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怎樣準確地翻譯文言文,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規律呢?「留、刪、補、換、調」五字訣,概括說明了翻譯文言文的主要方法。
一、留。即翻譯時保留原文。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人名、地名、官職、器物名、度量衡單位等,均可在譯文中保留下來。例如:
(1)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嶽 陽樓記》)一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句中的「慶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分別是古代的年號、人名、地名,在原文中是專用名詞,不必翻譯,也無法翻譯,所以保留下來。
二、刪。是指翻譯時將一些沒有實際意義又無法譯出的字詞刪去。例如:
(2)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作戰是靠勇氣的。
句中的「夫」字用在句子開頭,引起議論,沒有實在意義;「也」表示判斷語氣,不能直譯,所以都應當刪去。
三、補。即對文中省略的成分。如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省略等,在翻譯時予以適當的補充。例如:
(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村中人)見到漁人,非常吃驚,問他從哪裡來。(主語省略)
(4) 皆玄衣白刃。(馮婉貞》)一一都(穿著)黑色的衣服,(拿著)鋒利的刀劍。(謂語省略)
(5) 有好事者船載以人。( (黔之驢》)——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 船載著(驢子)進入(貴州)。 (介詞、賓語省略)
無論省略了哪種成分,在翻譯時均應添補出來,並用括號標示出來。
四、換。就是用現代漢語的詞,代替今天已經不用或意義已轉變了的詞。包括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相應的雙音節詞;把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的詞替換成現代漢語中的意義相同或相當的詞或字等。例如:
(6)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 (狼》)——一個屠戶晚上回家,擔子裡的肉賣光了。
(7)扇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鶴見蔡桓公))——扁鵲看見桓侯轉身就跑。
(8)屬子作文以記之。(《嶽陽樓記》)——矚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例(6)分別把單音節詞「一」、「屠」、「晚」、「歸」和「擔」、「盡」換成了雙音節詞「個」、屠戶」、「晚上」、回家」和「擔子」、「賣光」。例(7)中的「走」與現代漢語的詞義不相同,用「跑」替換;例(8)中的「屬」是「囑」的通假字,翻譯時用「囑」替換過來,譯為「囑託」。
五、調。即用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調整文言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介詞結構後置以及主謂倒裝等,在翻譯時將它們調整過來,以符合現代漢語的語序。例如:
(9)子何恃而往? (《為學》)——即「子恃何而往?」,你憑什麼去呢?(賓語前置)
(10)戰於長勺。(《曹劌論戰》)——即「於長勺戰」在長勺作戰。(介詞結構後置)
(1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即「汝之不惠甚矣。」你的不聰明 太過頭了。(主謂倒裝)
綜上所述,「留、 刪、補、換、調」是翻譯文言文的5種基本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在具體使用時,並不是孤立的,往往需要綜合運用。例如:
(12)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為學》)——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幾千裡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南海),可窮的(卻)到了那裡。
中的「南海」、「幾千裡」、「富、「窮」是留;「之」、 「也」被刪;「南海」、「卻」是補;「四川」、「距離」「和尚」「到」、『 『那裡」是換;「僧富者」譯為「富的和尚」(富者僧)是「調」。
(供稿:林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