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閃電傳感器AS3935探測風暴距離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採用閃電傳感器AS3935探測風暴距離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3-08 08:34:00

「被閃電擊中的可能性」是一個短語,用於表示某些事情不太可能發生。儘管如此,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美國每年(1982年至2010年)平均有54人死亡事件是由於雷擊造成的,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實際死亡。歷史表明,一個人受到被閃電擊中的人的一生機會大約是千分之一。

這些死亡和傷害中的許多都可以避免。典型的原因是在風暴期間處於不安全的地方。這可能意味著當典型的下午風暴襲來,或者在寧靜的山谷湖泊中遊泳並且沒有注意到即將到來的風暴時,被Pike『s Peak捕獲。

如果對即將來臨的風暴有足夠的警告,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雖然經驗法則涉及計算閃電和雷電之間的秒數,但卻給人一種安全感,人們不能總是看到閃電(特別是如果它是雲到雲),有些人根本沒有注意。例如,當一個人想出來時,如果一群孩子在湖邊遊泳需要尋求庇護,那可能為時已晚。

奧地利微電子公司(現為ams)開發了一種傳感器,可以使風暴預測更加可靠,稱為富蘭克林閃電傳感器AS3935。它是一種單晶片電路,可檢測並向入射風暴的「前沿」提供距離估計。

「前沿」這個短語有點誤導,因為它表明一個人正處於暴風雨的直接道路上。事實上,就這個傳感器而言,前緣只是風暴的最近邊緣,如果風暴在附近發出掠射,它可能永遠不會真正到達。然而,它與你的距離 - 無論它在哪裡 - 都是最相關的信息。

用於估計距離的算法在電路中是硬編碼的;沒有涉及軟體。可以設置各種引腳和寄存器來配置不同的設置,但基本計算對用戶來說仍然是不透明的。這極大地簡化了設備的使用。它通常連接到微控制器或其他一些外部電路。 AS3935將生成距離估計值,但系統的其餘部分可以使用該信息執行某些操作,例如發出某種警告。

基本操作

內部算法包括兩個關鍵的基本任務:分析電脈衝以確定它是否是雷擊,如果是,則估算風暴距離。請注意,給定的距離不是實際檢測到的雷擊距離,而是通過對最近檢測到的撞擊模式的統計分析確定的到風暴前緣的距離。 AS3935的框圖如圖1所示,主要操作塊用紅色包圍。

圖1:AS3935框圖,主要功能單元由紅色的邊界。 (由ams提供。)

雷擊產生的電磁脈衝可以通過調諧到500 kHz,帶寬為33 kHz的外部天線(見圖2)進行檢測。模擬前端(AFE)解調和放大天線信號,一旦事件超過其閾值,看門狗電路就會向閃電探測器發出警報。然而,許多其他電磁事件產生高能量事件。重要的是,這種非閃電「幹擾器」不要被誤解為閃電 - 反之亦然。

圖2:AS3935的外部天線連接。 (由ams提供。)

因此,檢測過程的第一步是確定事件是否具有雷擊特徵。如果不是,它將被拒絕,因為它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結果。如果它確定它是閃電,則計算並存儲事件的能量,然後基於該事件和先前事件計算風暴距離。然後引發中斷,以便微控制器(或其他外部設備)可以檢索信息並採取措施。

此過程產生了設備的三種操作模式中的兩種。第一種是「監聽模式」,它表示設備開啟的時間,但未檢測到任何事件。一旦檢測到事件,設備就會切換到「信號驗證」模式。信號驗證完成後,設備返回聆聽模式。

這些模式會影響設備的功耗。實際上,還有第三種「掉電」模式可用於在使器件退出有效操作時最小化功耗。不同模式的電流消耗如圖3所示。(VREG的含義將在下面討論。)

電流消耗符號參數典型值最大值單位IPWDROFF VREG為OFF時的掉電電流12μAIWDRON電源 - VREG為ON時的下降電流815μAIshMROFF聆聽模式下的電流消耗6080μASISVM電流消耗信號350μA

圖3: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電流消耗。 (由ams提供。)

與微控制器通信

通過向外部設備發出中斷來管理事件通知。然後,外部設備詢問AS3935中的寄存器以獲取必要的信息。有三種不同的可能中斷,均由相同的INT引腳指示,但由寄存器REG0x03 [3:0]中的值區分:

一個指示雷擊 - INT_L(1000) ;

一個表示幹擾事件 - INT_D(0100);

一個表示噪音太大 - INT_NH(0001) - 稍後會詳細說明。

請注意,外部設備必須在IRQ信號激活的時間和寄存器值的實際讀取之間等待2 ms。如果這些事件不感興趣,可以使用MASK_DIST選項(REG0x03 [5] = 1)屏蔽幹擾中斷。可以使用I²C或SPI進行通信,通過將SI引腳置為高電平(I²C)或低電平(SPI)來選擇。

如果發生雷擊中斷,寄存器REG0x07 [5:0]將加載一個值,表示估計到風暴的距離。該值的範圍從000001(表示風暴開銷)到101000(表示可靠檢測到的最大距離,即40 km)。值111111表示風暴超出範圍。器件數據表中提供了中間值。

調整和調整

雖然雷電檢測算法是固定的,但可以進行調整以優化設備在各種情況下的性能。

默認情況下,設備將針對室內操作進行優化。這意味著AFE增益會更高。通過改變寄存器REG0x00 [5:1]的值,可以降低室外操作的增益;值10010用於室內操作,值01110用於室外操作。

靈敏度也可以調整。更高的靈敏度意味著可以更遠地探測到閃電,但它也增加了幹擾事件被誤解為閃電的可能性。有兩種方法可以調整設備的響應速度。

第一種方法是使用寄存器WDTH(REG0x01 [3:0])調整看門狗的閾值。這決定了看門狗觸發驗證的級別。圖4顯示了對探測效率的影響。該圖表明,抑制幹擾事件也會降低探測遠距離雷擊的能力。

圖4:看門狗閾值和檢測效率之間的關係(假設SREJ = 0000)。 (由ams提供。)

第二次調整與驗證電路有關。該電路通過檢查檢測到的事件的形狀來工作。特別是,它設置為抑制雜散尖峰,但可以使用寄存器SREJ(REG0x02 [3:0])調整尖峰抑制。這也會影響檢測效率,如圖5所示。默認情況下,SREJ設置為0010。

圖5:尖峰抑制與檢測效率之間的關係(假設WDTH = 0001)。 (由ams提供。)

該設備還受到環境電噪聲的影響;環境越嘈雜,辨別閃電事件就越困難。 AS3935對環境噪聲進行採樣以確定總噪聲基底。如果噪聲電平上升到過高電平,則發出並保持INT_NH中斷直到噪聲消失。當噪聲過高時,閃電檢測暫停,並在噪聲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恢復。

可以通過設置寄存器REG0x01 [6:4]中的值來調整因噪聲而暫停操作的閾值。默認值為010,對應室外860μV(rms)或室內62μV(rms)。

忽略被誤認為閃電的幹擾事件的另一種方法是在設備引發中斷之前的17分鐘間隔內需要一定數量的事件。使用寄存器REG0x02 [5:4],最小事件數可以設置為1,5,9或16.

功率調節

AS3935有一個內部功率調節器,可以根據需要使用。此選擇使用EN_VREG引腳進行,將其高電平連接以啟用內部穩壓器,並將其連接至低電平以禁用它。使用時,原始電源施加在VDD引腳上,調節值出現在VREG引腳上,需要額外的旁路電容。如果不使用內部穩壓器,則VREG連接到VDD,不需要額外的電容。這兩種配置如圖6所示。

圖6:配置內部穩壓器; a)表示沒有內部電壓調節,b)表示啟用內部調節。 (由ams提供。)

內部監管機構確實在名義上增加了功耗;圖3中的VREG設置表明了這一點。

評估板和閃電模擬器

ams提供了一個評估板,其中包括一個預警報警器和一個LED顯示屏,提供有關檢測到的事件的信息(見圖7) 。

圖7:AS3935-DK評估板。 (由ams提供。)

伴隨評估板的是手持式閃電仿真器(見圖8),可用於測試和調整評估板上的探測器。

圖8:用於AS3935評估板的Lightning仿真器。 (由ams提供。)

兩塊電路板均由電池供電;評估板可以通過USB線連接到計算機。軟體隨附板卡,用於調整AS3935的設置; GUI如圖9所示。在此特定視圖中可以看到前面描述的許多設置。

圖9:AS3935評估板GUI。 (由ams提供。)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松下推新型傳感器 可探測黑暗中、遠距離的小物體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松下公司(Panasonic Corp)研發了一種深度圖像傳感器(range image sensor),可在黑暗中拍攝250米遠,10釐米物體的圖像。
  • 閃電能有多大 探測技術捕捉最長閃電
    閃電是夏季最具代表性的天氣之一,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無論是作為狂暴、毀滅、力量的代表,存在於各地的神話傳說和幻想作品中,還是因其轉瞬即逝的美麗成為攝影師追逐的對象。人類對閃電已經有了非常深入地了解,包括閃電產生的原理、閃電的類型等,但閃電仍然有著很多的未知等待人類去探索,例如閃電的極限能有多大。
  • 歐姆龍推新長傳感距離接近傳感器
    該傳感器能夠通過降低汽車焊接過程中,由傳感器引起的突然停機的風險,從而提升汽車行業的生產效率。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1日,日本歐姆龍(OMRON Corporation)公司在全球發布了其全新E2EW系列全金屬接近傳感器,該傳感器擁有全球最長的傳感距離,不僅能夠探測不同材料組件的穩定性
  • 地球有閃電,那其他星球有閃電嗎?看完恍然大悟
    觀察風暴則是我的最愛,沒有什麼比親眼看著一場溫暖的夏季風暴從地平線席捲而來更美的事兒了---那閃電的束束光紋穿雲而過,隆隆咆哮的驚雷震撼大地。擁有如此複雜的大氣成分,獨特的氣候及地質特徵,地球氣候才成如今我們了解的那般獨一無二。可是,我們也知道,其它星球同樣有大氣層,而這對於它們的氣候又意味著什麼呢?比如,天王星上有颶風嗎?金星上有洪水嗎?土星上有雷暴嗎?
  • 最大的閃電到底有多大?科學家得出的結論讓人詫異
    閃電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自然力量之一。新的映射工具正在揭示它的大小。2017年10月22日,聚集在美國中部的暴風雲釋放出了巨大的閃電,照亮了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堪薩斯州的天空。橫跨這三個州的水平距離超過310英裡(500公裡),這種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以至於一群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並將其描述為「巨型閃光」:這是有記錄以來最長的閃電之一。通常,常規閃電的長度僅為1到20公裡,但是,隨著越來越複雜的製圖技術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雷電實際上能發射多大?我們應該擔心這些大氣重量級「人物」嗎?
  • 具有多種探測波段的火焰傳感器應用於火災現場
    傳統的煙感、溫感火焰探測器分別利用火焰的煙霧、溫度特性來對火焰進行識別,由於其製造工藝簡單,價格低廉,在酒店、列車、居民住宅等場所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是這些探測方式多採用檢測濃度法,而並不檢測火焰本身的特徵,所以其響應時間長、探測範圍窄,對周圍環境要求高,抗幹擾能力差,對某些情況也無法預報,比如無煙火焰等。
  • 望遠鏡和天文臺與朱諾合作,太陽系最強風暴探測,在5億英裡木星
    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雙子座地面天文臺已經與朱諾宇宙飛船合作,對太陽系中最強大的風暴進行探測,這場風暴發生在超過5億英裡之外的木星上。就像地球上的閃電一樣,木星的閃電就像無線電發射器一樣,在天空中閃爍時發出無線電波和可見光。每隔53天,朱諾就會跑到風暴系統上空,探測被稱為「閃電」和「哨聲」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甚至可以用來繪製閃電的地圖,即使是在地球的白天,也可以從看不到閃光的深雲上。哈勃望遠鏡和雙子座從遠處觀察地球,捕捉到高解析度的全球視野,這是解釋朱諾近距離觀測的關鍵。
  • 用傳感器測閃電!新傳感器記錄了440英裡的閃電兆閃光
    在世界氣象局已經確認了閃電的長度和持續時間新紀錄,相比之前的紀錄翻了一番——藉助新的衛星觀測系統識別了所謂的兆閃光。  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該距離記錄是由2019年在巴西南部觀測到的超過440英裡(709公裡)的閃光所拍攝的,大於倫敦和格拉斯哥之間的距離。持續時間記錄達到2019年超過阿根廷的持續時間超過16秒。  閃電以前是通過接地陣列間接測量的,接地陣列會檢測閃電產生的靜電爆發。科學家懷疑這可能無法完全捕捉到最大的衝程,而新的傳感器證明了它們的正確性。
  • 每小時280次,每年120萬次,地球上最強的閃電風暴是怎麼形成的?
    這裡的閃電有多密集呢?根據於NASA的「熱帶降雨測量任務」(TRMM)衛星的閃電成像傳感器所提供的數據,該區域的閃電頻率一般在每小時280次左右,在10月左右的雨季高峰期,其最高頻率甚至可達到每小時1000次左右,更重要的是,在1年的365天裡,這裡差不多有一半的天數都在電閃雷鳴,其閃電的總次數高達每年120萬次。
  • 每小時280次,每年120萬次,地球上最強的閃電風暴是怎麼形成的?
    這裡的閃電有多密集呢?根據於NASA的「熱帶降雨測量任務」(TRMM)衛星的閃電成像傳感器所提供的數據,該區域的閃電頻率一般在每小時280次左右,在10月左右的雨季高峰期,其最高頻率甚至可達到每小時1000次左右,更重要的是,在1年的365天裡,這裡差不多有一半的天數都在電閃雷鳴,其閃電的總次數高達每年120萬次。
  • 閃電可以有多大?成像技術發展正不斷帶來新發現
    當我們想到閃電時,大多數人通常會想到這些雲地之間的通道,叉狀的閃電猛烈地擊向地表。但是,是什麼因素限制了這些巨型閃電的規模呢?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垂直方向上,閃電的範圍受到風暴雲高度的限制,也就是從地面到雲層頂點的距離——最高約為20公裡。但是在水平方向上,一個更廣闊的雲系統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 新品推薦 | 具有多種探測波段的火焰傳感器,全面上新!
    傳統的煙感、溫感火焰探測器分別利用火焰的煙霧、溫度特性來對火焰進行識別,由於其製造工藝簡單,價格低廉,在酒店、列車、居民住宅等場所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是這些探測方式多採用檢測濃度法,而並不檢測火焰本身的特徵,所以其響應時間長、探測範圍窄,對周圍環境要求高,抗幹擾能力差,對某些情況也無法預報,比如無煙火焰等。
  • 世界最長閃電記錄被刷新,網友:嚇死寶寶了!
    閃電可以說是地球上少數能夠彰顯自然之力的天氣現象,2017年10月22日,聚集在美國中部的風暴雲釋放出了一道巨大的閃電,照亮了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堪薩斯州的上空,由於這道空前的閃電以水平方式橫跨了三個州超過310英裡(500公裡)的範圍,使得有些人將其稱之為有史以來最長的閃電之一。
  • 天文學家終於揭開木星上的閃電之謎!!!
    美國宇航局派出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 )宇宙飛船穿越太陽系時, 發現木星確實產生了閃電,但並不產生科學家所熟知的地球閃電帶有的無線電信號。現而今,美國宇航局終於知道了其中之謎。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描述了如何從朱諾(Juno)探測器得到數據,從而解開了木星神奇的閃電之謎。
  • 行星閃電:相同的現象,遙遠的世界
    地球上的閃電只需要一些簡單的成分即可產生火花,而這些成分廣泛存在於宇宙中。當我們看到滾滾雷雲中傾瀉而下的閃電時,腦海中會隨著場景和閃電的形狀而產生無限遐想。然而,地球閃電帶給了我們無數的震驚,你是否想像過宇宙其他行星上也會存在如此壯觀的自然現象呢?
  • 俄羅斯宇宙射線衛星探測到高空神秘 「光線爆炸」
    北京時間3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俄羅斯科學家稱,一顆旨在監測大氣層高能宇宙射線的俄羅斯衛星探測到地球表面之上數千米高處的神秘「光線爆炸」。前蘇聯製造的「斯普特尼克」衛星觀測數據表明,儘管之前曾發生過幾次強烈的光線爆炸,但是該區域並未發現風暴跡象。這顆俄羅斯衛星是以科學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Mikhail Lomonosov)的名字命名的,它於2016年發射升空,與「克諾珀斯-B」太空飛船配合觀測。羅蒙諾索夫說:「例如:此前在『羅蒙諾索夫號』衛星距離地面數十公裡,我們曾多次觀測記錄到強烈的『光線爆』。
  • 美女教師 追逐風暴拍攝龍捲風和閃電
    阿比那提自學了有關雲和天氣的知識,前往美國等龍捲風多發地追蹤,拍攝危險又刺激的龍捲風2007年,他加入風暴追逐者團隊,在美國各處旅行抓拍龍捲風照片。在過去10年間,阿比那提已經追逐到70多次龍捲風和400多場風暴。
  • 全球首款業內最低的功耗MEMS 超聲波傳感器 可提供毫米級精度的距離
    基於 MEMS 的微型「矽晶片聲吶」裝置提供了毫米級精度的距離傳感功能,並具有業內最低的功耗。這種 MEMS 超聲波傳感器可用於距離測量、位置追蹤、人員存在檢測以及消費電子、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避障應用。 超聲波飛行時間 (ToF) 傳感器通常被認為是適用於汽車、工業以及無人機和機器人應用的最佳距離傳感器。
  • 紅外探測傳感器能否正確區別人與動物?
    紅外傳感器通常採用熱釋電元件,這種元件在接收了紅外輻射溫度發出變化時就會向外釋放電荷,檢測處理後產生報警。這種探測器是以探測人體輻射為目標的。這樣的稱之為被動紅外探測器, 動物也有熱量會發射紅外線,所以常規的吸頂式人體紅外探測器是沒辦法區分人和動物的。 技術的不斷突破,也推動著紅外傳感器的市場應用進一步擴大。
  • 淺層閃電和糊狀冰雹:木星上的猛烈風暴比我們想像的更奇怪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木星上確實存在閃電和冰雹,但它們與我們所熟悉的地球上的閃電和冰雹根據本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木星上的淺層閃電並不是像地球上那樣來自於水雲,而是由富含水和氨的雲產生的。在一項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相關研究中,科學家們展示了這些雷暴是如何以冰雹或「蘑菇球」的形式產生意想不到的天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