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向校園記者們講解了氣象觀測方法
▲校園記者參觀氣象觀測儀器
▲機器人編程課,校園記者自己拼裝、編程
▲校園記者在動力谷展示中心了解各項高新技術產品的相關知識
▲「民間小河長」測水小實驗
▲和家長一起拼裝飛機模型
▲「民間小河長」徒步一公裡
□ 記者 魏朋
以前,教科書是學生的整個世界;現在,整個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這個暑假,株洲日報社校園記者俱樂部開展了「少年科學院」公益科考系列活動,輔導老師帶著校園記者從探索株洲、發現株洲的目的出發,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了校園記者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活動一:校園記者化身「民間小河長」,探尋湘江水源
飲用水水源保護與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暑假期間,株洲日報社校園記者俱樂部聯合株洲市清藍環保志願者協會,在楓溪大橋河西橋頭、白石港分別開展了6期校園記者暑期科考活動之「民間小河長」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培養校園記者關注株洲飲用水源安全,認識株洲飲用水源現狀,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活動中,校園記者們通過互動分組遊戲、測水小實驗、自來水工藝拼圖小遊戲、徒步科普水源地知識等環節,實地了解湘江水源及周邊情況。活動結束後,校園記者紛紛表示:以後要用實際行動推動水源地保護!
活動二:小氣象,大世界
為了能讓校園記者更好地了解氣象科普知識,培養科學興趣,暑假期間,校園記者俱樂部聯合市氣象局舉辦了2場「走進氣象局,探索氣象奧秘」的科考活動。活動圍繞「了解氣候變化特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這一主題展開,氣象局工作人員向校園記者們講解了各氣象要素觀測方法、天氣常識、人工影響天氣原理以及災害性天氣防禦知識。校園記者們對氣象知識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荷塘小學的校園記者周濤在活動結束後,第一時間就寫下了他的活動感言:雖然被太陽曬得汗流浹背,但是學到了很多有趣又實用的氣象知識。
活動三:8月科技打卡,夏日狂歡,小記者機器人編程課
理論結合實踐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在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今天,機器人、人工智慧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7月2日至8月9日,株洲日報社校園記者俱樂部的小記者們分批來到河西瑪酷機器人編程中心,參與了不同主題的機器人編程課。活動中,孩子們自己拼裝、編程,讓學習充滿樂趣,通過動手來理解所學習到的知識。
活動四:走進中國動力谷,感受株洲「新動能」
暑假期間,株洲日報社校園記者俱樂部攜手中國動力谷展示中心舉辦了以「科技造就美好未來」為主題的科技打卡活動。活動中,校園記者們感受到了株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了解學習了各項高新技術產品的相關知識。在軌道交通區、新能源汽車展示區、航空廳等區域,校園記者見到了1:1還原的列車模型,也見到了許多新型汽車,講解員向校園記者們介紹了展廳內的飛機,其中最受校園記者們歡迎的還數「磁懸浮列車」。校園記者們參觀後都不禁感嘆:「真是太酷炫了!」
(本版圖片由校園記者俱樂部提供)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