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如何從古希臘走到當代?

2020-12-03 36氪

本文為《經濟學通識課》的書評,作者 鄭渝川。

經濟學一詞最早來源於希臘語「oeconomicus」,意思是說一家人如何利用手頭的資源。某種意義上講,經濟學的歷史確實不能僅僅從亞當·斯密說起,而要前溯到古希臘等古代文明,畢竟從那時開始就出現了種種經濟活動。

今天的經濟學家,會經常提到哈耶克、弗裡德曼和凱恩斯,這些經濟學巨匠的觀念深深影響了公共政策和經濟實踐。但無論是經濟學家,還是公共政策的設計者,往往都會頗為尷尬的避開哈耶克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演說中,對經濟學效仿物理學成為一門科學的追求所提出的警告。

哈耶克當時說,「經濟學家在指導政策方面沒有做得更為成功,同他們總想儘可能嚴格地效仿成就輝煌的物理學這種嗜好大有關係……大眾過多的期待,也總會使某些人不顧自己的能力所限,假裝或真誠地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以迎合人們的要求。」

英國經濟學家、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史系客座教授、英國政府前經濟政策顧問尼爾·基什特尼在談到哈耶克時就指出,哈耶克毫無疑問反對公共政策過度滲入市場,這使得他長期被邊緣化,但他又主張政府要提供市場無法提供的產品,如基本的教育、失業人口的基本生活,這項主張導致那些崇尚絕對化自由市場的哲學家、經濟學家把他看成是叛徒。

儘管哈耶克等經濟學大師並不信任政府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市場經濟的挑戰,但在經濟學的領域,仍然有源源不斷的專家加入到公共政策的智庫之中,希望藉助政府的力量創造更富裕、更公平的社會。

尼爾·基什特尼在其所著的《經濟學通識課》書中提到了福利經濟學的開創者、英國經濟學家阿瑟·塞西爾·庇古。庇古為政府介入具體經濟事務的合法性、合理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理由,即市場往往會偏離正確方向,需要由公共部門進行糾偏。按照庇古的觀點,政府需要激勵「積極的」外部性,而對「消極的」外部性給予抑制,這很容易引申為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

再來看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瑟·劉易斯,他是發展經濟學的開創者。發展經濟學在二戰以後的幾十年裡在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得以推行,美國、英國、法國及主流國際經濟組織,還有蘇聯,都為此投入了可觀的資源,但收效卻並不理想,只有韓國等寥寥可數的幾個國家做到了從發展中國家,躍升到了發達國家的行列。

發展經濟學陷入尷尬,許多發展中國家幾十年來仍未改變貧困面貌。對此,以安德烈·貢德·弗蘭克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提出了新的解釋。《經濟學通識課》介紹了弗蘭克等人的觀點,即不公平的全球貿易和金融秩序,使得窮國被捲入全球化後,利益不斷受到損害。

弗蘭克成功的指出了二戰後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困境,但他給出的解釋,在經濟學界飽受爭議。美國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認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在從過去的殖民地走向新興獨立後,沒有建構起保障自由市場運轉的良好體制。正是因為此,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不惜與通過軍事政變上臺、推行軍事獨裁的皮諾切特合作,幫助後者控制的智利建立自由市場。

《經濟學通識課》這本書內容豐富,較為清晰的敘述了從古希臘時期,經過不同時代演化完善,並形成不同流派、不同觀點立場而最終成為公共政策「顯學」的經濟學的發展歷程。書作者客觀公允的評價了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凱恩斯、哈耶克、弗裡德曼等歷史上著名的經濟學家的貢獻,圍繞不同時期的經濟學重要創見,評析了其提出背景和價值意義,當然也談及了經濟學家和經濟學理論的局限及爭議所在。這本書對於非經濟學專業的大眾讀者,具有重要的「掃盲」意義,可以為讀者加深對於經濟問題、經濟學論點的認知理解提供幫助。

這本書在談及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學論點時,重點評述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有關財產所有權等問題的分歧;接下來,在介紹中世紀時期兩位提出了重要經濟學論點的哲學家奧古斯丁和託馬斯·阿奎納時,書作者指出,兩人的觀點是對當時新興的商業社會作出的適應,即走出了對於金錢的排斥,而強調只要用途正大光明,通過商業獲利就無可厚非。在引出自由貿易的捍衛者李嘉圖時,書作者探討了當時歷史背景下英國選擇貿易政策的利益考量。

馬爾薩斯的經濟學論點,長期被認為是冷漠無情的——馬爾薩斯反對救濟窮人,認為這將妨礙其自食其力,並在不具備養活孩子的情況下,生育更多孩子,給社會造成負擔。馬爾薩斯也成為了生育控制政策的最早鼓吹者。書作者指出,馬爾薩斯的觀點存在極大謬誤,特別是考慮到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增長態勢會逐漸放緩,並不會出現其擔憂的社會難以負荷新增人口的現象;但馬爾薩斯的理論在那些經濟發展緩慢,糧食供給得不到滿足的貧窮國度中,卻得到了可怕的應驗。

而今,為了鼓勵創新增長,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談論熊彼特。這位經濟學家為破壞式創新正名,他也冒著陷入經濟學界公敵的風險宣稱壟斷才能為創新者帶來足夠誘人的回報。熊彼特的觀點大放異彩,是在20世紀70年代和本世紀初,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革命相繼興起,破壞式創新創造出了巨大成果。《經濟學通識課》書中還介紹了如尤金·法瑪、喬治·阿克洛夫、保羅·克魯格曼、丹尼爾·卡尼曼等最近幾十年來極大的擴展了經濟學邊界,或豐富了經濟學內涵,並使得經濟學及其相關的公共政策爭論更加深入的代表性經濟學家,以及他們所發表的極具吸引力而又飽受爭議的新論點。

作者:(英)尼爾·基什特尼

譯者:張緣、劉婧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中南博集天卷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相關焦點

  • 陳平:如何看待當代經濟學
    【內容摘要】2013年8月,陳平教授接受了《世界經濟協會通訊》的採訪,針對從何種視角看待當代經濟學、宏觀經濟中有哪些重要內容、如何解釋宏觀經濟波動、如何看待覆雜性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的關係、對不斷變化的中國經濟的觀測研究有哪些啟示,以及未來經濟學多元化的發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回答。
  • 陳平:諾貝爾經濟學獎終於走近當代問題
    如果中國經濟學家依靠諾貝爾經濟學獎來指導自己的研究路線,將會導致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水平落後世界大勢約半個世紀,而且嚴重脫離當代經濟問題的嚴重挑戰。 今年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時機,突顯經濟學研究和當代經濟挑戰之間不可避免的聯繫。 客觀地說,諾貝爾經濟學獎大部分發給經濟研究方法論上的研究,尤其是微觀、計量、金融經濟學的研究,幾乎和現實經濟問題沒有關係。
  • 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原標題: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在美國,每年約850萬人參觀博物館,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大聯盟運動和主題公園(在2011年約4.83億)。如果將動物園,歷史學會,植物園和相似的歷史或文化遺址包括進來,美國的博物館數量在2014年已經超過了3.5萬,是90年代的一倍多。
  • 深圳學者熊偉「家門口」獲頒當代經濟學獎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12月5日,在2020年當代經濟學獎頒獎典禮上,深圳學者熊偉獲頒第三屆當代經濟學獎。在深圳舉辦的盛會,迎來深圳本土獲獎者,意義非凡。這也是深圳學者第二次獲得該獎項。據悉,熊偉教授為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及經濟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學術院長。當代經濟學基金會官方表示,熊偉的重要貢獻集中在研究市場摩擦與投資者行為偏差,如何導致金融市場中的不完備與低效率。據悉,他的理論解釋了金融中介機構的高度槓桿化可能帶來的後果,包括在市場中引發流動性問題以及傳染效應等。
  • 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區塊鏈
    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區塊鏈
  • 經濟學的起源與發展
    日本人神田孝平最早用漢字翻譯成「經濟學」,而近代中國人嚴復稱之為「生計學」,現在人們一般稱之為「經濟學」。現代西方經濟思想起源於古希臘。古代希臘是沿海國家,山多地少、耕地缺乏,只有將發展投向與海洋,在這之中商業不斷發展,逐步形成財富、分工、價格、供求等經濟形式,這是對經濟的最早實踐。
  • 帕金《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著作的比較
    帕金的《經濟學》具備了這些特點。該書涵蓋了基礎經濟學的全部內容,而且在同類教科書中是最詳盡的。    與另一本同樣暢銷的教科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相比,帕金的《經濟學》的內容更為全面和深入。如果說曼昆的書更適於非財經專業和一般讀者,那麼這本書更適於財經專業和想對經濟學有更多了解的讀者。如果讀者認真把這本書讀好,經濟學的基礎就非常紮實了。
  • 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證書授予儀式暨學術討論會在上海...
    「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證書授予儀式暨學術討論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5日,當代經濟學基金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承辦,
  • 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研究新進展
    一是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論再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代價值兩個方面深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當代價值;二是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新發展理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三是從學科定位和性質、研究對象、邏輯起點和主線、理論體系框架、話語體系、方法論等角度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研究;四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
  • 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結果揭曉,資助金額共100萬元人民幣
    11月15日上午,由當代經濟學基金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承辦,上海景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支持的「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證書授予儀式暨學術討論會」在上海財經大學盛大召開。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他們如何變革「拍賣」?
    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新型拍賣形式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基礎研究如何能夠隨後產生有益於社會的發明。這項研究不同尋常的特點在於,是同一個人發展了理論和實際應用。對買方、賣方和整個社會來說,諾獎獲得者這項開創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年的經濟科學獲獎者從基礎理論開始,後來將他們的成果應用於實際,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他們的發現對社會大有裨益。」
  • 經濟思想的冒險|經濟學需要思想史嗎?
    比如提出過經典經濟學定義的倫敦經濟學院院長羅賓斯(Lionel Robbins),就曾對學生說:「當代的制度和當代的思想充滿過去的傳統,知道各種思想是如何發源的,它們的興衰情況如何……它們是如何轉變的,它們在日常會話中的含義——即使你們不成為專家,這些是必須面對的課題。我想,那些有志於以這種或他種方式稱自己為經濟學家的人應當同它們有一個點頭之交。
  • 「就事論事」的行為經濟學
    李斌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使行為經濟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該獎項所表彰的實驗方法正是行為經濟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儘管實驗方法對於其他經濟學者們來說是陌生的。實際上,行為經濟學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段好時光。
  • 「賭神」科學家如何改變當代金融市場?
    20世紀後期的經濟學大師保羅·薩繆爾森對於凱利公式則提出了強烈質疑,在他看來,隨機性、無序性、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得技術分析毫無價值;而凱利公式關聯的內幕消息,即便存在,也頂多服務於極少數投資者,而不能大面積擴散或持續存在。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主題是「扶貧」
    近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8年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和威廉·諾德豪斯共同獲獎2017年美國經濟學家理察泰勒因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而獲獎。泰勒把心理學的現實假設融入經濟學的決定分析。他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會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後果,並展示出這些人類特質是如何影響個人決定,以致影響市場效果。
  • 「斯坦福師徒」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拍賣理論」如何影響世界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兩位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威爾遜(Robert B.Wilson),獲獎理由為「改進拍賣理論,發明新拍賣形式」。有趣的是,威爾遜是米爾格羅姆的論文導師,此次算是「師徒」獲獎。什麼是「拍賣理論」?他們對當代經濟學作出了何種貢獻?這兩位經濟學家又因何在今年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青睞?
  • 背景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
    隨後在1968年,瑞典銀行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了經濟學獎,全稱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該獎項於1969年首次頒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委會評定,評委會包括5名到8名成員。每年評委會從世界各地收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有200個到300個。在經過資格確認、初選、複選後,評選結果在10月的某個星期一公布。
  • 經濟學的中國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這一新的論述,不但突出了創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對我國經濟學者提出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的新要求和新任務。
  •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以下整理出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獎者以及他們的成就。資料圖:諾貝爾獎得主宣布現場。2017年美國經濟學家理察泰勒因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而獲獎。泰勒把心理學的現實假設融入經濟學的決定分析。他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會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後果,並展示出這些人類特質是如何影響個人決定,以致影響市場效果。
  • 盧鋒:中國的很多政策違反經濟學基本原理
    如果知道是這個主題,我已經教了將近二十年的經濟學原理,讓我講體會,一定會有很多話可說。維迎邀請我來參加,實際上我很糾結。我糾結在大家好像都沒有特別強調今天會議的主題。維迎給我們出的命題作文是要討論經濟學範式的突破。我一直在想什麼是經濟學範式?那就是經濟學理論中最帶有根本立場框架性的基本判斷。從經濟學術史的角度,也許可以說勞動價值的邊際革命替代是一個範式的突破。說老實話,我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