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獲得了成熟製程許可證,看上去是很開心的事情。
但是有什麼值得開心的?就像網友說的那樣,自家的企業,出貨還需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想想都憋屈。
但是話不是這麼說的,就目前而言,老美在半導體領域還是有很大的話語權,設備、材料、技術、系統等等都或多或少和老美有一點關係,就單純的一條完整的晶圓廠生產線需要購買光刻機、PVD、CVD、離子注入機、清洗機、氧化設備、量測設備等多種前道工藝核心設備。但是可以看出,除了光刻機,其他的都和老美有一點關係。有時候憋屈,是源自沒有核心科技。
美的"鬆綁"算是利好嗎?
中芯國際前一段時間被爆出納入了老美的"實體清單"中,就連EUV光刻機都被限制了,正當大家都在痛惜中芯的3nm晶片的時候,網友爆料稱,中芯獲得了關鍵供應獲許可證。
美的"鬆綁"算是利好嗎?這個問題在不少網友心裡萌芽。
其實說中芯之前,可以說一下華為。
AMD、英特爾、Skyworks、高通等陸續拿到了供貨許可,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供應要麼和華為的主營業務無關,要麼就是和華為5G業務無關。
很多人將特不靠譜的這一操作稱為"從王八拳到化骨綿掌"。什麼意思呢?此前我們看到老美一頓操作的對華為進行限制,但是呢,華為也沒有停止腳步,相反,國家也將"科技創新"放在了未來五年發展規劃中,而且大基金也已經建成,換言之,或是老美的這一操作,更加堅定了我們擺脫對外依賴的決心。
那麼老美為啥要做這一套呢?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以空間換時間"的說法。不管是從產品還是產業鏈,都對華為5G進行了一定的限制,而自己開始瘋狂的追趕5G,這也或許就是老美對華為的底線。
那麼回過頭來看中芯,似乎也是如此,但是與華為不同的是,中芯獲得"成熟製程許可證"算是比較好的。
按照中芯的水平,14nm算是先進位程,但從業務來看,中芯大多都是20nm或是其他製程出貨量最多,就是給華為代工的麒麟710A晶片也只是小型生產的14nm。
這樣就可以看出,中芯的主營業務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還是能夠使得中芯恰飯的。
但讓人高興不起來的也是如此。像這種45/20nm製程的晶片,一來屬於常見、普通的產品,在市場上話語權比較低,二來就是當先進位程、EUV光刻機被限制時,你想要進軍下一個階段,門都沒有。
這樣的"化骨綿掌",實在是高!
中芯、華為的利好在國內
重壓之下,必有突破。
對於中芯來說也確實有值得開心的事,比如梁孟松未走,蔣尚義加入。而像華為,不僅建設晶片廠,還建設多處研究所,就在前幾天還被爆出沒有停止研發設計3nm晶片的事情。
在國家層面,大基金一期、二期相繼成立,尤其是大基金二期,對設備、材料等卡脖子領域進行"照顧"。
其實從今年以來,大基金二期投了將近10多家半導體企業,從設計到製造覆蓋範圍甚廣,當然這裡也包括我們熟知的中芯國際和紫光展銳。
國內半導體,正在積極發展。
別人的利好,不算真正的利好,我們應該掌握核心科技,去贏得本該屬於我們的話語權!這才值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