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俊,字子昭,南陽西鄂人也。少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劉嘉為太常將軍,俊為長史。光武徇河北,嘉遣書薦俊,光武以為安集掾。從擊銅馬於清陽,進至蒲陽,拜強弩將軍。與五校戰於安次,俊下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餘裡,斬其渠帥而還。光武望而嘆曰:「戰將盡如是,豈有憂哉!」五校引退入漁陽,所過虜掠。俊言於光武曰:「宜令輕騎出賊前,使百姓各自堅壁,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將輕騎馳出賊前。視人堡壁堅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收取之。賊至無所得,遂散敗。及軍還,光武謂俊曰:「困此虜者,將軍策也。」及即位,封俊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國賊,下四縣,更封新處侯。
引擊頓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馬吳漢承制拜俊為強弩大將軍,別擊金門白馬賊於河內皆破之四年轉徇汝陽及項又拔南武陽是時泰山豪傑多擁眾與張步連兵吳漢言於帝曰:「非陳俊莫能定此郡。」於是拜俊泰山太守,行大將軍事。張步聞之,遣其將擊俊,戰於贏下,俊大破之,追至濟南,收得印綬九十餘,稍攻下諸縣,遂定泰山。五年,與建威大將軍耿介共破張步。時琅邪未平,乃徙俊為琅邪太守,領將軍如故。齊地素聞俊名,入界,盜賊皆解散。俊將兵擊董憲於贛榆,進破朐賊孫陽,平之。八年,張步畔,還琅邪,俊追討,斬之。帝美其功,詔俊專徵青、徐。俊撫貧弱,表有義,檢制軍吏,不得與郡縣相干。百姓歌之。數上書自請,願奮擊隴、蜀。詔報曰:「東州新平,大將軍之功也。負海猾夏,盜賊之處,國家以為重憂,且勉鎮撫之。」十三年,增邑,封祝阿侯。明年,徵奉朝請。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蘄春侯。
(節選自《後漢書·陳俊列傳》,選入時略有刪改)
15.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可不戰而殄也 殄:消滅、殲滅
B.放散在野者,因收取之 因:於是、就
C.稍攻下諸縣,遂定泰山 稍:稍微、略微
D.子浮嗣,徙封蘄春侯 嗣:承襲爵位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別擊金門/白馬賊/於河內皆破之/四年/轉徇汝陽及項/又拔南武陽/是時/泰山豪傑多/擁眾與張步連兵/
B.別擊金門/白馬賊於河內/皆破之/四年/轉徇汝陽及項/又拔南武陽/是時/泰山豪傑多擁眾與張步連兵/
C.別擊金門/白馬賊於河內/皆破之/四年/轉徇汝陽及項/又拔南武陽/是時/泰山豪傑多/擁眾與張步連兵/
D.別擊金門/白馬賊/於河內皆破之/四年/轉徇汝陽及項/又拔南武陽/是時/泰山豪傑多擁眾與張步連兵/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俊年少為吏,戎馬一生。他先追隨劉嘉,後經劉嘉引薦跟隨劉秀,歷任安集掾、強弩將軍、強弩大將軍等職,被封為祝阿侯,在奉朝請任上去世。
B.陳俊一心為主,智勇雙全。安次一役,陳俊持短兵交戰,擊退敵軍,斬其首領;陳俊又建議光武帝斷絕敵糧源,結果敵人因無處擄掠而自行潰敗。
C.陳俊屢建奇功,請命不已。他先後平定匡城、金門,攻佔南武陽,後在泰山太守任上斬殺張步。因隴、蜀未平,他多次請命出徵,皇帝沒有同意。
D.陳俊聲名遠揚,深受愛戴。陳俊調任琅邪太守,一進入齊地界,盜賊就分散逃竄;到任後採取的一系列管理、治政措施深得民心,受到百姓稱讚。
18.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光武徇河北,嘉遣書薦俊,光武以為安集掾。
(2)詔報曰:「東州新平,大將軍之功也。
閱讀答案:
11.C項,「非常懊悔」錯,應為「遺憾」。
12.①大英子:脫口而出,只是純客觀地誇讚號子。②趙大娘:既有對號子的讚美,又有長輩對晚輩的憐愛。③小英子:既有對號子的讚賞,又有對人的喜愛,更有心上人受到別人誇讚的自豪感。
13.①通過生活場景。一起看場、抷荸薺、小英子送明子進城、去受戒等生活場景,為表現明海與小英子之間的情感鋪設背景。②細緻入微心理描寫。文中多次寫到明子「心裡痒痒」「心搞亂了」「無端端地心裡很緊張」等內容,表現明子內心對小英子的朦朧情感。③人物對話。小英子與明子的關於「受戒」對話中,充滿了對明子的關心。④細節描寫。如「三步兩步就趕到」,「低頭薅起草來」的動作細節;小英子聽到明子的歌聲「非常驕傲」的神態細節等。
14.①詩意和諧的生活狀態。文中所描繪栽秧、薅草、割稻等農業勞作活動,沒有著意表現其艱辛,反而呈現出和諧、自然的生活狀態。②純真而質樸的情感。小英子和明海的感情既有玩伴之間的純真,又有情竇初開的羞澀和浪漫,清純而美好。③率性和本真的人性。作者通過典型的環境、簡單的生活場景和質樸的人物語言,展現著率性本真的人性之美。
15.C項,「稍微、略微」錯,應為「逐漸、漸漸」;「稍攻下諸縣,遂定泰山」譯為:逐漸攻下諸縣,於是平定泰山郡
16.B大意是:(陳俊帶兵)又在河內攻打金門、白馬的敵軍,全都打敗了他們。光武帝建武四年,(陳俊)轉兵攻打汝陽及項城,又攻佔了南武陽。當時,泰山郡一帶的豪傑多數擁有部眾與張步集結在一起。
17.C項,「後在泰山太守任上斬殺張步」錯誤,「斬殺張步」是在琅邪太守任上。
18.(1)光武帝(劉秀)巡行河北,劉嘉寫書信推薦陳俊,光武帝任命(陳俊)擔任安集掾。(2)下詔書回覆說:「東州剛剛平定,是大將軍的功勞。」
譯文:
陳俊,字子昭,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年輕時為郡吏,更始皇帝(劉玄)即位,任命宗室劉嘉為太常將軍,陳俊為長史。光武帝(劉秀)巡行河北,劉嘉寫書信推薦陳俊,光武帝任命(陳俊)擔任安集掾。(陳俊)跟隨(光武帝)在青陽攻打銅馬軍,進軍到蒲陽,被拜為強弩將軍。在安次與五校交戰,陳俊下馬,手持短兵器,所到之處敵軍必敗,追奔(敵軍)二十多裡,斬殺敵軍首領凱旋。光武帝看著(眼前的場面)讚嘆道:「(如果)戰將都像他這樣(勇猛),難道還有憂慮嗎!」五校率軍退進漁陽,所到之處加以擄掠。陳俊對光武帝說:「應該命令輕騎出衝到敵軍前面,讓百姓各自堅守堡壘,來斷絕敵軍糧源,就可以不經過作戰而殲滅(敵軍)了。」光武帝認為(陳俊的建議)正確,派遣陳俊率領輕騎跑到敵軍前面。見到百姓壁壘堅固完好的,就令(百姓)堅守;散放在野外的糧食,就全都(搶先)收取過來。
敵軍到了一無所得,就自行潰敗了。等到回師,光武帝對陳俊說:「困擾這些賊虜的,是將軍的策略哩。」等到(光武帝)即位,封陳俊為列侯。光武帝建武二年春,(陳俊率軍)攻打(據守)匡城的敵軍,攻下四個縣,被改封為新處侯。(陳俊又)帶兵攻打頓丘,降服三城。這年秋天,大司馬吳漢秉承皇帝旨意拜陳俊為強弩大將軍,(陳俊帶兵)又在河內攻打(據守)金門、白馬的敵軍,全都打敗了他們。光武帝建武四年,(陳俊)轉兵攻打汝陽及項城,又攻佔了南武陽。當時泰山郡一帶的豪傑多數擁有部眾與張步集結在一起,吳漢對光武帝說:「除了陳俊沒人能夠平定此郡。」於是(光武帝)任命陳俊為泰山郡太守,代理大將軍之職。張步聽說了這件事,派遣他的部將攻擊陳俊,(雙方)在嬴下交戰,陳俊大破敵軍,追擊到濟南郡,繳獲(張步擬私封人官爵)印章九十多顆,逐漸攻下諸縣,於是平定泰山郡。
光武帝建武五年,(陳俊)與建威大將軍耿弇共同擊敗張步。這時琅邪郡沒有平定,(光武帝)於是調任陳俊為琅邪郡太守,仍代理大將軍之職。齊地百姓向來就聽說過陳俊的威名,(陳俊)一進入齊地地界,盜賊就全都分散逃竄了。陳俊率軍在贛榆攻擊董憲,進軍打敗(據守)朐城的敵人孫陽,平定了琅邪郡。光武帝建武八年,張步反叛,回到了琅邪郡,陳俊(帶兵)追趕討伐,斬殺了張步。光武帝讚美陳俊的功勳,下詔書讓陳俊專門徵討青、徐兩州。
陳俊撫慰貧窮衰弱的百姓,表彰有義之士,檢查約束軍吏,不得幹預郡縣的事務。百姓歌詠稱讚陳俊(治政)。(陳俊)多次上書請命,願意(帶兵)奮力攻擊(據守)隴、蜀(的隗囂和公孫述)。下詔書回覆說:「東州剛剛平定,是大將軍的功勞。東州倚靠大海,可以侵擾中原地區,是盜賊藏身之地,朝廷以此地為重憂,暫且勉力鎮撫此地。」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增加了(陳俊)食邑,被封為祝阿侯。第二年,徵召(陳俊回京為)奉朝請。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陳俊)去世。其子陳浮承襲(陳俊)爵位,改封蘄春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