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長數學考試的數學大師,向我們昭示了什麼?

2021-01-20 平湖一柱

法國人埃爾米特是世界上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但是他一生中的數學考試,卻從來沒有及格過。

埃爾米特曾任法蘭西學院、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巴黎大學教授,是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在函數論、高等代數、微分方程等方面都有重要發現。

1858年,埃爾米特利用橢圓函數首先得出五次方程的解;1873年,證明了自然對數的底e的超越性;在現代數學各分支中以他姓氏命名的概念多如牛毛,如「埃爾米特二次型」、「埃爾米特算子」等。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卓有建樹的數學家,大學入學考試卻考了五次,而且每一次落榜原因都是因為數學成績不及格。

更有趣的是,好不容易考上大學,每個學期考試,埃爾米特仍然無法過關,因為數學這一科他總是不及格,以至於畢業都成為問題。最後,還是校長特批,網開一面,勉強允許他畢了業。

可是,畢業後的埃爾米特,因為數學成績太差,考不上任何研究所——無法繼續碩士學習,只好找了一份批改學生作業的助教工作餬口。這一助,就是25年。

就在這25年裡,埃爾米特發表了代數連分數理論、函數論、方程論……數學成就遠超過當時所有大學的教授,卓著成果讓埃爾米特名譽天下。

因為他在數學上的卓越成就,49歲時,巴黎大學聘請他去擔任數學教授。在此後的又一個25年裡,幾乎整個法國的大數學家都出自他的門下。我們現在無從得知他在課堂上採取如何的方式進行授課,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他的課程,從沒有考試

埃爾米特認為,一個真正學習的人是無須考試的。他說:「學問像大海,考試像魚鉤,老師總想著把魚掛在魚鉤上,那魚怎麼能夠在大海中學會自由、平衡的遊泳呢?」

他對考試深惡痛絕,認為,真正的知識——數學知識不再課本上,考試會將學生學習圈定在課本小圈子裡,使學習變成一種無意義的機械組合,不會產生新知。他說:「數學課本是一灘臭水,是一堆垃圾。數學成績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頭腦的人,因為他們只懂搬垃圾。」埃爾米特自己總是花許多時間去看數學大師,如牛頓、高斯的原著,他認為在那裡才能找到「數學的美」。

一個數學都考不及格的人,卻在數學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

一個不會給學生出題考試的數學老師,其門下許許多多的學生卻成為了數學大師……

這個「數學成績與數學成就」的二律背反,不得不令人反思,我們當下「用分數評高下,以成績論英雄」的考試評價方式到底科學否?這種評價方式,是否埋沒了許多的數學天才、葬送了諸多的數學大師?

相關焦點

  • 這個國家不出數學大師,卻以數學教育享譽全球!
    在亞洲,有一個不出數學大師,數學教育卻世界聞名的國度——新加坡!今天我們將來了解一下新加坡教育究竟緣何聞名世界? 國際大賽位列前茅 常年佔據三年一次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測試的前三名。
  • 2020年了 為何還有人認為女生不擅長數學?
    (原標題:2020年了,為何還有人認為女生不擅長數學?) 「男生用藍版,女生用紅版。」日前,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名為《男生女生學數學》的教輔材料。牛津大學延長數學考試時間無獨有偶,英國牛津大學也曾因為男女在數學學科上的差異化言論遭到批評。2018年,牛津大學決定在不改變考題難度和數量的前提下,將數學系和計算機系考試時間由原來的90分鐘延長至105分鐘。校方認為延長考試時間可以幫助女生提高成績。
  • 我們應培養怎樣的數學大師?—新聞—科學網
    35載再憶華羅庚精神:
  • 大學數學和考研數學有什麼不一樣?
    考研數學一直是很多考研孩子們的「心病」,面對數學的難點和弱項,我們應該及早開始準備。如果不知道如何入手,看看小編分享「2020考研:大學數學和考研數學有什麼不一樣?」相關內容,一起來看。
  • 數學大師歐拉:「他是我們所有!」
    數學大師歐拉:「他是我們所有!」  文/袁傳寬  近年來,一種名為「數獨」的填數遊戲風靡全球。這種遊戲規則極其簡單,玩法卻變化多端,令全世界的男女老少為之痴狂。國王要求這36名軍官排成6行6列的方陣,每一行,每一列的6名軍官必須來自不同的部隊,並且軍銜各不相同。問題看似簡單,腓特烈絞盡腦汁卻怎麼也排列不出來,於是向著名的數學家歐拉求教。歐拉研究之後告訴國王,不必枉費心機,因為這個問題根本無解。歐拉之後,很多數學家開始研究「拉丁方陣」,並留下很多這方面的定理。
  • 考研不考數學是一種什麼感受
    對於很多學習數學,很有心得體會的同學,可能無法理解那些因為得知自己考研不用考數學人是多麼欣喜!今天,就來請小夥伴們說說,考研不考數學是一種什麼感受!可是,等我上了大學才知道,學姐不是真懂啊,她給我選擇的選擇就是要學習數學啊!我數學實在是不好,但是為了不掛科,要硬著頭皮學,還要經常請教老師如何解題。終於啊,到了選擇考研院校專業時,我自己親自挑選,還特意諮詢了幾位老師,在得知考試時,確實不用考數學,在讀研期間,也不會考數學,我簡直喜極而泣啊!
  • 數學考試不及格的「數學宗師」
    埃爾米特,1822年出生於法國洛林地區,右腿天生殘疾,終生不得不拄著拐杖行走。「數學課本就是一堆垃圾,數學考得好的人都是些二流頭腦的人,只懂得搬運垃圾。」這位中學生公開宣稱,毫不掩飾自己對考試的痛苦。整個中學在課堂上,埃爾米特不是一個好學生。
  • 女生不擅長數學嗎?袁亞湘院士這樣說……
    來源 「中科院之聲」微信公眾號 楊天鵬 攝記者:您如何看待社會上存在的「女生不擅長學數學」等諸如此類的觀念。在您看來,男女生在學習數學方面是否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是否體現出在學數學方面具有某種性別優勢?袁亞湘:我認為「女生不擅長數學」是偏見。
  • 科學時報 感受數學大師張景中院士:數學學習關鍵在用活
    由此,使我想起了一次難忘的採訪經歷,也正是這次與數學大師面對面的對話,讓數學學習在我心中產生了質的飛躍。在我父親結識的諸多院士中,聽他講得最多的是數學家張景中院士。通過爸爸的講述,我知道張景中先生有苦難的經歷,有堅韌的毅力,有巨大的創新精神,有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終於四年前的一天,趁張景中先生來北京作學術報告的空閒,我專程採訪了他。
  • 緬懷數學大師路易斯·尼倫伯格
    2020年1月26日,正當我國疫情肆虐之時,數學界也不幸接到消息,著名數學大師,克拉福德獎和阿貝爾獎獲得者路易斯·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逝世,享年95歲。可以說,尼倫伯格等人的貢獻構成了偏微分方程現代理論的基本內容,我們今天所進行的研究工作,很多都是在追尋他們的足跡。如今的許多偏微分方程著作中,我們都可以找到尼倫伯格所得到的結果,如著名的約翰-尼倫伯格不等式,加利亞爾多-尼倫伯格不等式等經典結果。對於及其複雜的納維-斯託克斯方程而言,迄今為止我們所獲得的最好結果中,許多都出自尼倫伯格之手。
  • 不擅長數學的學生,高考儘量避開這些專業,否則大學學習很吃力
    雖然學習數學的難度比較大,但是依舊有很多人喜歡,並且也有很多人在考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每年高考過後選擇學校與專業都是學生要的慎重選擇的一項,而且對於數學學習好的學生,
  • 一生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世界數學大師——華羅庚
    5年的時間裡,他費盡千辛萬苦,自學了高中乃至大學的全部數學課程。青年華羅庚的自學跟我們認為的自學可不一樣,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如果可以自學去通過某些重要的考試,其實都已經很了不起了。而他的自學指的是,完全融會貫通,絕不僅僅只是可以通過考試那般簡單。這5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青年的華羅庚已經初露鋒芒,並且很快得貴人相識。
  • 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嗎?聽聽數學家怎麼說……
    歸根結底,數學考試往往考的並不是知識本身,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習慣和性格。因此,如果大家在乎的是小學、中學的數學考試,那麼與其盯著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的「天賦」,不如來看看怎麼樣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習慣和性格。
  • 數學難題我都會,為什麼得不了高分? 數學的難易之間
    很多人一提起提高數學,就想到刷題、解決難題,卻沒有思考以下這些問題。到底什麼是難題?難題、易丟分題目,背後到底考查著什麼?這些考察點對應你什麼樣的能力?本文旨在從分析什麼是難題,重構你對難題的理解,探尋高考數學考查的基本能力,為那些仍然掙扎在高考數學中的學弟學妹們,指點迷津。
  • 《數學大師》:智力英雄的史詩
    《數學大師》:智力英雄的史詩胡作玄文化是土壤,沒有(數學文化的)肥沃土壤而期待長出(數學的)參天大樹,結出(數學的)甜美果實,實無異於痴人說夢!我不知道一個人的大腦到底能記住多少名人的名字?知道的少,不算什麼,知道多了可就是一門學問了。
  • 數學大師啟示錄——伽羅瓦
    它向伽羅瓦晶瑩剔透地展示了歐幾裡得幾何結構,表現了數學推理的嚴密美妙。伽羅瓦一連好幾天都沉浸在這本書的閱讀和思考中。到底是大師的著作,不同凡響。法蘭西的"三L",祖國的驕傲啊!伽羅瓦決定直接向大師們請教,著迷地讀起歐拉,拉格朗日、高斯等人的代數和分析的著作。其他的一切他都不在意了。一位教師形容伽羅瓦說:"他被數學的鬼魅迷住了心竅。"他進入了真正的數學研究境界。拉格朗日的方程論著作,使伽羅瓦受到很大啟發。
  • 奧賽屢奪金國際大獎得主少 中國數學大師為何不多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保繼光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西方高等學府動輒幾百年的歷史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歷史,特別是走上正軌的歷史不長,如何在中國辦好高水平大學,培養一大批學術領軍人物是時間問題、經費問題還是機制問題,大家還在探討。保教授認為,中國高等學府現行的考核機制也不利於數學大師的湧現。
  • 考研考數學,不考數學有什麼區別,看這裡就明白了
    考研考數學,不考數學有什麼區別,看這裡就明白了。考研和高考的不一樣在於高考對於數學是沒得選,大學入學考試沒有選擇數學,所以必須要學習,必須要學,而考研則不同,考研有一定的選擇權,可以選擇不考數學的學科,這無非是給一些「數學盲」的一份厚禮,那不學數學在一定方面上也會有一些不利之處。
  • 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落幕,中國選手無緣金牌
    新京報訊(實習生任歡欣 記者潘燦)2月25日,第11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閉幕。此次大賽共有來自24個國家的135名選手參加。中國代表隊團隊總分為101分,排名第六。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被認為是目前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最高的一項賽事。該比賽面向中學生舉辦,邀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中成績突出的國家參賽。據悉,中國代表隊每年由數學冬令營(CMO)中團體第一、第二的省份組隊。今年中國代表隊由上海組織。
  • 【數學文化】「四色問題」是什麼?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正在倫敦大學學習的弟弟弗雷德裡克,他弟弟當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於是向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請教,他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便於1852年10月23日寫信給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這成為四色問題第一個人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