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要合作,共同面對病毒

2020-10-10 藍色加天空

觀世界

由於通訊技術的發展,使現代人都戴上了「千裡眼,順風耳」,高速的交通工具使地球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地球村」,經濟觸角已連結每一個人,人類就像坐在同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動力來源於人的貪婪和科技,駛向何方不明,有幾節車廂還存放著原子彈,掌管核按鈕的人,千萬別喝醉了!核武器已讓人類生死與共,如果,同時引爆現存的核武器,地球上能存活下了的動物不會太多,但有些生命力比較強的動物,比如:老鼠,蟑螂,蚊子會留下來,對地球而言,相當於洗了一次「熱水澡」,該怎麼運轉還怎麼運轉,與其說保護地球,不如說人類好好保護自己吧!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有許多,比如:病毒,氣候,能源枯竭等,有些問題單靠人類都無力戰勝,還需其他動物植物一起面對。

相關焦點

  • 2020年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危機
    「人新世」中,由於人類的力量過於強大,大自然開始反抗,氣候變動引起各種自然災害發生。每天我從車站往家走的路上,要路過一棟高層公寓,是三十多層還是四十多層,我從未數過。稍微起風的日子,從公寓邊上走過,都會感受一股強勁的風,如果遇到颳風下雨的天氣,走到那兒絕對是傘被風颳得要飛起。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心願,為這個世界作點貢獻。他還說,願意將自己和班上小夥伴們做垃圾分類收集到的飲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換取成班級活動費用捐給世界衛生組織。最後他呼籲全世界的青少年攜起手來,盡其所能,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 鍾南山:戰勝疫情需要摒棄分歧共同面對,這不是漂亮話而是必須要建立的牢固信條
    「在新冠和其他各種未來可能暴發的疫情面前,人類更需要摒棄分歧、共同面對。這不是一般的漂亮話,而是需要長久堅持的、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是必須要建立的一個牢固信條。」鍾南山表示,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環境,聚集科學界客觀理性的聲音,尋找科學應對之道非常重要。「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包括今天在會場和網上出席論壇的諸位科學家,都為疫情做了大量研究,提供了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他認為,奮力推進各項病毒檢測、疫苗疾病的防治、疫苗的研發等工作,是告慰犧牲者的最好方式。
  • 了解病毒與人類共同的進化 II 病毒星球
    狼書今日共讀書目《病毒星球》帶你暢遊這顆遍布著病毒的星球,了解病毒和人類共同進化的過程。在這個相愛相殺的故事裡,有一舉掠去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兇殘,也有幫助殺菌與抗癌的友愛,還有全殲外星人的巨大腦洞。你會發現,病毒不僅指示出我們的來路,也將我們人類對自身的研究推得更遠...
  • 病毒和人類,始終在共同進化
    20 世紀以來,人類逐漸看清致使這些重疾的病毒,研發疫苗與之對抗。而另一方面,病毒也在與人類的高頻次鬥爭中不斷強化、變異。人類高度密集的群居,和越來越頻繁的交流和遷移,也為流行病病毒播散得更遠。而病毒和將至的下一場大流行,又不斷促進著公共衛生繼續完善。病毒和人類,始終在共同進化。看見病毒病毒比槍炮更殘酷。
  • 朱光耀:面對公共衛生危機的挑戰 人們在戰略思路上要有突破
    圖為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上表示,在戰勝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方面,首先要體現團結協作,要體現人類共同面對新冠病毒這個人類共同敵人的合作精神上來朱光耀認為,新冠疫苗的開發為人類戰勝新冠病毒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科學的基礎和能力。同時,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人類未來還將面臨著新的、其他的公共衛生危機的挑戰。我們要有更寬廣的思路,要特別認識到新冠疫情危機對人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極端緊迫性和極端重要性,要把人類戰勝公共衛生危機、同人類戰勝氣候變化挑戰結合起來。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信息與合作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
    在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席捲全球的瘟疫,那麼,人類戰勝疫情的關鍵是什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耶路撒冷記者孫伶俐近日採訪了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面對這場還在全球持續升溫的疫情,他指出只有公開信息與國際合作才是人類戰勝疫情的關鍵。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赫拉利教授創作的《人類簡史》三部曲一經面市就成為暢銷書。
  • 鍾南山:疫情面前 人類更需摒棄分歧共同面對
    鍾南山表示,在新冠和其它各種未來可能暴發的疫情面前,人類更需要摒棄分歧共同面對。這不是一般的漂亮話,而是需要長久堅持的、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是必須要建立的一個牢固信條。
  • 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注釋
    在人類應對流行病的歷史上,全球聯手打贏了不少勝仗。例如,在全球「圍攻」天花病毒的過程中,1813年疫苗開始在歐洲、亞洲和美洲等地廣泛普及,最終天花病毒被抑制了。寨卡病毒源於非洲,2016年開始在多個拉美國家呈現「暴髮式傳播」,當時預計美洲地區會有400多萬人感染這種病毒,這同樣促進了多國在寨卡疫苗研發等方面的國際合作與協作防控。
  • 《人類簡史》作者: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疫情的關鍵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專訪: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24日電 專訪: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華社記者陳文仙 尚昊以色列歷史學家
  • 動物、病毒與人類世
    生物學家和野保領域,模擬和跟蹤病毒在物種間的變異和流動,是狩獵思維。採用狩獵思維的微生物學家和動物學家,往往需要從動物的視角來理解社會,他們反對簡單的撲殺防疫的措施,傾向於將相關動物視為共同抗疫的「哨兵」。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世紀之問,倡導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強調各國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新刊提前看丨面對共同的威脅
    周刊君約你搶先看第979期《中國新聞周刊》封面2021年1月4日上市封 面 故 事 面對共同的威脅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世界文/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新冠疫情反而給了我們希望,儘管我也因為親朋罹患新冠致死而感到無比悲痛,但歷史上第一次,全世界都被迫承認我們面臨共同的威脅,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靠自己而克服它
  • 日本NMN長壽因增強免疫力面對病毒不恐慌
    所以大家面對病毒,真的不需要如此恐慌,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態,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是可以輕鬆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年前,我的身體很差,一場胃病讓我身體的免疫力降到了極點,稍有點風吹草動立馬就會身體不舒服,整個冬春季我的病毒性感冒好像就沒有好過。但今年面對這次疫情,我卻一點都不恐慌。這是為何呢?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病毒沒有國界、不分種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各國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風雨同舟。合作抗擊疫情進一步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協同抗擊疫情,是頂尖科學家的共同目標
    ,協同抗擊疫情,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是頂尖科學家的共同目標。科恩伯格表示,過去一年非常艱苦,損失巨大,要控制疫情,同時保護經濟活動之間的平衡,對大多數國家來講非常困難,國際會議都推遲或變成線上會議。頂科可以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離不開上海和各機構的共同努力。要解決目前危機以及未來的病毒大流行,我們要依靠科學,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是全球合作令人矚目的合作典範。
  • 馬朝旭:面對氣候變化應堅持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
    馬朝旭說,氣候變化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挑戰。氣候變化造成的自然災害對世界許多地區造成危害,對有關地區糧食安全、水資源、生態環境、能源和人民生命財產等構成嚴重威脅。在個別地區,上述問題甚至成為破壞和平穩定的因素。減緩氣候災害的影響有利於全球穩定和預防衝突。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從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出發,我談三點看法。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他還透露,目前根據《血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正在製作中,由美國和奈及利亞合作,是一部國際合拍劇集,「演員和導演來自美國與奈及利亞,這部電視劇會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普通的非洲人民所做的一切」。面對病毒,我們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血殤》中寫到的大部分人物在獅子山的凱內馬政府醫院工作。
  • 視頻|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與鍾南山相聚論壇,共同呼籲全球抗疫合作
    記者在現場發現,科技抗擊疫情和國際科學合作,是本屆論壇的兩個聚焦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阿爾特說,預計要到明年,新冠疫苗才能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無論是新冠病毒疫情,還是全球氣候變暖,科技都能幫助人類戰勝困難,這需要全球科學家的通力合作。 鍾南山院士的觀點與阿爾特不謀而合。
  • 南極發現史前病毒:人類撞見病毒的境況為什麼很殘忍?
    地球上某個地區突然間爆發了病毒疫情,才覺察到地球的某個角落裡那些在人類誕生之前就存在的病毒,以令人恐怖疫情,奪走人們生命的方式闖入我們人類的社會。△.病毒肆虐,給人類一個又一個血的教訓!很多人倒在了病毒的魔爪之下!面對沉痛的教訓,人們不能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