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1%溫室氣體來源於農業,遠遠高於全球交通產生的總量

2020-12-07 騰訊網

之前,小編和大家探討過,關於空氣汙染問題,在文中,由於容易被忽略,因此小編重點討論了農業帶來的空氣汙染,但是很多讀者根本不認可農業汙染問題,今天,小編再和大家科普下:農業是如何改變和影響我們的氣候的。

自綠色革命開始以來,全球農業體系的生產率提高了一倍多,改善了人口日益增長的糧食安全,也滿足了世界日益富裕的飲食需求。

這種驚人的生產力也帶來了環境代價。

雖然全球農業面臨許多挑戰,但對糧食安全最令人吃驚的挑戰可能來自農業對氣候的影響。

農業、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約佔21%。

根據世界農業部門的報告,認為農業有關的管理和土地清理等行為,產生的溫室氣體高於總量的1/5。這比世界上所有的汽車、飛機和火車加起來還多。農業和森林砍伐的排放量是全球建築部門排放量的3倍,相當於是所有工業排放的總和。

我們用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換取養活地球的食物。

從耕地到農業本身,這相當於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1%,遠遠超過地球上每輛汽車、飛機和火車排放的碳,人類剩餘的排放來自工業(21%)和建築(7%)。

森林砍伐和管理都是驅動力。

2012年,森林和其他土地使用只有全球排放的10%,如今已經翻倍。

地球上大部分適合農業的土地已經變成了農田或牧場,其餘適合農田或牧場的土地大多位於熱帶生物群落中,大約3/4的熱帶森林、林地和熱帶稀樹草原適合種植農作物。砍伐森林通常是為了滿足當地小農的糧食需求,但在大部分地區,種植經濟作物,像油棕和大豆等全球大宗商品的作物,成為主要驅動力。

在過去,發展中國家主要通過開墾土地來增加糧食產量,而發達國家主要通過增產來增加糧食產量,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需求來發展,那麼估計到2050年,全球農業排放將至少增加到30%。

農業排放的溫室氣體,日益增長。

自1990年以來,農業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加,主要來源於農業的生產經營。

農業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來源包括:來自熱帶森林砍伐的二氧化碳、來自畜牧業和水稻生產的甲烷,來自農田施肥或焚燒的一氧化二氮。

農業排放的甲烷約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2,而畜牧業佔農業排放的1/3。

甲烷的溫室氣體強度是二氧化碳的26倍,反芻家畜,包括牛和羊,通過腸內發酵消化食物,產生甲烷,由於發達的畜牧業,導致全球農業排放的甲烷約有1/3來自畜牧業;

燃燒秸稈等生物質來給田地施肥,是另一種甲烷來源;

甲烷的第三種主要來源是水稻。

水稻生長在稻田裡,細菌可以分解淹沒在地裡的有機物質,水稻的甲烷排放約佔農業排放的11%。

據統計,全球近2/3的甲烷排放來自中國(29%)和印度(24%)。

60%的人為一氧化二氮排放來自農業。

一氧化二氮是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因為它的致暖效果是二氧化碳的300倍。

大部分的一氧化二氮是在農田施肥後產生的,當土壤微生物將肥料和糞肥中的氮轉化為一氧化二氮時,就會產生這種氣體。施用氮肥越多,轉化為一氧化二氮比例越大,農作物秸稈燃燒時也會產生一氧化二氮。

一氧化二氮的產生也主要來自於:中國(31%)、印度(11%)和美國(14%)

面對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我們該如何權衡?

由於大多數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而且是由於只種植作物單一造成的,因此集中力量進行減排是可以達成的。

增加單位面積農作物的產量。

目前,很多國家的產量是非常低,也就是說,若能增加單位農作物的產量,就能減少農作物的面積,也能相應減少過度開墾森林。

加強畜牧業生產管理。

特別是在熱帶地區,畜牧業的有效管理可以減少砍伐森林來建立新牧場和農田的壓力,包括改善牲畜的飲食和飼養戰略,以便用現有的牲畜滿足更多的需求。

一般來說,向更多產的畜牧系統過渡,可以節省林地,同時減少一氧化二氮和甲烷的排放。最近的研究表明,若實行更有效的畜牧生產系統,並與其他措施相協調,到2030年,將減輕農業排放負擔的70%。

最後

所有的政策都在關注如何減排,但事實上,僅僅關注農業生產的排放是不夠的,食品的需求變化同樣至關重要。

預估,到本世紀中葉,全球糧食需求將增長60%至100%。若我們一味關注如何減少排放,而放棄了糧食增長,饑荒必然會到來。

改變飲食和減少食物浪費來改變全球對食物熱量的需求,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畢竟,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在浪費糧食。

儘管農業在改變全球氣候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情況不容樂觀,若我們能在減少排放和減少對高排放食品的需求方面做出努力,結果仍然有轉機。

如今,發展一個既能實現糧食安全,又能減少農業對環境影響的全球糧食系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相關焦點

  • 原來吃肉才是全球變暖罪魁禍首 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超過交通工具...
    雖然這個觀念很荒謬,但是,畜牧業導致的排放,確實是應對全球變暖的大難題之一。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事實上,相較於民間的漠不關心,學界對於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和在全球變暖之中扮演的角色早有探討。幾十年來,已經大量的研究證明,牲畜在飼養過程中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去年甚至有環保組織聲稱,牲畜已經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佔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14.5%,超過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總和。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根據中國溫室氣體清單(不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即LULUCF),2014年二氧化碳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84%,87%二氧化碳來自能源活動,88%的甲烷來自能源和農業活動,60%的氧化亞氮來自農業活動,而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幾乎來自工業生產過程。相對而言,二氧化硫等傳統大氣汙染物與二氧化碳排放結構相似度較高。
  • 我國初步具備主要溫室氣體含量全球監測能力
    2016年瓦裡關站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4.4±0.9ppm、1907±3ppb、329.7±0.1ppb,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李昌興表示,各站溫室氣體濃度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關,黑龍江龍鳳山站地處東北平原,其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最低;北京上甸子和浙江臨安分別處於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其中浙江臨安站因受到農業排放、工業排放等雙重影響,甲烷濃度最高。李昌興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總量排放最大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 ...原創首發:儘快推行糧食系統優化策略,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該研究指出即使化石燃料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僅全球糧食系統排放的溫室氣體就會使全球升溫幅度超過 1.5℃,甚至超過 2℃。如果我們想要實現這一《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就需要儘快對全球糧食系統做出重大調整。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各國政府籤訂《巴黎協定》;其核心目標是將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全球糧食系統通過多種途徑向大氣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其總量約佔全球總排放量的30%:如開墾土地和砍伐森林會釋放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二氮(N2O),生產和使用化肥和農用化學品會產生CO2、N2O以及甲烷(CH4),水稻田和牲畜的糞便均會釋放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文丨學術頭條企鵝被認為是全球生態系統和環境變化的 「活指標」,他們的個數和殖民地反映了全球氣候變化程度以及生態響應。如果你要去研究企鵝,可得注意一件事了,因為科學家們最新發現,他們的糞便會產生笑氣,小心別吸嗨了。
  • 研究顯示:食物生產佔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近三分之一
    周三公布的一份研究顯示,食物生產過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人類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9%,是聯合國對農耕溫室氣體排放估計量的兩倍。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的該研究並未單純研究農耕本身,而是涵蓋了整個食物系統,包括林地清理開荒、化肥製造及運輸等。該組織稱,減少食物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水處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其時空特徵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小編說:隨著中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的迅速發展,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在近年來經歷了快速的增長。根據估算,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從2007年的8.4 Mt CO2-eq增長至2016年的31.4Mt CO2-eq,增長了2.7倍。溫室氣體排放中,以CH4及N2O的直接排放為主,其佔排放總量的比例從2007年的52%增長至2016年的68%。
  • 青海能源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速下降明顯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工作人員介紹,為摸清青海全省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構及趨勢,有效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青海省按照國家發布的《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國家溫室氣體清單通用報告表格等技術規範和要求,對全省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廢棄物處理、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五大領域持續開展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
  •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作物與化肥組合對溫室氣體排放的...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武慧君教授團隊使用一個基於部分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足跡方法,評估了我國1998—2016年間七種化肥、九種作物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單位面積排放量和單位產量排放量。相關成果發表於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IF=8.086)。
  • 交通業是全球溫室氣體第二大排放源
    交通業是全球溫室氣體的第二大排放源。以歐盟為例,2010年歐盟27國排放了47.21億噸溫室氣體,其中交通部門貢獻了9.31億噸,比重為19.72%,僅次於能源部門。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推進交通運輸的低碳化。  歸納起來,世界各國發展城市低碳交通的基本策略包括避免(Avoid)、轉移(Shift)以及改善(Improve)3種。
  • 暖通空調知識:溫室氣體產生危害的原因
    點擊了解課程詳情>>>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原料,它的增加可以增加光合產物,無疑對農業生產有利。同時,它又是具有溫室效應的氣體,對地球熱量平衡有重要影響,因此它的增加又通過影響氣候變化而影響農業。此外,大氣中具有溫室效應的微量氣體還有甲烷、氯氟烴。一氧化碳。
  • 一張圖看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全部來源,能源佔73%!
    VisualCapitalist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2016年數據製作了信息圖,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到494億噸,大致可追溯到四大類:能源、農業、工業和垃圾:——能源消費(73.2%)——農林用地(18.4%)——工業過程
  • 《2013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濃度再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據《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3年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3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1886ppb和326.4ppb,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值(396.0ppm、1824ppb和325.9ppb),但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創下了1990年建站以來的新高。
  • 碳交易微課堂① 溫室氣體為何與汙染物同根同源?
    根據生態環境部印發的《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全國碳市場以試點為基礎,現已成長為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出現了雙降的趨勢。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大幅提升 或增加靜穩天氣出現概率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5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大氣成分室副主任方雙喜指出,2016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導致全球變暖,從長期來看,將導致靜穩天氣出現的概率增加,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科技|當心,你手中的塑膠袋在釋放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於網絡全球變暖、冰川消融以及各種惡劣天氣的產生,都或多或少的與溫室氣體存在一定的聯繫。與此同時,糧食作物也慘遭溫室氣體的「毒手」,因為吸收過多的二氧化碳導致營養嚴重流失。溫室氣體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尾氣排放,塑料看起來並沒有參與到其中。|「罪魁禍首」塑膠袋
  • 中國畜禽糞便管理變化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 年 04 期「農業與全球變化」專刊作者:朱志平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節能與廢棄物處理重點實驗室摘 要畜禽糞便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不同糞便管理方式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差異顯著,科學分析我國畜禽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對提高畜禽糞便管理和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禽低碳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 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下降:中國立大功
    2017年12月7日,就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期間,英國《自然》雜誌發布了氣候變化重磅專題,其中包括5篇文章和兩篇編者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此專題中一篇題為《接近排放峰值》的文章提出,。研究人員認為,這將標誌著全球溫室氣體首次在經濟顯著增長的情況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