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今年小麥秸稈還田的,別忘記加施尿素!到底怎麼回事?

2021-01-13 騰訊網

小麥正在陸續收穫,相信農民朋友會看到很多關於禁止焚燒秸稈標語,部分區域還有專人蹲守。

由於近年來環保力度不斷加大,各地禁燒秸稈管理非常嚴格,如何處理農作物秸稈問題成為困擾目前農業生產的一大難題。國家大力推廣秸稈還田,雖然這種做法好處很多,可改良土壤性質,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土壤板結,但是時間一長出現一些新問題,如不利於播種和出苗、與玉米苗爭奪營養、病蟲害發生加重,麥科野草難根除以及土壤過於蓬鬆農作物易倒伏等問題。

如何避免秸稈直接還田帶來的危害

1、要注意增施速效氮肥

秸稈還田后土壤中碳素物質會增加,而微生物以碳素、氮素為營養,也就造成了與作物爭氮的現象。若沒有增施氮肥,就容易導致土壤中氮素不足,影響下茬作物苗期生長。秸稈還田時增施氮肥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起到加速秸稈腐解,保證作物苗期生長旺盛的雙重功效。一般來說,小麥秸稈還田後應增施尿素、碳酸氫銨,滿足秸稈分解所需。

2、要注意翻耕覆蓋

收穫後就應把秸稈翻耕入土,加速腐熟速度。然而,一般很少進行土壤翻耕。因此,小麥收穫後要注意進行適當的翻壓覆蓋,促進秸稈快速分解。

3、要注意防治病蟲害

一般條件下,秸稈還田後病蟲害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因為秸稈中的病原菌和蟲卵等也會進入土壤中,增加下茬作物受害機率。所以,在將秸稈施入土壤之前,可用藥劑將秸稈進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和蟲卵的為害。另外感染了莖基腐病的小麥秸稈,千萬別還田,可以將秸稈集中運到田外,進行堆肥等處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小麥已收穫,秸稈不讓焚燒,老農民提了3個問題,專家咋解釋?
    黃淮區域主產區的小麥,已進入收穫末期,今年的小麥收穫時間相比前幾年略有提前,伴隨著小麥收穫後,接下來一個令農戶「頭疼」的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小麥秸稈的問題。
  • 秸稈炭化還田應用前景廣闊
    據了解,秸—炭—肥還田改土模式是將農作物秸稈通過中低溫熱裂解工藝轉化為富含穩定有機質的生物炭,然後以生物炭為介質生產炭基肥料,並返回農田,以改善土壤結構及其他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  當前,這種新技術和創新模式應用如何?記者採訪了該領域重點企業——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優點很多。」
  • 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之秸稈炭化還田
    秸稈綜合利用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馬上就要到秋收時節了,秸稈綜合利用問題又被搬了出來成為聚焦的熱點話題。 國家在2015年起,就強調減肥減藥的工作,何謂減肥減藥?
  • 緊急提醒:今年小麥秸稈還田的注意!嚴防這個玉米害蟲,危害非常嚴重!
    一般6月中旬是越冬代成蟲發生高峰,6月下旬7月越冬成蟲產卵孵化出來的幼蟲蛀食玉米幼苗莖基部,今年預測二點委夜蛾幼蟲將於6月下旬日至7月上旬大面積發生危害玉米幼苗。四、二點委夜蛾今年發生有哪些有利條件?1、大部分小麥收穫期與成蟲發生高峰期相近,2、大部分玉米幼苗期與二點委夜蛾幼蟲危害其吻合;3、近期天氣雨水增多,溼潤的小氣候更適宜卵的孵化。五、怎麼防治在防治時應該掌握的重點方法:防治工作中要掌握早防早控,當發現田間有個別植株發生傾斜或芯蔫時要立即開始防治。
  • 稻田秸稈還田溫室氣體排放量被高估50%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了稻田秸稈長期還田對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CH4)排放的影響及其機制,發現秸稈對甲烷的增排效應隨還田年限延長而呈極顯著減弱趨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秸稈還田的甲烷排放量高估了近50%。
  • 秸稈炭化還田對酸性土壤的改良這麼強!
    我公司專注對秸稈炭化還田技術的研究、試驗、開發也已進行了近十年。針對土壤酸化,用秸稈炭化還田的方式進行改良是行之有效,長期利好的一種方式。何謂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的酸度逐漸變高的過程,目前最主要的土地酸化原因就是酸性氣體的排放和化肥農藥的不合理利用。土壤酸化的危害?
  • 秸稈炭化還田對蔬菜產量的影響
    炭行家一直說,秸稈炭化還田是個大方向,國家秸稈的處理勢必會朝著這些更好的方向發展下去,炭行家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研究實驗,今天給大家公布一些具體的驗證數據。秸稈炭化還田對於蔬菜種植的第二次實驗已經有了結果。對於增產,很多人還是不信,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實驗結果。
  • 我們為什麼推崇秸稈炭化還田?
    我們總說秸稈炭化還田好,並根據現實情況說明了一些問題,之前我們一直都說的是秸稈炭化還田的原因,現在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我們為什麼要秸稈炭化還田。 近些年農戶為了追求增產高產,謀求高收益,多用或濫用化肥、農藥及殺菌劑、除草劑的現象日益增多。
  • 三聚環保:「秸稈炭化還田扶貧」有望上升為國家標準
    2018年,「一縣一品」綠色農業生產示範在6省市的13個縣區展開,精選當地6種特色作物和合作種植企業,建立了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全產業鏈示範區。示範區採用生物炭基肥料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肥料養分降低10%-20%的同時,示範區作物產量平均提高15%以上,產品品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 做好這幾點,秸稈也能掙大錢
    現在農作物收穫之後留在地裡大量的秸稈,焚燒秸稈而帶來嚴重的空氣汙染並且國家禁止,秸稈還田會加重來年病蟲害的爆發。這些秸稈怎麼處理成為多數農民頭疼的問題,但是做好這幾點,秸稈也能掙大錢1.做飼料像大豆、紅薯及花生,這些作物的秸稈是很好的飼料,小時候家裡常常會用紅薯秧、花生秧打碎,然後餵給牛、羊和豬做飼料。隨著農村散養牛、羊、豬的減少,這些秸稈兒也將隨之拋棄。
  • 秸稈還田後木質素和纖維素降解動態特徵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農作物秸稈中木質素和纖維素合計佔秸稈乾物質的40~70%。大量的木質素和纖維素隨秸稈還田或植物根系進入農田土壤,進而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的碳轉化與固定過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蘇以榮團隊基於長期定位試驗,觀測紅壤丘陵區和喀斯特山區旱地和水旱輪作地兩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及單施化肥后土壤中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及其對土壤有機碳貢獻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與長期定位試驗前相比,連續13年秸稈還田後旱地土壤中纖維素的含量未發生顯著改變,而水旱輪作地中纖維素含量顯著降低,表明纖維素不是有機質積累的主要形式。
  • 【緊急提醒!】海寧已多地現場查處……
    【緊急提醒!】雖然,目前露天焚燒秸稈行為已得到明顯遏制,但仍有人頂風作案。近期,執法人員在全市多地發現露天焚燒秸稈現象。 據了解,依據2016年5月1日起實施的《嘉興市露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條例》第十八、十九條規定,露天焚燒秸稈或收集、處置不及時導致露天焚燒的,最高可處2000元罰款。
  • 如果秸稈還田量太多,土地裡的重金屬鉻就會釋放出來,危害食物鏈
    秸稈還田是禁止焚燒秸稈以後的一項農業措施。近日,中國科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秸稈還田如果量太大,那麼這些秸稈分解後的有機碳會對土地裡的有機鐵氧化合物產生影響,使的土地裡的重金屬鉻被釋放出來,進入農作物中,農作物的食用部分就會含有鉻,如果被家禽家畜吃了就會在禽畜體內積累,人直接吃糧食或者吃禽畜,也會吸收那些鉻。
  • 最近多地小麥「大片發黃乾枯」,究竟咋補救!
    最近,小麥問題非常多。可以說,其實是因為小麥前期的一些問題,導致現在隱患慢慢凸顯出來了。大片大片的發黃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播種問題嗎?這個確實依舊是問題,比如有的小麥播種過深或過淺(一般適合的是3到5釐米)。
  • 這些病被稱為「小麥癌症」,得上就是晚期!(附防治措施)
    小麥「三大癌症」全蝕病主要為害小麥、大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種毀壞性較大的病害,被列為國內植物檢疫對象。小麥感病後,分櫱減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紋枯病小麥紋枯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發生非常普遍。我國早有紋枯病的記載,20世紀70年代前在我國小麥上屬次要病害,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小麥品種更換、農業栽培制度的改變以及肥水條件的改善,紋枯病逐年加重。
  • 秸稈回收好方法 秸稈炭化讓秸稈變成炭
    比如前幾年推廣的秸稈粉碎還田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在實施了幾年之後,村民們發現了其中的弊端,比如對土壤造成破壞、引發病蟲害等等。而且,秸稈還田還會導致糧食減產,農民種地的成本增加。那麼,為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顯然,這個跟秸稈還田的處理方式有關。
  • 小麥拌種劑五花八門,什麼樣的效果好?注意這2點不怕選錯
    玉米收穫之後,就要到了小麥的種植時間,現在很多農戶朋友開始準備小麥種子和拌種劑了。隨著各種農藥的出現,一些病蟲害對藥物產生了抗性,拌種劑也是最近幾年受到大眾的認可,所以現在在小麥播種前,拌種也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步驟。
  • 「畜禽糞汙+秸稈」堆肥還田資源化利用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
    畜禽糞便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是農業面源汙染的治理的難點,畜禽糞汙與秸杆廢棄物的「汙」 與「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寶庫」,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的共識,秸稈和畜禽糞便其實是一種可利用的再生資源,好氧靜態堆肥處理技術是使畜禽糞便和秸杆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 最火的「小麥秸稈」製品,現在推出手機殼了!
    最近在很多電商平臺都流行起了一種「小麥秸稈餐具」,得到了許多「寶媽」的親睞。據了解,這是一種經過將小麥秸稈研磨成粉,加入纖維素,澱粉,水,PP等原料,在高溫高壓的狀態下,通過磨具定型後形成經久耐用有環保的材料,具有無毒無害可降解等特性。小麥秸稈材料的誕生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秸稈焚燒汙染環境的問題。並且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類材料還被運用到了手機殼上。
  • 山東發布2018年小麥秋季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意見
    小麥秋播苗期是地下害蟲等病蟲為害盛期,也是多種病蟲草害初發期。該時期防治重點為小麥根部病害、地下害蟲、雜草等,預防重點為小麥紋枯病、全蝕病、病毒病等,兼治對象是灰飛蝨、麥蜘蛛、蚜蟲等。另外,小麥莖基腐病等根部病害,受今年氣候、耕作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呈加重趨勢,要高度重視。大力推廣農業措施科學選用良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