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的英語突破不了瓶頸?

2020-12-05 猴哥英語教學

我們在學習英語中,往往面對閱讀時,感覺限於模糊之中,記憶都隨著減退。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疲憊感?因為我們在英語聽說中,我們依靠線性視角去理解英語,疲憊產生於記憶負擔或記憶容量太大。簡單句還可以應付,稍微增加點長度,我們就暈了。那麼到底為何會暈,是因為我們的理解能力差嗎?不是,當你分析完一篇閱讀或是看了聽力材料的文本之後,會感嘆說:「也沒有什麼呀,單詞都認識,句法都認識,整體也理解不錯,為何還會這麼難?為何開始的時候就沒有這樣去想呢?」 問到點子上了,考試英語就是考你發力的開始,就是考你面對陌生材料的反應力。如果讓你把文章帶回家,大家不都高分了嗎!

如何做到發力位置準確,如何才能啟動理解以增加效率,我們一定要知道線性與非線性的關係。線性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是語言外在表現的客觀要求;非線性是思維本質,是內化的或立體的原本意圖表達。說的白一點,就是作者思考文章時是非現象的,思維是模糊立體存在於作者頭腦中,但是因為語言表現的限制,無法像倒水一樣,立體般倒出,而必須按照語言的線性規則進行編碼,這才是我們看到的閱讀文章,這才是我們聽到的語音材料。

理解了上述原則,我們的備考就具有目的性,我們要儘可能去還原立體,就是通過我們看到或聽到的線性或平面去再現原作者腦海中的立體思想或內容存在。這樣做,就是我們要擺脫線性限制,迅速靠攏立體。那麼問題來了,考生怎麼才能靠近立體,那就是要把線性的東西基本規則掌握了,這就是大家平時幹的事情,就是單詞記憶和句法分析,例如看看猴哥的長難句分析,這都屬於線性規則的準備。

但我們這裡說,你這些準備只是一個小目標,或是外在的假象目標,是一個過渡,過渡到我們的立體思維。雖說是過渡階段,但是假象的有效識別直接決定我們構建立體的速度,可見句法還是要學習,長難句還是要分析,只是把這個過程納入更廣闊的立體思維構建之中而已。例如當你看到difficult, imagine 僅僅二個字,你就要立刻頭腦構建it is difficult for sb to imagine that 這樣的結構。由於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用的也是語言的線性結構,我要說構建的it is difficult for sb to imagine that這個句子不是以線性存在腦海中,而是立體的模糊成一個小整體存在的。你們去想想,你去回憶一個過去事件時,這些事件以立體的模糊整體存在。你也可以說,這個概念接近認知語言學的圖形理論,但是又不完全一樣,這裡不是圖,只是模糊概念。這個模糊不是不清楚,而是沒有意識上的邊界,並不是真的模糊。

理解了上述概念,回到英語聽說,就容易多了。猴哥的口語和聽力課,不去講解所謂大家都知道的語音現象,什麼重讀、連讀,弱化等,我都不去講,我唯一的出發點,是帶著學生分析,去識別線性背後的立體模型。從模型準備到模型發力到模型弱化,從而構建完整的英語聽說體系。我們不講一個語音現象,只是讓這些語音現象在我們的模式帶動下,自然而出而已!

英語聽說不是去追求完美發音,完美發音的都不太會教英語聽說。我們聽到的材料大部分是不標準的,就如同我們漢語,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不標準的,和帶有口音的。即使帶有口音的也不會妨礙我們去贏得演講冠軍的獲得,所以關注發音的整體感,注重發音的內外規律,配合我們的認知和邏輯,去徵服我們的英語學習。發音可以不標準,也可以帶有「口音」,但是發音方法不可以不標準,不能帶有任何導致呆滯或磕絆的「口發」,這才是英語學習的正道。

猴哥致力於英語的各種降服「不清障礙不收棒」,期待交流與反饋!

相關焦點

  • 紅杉樹智能英語在線教育機構突破單詞記憶瓶頸
    紅杉樹智能英語在線教育機構突破單詞記憶瓶頸時間:2020-11-27 15:37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紅杉樹智能英語在線教育機構突破單詞記憶瓶頸 線上智能英語教育項目,紅杉樹智能英語以單詞突擊為核心,同步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全國很多學生用紅杉樹智能英語系統網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成績
  • 電池技術為何停滯不前,難道真的是遭遇瓶頸了?
    電池技術為何停滯不前,難道真的是遭遇瓶頸了?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各方面的技術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可以說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突破和進展。但是為何電池技術多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進步,甚至看起來時停滯不前,難道真的是遭遇技術瓶頸了嗎?
  • 一個學生物的,通過人類行為心理學,告訴你如何突破攝影中的瓶頸
    說了這麼多,這些到底和攝影的瓶頸有啥關係呢?其實不只是攝影,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瓶頸。所謂的瓶頸是什麼?就拿攝影來說,可能是器材,也可能是技術和審美的限制,導致我們的攝影水平停滯不前。結果怎麼拍都是不滿意。器材的瓶頸是最容易突破的,有錢就能解決。即便你手頭不富裕,多攢幾個月也夠了。技術的瓶頸說實話,只要你用心學也不難攻克。
  • 突破瓶頸,你不能錯過的訓練方式!
    ,經常被忽視的肌肉離心收縮,其實對你的肌肉力量增長、減脂、突破平臺期等,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訓練效果有所減弱,也就是大家最常說的「遇瓶頸」了;採用強離心的訓練組,後5周的最大肌肉和瘦體重還是有很好的增長;這意味著強離心訓練方式,
  • 突破MRAM技術瓶頸,臺灣地區團隊成果全球首創
    臺灣地區清華大學團隊以電子自旋流操控磁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MRAM)中的磁性,突破瓶頸,成果全球首創,並預計4年後要做出下世代MRAM,盼為國內產業帶來關鍵影響。 臺灣地區「科技部」今天舉行「不失憶的存儲器—全球首例自旋流解密MRAM關鍵瓶頸」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由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賴志煌與物理系教授林秀豪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以電子自旋流操控磁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MRAM)中的磁性,也創下全球首例。這項成果在今年2月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材料」。
  • 半導體光電子晶片突破關鍵瓶頸
    半導體光電子晶片突破關鍵瓶頸 澎湃新聞 發表於 2020-04-07 17:22:59 你能否想像通過巧妙的安排,使得許多支足球隊同時在同一個球場上訓練陣型而互不幹擾
  • 突破英語單詞怎麼說?
    突破英語單詞:Break釋義:使)破,裂,碎;弄壞;損壞;壞掉;弄破;使流血音標:英 [brek] 美 [brek]break through釋義:衝破;突破;(克服困難或障礙)取得突破音標;英 [brek θru] 美 [brek θru]make a breakthrough釋義:突破;取得突破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還需突破兩個瓶頸
    人工智慧從提出到現在發展了大半個世紀,看起來,現在已經欣欣向榮,但是,作為一項可能與人類大腦PK的技術,還遠遠談不上成熟,甚至還存在一些仍需努力突破的地方。EGGednc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表示:人工智慧仍有自己的發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
  • 職場英語:僱主遭遇「招聘瓶頸」 recruitment hurdl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職場英語:僱主遭遇「招聘瓶頸」 recruitment hurdle 2013-03-04 11:18 來源:騰訊 作者:
  • 遭遇增肌瓶頸,你會怎麼辦?
    不論怎麼刻苦訓練肌肉都不長?你和很多健身者一樣,遭遇了增肌瓶頸。遭遇增肌瓶頸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增加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不過,這可能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很容易導致過度訓練,並增加受傷的風險。其實,有很多營養補劑能幫助健身者突破增肌瓶頸。
  • 近期PET塑料突破回收瓶頸
    雖然往年全球經濟不晴明,但以巴西為首的南美洲憑汽車業、醫療業及生物塑料的進步,仿照照舊可為橡塑行業帶來另外一片新景遇。儘管當下生物基塑料行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比起在此疇前來其進行勢頭快捷而激烈,已開端奠基了其在商業化市場上不成或缺的重要地本地位。
  • 我國昆蟲飼養和病毒提取技術瓶頸已突破
    該公司高品質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原藥首次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棉鈴蟲群養技術和系統集成的病毒分離提純技術,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的病毒含量,突破了嚴重製約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促進了世界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產業提升。   長期以來,我國昆蟲病毒生物農藥的生產始終無法突破昆蟲飼養和病毒提取等關鍵技術瓶頸,致使生產成本過高,生產規模過小,難以規模化開發和大面積應用。
  • 騰訊雲突破1000億的瓶頸是什麼?
    從2013年全面開放,到2016年馬化騰首次站臺,再到2019年公司年營收終於突破100億,騰訊雲花了整整6年時間,相比於亞馬遜AWS晚了近3年,相比微軟雲、IBM雲和阿里雲也晚了2年。雖然騰訊雲目前已經進入全球雲100億俱樂部,但是結合現狀來看,未來的局勢依然不明朗。
  •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創新磁性翻轉機制突破MRAM技術瓶頸
    SOT-MRAM (右)(來源:清華大學)7B9ednc由清華大學材料系與物理系跨領域合作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電子自旋流操控鐵磁-反鐵磁奈米膜層的磁性翻轉,證實了電流脈衝引發的垂直交換偏置(exchange bias)能夠克服熱穩定性的挑戰,可望成為新一代MRAM的核心架構,打造出讀寫速度更快、更省電、斷電時信息也不流失的「不失憶內存」。
  • 上海氣象局:溫度測算不存在39.6℃瓶頸一說
    多年來以徐家匯為標準的 上海最高氣溫都定格於39.6℃ 39.6℃是不是 徐家匯測高溫的瓶頸? 「39.6℃是不是上海極端高溫的瓶頸?」昨天,不少氣象愛好者都對申城再次定格於39.6℃產生疑惑。只要太陽西邊下去一點點,就曬不到太陽了,周圍建築密度、車流人流量、高樓數量等等,應該是全國第一了,因此夏季39.6℃是個瓶頸,一般很少突破。」網上有氣象愛好者如此分析。 對此,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回應稱,申城高溫並不存在39.6℃的「瓶頸說」,「徐家匯的測溫儀下面是草坪,反映的是真實的溫度,另外氣溫的高低與風向、風力、雲量有比較複雜的關係。」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還需突破哪些瓶頸
    看上去,如今的人工智慧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回到技術本身,在姚期智看來,人工智慧仍有自己的發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就講到上述話題。人工智慧需要突破的第一個瓶頸是如何保證算法的穩健性。在人臉識別技術上,AI已經可以做的比人類好了,但他們的穩定性和人類相比仍有差距。
  • 健身補劑之肌酸,突破健身增肌瓶頸的好東西,你一定要知道!
    3,什麼ATP提供能量我壓根不懂,你直接告訴我肌酸對於健身來說,具體有什麼用?為什麼可以用來突破增肌瓶頸?第一,肌酸可以快速增加肌肉力量;拿臥推作為例子,同樣一個健身愛好者,補充足夠的肌酸和不補充肌酸,臥推的重量可能會差5KG-10KG。對於痴迷臥推或者深蹲,經常想衝擊大重量的健身愛好者來說,這東西實在是太好了。
  • 我國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合作用反應量瓶頸,該技術可用於人造地球
    光合作用反應量瓶頸光合作用是人類最愛的化學反應之一,它把無機物轉成有機物,才讓世界充滿色彩,才有了人類。人類希望光合作用的量可以更快更多,這樣溫室效應就離我們更遠,樹木可以更綠,我們呼吸的氧氣更多。但是光合作用的量,是有瓶頸的,它的瓶頸就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自身的需求。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機物,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生物自身提供能量,生成有機物的量不會超過自身需求。例如植物自身光合作用最終是為植物自身生成碳水化合物,用於自身維持生命和生長。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腫瘤免疫治療,使得肝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突破了瓶頸。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走出記憶誤區,助你突破記憶瓶頸
    其實並不然,因為我們對記憶有太多的誤解,以至於會認為我們不具備擁有好記憶的條件,要突破記憶瓶頸,那麼久要先走出記憶的誤區,本文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部分:1. 記性不好是天生的嗎?2. 要改善記憶就要多練習?並不全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