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熱帶海洋環境動力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管玉平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家黃瑞新教授合作,近期在大洋熱鹽環流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海洋在氣候變化中所起的作用是當今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科學問題,其難點之一是處於深海的大洋熱鹽環流對氣候的影響問題。1962年,美國海洋學家Stommel發表了現代大洋熱鹽環流理論奠基性的工作,認為是上層海洋赤道與極地之間的溫度差驅動著深海的熱鹽環流,並預言大洋熱鹽環流存在著不同的狀態。當熱鹽環流從一種狀態轉成另一種環流狀態時會引起氣候突變。後來的研究表明,這是導致氣候突然變冷的一個因素。據此,好萊塢於2004年拍攝的電影《後天》,其劇情中描述的情景頗似今年年初我國南方的冰雪災害天氣。然而,該理論對越來越多的古氣候記錄不能給予很好的解釋。管玉平和黃瑞新用機械能(主要由風和潮汐提供的)驅動的新觀點重新審視大洋熱鹽環流,得出全新的理論結果,並發表在本月出版的美國《物理海洋學報》上。其結論對目前佔統治地位的Stommel理論提出了挑戰。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