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astebin新增閱後即焚/密碼保護粘貼功能 專家認為有被濫用風險

2021-01-11 中文業界資訊站

因可分享小段文字,Pastebin 受到了很多用戶的青睞。今天該網站新增了名為「閱後即焚」、「密碼保護粘貼」兩項新功能,允許用戶創建單次閱讀就過期的文本文段,以及受密碼保護的粘貼。不過網絡安全研究人員認為這兩項新功能將被惡意軟體攻擊者廣泛而瘋狂地濫用。

雖然這兩項功能都不是什麼新的概念,畢竟它們已經在很多粘貼網站上存在了很多年。不過,這兩項功能對於 Pastebin 來說是新的,它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粘貼門戶網站,被列入Alexa網際網路上最受歡迎的 2000 個網站中。

而熱門的背後也吸引了很多糟糕的內容。雖然有些人用它來託管代碼或文本片段,以便於和同事分享;不過在過去十年時間裡,Pastebin 逐漸變成了託管惡意代碼的網站。多年來,惡意軟體作者利用 Pastebin 來存儲他們檢索並在受感染主機上運行的惡意命令、黑客數據、惡意軟體命令和控制伺服器的IP位址以及許多其他操作細節。

在接受 ZDNet 採訪的時候,事件響應(IR)顧問 Ted Samuels 表示:「Pastebin 是迄今為止使用最廣泛的粘貼網站,也是使用 PowerShell 進行無文件攻擊的相當流行的集散地。例如,威脅行為者的初始有效載荷可能會使用 PowerShell 從 pastebin.com下載額外的(通常是混淆的)內容,以便通過 PowerShell 進一步執行。CobaltStrike 框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加載。」

為了應對 Pastebin 在惡意軟體設計者中的日益流行,這些年來,網絡安全公司已經創建了一些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刮取新的 Pastebin 條目,以搜索惡意或看起來敏感的內容。

不過安全研究人員認為,Pastebin 今天增加這兩項新功能,是在阻撓他們檢測惡意軟體操作的善意努力,而且更多的是在迎合惡意軟體人群,而不是實際用戶和好人。

來自匹茲堡的安全研究人員 Brian 告訴 ZDNet:「除非它們採取了一些隱藏措施來阻止閱後即焚和密碼保護進行 C2 和惡意軟體的暫存,否則對於使用 PasteBin 來達到這些目的的攻擊者來說,這些似乎是相當有用的新功能。這個新變化現在將使事件響應者更難快速評估在某些環境中可能已經下載並執行的內容」。

目前還不清楚 Pastebin 對網絡安全社區對其最新功能的最新反應有何看法,但該公司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應用戶的要求,它增加了 "閱後即焚 "和 "密碼保護的粘貼"。

該公司表示:「Pastebin為我們的用戶存儲了重要的數據,從計算和工程數據開始,如算法,來自各種服務、機器人、網絡設備的日誌,最後是專有軟體代碼。我們收到了許多用戶的請求,因為他們的隱私權,幫助我們的用戶保護他們的工作,實現這些功能。Pastebin是由開發者為開發者創建的,全球有數百萬人在使用。當然,每個平臺都有不良分子試圖利用,包括 Github、Twitter、Facebook、Dropbox、Privnotes與Sendspace等等。」

相關焦點

  • Pastebin新增閱後即焚/密碼保護粘貼功能 專家認為有被濫用風險
    今天該網站新增了名為「閱後即焚」、「密碼保護粘貼」兩項新功能,允許用戶創建單次閱讀就過期的文本文段,以及受密碼保護的粘貼。不過網絡安全研究人員認為這兩項新功能將被惡意軟體攻擊者廣泛而瘋狂地濫用。雖然這兩項功能都不是什麼新的概念,畢竟它們已經在很多粘貼網站上存在了很多年。
  • 網際網路APP成「數據黑洞」,你支持三類數據「閱後即焚」嗎?
    我們認為,網際網路APP在提供用戶服務的過程中,對於一些確實沒有商業合理性的數據,網際網路公司應該在後臺做到「閱後即焚」,不應該在終端存儲這些數據,以防造成用戶隱私濫用或洩露的隱患。2那麼,哪些數據適合「閱後即焚」呢?
  • 《清明上河圖》最高機密 閱後即焚
    他前5年,查閱五六千萬字的資料;後10年,先花3年構思搭建思路,再用7年寫作,最終完成6本歷史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上個月,《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終於迎來大結局,鮮少接受媒體採訪的冶文彪,終於得空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敞開心扉,揭秘了「奇案」能面世的諸多幕後細節。
  • 裝修無小事 分享十位業主總結一些裝修的乾貨 閱後即焚
    裝修過房子的人都知道,裝修無小事,它關係到以後居住生活的品質與便利,小編根據業主的反饋,總結一些裝修的乾貨,閱後即焚。1、進門一定要有玄關,很多人家裡都沒有整玄關,覺得沒有什麼用,其實要有超級大鞋櫃,這是為了避免鞋子換季那回事。2、進門也要有衣櫥,這樣可以方便換居家服和外套,不用走到臥室去換衣服。節省了時間。另外,可以放穿了一次還不想洗的衣服。
  • 兩元能買上千張人臉照片 專家:人臉識別亟待完善法律防止濫用
    此外,《法治日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普通人更加關注獲取到個人信息的主體,相比較一些私企、小公司,人們普遍認為官方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進行信息核驗的方式,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家住江蘇南通的季女士因工作到北京出差。一路上,從走進高鐵站的身份核驗到北京健康寶的個人信息驗證都要通過人臉識別功能完成。季女士認為人臉驗證為大家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排隊時間,提高了各個地方的工作效率。
  • Win10新增三個Win10X功能 包括複製和粘貼新方式和表情符號相關內容
    Win10新增三個Win10X功能 包括複製和粘貼新方式和表情符號相關內容 來源:IT之家 • 2020-09-03 15:58:45 像之前報導的那樣,下次 Windows 10 更新可能會首次推出 Windows
  • 無感「刷臉」沒商量 技術濫用埋風險:人臉識別竟成售樓處標配
    在門口出示了北京健康寶、簡單登記信息後,售樓員就把記者領到沙盤前開始介紹,短短一二百米的路程中,記者注意到,前臺、沙盤、展示板等幾個看房人必定會停留的地方,角落處都安裝著一個攝像頭,如果不留心觀察,不一定會注意到。  這些攝像頭會記錄人臉信息麼?當記者以好奇為由向售樓員提出疑問時,對方猶豫幾秒後還是點頭承認了。「您走進售樓處內,面部信息就會被採集進系統。
  • 沈德詠:推進安樂死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攝影/張沫沈德詠: 推進安樂死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本刊記者/徐天發於2020.7.20總第956期《中國新聞周刊》今年的全國兩會中,一份《關於加強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調查研究並適時予以規制的提案》引發了外界關注。提交人是十三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務副院長沈德詠。
  • 閱文新合同三大亮點保障作者權益,壟斷謠言不攻自破
    6月3日,萬眾期待的閱文新合同公開發布。 關心行業動態的人,對前段時間的閱文風波一定還有印象。風波中,不乏有質疑閱文壟斷的聲音。 那麼,閱文究竟算不算壟斷?現在出臺的新合同,對於作者有沒有實質利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探個究竟。
  • 「刷臉」帶來隱私保護新挑戰,專家:行業自律法律監管缺一不可
    網際網路時代,「刷臉」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新挑戰。近年來,圍繞人臉識別的爭議不斷。這些爭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臉識別應用之廣泛及由此引發的公眾擔憂。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生物認證技術有哪些弱點?包括刷臉在內的生物認證應用場景和技術是否有相關的規範和監管?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excel中的選擇性粘貼——多種多樣的粘貼方式
    在excel中,ctrl+V的粘貼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技能,但是選擇性粘貼中具有比直接粘貼更加豐富的功能,一起來看看吧。複製單元格或者區域後點擊右鍵,把滑鼠放到選擇性粘貼的箭頭處,會出現常用的粘貼選項。點擊選擇性粘貼,會在彈出的粘貼對話框顯示所有的粘貼功能。
  • 完成超千萬元A輪融資後,SUGAR嘗試用滾雪球的方式經營用戶
    此外,平臺還提供照片打碼、閱後即焚、匿名馬甲等隱私保護功能,供用戶發布動態時選擇。 2019年8月19日,SUGAR蘇格宣布完成超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光速中國,本輪資金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用戶增長。目前,SUGAR蘇格DAU近10萬,MAU近40萬,其中95後佔比超90%。SUGAR蘇格團隊期望在2019年內DAU達到50萬。
  • 小米關閉 WiFi 密碼共享功能
    本周小米宣布了小米3手機,在發布會上小米特別突出了MIUI系統的WiFi密碼分享功能,聲稱有幾十萬用戶分享了公共網絡密碼。
  • Excel「選擇性粘貼」功能太強大了,可惜99%的人卻不知道
    那位發明「複製粘貼」功能的科學家拉裡特斯勒(Larry Tesler)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革命性發明卻讓我們的工作變得很輕鬆,值得敬佩。在辦公室內經常會看到把複製(Ctrl+C)、粘貼(Ctrl+V)用得滾瓜爛熟的人,這兩個功能大家再也熟悉不過了,那您了解「選擇性粘貼」嗎?
  • 《高管的量子密碼指南:後量子時代中的信息安全》發布
    與此同時,就連專家們也對量子威脅的真正潛力、出現時間以及未來保護公司所需採取的步驟存在相當大的困惑。還有一個更嚴重的風險是,通過開放渠道(如網際網路)傳輸的數據今天可能會被採集並存儲,直到最終被量子計算機解密。量子威脅是真的嗎?網絡安全專家當然這麼認為。
  • 《TNT》帳號安全有保障 二級密碼功能上線
    10月31日,《TNT》在遊戲中加入了二級密碼功能,只需設置成功就能讓安全指數全面上升,有效避免遊戲內不必要的財產損失。設置密碼 鎖定角色有保障自10月31日起,玩家可以在進入《TNT》後設置長度為6位的二級密碼。
  • 報告顯示超三成受訪者遭遇過人臉信息洩露或被濫用
    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報告列舉了十類人臉識別場景(支付轉帳、開戶銷戶、實名登記、解鎖解密、換臉娛樂、政府辦事、交通安檢、門禁考勤、校園/在線教育和公共安全監管),回收匿名問卷2萬餘份,旨在了解公眾的使用情況和安全感受。受訪者結合使用感受進行打分,1分為最低分,5分為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