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挑戰常規!同一個T細胞受體誘導兩種T細胞亞型產生

2020-12-05 生物谷

2016年8月31日/

生物谷

BIOON/--每個新形成的T細胞攜帶一種獨特的T細胞受體(T cell receptor, TCR),其中這種TCR識別一種特定的抗原。但是一種給定的TCR如何影響T細胞及其後代的命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發現具有完全相同的TCR的T細胞前體(T cell precursor)並不必然地遵循相同的發育路徑。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8月26日那期

Science Immunology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issue-specific emergence of regulatory and intraepithelial T cells from a clonal T cell precursor」。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黏膜

免疫學

家Daniel Mucida(未參與這項研究)說,「主要的關鍵信息是具有相同特異性的T細胞…能夠真地分化為非常不同的T細胞亞型,這取決於它們所在的環境。」

在T細胞發育期間,編碼TCR的基因通過特殊的基因機制發生重排和重組,從而在T細胞表面上產生這種受體蛋白的獨特版本。存在多種類型的T細胞:一些T細胞,如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促進強大的抵抗外來入侵者的免疫反應產生,而其他的T細胞,如調節性T細胞(Treg)抑制過量的炎症。人們已發現在一種T細胞亞型(比如Treg)上發現的TCR庫往往與在其他T細胞亞型上發現的TCR庫存在重疊。這一發現可能表明一種特定TCR識別的抗原類型能夠影響這種T細胞類型隨後的發育。

為了研究這種可能性是否存在,MIT懷海德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Angelina Bilate和同事們獲取小鼠體內成熟的腸道Treg細胞的細胞核---在那裡,TCR編碼基因已經發生重排---並且利用它構建克隆小鼠,其中在這些克隆小鼠中,每個T細胞表達完全相同的TCR(這些小鼠在

遺傳

上不能夠進一步發生TCR基因重排)。

想像一下這些核移植小鼠可能僅含有Treg細胞。Bilate「完全吃驚地」發現儘管這些小鼠確實產生少量Treg細胞,但是它們也含有完全不同的T細胞類型,即上皮內淋巴細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iELs)。她告訴《科學家》雜誌,「它就像一桶冷水潑在我的身上。」

與Treg細胞的抗炎性質相反的是,iELs能夠採取一種細胞毒性表型---表達促炎性細胞因子幹擾素γ---或者一種抗炎性狀態。Mucida說,Treg細胞和iELs具有很少的類似性。「這不像是它們在能夠執行的功能類型上存在微妙的差異。它們是非常截然不同的。」

Bilate和同事們發現這兩種細胞類型也在腸道內的位置上存在差異。Treg細胞主要位於腸繫膜淋巴結和固有膜(lamina propria)中,而iELs主要存在於上皮層中。

然而,鑑於這兩種細胞類型含有相同的TCR,它們可能識別相同的抗原。儘管這種抗原的身份迄今為止仍是未知的,但是研究人員證實它是微生物:在經過抗生素治療的小鼠體內,這些T細胞並不會發育為Treg細胞或iELs。相反,它們仍然保持「幼稚(naive)」---在遭受TCR-抗原相互作用的激活之前,T細胞所處的狀態。

美國紐約大學

免疫學

家Dan Littman(未參與這項研究)說,「很明顯,下一個問題是:來自腸道菌群的信號如何差異性地傳遞從而讓這些T細胞轉向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它是不同的抗原呈遞細胞或者這些T細胞所在的微環境的某種其他的性質嗎?」

在哺乳動物腸道中,免疫細胞必需執行微妙的平衡行為來阻止致病性的入侵者,同時耐受食物性抗原和共生微生物。有時,這種平衡會遭受破壞,就像在食物過敏或其他的炎性腸道疾病中觀察到的那樣。但是,Mucida說,「如果你理解參與調節這些T細胞的因子,那麼你可能能夠找出校正在病理條件下發生的這種不平衡需要些什麼。」(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Tissue-specific emergence of regulatory and intraepithelial T cells from a clonal T cell precursor

Angelina M. Bilate, Djenet Bousbaine1,2, Luka Mesin1, Marianna Agudelo1, Justin Leube1, Andreas Kratzert1, Stephanie K. Dougan1,†, Gabriel D. Victora1 and Hidde L. Ploegh

doi:

10.1126/sciimmunol.aaf7471PMC:PMID:

Peripheral 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pTregs) maintain immune homeostasis by controlling potentially harmful effector T cell responses toward dietary and microbial antigens. Although the identity of the T cell receptor (TCR) can impose commitment and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of T cells, less is known about how TCR identity governs pTreg development from conventional CD4+ T cells.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CR identity dictates pTreg fate, we used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to generate a transnuclear (TN) mouse carrying a monoclonal TCR from a pTreg (pTreg TN mice). We found that the pTreg TCR did not inevitably predispose T cells to become pTreg but instead allowed for differentiation of noninflammatory CD4+CD8αα+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CD4IEL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nly when we limited the number of T cell precursors that carried the TN pTreg TCR did we observe substantial pTreg development in the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nd small intestine lamina propria of mixed bone marrow chimeras. Small clonal sizes and therefore decreased intraclonal competition were required for pTreg development. Despite bearing the same TCR, small intestine CD4IEL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of precursor frequency. Both pTreg and CD4IEL development strictly depended on the resident microbiota. A single clonal CD4+ T cell precursor can thus give rise to two functionally distinct and anatomically segregated T cell subsets in a microbiota-dependent manner. Therefore, plasticity of the CD4 T cell compartment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microbiota but also on specialized environmental cues provided by different tissues.

相關會議推薦

2016 下一代CAR&TCR-T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10.21-2016.10.22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http://www.bioon.com/z/2016car-t/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磅!揭示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哈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所、麻省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一種為產生兩種主要的效應細胞亞群--- Tfh細胞和非Tfh細胞---的命運決定作好準備的機制。
  • 科學家發現人體製造健康t細胞的分子關鍵
    科學家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指出一種基因和蛋白質家族對免疫系統中成熟和功能完備的t細胞的形成至關重要,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為多發性硬化症和ibd等免疫疾病帶來新的療法。研究人員表明,當ap-1與某些染色質結合時,它與它的分子伴侶nfat1(活化t細胞的核因子)結合。研究人員說,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個體成員ap-1家族蛋白的遺傳破壞上,其中有18種。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說他們廣泛地阻斷了人類原始t細胞中的整個ap-1蛋白家族。當研究作者抑制ap-1時,他們說它阻止了細胞核中正常發生的染色質變化,t不能激活。
  • Science:T細胞產生的乙醯膽鹼是控制病毒感染的關鍵因素
    癌症科學家Tak Mak博士以複製人T細胞受體(TCR)而聞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Mak博士及其團隊證實免疫細胞能夠產生對抗感染的大腦化學物。這首個功能驗證的發現解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難題。
  • Cell子刊:對抗癌症的可再生T細胞
    近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項研究首次展示了一種誘導多能幹細胞培育出能殺死腫瘤細胞的T細胞技術,它可以產生體內的任一一種細胞類型,並且可以在實驗室中無限生長。這項技術使用稱為人工胸腺類器官的結構,該結構通過模擬胸腺的環境工作。
  • Science:在體外成功重建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
    在MHC分子遞呈下,外源抗原接觸T細胞受體(TCR)從而啟動初始T細胞(naive T cell)激活,並且這種激活也需要諸如CD28之類的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的參與。這種TCR-CD28共刺激觸發信號事件級聯反應,啟動T細胞的激活和隨後的分化。
  • 抑制γ-氨基丁酸A型受體可誘導視網膜再生
    在魚類中,Müller膠質通過去分化、不對稱分裂以及增殖性神經元祖細胞的產生對損傷做出反應,然後這些神經祖細胞可以遷移並分化成任何丟失的視網膜細胞類型。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
  • 不斷壯大的T細胞隊伍
    殺手T細胞(紅、綠)靶向腫瘤細胞(藍色)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的主力軍,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包括直接殺傷靶細胞,輔助或抑制B細胞產生抗體,記憶特異性抗原等,是抵禦病原體感染、腫瘤形成的英勇鬥士。近年來,越來越多的T細胞亞型被發現,例如今年6月,來自於墨爾本大學的免疫學家Angela Pizzolla和團隊在鼻子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記憶T細胞——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 (Trm)。特殊的是,這一記憶T細胞可以由殺手T細胞在未被抗原或者生長因子刺激的前提下生成。
  • PNAS:先天性淋巴細胞引起T細胞免疫反應
    一個來自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小組發現先天性淋巴細胞一旦被激活,就在炎症反應中誘導特異性T細胞和B細胞產生免疫應答反應。因此這些淋巴細胞的一個重要靶向目標就是治療感染和慢性炎症。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先天淋巴細胞(ILCs)是一種免疫細胞,它通過釋放可溶性的因素調節對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早期免疫反應。
  • 英國牛津疫苗報告稱可使老年人產生顯著免疫反應
    (抗擊新冠肺炎)英國牛津疫苗報告稱可使老年人產生顯著免疫反應中新社倫敦11月19日電 (沈小琪 張平)英國牛津新冠疫苗19日最新研發報告稱,該疫苗可使老年人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英國牛津新冠疫苗這一最新研發成果,發表在當日出版的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
  • 基礎免疫學:T細胞發育
    胸腺:T細胞發育的場所T細胞的發育依賴於胸腺的存在,若不存在,T細胞的產生受到嚴重損害。DiGeorge症候群的患者,22q11染色體缺失和罕見的FOXN1缺陷患者,均為無法生成完整的胸腺,兩種類型的患者表現出免疫缺陷T細胞。這兩類疾病,胸腺組織的移植能夠恢復T細胞的發育和功能。總之,這些觀察表明胸腺在成熟、外周T細胞的產生中的基礎作用。
  • PNAS:揭示記憶T細胞產生之謎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蘇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在記憶T細胞中運行的一種分子機制,經操縱後,這種機制可能在體內產生和維持更多的記憶T細胞。這一發現可能能夠改進疫苗接種和癌症免疫療法。論文通信作者、密蘇裡大學醫學院分子微生物學、免疫學與外科學副教授Emma Teixeiro博士說,「疫苗和當前的一些基於T細胞的腫瘤療法依賴於產生記憶T細胞從而給病人提供完整的和持久的結果。我們發現利用分子或遺傳策略可能能夠增強在記憶T細胞中運行的一種重要的分子機制---NFkB-Pim1-Eomes軸,從而有助讓當前的疫苗或腫瘤療法更加有效。
  • Nature|膽汁酸次級代謝產物促進結腸組織T細胞產生
    包括丁酸鹽在內的微生物發酵產物可促進外周誘導的Treg(pTreg)細胞的生成,這些研究也表明代謝產物可塑造結腸免疫細胞群的構成【1】。除了飲食成分外,細菌還修飾宿主來源的多種分子【2】。膽汁酸的細菌轉化體現了這一點,膽汁酸細菌轉化產生了一系列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類固醇。
  • 《細胞》子刊:針灸的神經學機制找到了!華人科學家揭示不同穴位...
    最近發表在《細胞》雜誌子刊《神經元》上的一項研究給出了解釋[1]。 這兩種細胞在過去的研究中被發現了和全身炎症的調控有關[6,7]。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了它們如何參與炎症調節。 他們把小鼠翻過來,對腹部ST25,也就是天樞穴進行電針刺激15分鐘,再用脂多糖誘導小鼠的內毒素血症,作為全身炎症的研究模型,模擬人體內的細胞因子風暴。
  • 【秒懂視頻】T細胞能否遷移至全身?
    記憶性T細胞表達CD45R0和粘附分子(如CD44),參與淋巴細胞再循環,並向外周炎症組織等部位遷移。依據趨化因子受體CCR7的表達情況,記憶性T細胞可分為CCR7+和CCR7-兩個亞群:①CCR7+記憶性T細胞,又稱效應性記憶T細胞,主要存在於血液、脾臟和非淋巴組織中,受抗原刺激後迅速分化成效應細胞,產生效應分子。
  • Science:揭示局部的細胞集體行為誘導T細胞記憶機制
    圖片來自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j1853。通過系統地分析細胞間相互作用在一種合成微環境中的作用,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局部T細胞密度能夠調節中樞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之間的平衡,而與抗原呈遞細胞或T細胞受體信號強度的潛在影響無關。這種細胞集體行為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並不是由細胞分裂的數量決定的,而是由任何給定時間下的局部相互作用細胞的數量決定的。
  • 阿斯利康牛津疫苗最新成果:老年人可產生顯著免疫反應
    【僑報網綜合訊】繼美國製藥商輝瑞和Moderna發布了積極的新冠疫苗臨床數據後,英國製藥商阿斯利康和牛津聯合研發的疫苗也在19日公布最新進展,稱其可使老年人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該疫苗現已進行至第三期臨床實驗階段,結果將於未來幾周內公布。英國政府已訂購該疫苗1億劑。中新社報導,英國牛津新冠疫苗這一最新研發成果,發表在當日出版的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
  • 2020年2月21日Science期刊精華,復旦大學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因此,這兩種細胞幹擾素基因刺激因子 (STING)的激活可以誘導由感染病毒或者疫苗所激起的免疫反。然而,在不破壞肺泡表面活性劑層(PS)的情況下將STING激活劑輸送到AECs的細胞質極具挑戰,因為PS層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屏障,可以阻止納米顆粒還有親水分子穿過。
  • 輔助T細胞基礎生物學:分類和功能
    先天免疫識別較少,主要針對微生物的保守成分;但適應性免疫,可利用 T 細胞和 B 細胞受體隨機重組的特性,產生幾乎無限的受體庫,對抗病原體。   雖然淋巴細胞受體具有難以置信的多樣性,但它的代價是需要產生潛在的自身反應受體。自反應性的風險一定程度上通過淋巴細胞發育過程中的檢查點來減輕,這些檢查點消除了大多數自身反應克隆(稱為中心耐受),以及限制自反應克隆在外周進行反應(稱為外周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