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吃嗎?科學家用人體細胞培養出人造肉牛排 還獲得了設計大獎提名

2020-11-24 前瞻網

你敢吃嗎?科學家用人體細胞培養出人造肉牛排 還獲得了設計大獎提名

 Winnie Lee • 2020-11-23 20:30:37 來源:前瞻網 E77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近日,一些科學家用人類細胞樣本培養出了牛排——但他們保證,這「嚴格意義上來講」不是同類相食。

銜尾蛇(Ouroboros)牛排——以蛇吃自己的形象命名並模仿它——獲得了倫敦設計博物館2020年「年度設計獎」的提名。

雖然人們可以用自己的臉頰拭子提取的細胞培養肉,但這個研究小組使用的是美國組織細胞收藏中心的研究細胞。

這些細胞在溫暖條件下在真菌支架上生長了3個月,餵養它們的人血清來源於過期的、廢棄的捐贈血液。

最終的產品——一塊一口大小的人體牛排——被用樹脂保存下來,並在設計博物館和費城藝術博物館展出。

然而,吃貨們會失望的發現,這種牛排不太可能上市。

相反,設計師們說,他們提出這個概念是為了強調目前實驗室培養的肉類普遍存在的一些限制,以及這些肉類如何仍然會傷害動物。

「我們的設計在科學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很多方面也具有諷刺意味,」Ouroboros項目的藝術家Orkan Telhan表示。

他解釋說:「我們並不是在提倡把『吃自己』作為解決人類蛋白質需求的現實方案。」

他說:「我們更願意問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需要做出哪些犧牲,才能保持目前的吃肉速度?」

「在未來,誰能負擔得起動物肉,誰又會別無選擇,只能自己培養肉呢?」

雖然實驗室培育的動物肉經常承諾不會對動物造成傷害,但目前這種產品的生產仍然依賴於胎牛血清作為一種富含蛋白質的生長補充劑,這與無殘忍和可持續的食物來源的說法相違背。

牛胎血清是從小牛胎兒的血液中提取的,在小牛胎兒的母親被屠宰後。其價格約為每升300-700英鎊。

「胎兒牛血清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動物的生命,」銜尾蛇牛排的開發者和生物學家Andrew Pelling稱。

這位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儘管一些實驗室肉類公司聲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據我們所知,還沒有獨立的、同行評議的科學研究證實這些說法。」

該團隊的工業設計師Grace Knight表示:「在醫療系統中,過期的人類血液是一種廢物,比胎牛血清更便宜、更可持續,但在文化上不太被接受。」

「人們認為吃自己就是同類相食,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不然。」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你敢吃嗎?科學家用人體細胞培養出人造肉牛排,還獲得了設計大獎提名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你敢吃嗎
  • 用人體細胞和血液培育的肉,你敢吃嗎?
    現在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給你吃用人體細胞和血液培育的肉,你敢吃嗎?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此嗤之以鼻,但科學家卻將它變成了現實。據外媒dezeen報導,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個概念產品,用人體細胞和血液培育的肉——銜尾蛇肉(Ouroboros Steak),以質疑人工養殖肉類工業的道德標準。人們可以在家裡用自己的細胞培育這種肉。
  • 「細胞培養肉」你敢吃嗎?
    培養肉的生產一般先通過活體採樣獲得動物的肌肉組織,再從組織中分離得到肌肉乾細胞並在富含營養成分的營養液中大量培養成肌肉前體細胞,最後在可食用的三維支架材料中將肌肉前體細胞分化成熟為肌肉組織。用高中的生物知識來說,那就是將普通的細胞進行脫分化成幹細胞,然後再分化成肌肉細胞。肌肉細胞,就是我們進行食用的肉類。
  • 人造肉科學拯救地球:實驗室培育肉類你敢吃嗎?
    然而,任何以前吃過這種「肉」的人都會告訴你,它們的味道不太好。不可能食品公司想要改變這種現狀,而且要徹底改革植物性肉類的生產過程,其中的秘訣就是亞鐵血紅素。孟菲斯肉製品公司已經生產出世界上第一種以細胞為基礎的牛肉肉丸,甚至還生產出了雞肉和鴨肉。孟菲斯肉製品生產的人造肉。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問世!吃貨三連問:能吃嗎?怎麼吃?好吃嗎?
    來,我們一睹國內第一塊「培養肉」真容↓↓  5克,還不夠塞牙縫吧!  有網友就問了,這種「培養肉」能吃嗎,啥時候能上市?價格咋樣?  「人造肉」和「人造肉」不一樣  當我們在說「人造肉」時,我們在說啥,這個問題十分關鍵。
  • 我國用動物幹細胞培育出人造肉,它安全嗎?
    那麼,人造肉究竟是怎麼「造」的呢?目前為止,人造肉的生產分為「植物蛋白肉」和利用動物幹細胞培養兩種。「植物蛋白肉」:原材料是大豆、豌豆等植物來源的「素肉」,通過額外添加某些物質模擬出真肉的色澤和口感,實際上完全不含任何動物成分。
  • 美設計人造發電細胞 可為人體移植設備提供動力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成功地設計出了具有非凡發電本領的人造細胞,這些細胞比它們模仿的自然發電細胞更強更有效,有望未來被用來為移植進人體中那些微小的醫療裝置提供動力。
  • 較真| 人造肉來了:能吃嗎?好吃嗎?貴嗎?
    不同於帶肉味的豆製品這種「植物蛋白仿真素肉」,新一代人造肉是使用幹細胞培養、生物組織工程等生物技術製造出來的產品。 2細胞培養肉在生產過程中不耗費飼料和水,不需要進行垃圾廢物處理,對動物友好,沒有添加激素抗生素豬肉精等添加劑的需要,甚至還可以控制其中的營養成分。
  • 人造肉在中國被正式命名為上市,60元一斤能吃嗎?
    人工肉有兩種,一種是細胞培養肉,首先從牛、豬等活體動物身上提取一小塊肌肉組織,然後將分離出幹細胞放入血清培養基中生長,最後拼接成一個完整的「肉」。另一種人造肉是以BeyondMeat等公司為代表的植物蛋白肉,他是用豌豆和其他植物做成的,他本質上不像「肉」,但通過一些技術他嘗起來像肉。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日本科學家用iPS細胞同時培育出3種迷你器官
    原標題:日本科學家用iPS細胞同時培育出3種迷你器官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者合作,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三種迷你器官,在全球尚屬首次
  • 在空間站實現人造肉!你會吃人造牛肉、兔和魚等太空造嗎?
    第一個用牛幹細胞設計的漢堡是由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的荷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製造,並於2013年推出,此後,幾家初創公司開始進入利基市場。生產成本仍然很高,還沒有一種產品可供銷售。
  • 外國專家首次用皮膚細胞培養出人類精卵細胞 「人造人」更進一步?
    讓皮膚細胞變身精子卵子,你會想到什麼?據美國媒體報導,12月24日出版的學術雜誌《細胞》上發表學術論文稱,英國劍橋和以色列團隊合作率先實現完全體外培養出成熟精子和卵子細胞。研究人員不僅首次將皮膚細胞完全在體外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並使其分化成人類原始生殖細胞,同時發現了體外培養誘導的關鍵基因SOX17基因。
  • 「半人造子宮」問世 家電品牌未來能否參與人體器官製造?
    儘管該研究只製造了部分子宮組織,沒有製造出整個子宮,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用這種技術取代子宮移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造器官被製造出來,例如義肢、義眼、人造膀胱、人造腎臟等等,有些已經被應用在醫療領域。甚至有科學團隊正在研究器官發育的基本原理,從而可以像工業生產那樣設計製造人體體內的各種器官。
  • 為了讓你吃上「人造肉」 這些矽谷公司也是蠻拼的
    採用植物提取後合成還可以用來造蝦。New Wave Foods就是一家用這種方式來生產海鮮類產品,他們從紅藻中提取植物蛋白,然後將他們打碎並混合,讓他們來接近蝦的質感和營養成分,再用現代食品的混合、壓縮、蒸、膨化、拉絲等工藝達到跟蝦仁類似的紋理和質感。2.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問世!吃貨三連問:能吃嗎?怎麼吃?好吃嗎?
    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這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是該領域內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周光宏教授團隊啥是「人造肉」?能吃嗎?好吃嗎?
  • 人造病毒怎麼造?它安全嗎?
    病毒是一種古老的微小非細胞生物,在世界上還沒有人類的時候,病毒就早已經存在了。病毒在歷史上對人類造成了無數次重大傷害,人類與病毒的鬥爭從未停歇過。通過提取或合成病毒的cDNA來重新合成RNA病毒正是第一種製造人造病毒的方法,許多科學家用這種方法合成了多種病毒,比如脊髓灰質炎病毒。2002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切洛用這種方法合成了一種毒性更低的脊髓灰質炎病毒,這種病毒可以作為疫苗使人體產生抗體,減少了該病的發病率。
  • 你期待人造肉嗎?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裡程碑意義後的思考
    網友問,這麼一大塊肉,要多少細胞,要多少培養基,要多少血清,要培養多長時間呢?我們竟然想用來當豬肉吃! 言外之意是什麼,這塊肉的價值遠遠超過市場上我們買的20多塊錢一斤的豬肉。 按照這個邏輯,是否可以解決為人造培養肉的價值也應該超過正常的豬肉。 對嗎? 那麼,究竟人造培養肉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呢?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動脈網(微信號:vcbeat)為你詳解這一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趨勢和動態。即溶型人造血粉末:即將進行人體血液替代品試驗位於聖路易斯的Allan博士的實驗室裡的一幕——在將血紅細胞注入試管的同時,人們用微小的工具來測量兔子主動脈的反應,計算主動脈的收縮強度。
  • 哈佛培養出實驗室人造兔肉和牛肉,肌肉細胞體外成熟仍存挑戰
    10月21日,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模擬肉類質感的可食用明膠支架上培育出了兔子和牛的肌肉細胞,表明「人們可能最終無需飼養和屠宰動物就能生產出逼真的肉製品」。人造肉是近幾年的熱點議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