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arl June實驗室到卡提醫學,王恩秀CAR-T實體瘤治療的實踐之路

2020-11-28 和訊

  細胞療法教父Carl June曾用萬字長文書寫了他對癌症免疫療法的期許,他相信所有的癌症都能被CAR-T療法治癒。2017,諾華CAR-T藥物Kymriah獲批,翻開了細胞免疫治療發展史最為波瀾壯闊的一頁。就在這一年,大洋彼岸的中國一家專注於實體瘤CAR-T藥物研發的科技型企業——卡提醫學悄然成立,這家公司與細胞療法教父Carl June實驗室有著不解之緣。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Carl June團隊走出的創業者

  王恩秀博士是卡提醫學的創始人,2011年之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學系擔任研究員。據介紹,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細胞有絲分裂「激酶擴散理論」的學者。

  為了解析細胞內激酶活化和信號傳導現象,王恩秀博士利用賓夕法尼亞大學最高配置的共聚焦顯微鏡結合FRET生物傳感器技術,對活細胞內激酶動態變化進行了觀察。在這期間,他拍攝了讓Michael Milone等人甚為驚嘆的細胞有絲分裂-激酶磷酸化的全程動態。這裡需要介紹一下,Michael Milone是Carl June教授的實驗室負責人,也是諾華CAR-T療法Kymria的主要發明人之一。

  細胞信號傳導往往藉助激酶磷酸化,王恩秀博士第一次實現了基於「FRET Biosensor」對這一現象的觀察。圖片是王恩秀博士發表的封面文章,Journal of Cell Biology雜誌對其進行了專訪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當時,基於Carl June教授的領導,賓夕法尼亞大學CAR-T團隊已經獲得現在市面上大家熟知的Kymriah雛形藥物,並且在三例CLL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二代CAR細胞的結構設計還較為粗獷,激活機制尚不清楚。為了奠定CAR設計基礎, Milone教授一直在迫切的尋求能夠進一步對信號機理進行研究的新手段。當有一天在大會上聽到王恩秀博士的演講, Milone眼睛一下子亮了。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這個咖啡館是Millone教授和王恩秀博士第一次見面交流的地方。Milone教授跟王恩秀博士聊起來了他那篇關於CAR-T的研究論文,「我們結果沒有你的圖那麼漂亮,但是能夠治病救人」,Milone教授這句話一下子打動了王恩秀博士,讓他決定加入CAR-T研究團隊。

  多年後二人重聚在這個咖啡館,回想2011年以來這個行業天翻地覆的發展變化,仍然感慨萬千。

  剛進入Carl June實驗室時,王恩秀博士負責的是已經確認臨床效果的CAR-T活化機理研究。可是很快,王恩秀博士的研究能力就超出了Milone教授的期待,他開始頻頻拿出讓團隊驚嘆的新見解,設計實驗、取得數據。

  慢慢的,Milone教授開始越來越倚重這位年輕的華人科學家,他把很多研究生和博士後項目的指導工作都交到了他手上。一年後,王恩秀博士已經成為實體瘤CAR設計評估項目的帶頭人,帶領整個實體瘤攻關小組。後來,賓大-諾華CAR-T合作聯盟成立,王恩秀博士受邀坐在了聯盟領導小組的會議桌上,而那個桌上雙方人員加起來也不過個位數。

  不久之後,王恩秀博士又發現了二代CAR技術不能在實體瘤腫瘤微環境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原因,並找到了解決方案。據說,這個實驗結果震驚了當時已經達到500人規模的CAR-T研究團隊,王恩秀博士與Carl June教授, 及Michael Milone教授聯名發表了論文並申請了專利,這些專利後來被諾華收購。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時間來到2014年,多項CAR-T研究逐漸突破高校、醫院的界限,在產業界嶄露頭角,如以NIH的技術為依託成立的KITE、以MSKCC和St. Jude技術為依託成立的JUNO。王恩秀博士開始意識到技術和產業的結合對於推動醫學進步和臨床獲益的重大意義。

  「有次回國探親,隔壁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嬸子拉著我聊天,說我看著你長大的,可是你做的那些東西我看不到啊。」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本就思鄉心切的他。學好本事,回報祖國,這是王恩秀博士那一代留學生心裡共同的理想。在深思熟慮之後,他向Milone教授提了辭呈,決定回國。彼時,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日新月異。

  潛龍勿用 孕育發展

  回國初,王恩秀博士經歷了家人的不理解、投資人的懷疑、合作夥伴的分歧,最終在南京這片他曾經求學的地方落下了腳,紮下了根,成立了卡提醫學。這兩年,他們很少對外宣傳,王恩秀博士也很少對外宣傳自己,他一直說有效果才是實硬道理。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2017年,諾華和凱特接連兩個CAR-T藥物上市, CAR-T成為最火的項目。這一年也是中國的生物醫藥市場投資力度最大的一年,在這個行情下,王恩秀博士反而提醒自己,要冷靜,要走實。在公司,他堅持每周有文獻會,一直在一線跟研發人員進行技術討論,參與臨床病例討論,並及時調整研發思路。

  目前卡提已經在原來王恩秀博士研究基礎上,又有了新一代迭代產品,並已經開展臨床研究。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蟄伏兩年,如今王恩秀博士已經可以笑稱他們現在「"彈無虛發」。他說醫學的積累絕非一拍腦門就能想出來的,當時他們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實驗室也是做過各種方向的嘗試。探索-失敗-總結-改進,他把賓大團隊的務實和嚴謹帶回了國內。

  「研發中我們曾經探索過一個大膽的創新設計,發現技術不能實現,反覆六次都沒法解決,那就放棄掉,坦誠接受,無論如何也不能糊弄自己。」他告訴動脈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見過世界真實的樣子,絕不會在黑暗裡打轉。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截至今年3月,全球範圍內共有1011款已獲批或正在研發之中的細胞免疫療法,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58個;其中CAR-T療法超過五成,共有568款,相較截至2018年3月增加164個,反映出業界對於CAR-T療法的巨大熱情。

  但王恩秀博士卻認為免疫治療的大門才剛剛打開,這個行業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運營。任何醫學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經過兩年發展,卡提醫學已經具備2300平米的辦公場地,其中1600平米為研發場地及GMP車間。目前已有研發管線十餘條,五家臨床合作醫院,並開展多項臨床研究。其中第一個細胞產品已經進入IND申報前準備工作。

  圖片來自卡提醫學

  此前,卡提醫學已獲得了元生創投投資的A輪融資,目前公司已經啟動了A+輪融資,計劃融資額度8000萬人民幣,用於進一步進行團隊建設和兩項IND申報。

  對該公司感興趣的朋友請聯繫融資助手小云:DongMai_Investent

  長按識別,添加小雲

  文 | 周夢亞

  微信 | rencontre_my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動脈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藥物介紹car-t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CAR-T和CRISPR治療的關鍵一年
    然而,Juno所遭遇的挫折使得人們對該技術的潛力和存在一些問題產生質疑,包括Juno將要如何在當前的買方市場中進行定價所存在的不確定性、CAR-T在實體瘤中應用的困難以及血液系統癌症治療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等問題。同時,第一個數據也應該從CRISPR的人類試驗中出現,CRISPR是一種最初被探索用來治療癌症的基因編輯方法,但可能對許多由基因介導的疾病都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 美國新銳細胞療法公司Orca Bio、Lyell攜手進軍實體瘤,CAR-T賽道又...
    Orca 的業務既包括細胞治療生產技術(提供對幹細胞和免疫細胞進行分類的能力),也包括治療性細胞混合物。 在研究攻克更多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的同時,Orca 也開始了對 CAR-T 領域的進軍。然而,CAR-T 在治療血液瘤方向的 「賽道」 已是一片擁堵,所以 Orca 就將目光轉向了實體瘤。
  • 中國CAR-T治療癌症首案:爭議CAR-T藥品、療法屬性
    2017年12月之前,他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醫生告訴卞秀芳二院有種CAR-T免疫細胞療法可以治療淋巴癌。卞秀芳聯繫了曹江,同時把丈夫的各種化驗結果用微信給曹江發過去,曹江看後讓她到二院一趟,了解情況。
  • CAR-T治療費用全覆蓋!美國宣布支付CAR-T細胞療法及其相關費用
    在擬議決定備忘錄中,要求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應在CMS批准的研究中提供全國範圍內覆蓋治療,並在治療後至少兩年內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所獲得的監測數據也將幫助CMS為醫療保險覆蓋治療的後續推進工作提供關鍵的決定性信息。這項政策對醫院來說可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醫院認為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缺乏明確的規則,再加上這些治療方法的天價,阻礙了醫院採用該療法。
  • 針對GPC3靶點治療晚期肝癌的CAR-T臨床結果傳來好消息
    基於此,GPC3被認為是具有相當潛力的腫瘤治療靶標。通常,CAR-T療法需要先從患者體內採集充足的自身免疫細胞,將採集的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後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治療。在開篇提到的臨床中,研究人員首先成功製備了CAR-GPC3 T細胞,對13名入組患者展開了治療。
  • 實體瘤CAR-T療法被頭部企業拋棄!人類抗癌史上的「奇蹟療法」真走...
    但作為新型細胞療法的「頂級流量」,CAR-T實際上在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上。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清除癌細胞,屬於細胞療法。醫學界認為,未來細胞治療產品有望成為超越單抗的新一代活體藥物。目前,CAR-T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盤點:國內CAR-T產品最新進展
    時至今日,腫瘤(也稱癌症)仍然是公眾健康的最可怕殺手,免疫療法被認為是攻克癌症最有希望的手段,去年一度成為免疫腫瘤學領域數量最多的在研藥物,而其中的CAR-T治療宛如一匹黑馬,總體增幅最大。CAR-T治療近幾年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大量的生製藥公司加入其中,可謂百花齊放。
  • 癌症免疫學家Carl June:CAR-T細胞療法研究最活躍的地方在中國
    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T細胞激活,並裝上「定位導航裝置」CAR,專門識別體內腫瘤細胞,並通過免疫作用釋放多種效應因子,高效地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的目的。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討論更新國際早期乳腺癌專家共識(St. Gallen 共識)。共識專家團匯集了來自全球的乳腺癌外科、內科、放療、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等各個領域的專家。會議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療決策的個體化、精準醫學和大數據等內容。本文就會議成果談幾點筆者體會。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除了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另一個思路是:直接利用患者體內的T細胞,將它們拿到體外進行改造,大量複製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另一條腿」——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有兩種免疫細胞療法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即諾華的Kymriah,和Kite Pharmar的Yescarta,就此開啟了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時代。
  • 金斯瑞解讀丨CAR-T可快速消除腫瘤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蔓延,全球各個領域似乎都受到阻礙與衝擊,而對生物醫學來說,卻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科學家們絲毫不懈怠,無論是疫苗研發、新藥推進還是癌症領域技術研發,都在一刻不停地進行著。這不,一直大火的CAR-T細胞療法最近又放出重磅消息!
  • Cell:利用CAR-T細胞作為微型製藥廠治療B細胞淋巴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Hans-Guido Wendel博士、來自法國雷恩第一大學的Karin Tarte及其同事們闡明了CAR-T細胞未開發的起著靶向轉運載體作用---即能夠作為「微型製藥廠(micro-pharmacies)」用於精確的治療轉運---的潛力。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這一創新的聯合治療方案使得約60%的小鼠腫瘤完全消退,為CAR-T應用於實體瘤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希望。不過,儘管這類療法對血癌療效顯著,但在改善實體瘤治療方面進展寥寥。在這項新研究中,Anthony K. Park等克服了使免疫療法難以治療實體瘤的兩個主要挑戰:1)實體瘤可供CAR-T細胞靶向的靶點有限,大多數實體瘤缺乏一個明確的靶點;2)實體瘤周圍有一層「防護牆」,即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這種惡劣的環境使得CAR-T細胞難以生存、擴增和對抗癌症。
  • 中國生物科技服務(8037.HK):自主創新CAR-T療法的明日之星
    目前,CAR-T在實體瘤治療領域雖然面臨挑戰,但是已經有了突破,科濟生物的Claudin18.2靶點的CAR-T已經在美國獲批進入註冊臨床,適應症為符合條件的胃腺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胰腺癌,未來隨著更多靶點的發現以及臨床試驗的開展,CAR-T治療實體瘤有望取得更多進展,其市場規模可達到血液瘤的5-10倍。
  • Carl June深度長文:癌症免疫療法,未來必定光明!
    近年來,T細胞免疫療法的發展為癌症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Cancer regression and autoimmunity in patients after clonal repopulation with antitumor lymphocytes」的研究中,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Steven Rosenberg的研究小組利用從患者腫瘤中提取出的T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經體外擴增回輸到患者體內後成功治療了轉移性黑色素瘤
  • 國內首創CAR-T CD276靶點的細胞療法或將成為實體瘤治療的新希望!
    細胞技術自問世以來,已先後4次被評為世界十大科學進展之一,細胞技術的研究成果也多次被納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
  • 中科院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 不走尋常路
    一方面重視低溫生物醫學的基礎研究,一方面也抓緊相關成果的轉化,中科院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正在創新之路上不斷前行。發力液態金屬機器近年來,實驗室因為液態金屬機器方面的研究而引人關注。2014年6月,劉靜團隊首次發現電場控制下液態金屬與水的複合體可在各種形態及運動模式之間發生轉換的基本現象。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 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這一創新的聯合治療方案使得約60%的小鼠腫瘤完全消退,為CAR-T應用於實體瘤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封面故事:CAR and Driver | 嵌合抗原受體(CAR) T細胞是一種用於識別腫瘤表面特定抗原的癌症免疫療法。當沒有一個方便的靶腫瘤抗原所用時,CAR-T細胞療法可能會導致健康細胞受到損傷和/或癌細胞逃避攻擊。
  • 新型CAR-t細胞療法在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的早期治療中顯示良好的效果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由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針對癌症腫瘤的新型CAR t細胞療法,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了良好的早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