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環保:「秸稈炭化還田扶貧」有望上升為國家標準

2021-01-09 中證網

  中證網訊(實習記者 傅蘇穎)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截至目前,三聚環保已與130個縣市政府籤訂框架協議,包含47個貧困縣(國貧縣30個,省貧縣13個);成立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公司165個,其中,位於國家級貧困縣的有38個,位於省級貧困縣的25個。2018年,「一縣一品」綠色農業生產示範在6省市的13個縣區展開,精選當地6種特色作物和合作種植企業,建立了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全產業鏈示範區。示範區採用生物炭基肥料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肥料養分降低10%-20%的同時,示範區作物產量平均提高15%以上,產品品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聚環保董事長劉雷日前透露,為使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扶貧工程的精準扶貧模式得到廣泛應用,有效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攜手開拓精準扶貧新局面,公司組織編制了《精準扶貧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項目運營管理規範》,目前,該標準已通過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標準技術評審中心的立項初審。產業扶貧模式的標準化,將推動「秸稈炭化還田扶貧」的實踐成果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更好的複製推廣,為各級政府和有關企業開展工作提供標準化指南,也為產業精準扶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經測算,農戶使用炭基肥每畝可增收150元-300元。以國家級貧困縣內蒙古科右前旗為例,使用三聚炭基肥每畝可實現增收220元,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貧困人口戶均增收4000多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8月16日,三聚環保與南京農業大學潘根興教授團隊經過十餘年研究的「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技術成果鑑定,專家一致認為「成果創新性強,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秸稈炭化、生物質炭複合肥製備技術、工業化規模國際領先」。

  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總產量為9.84億噸,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為8.24億噸,綜合利用率較低,約33%被廢棄或露天燃燒,導致環境汙染、資源浪費。我國耕地質量總體水平趨於下降,近2/3的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1.5%,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項目,以土壤培育和改良為重點,開展農作物秸稈資源規模化利用,促進農業固碳減排、提高耕地生產能力,打造優質生態農業產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的貧困人口大部分在農村偏遠地區,秸稈資源相對豐富,特別適合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產業的發展。通過長期的調研和工作發現,結合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部署,充分利用貧困縣的廢棄秸稈資源,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項目已使得全國不少地區的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秸稈炭化還田應用前景廣闊
    據了解,秸—炭—肥還田改土模式是將農作物秸稈通過中低溫熱裂解工藝轉化為富含穩定有機質的生物炭,然後以生物炭為介質生產炭基肥料,並返回農田,以改善土壤結構及其他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  當前,這種新技術和創新模式應用如何?記者採訪了該領域重點企業——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優點很多。」
  • 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之秸稈炭化還田
    2018年我國耕地面積為20億畝以上,化肥使用量為5823萬噸!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7公斤左右,竟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秸稈炭化還田就可以解決以上問題所帶來的惡性影響,秸稈炭化之後所產出的炭粉具有高吸附性,既可以保證水分和養分的不流失,又能增加植物對於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損耗。同時還能疏鬆土壤,改善植物根系生存環境,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成,改善土壤板結,平衡酸鹼度等。秸稈炭化項目是一項利國利民,善待蒼生和厚土的良心項目。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本,是人類最忠實的守護者.
  • 秸稈炭化還田對蔬菜產量的影響
    炭行家一直說,秸稈炭化還田是個大方向,國家秸稈的處理勢必會朝著這些更好的方向發展下去,炭行家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研究實驗,今天給大家公布一些具體的驗證數據。秸稈炭化還田對於蔬菜種植的第二次實驗已經有了結果。對於增產,很多人還是不信,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實驗結果。
  • 我們為什麼推崇秸稈炭化還田?
    我們總說秸稈炭化還田好,並根據現實情況說明了一些問題,之前我們一直都說的是秸稈炭化還田的原因,現在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我們為什麼要秸稈炭化還田。 近些年農戶為了追求增產高產,謀求高收益,多用或濫用化肥、農藥及殺菌劑、除草劑的現象日益增多。
  • 專家建議: 加大對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的政策扶持
    據調查統計,2015年全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為10.4億噸,可收集資源量約為9億噸,利用量約為7.2億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1%。然而,讓秸稈實現綜合利用卻仍需要破解多個難題。秸稈炭化還田技術對耕地質量安全意義重大秸稈的再利用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和環保的一道難題。秸稈焚燒也連續多年成為加劇空氣汙染的因素之一。秸稈資源化利用已經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 秸稈炭化還田對酸性土壤的改良這麼強!
    我公司專注對秸稈炭化還田技術的研究、試驗、開發也已進行了近十年。針對土壤酸化,用秸稈炭化還田的方式進行改良是行之有效,長期利好的一種方式。何謂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的酸度逐漸變高的過程,目前最主要的土地酸化原因就是酸性氣體的排放和化肥農藥的不合理利用。土壤酸化的危害?
  • 秸稈回收好方法 秸稈炭化讓秸稈變成炭
    比如前幾年推廣的秸稈粉碎還田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在實施了幾年之後,村民們發現了其中的弊端,比如對土壤造成破壞、引發病蟲害等等。而且,秸稈還田還會導致糧食減產,農民種地的成本增加。那麼,為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顯然,這個跟秸稈還田的處理方式有關。
  • 高校教授解決農村秸稈焚燒難題 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 為土地設計...
    潘根興教授解決的是農村秸稈焚燒的難題,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既解決了秸稈無法處理和焚燒汙染環境的難題,又增加了土壤肥力,讓土壤進入良性循環。在農田裡,1個單位的水稻可以得到0.45個單位的稻子和0.55個單位的秸稈,秸稈處理成了現代農業的難題。他們設計了一個能變廢為寶的反應器,讓秸稈在反應器中炭化。
  • 生物質炭化:秸稈變煤炭,遍地秸稈遍地金
    大禹治水的道理告訴我們,治水要疏堵結合,水流光靠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些時候需要引導水流走向正確的方向,秸稈治理依然是這個道理。 近幾年在秸稈綜合利用的道路上,政府也想到了很多的辦法,例如粉碎還田、秸稈造紙、青儲飼料、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等。
  • 無煙炭化爐炭化果木秸稈工藝 秸稈炭化後幹什麼用
    廢棄的果木樹枝、果殼以及莊稼收割後的秸稈、稻殼等農林廢棄物進行炭化可以變肥為寶,很多朋友對這個挺好奇的,具體的碳化工藝是什麼,這些果殼秸稈等炭化之後的成品什麼樣,主要是幹什麼用呢,今天河南北工針對這些問題來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解答。
  • 秸稈炭化辦廠在鄉鎮的實踐
    秸稈作為農業資源,也主要是產自農村地區,面對農村秸稈的私自焚燒問題,不能僅僅是靠監督、罰款、拘留等堵截手段,還要有疏導的方法,也就是做好秸稈的回收利用。以村集體為單位來開辦秸稈炭化廠就是一種很好的秸稈回收方法,讓秸稈成為有價值的原材料,讓秸稈進行流通,成為一種資源,而不再是一種農林廢棄物。秸稈炭化是以玉米、小麥、水稻等各種農作物秸稈及鋸末、枯枝、木材廢料等為原料,採用炭化技術,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無汙染,即可生產出成品炭、木醋液等產品。
  • 秸稈炭化機處理秸稈靠譜嗎 秸稈炭化是不是騙人的
    秸稈炭化機是什麼?秸稈炭化機是可以將秸稈進行炭化處理生產製造秸稈炭粉的設備。現在的秸稈處理是個大難題,我國每年多大幾十億噸的秸稈需要進行處理,在以往我們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收集起來賣給一些造紙廠,但是秸稈造紙汙染比較厲害,而且紙質質量不高等原因,很多的秸稈往往就廢棄了,尤其是玉米秸稈現在沒辦法處理,農民想省事把它給點掉,現在也不允許了,因為確實容易引發火災以及汙染大氣。
  • 稻田秸稈還田溫室氣體排放量被高估50%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了稻田秸稈長期還田對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CH4)排放的影響及其機制,發現秸稈對甲烷的增排效應隨還田年限延長而呈極顯著減弱趨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秸稈還田的甲烷排放量高估了近50%。
  • [快訊]三聚環保:阜新市三聚綠源生物質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萬...
    [快訊]三聚環保:阜新市三聚綠源生物質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萬噸級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 時間:2019年05月29日 19:56:03&nbsp中財網   CFi.CN訊: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19年5月29日召開的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資孫公司阜新市三聚綠源生物質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萬噸級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的議案》,同意公司全資孫公司阜新市三聚綠源生物質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三聚綠源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阜新三聚綠源
  • 緊急提醒:今年小麥秸稈還田的,別忘記加施尿素!到底怎麼回事?
    小麥正在陸續收穫,相信農民朋友會看到很多關於禁止焚燒秸稈標語,部分區域還有專人蹲守。由於近年來環保力度不斷加大,各地禁燒秸稈管理非常嚴格,如何處理農作物秸稈問題成為困擾目前農業生產的一大難題。國家大力推廣秸稈還田,雖然這種做法好處很多,可改良土壤性質,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土壤板結,但是時間一長出現一些新問題,如不利於播種和出苗、與玉米苗爭奪營養、病蟲害發生加重,麥科野草難根除以及土壤過於蓬鬆農作物易倒伏等問題。
  • 秸稈炭化爐更好控制炭化水分量
    秸稈炭化爐是利用爐內的薪棒產生的熱量使薪棒分解炭化,能夠維持爐內的溫度,滿足薪棒分解所需的熱量。炭化機不需要附加任何加熱設備。自燃式炭化爐已有十餘年的歷史,操作工藝已經成熟。可燒制中、低溫炭和高溫炭。自燃式的薪棒的炭化率高,可達40%以上。炭化爐壽命長,維修費用低。
  • 秸稈炭化的收集和貯存注意事項
    秸稈炭化是將 秸稈 經烘乾或曬乾、粉碎,然後在制炭設備中,經乾燥、 乾餾 、 冷卻 等工序,將鬆散的秸稈製成木炭的過程。那麼秸稈炭化後的炭粉收集和貯存有什麼注意事項呢,今天河南北工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炭化炭化系統後端應配置炭化炭收集冷卻系統,炭化炭排出炭化系統時需要保證炭化炭化系統的密封性。炭化炭冷卻宜採用間接換熱法,冷卻後炭化炭溫度不應高於40℃。出炭電機宜採用可調頻電機,用以調節出炭量,保證與進料量相匹配。炭化炭排出後需靜置堆放1~2天,確定無明火或自燃風險後,方可打包或裝袋。
  • 秸稈還田後木質素和纖維素降解動態特徵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農作物秸稈中木質素和纖維素合計佔秸稈乾物質的40~70%。大量的木質素和纖維素隨秸稈還田或植物根系進入農田土壤,進而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的碳轉化與固定過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蘇以榮團隊基於長期定位試驗,觀測紅壤丘陵區和喀斯特山區旱地和水旱輪作地兩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及單施化肥后土壤中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及其對土壤有機碳貢獻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與長期定位試驗前相比,連續13年秸稈還田後旱地土壤中纖維素的含量未發生顯著改變,而水旱輪作地中纖維素含量顯著降低,表明纖維素不是有機質積累的主要形式。
  • 助力石阡騰飛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攜手企業精準扶貧
    此外,九鼎投資捐贈20萬元,用於大坪村深度扶貧;京能電力愛心採購石阡茶葉20萬元;方正證券捐贈20萬元,用於購置石阡中小學專用電腦;三聚環保與石阡縣政府籤署秸稈生物質制炭基複合肥及綠色農業產業鏈項目框架協議;好未來向石阡縣政府捐贈希望在線教育公益平臺資源;桂發祥向石阡縣教育局捐贈十八街麻花三千盒;眾信旅遊捐贈10萬元石阡旅遊扶貧線路資費;康得新捐贈10萬元石阡旅遊扶貧線路資費;巨人網絡發起的巨人慈善基金會捐贈價值
  • 「畜禽糞汙+秸稈」堆肥還田資源化利用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
    畜禽糞便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是農業面源汙染的治理的難點,畜禽糞汙與秸杆廢棄物的「汙」 與「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寶庫」,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的共識,秸稈和畜禽糞便其實是一種可利用的再生資源,好氧靜態堆肥處理技術是使畜禽糞便和秸杆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