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寫《陋室銘》,橫折鉤屬於一種獨有的形式,讓我們大跌眼鏡

2021-01-21 書畫相約

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轉眼之間這篇《陋室銘》已經接近尾聲了,到了下一周我們就完全結束。在此之後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元朝著名的書法家鮮于樞的《進學解》,這是一幅典型的行草書作品,充分反映了鮮于樞本人紮實的行草書功底,他學習唐朝的懷素,並且上溯魏晉,在元朝時期基本上可以算是排名第一的草書大家,連趙孟也公開承認自己比不上這一位摯友,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鮮于樞本人是非常有特點的一位北方書家,他的性格大氣磅礴,所以特別適合書寫行草書,更因為他向懷素學習的非常徹底,因此他所寫的行草書頗具唐人法度,終成一代名師。

我之所以把他的這篇作品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其主要原因在於他的字不會像前代的書法家那樣特殊的高深,不太容易掌握。這篇作品裡邊很多的字是結合了魏晉以及唐朝書法的特色,而且筆觸圓潤,由於懷素本人謹守古法,因此鮮于樞所寫的草書同樣是出規入矩,是我們學習的絕佳典範。原來我的公眾號基本上是以楷書為主,但是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的朋友已經在楷書方面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所以我想適當的學習一些行書和行草書,或許算是更合適的做法。但這並不等於我就會放下楷書的學習,因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從下周以後每個周三的公眾號我會推出一篇對古帖的楷書學習文章,充分了解和學習古代楷書名家的作品和特色,增加我們的見識,提高我們的眼力,歡迎大家到時閱讀。

關於「蜀」字,在楷書裡面我們可能會遇到對橫折鉤不同的處理形式,這個橫折鉤大致可以屬於一種獨有的形式,就是書法家有可能把它寫的不是很直,也不是很斜,它不同於一般的短的橫折鉤或者是長的橫折鉤,有自己獨特的規律,這個字的行書寫法同樣也充滿了不同的形態,有些人甚至把上面的「四」寫的非常的大,這的確是讓我們大跌眼鏡,因為一般說來,這個字應該是上收下放的字形,但是書法家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就是了解古帖的好處,只有學習古人才能夠開拓眼界繼承好的東西,所以我的公眾號一向是以這個為基本主題的,我覺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學會漢字的精髓。

關於裡面「蟲」這個字的處理方式,在行書或者行草書之中就顯得容易的多得多,當我們寫楷書的時候,還會要注意把「蟲」字的點好好的藏起來,不要跑到橫折鉤的外面去,而在行書或者行草書裡面這種問題就不復存在了,因為我們有可能把它寫得很快,為了照顧整體的結構特點,這一部分就不會顯得特別的重要了。

「子」是常用字,我們必須要把它學明白,關於這個字,由於它下面的勾並非是直的,因此在書寫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在左側做一點文章,或者把橫寫的略微長一點,或者把勾直接連到橫的左側,在重心上能夠達到一個平衡,有些書法家還刻意把延伸到右側的橫向下壓一下,這樣就避免了整個字向右側傾斜的感覺。也有一些書法家乾脆把這個字寫得向左下角俯衝用來化解左側比較空的形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一個漢字就像一個人一樣,如何能夠寫好它,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合理安排,使這個字所有的筆畫和部首都停留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當然這個位置並不是絕對的,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在一個動態之中取得平衡,因此就不可能那麼較真,只要是在一定合理的範圍之內,筆畫是允許有變動的,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你所寫的字也不可能一樣。

「雲」實際有兩種寫法,第一種是和氣候有關,因為裡面有水,因此這個字的上面有一個雨字頭,而另外一種則是表示說話的意思,和今天我們看到的寫法沒有任何區別,今天我們來說這個和氣候有關的「雲」字。

雨字頭在漢字裡很少有寫的比較窄的時候(零),在很多的情況下,他可能是一個天覆字的代表,會完全把下面的部首蓋住(雷),當然這並非是絕對的(雹、霆),因此我們要學會觀察,不拘泥於一種形式,當然,當我們書寫繁體字的「雲」這個字的時候,也傾向於把上面的雨字頭寫的比較寬,而把下面要寫的稍微窄一點,這個字依舊是一個天覆字,這種寫法可以使整個字看起來非常的緊緻,充滿力量,含勁待發,可以引申出很多其他的字的寫法(空、電)。

當我們寫這個字的行草書的時候,它的寫法會更加的簡潔,筆順連帶自然和諧,這實際非常有利於我們平時的書寫,也是行書相對於楷書最大的優勢所在,我們學習楷書是為了端正格式,而學習行書就是為了把字寫的快起來,所以二者都需要研究,當然行草書可能會給某些人的識別帶來一些困難,所以我們淺嘗輒止,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這方面。

(書聖王羲之的寫法)

(米芾是二王的繼承者,所以寫法類似)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亭」這個字,這個字的寫法也是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尤其當我們看到《蘭亭集序》裡面這個「亭」字的時候會發現它的形態的確是千變萬化,不一而足。當我們看到書聖的寫法的時候,會發現它刻意把上面的橫寫的比較長一點,當然這實際上還受一些隸書的影響,因為王羲之受鍾繇的影響,因此他的字也多多少少會保留一部分隸書的特色,魏晉書體大致都是如此,字形比較寬扁。但是後期的書法家基本上就會按照楷書的形式來書寫,因此我們會突出中間的平寶蓋,這時候它的寫法就基本趨向於和成熟之後的楷書一致了。

漢字的演化直接影響書法家的筆下的字,受時代背景所影響,魏晉時期的書法家寫字放縱飄逸,而唐朝時期的書法家則把字寫得規規矩矩,再往後歷朝歷代的書法家各有取捨,雖然有很多的書法家都算是二王的徒子徒孫,但是他們的字也呈現出千變萬化不同的姿態,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選擇學習的範本簡直是浩如煙海,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出發點不一樣,因此就可能有最適合自己所學習的範本。

相關焦點

  • 四字第二筆是橫折還是橫折鉤 小學語文考倒家長
    知名大學畢業的學霸間的爭論還在繼續,杭州多個小學老師的意見卻比較統一:不用說的,就是「橫折鉤」。懵圈和爭論來自於一個字的筆順筆畫——「四」字第二筆,到底是「橫折」還是「橫折鉤」?題目:「旦」字的第二筆和「舊」字的第三筆是「乛(橫折)」還是「?(橫折鉤)」——很負責地告訴你,這是一道杭州拱墅區某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題,是小學一年級!信手拈來,媽媽選了兩字均為「乛」;爸爸看到,認為兩字應當都是「?」。夫妻兩人爭執不下,去翻女兒的語文書,他們看到書上「白」字第三筆、「明」字第二筆、「四」字第二筆均為「?」;而「口」字、「中」第二筆均為「乛」。
  • 書法結構入門 橫折折鉤兩種寫法 分清寫法
    上一篇寫了關於書法結構的基本結構法則 密細疏粗 長細短粗,今天來說一下 橫折折鉤和橫撇折鉤的區別。主要還是兩個類似相同偏旁部首的區別,看似相同的部首但是用在不同字上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來看著兩個偏旁部首的區別,看似相同或者類似的,但是在應用中則是不一樣的。第一個這個一般常見我們書法中左耳朵右耳朵的部首,比如「都」「陽」等橫折折鉤的這個則一般不用於左耳右耳的部首,一般用於「扔」「乃」這樣的字,不用做和豎筆畫組成的左耳右耳,一般用戶豎撇結合的字。
  • 硬筆書法中點、折、提、鉤的寫法
    寫提時的速度宜快些,起筆要出鋒。斜提的頓筆不可過大,否則容易讓讀者誤以為是"對號"。四、鉤的寫法常用的鉤有橫鉤、豎鉤、斜鉤、豎彎鉤、左彎鉤、右彎鉤、耳鉤、橫折豎鉤、橫折斜鉤、豎折折鉤、橫折右彎鉤、橫折斜彎鉤、橫折折彎鉤等13種之多。不論哪一種鉤,都以短小有力為美,不能寫得過長。
  • 《陋室銘》:被逼出來的千古佳作?
    《陋室銘》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散文名篇,被收入《古文觀止》中,成為後代文人"安貧樂道"的座右銘。在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後,更是變得家喻戶曉。《陋室銘》的由來劉禹錫為什麼會創作這麼一篇簡短凝練的散文呢?原來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我們先從劉禹錫這個人說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
  • 這些字一寫就錯!很多人只會讀不會寫,今天終於學會了
    "匕"先寫撇,後寫豎彎鉤。"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後寫撇。"母"字的最後三筆是點、橫、點。"及"先寫撇,再寫橫折折撇,後寫捺。"乃"先寫橫折折撇,再寫撇。"火"先寫上面兩筆,即點和撇,再寫人字。"登"的右上角先寫兩撇,再寫捺。"減"先寫左邊的點和提,再右邊的"鹹"字"。"敝"的左邊先寫上部的點、撇,接著寫左下角的豎、橫折鉤,然後寫中間的長豎,最後寫裡面的撇、點。這些字還有"弊、蹩、憋、鱉"等。
  • 寫好主筆是結構的核心
    寫好主筆有什麼用?如何確定字的主筆?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在一些基本的筆畫中有哪些是適合做主筆的? 基本的筆畫是橫、豎、撇、捺、點、折、鉤、提,那麼在這些筆畫中適合做主筆的,一定是比較長的筆畫。
  • 學會這幾種偏旁部首的寫法,很多字都能寫好!
    2、起筆稍突出例字:言字旁:點、橫折提要點:1、橫向上傾,轉折與上點對齊>2、稍停,輕快出提例字:先學習單人旁的寫法:單人旁是由撇和垂露豎組成,注意垂露豎與撇相交的位置,是寫好單人旁的關鍵:垂露豎要放在撇的中間位置,豎要寫直,不要歪。
  • 懂得這些基本筆畫的書寫密碼,你不可能寫不好硬筆楷書!
    3、反捺: 除了個別字外,寫捺筆的地方都可以寫成反捺。在書寫時,根據字的風格和書體決定,同時要將反捺寫得堅定有力。 4、短豎: 起筆稍頓,收筆回鋒,整個行筆過程要使筆畫粗細均勻,整體比較短。
  • 你會寫這個四字嗎?四字第二畫到底是什麼?
    這道題目是這樣的:「四」字的第二筆是「乛 (橫折)」還是「?(橫折鉤)」兩人僵持不下一人一個答案。於是上網、找資料、發朋友圈找正確答案。結果,一年級教科書和老師給的答案是橫折鉤,而國家語委《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說是橫折。這對夫婦不禁感慨:我們到底該相信誰?
  • 漢字筆順 你寫對了嗎:專家詳解漢字筆順規則意義何在
    網絡熱傳的「國家規定的漢字筆順規則」中,「忄」先寫點和點,最後寫豎;「匕」先寫撇,後寫豎彎鉤;「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後寫撇;「母」字的最後三筆是點、橫、點;「火」先寫上面兩筆,即點和撇,再寫人字……「難道小時候老師教錯了嗎?」不少網友問。還有人質疑:「字寫對了不就行了?筆順次序有這麼重要嗎?」更有人提出:「語言文字的發展不應該是約定俗成嗎?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
  • 19個訣竅,教你寫好硬筆字
    主筆一定要搶佔空間,突出形象,也就是說主筆佔的空間要大一些,要寫得張揚放開。 1、下橫「三正土生」、上橫「丁下萬百」、中橫「女士丹七」、長豎「鬥井牛半」等。 2、斜捺的上橫不能寫成很平的長橫,一般是寫成短橫。如「大天夭夫」等。 3、撇短捺長。如「義又父文」等。
  • 跟著課本「陋室銘」去遊覽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膾炙人口,歷久不衰。文章是劉禹錫被貶和州所作,和州也就是今日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以劉禹錫文章所寫的陋室為依託改造的陋室公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
  • 《陋室銘》的作者是誰,史書記載了另一人,竟不是劉禹錫
    我們都知道,在中學教科書上,《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劉禹錫,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正史中作者卻是另一個人。劉禹錫,晚唐文豪,河南人,自稱漢朝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與歷史上的劉備有一個共同老祖。795年,24歲的劉禹錫科舉成功,成了一名官員,尤其在唐順宗即位之後,有革新弊政之志,「永貞革新」。
  • 2018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必考題:《陋室銘》
    《陋室銘》   1、《陋室銘》中暗示雖陋室而不陋,點明文章主旨的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銘》中表現正反面虛實結合寫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襯託陋室不陋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陋室銘》中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的詩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她才貌雙全,28高齡嫁書畫家趙孟,中年以一首詞斷丈夫納妾念頭
    再說趙孟,生於公元1254年,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自幼聰慧,能詩善文,尤其善於書法和繪畫,他後來創「趙體」,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趙孟不僅是個才子,還是個美男子,美到什麼程度呢?忽必烈召見他,「孟神採秀異,世祖稱為神仙中人」,忽必烈覺得他像是神仙中人。趙孟還是宋皇室後裔,也算是貴族了。多才多藝、出生高貴、長相俊美,這已經不是一個「帥」字可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