦中多巴胺的基因存在某種聯繫,至少在女性中是這樣的。」
拖延症也有性別歧視?
基因檢測結果發現,攜帶TH兩個拷貝的女性比那些有替代基因的女性產生更多的多巴胺,而且她們做事也更拖沓。如果女性兩條染色體中TH基因缺少一個T鹼基,女性就更易拖延。而攜帶兩個C鹼基的女性,她們的行動能力與執行能力更強。而男性的基因測試結果顯示,TH基因的改變並沒有對AOD分數產生顯著的影響。
由於基因活性改變,進而導致多巴胺發生改變。Genc博士指出,多巴胺不僅與快感生產有關,還與「認知靈活性」緊密聯繫。認知靈活性是一種同時處理許多不同想法或瞬間轉換思維的能力。雖然這對一心多用很有幫助,但研究小組認為,這也可能讓人更容易分心。
雌性激素是影響女性拖延症的關鍵?
目前還不能說這些基因變異「導致」女性的拖延症,但研究小組計劃進一步研究這種聯繫。研究人員還想研究另一種基因相關的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對動作控制的影響。
2000年,《神經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雌激素缺乏會導致大腦中多巴胺細胞死亡。
Genc博士說:「TH基因和女性拖延症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完全了解,但是女性的雌激素似乎發揮了作用。女性可能更容易受到由雌激素引起的多巴胺基因差異的影響,而雌激素反過來又反映在行為上。」
研究人員下一步工作可能是確定雌激素對TH基因的影響程度,從而確定雌激素對拖延症的影響程度。
拖延症還需要繼續研究。但是,對於女性來說,她們找到了一個基因上的「藉口」。
參考資料:
[1] Can we blame procrastination on our genes?
[2] Genetic contribution to distractibility helps explain procrastination
[3] Why Do We Procrastinate? Scientists Pinpoint 2 Explanations in the 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