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炭化還田對蔬菜產量的影響

2021-01-09 騰訊網

炭行家一直說,秸稈炭化還田是個大方向,國家秸稈的處理勢必會朝著這些更好的方向發展下去,炭行家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研究實驗,今天給大家公布一些具體的驗證數據。秸稈炭化還田對於蔬菜種植的第二次實驗已經有了結果。對於增產,很多人還是不信,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實驗結果。此次的文章僅針對蔬菜實驗的一個種類:油麥菜,其他蔬菜的實驗結果下次公布。

特別聲明:由於我們技術和工藝的保密性,實驗的具體使用標準等數據暫不公開。

秸稈炭化還田對蔬菜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生物質炭:400℃-500℃限氧乾餾的玉米秸稈炭粉。

木醋液:ph2.7的木醋液原液,有機酸含量5%,醋酸3%左右。

以上材料均有炭行家自研生產。

1.2 實驗設計

實驗共設計3個對比區域,

1:炭肥區域:(一次性添加炭粉還田,生長期間無需重複)。

2:炭醋肥區域:(一次性添加炭粉和木醋液配合還田,生長期間無需重複)

3:對照區:(正常生長區域)。

1.3 實驗方法

蔬菜種植地為生產廠區實驗地,種植菜地為正常土壤未使用任何肥料。

實驗區域1:在油麥菜正常種植的前提下,進行炭粉還田(簡稱炭肥)實驗。實驗區域用量按照我們調好的比例標準執行,使用方法:挖開土層深度5—10cm,均勻的把炭粉灑在深溝內,後期配合除蟲實驗對該區域同時進行一次葉面噴灑特定比例稀釋的木醋液。

試驗區域2:在油麥菜正常種植的前提下,進行炭粉木醋液(簡稱炭醋肥)配合還田實驗。實驗區域用量和配比按照制定標準執行,使用方法為挖開土層深度5—10cm,均勻的把混合後的炭醋肥灑在深溝內即可,後期配合除蟲實驗該區域同時進行一次葉面噴灑特定比例稀釋的木醋液。

實驗區域3:保證油麥菜的正常生長,需要及時觀察其生長狀態並補充所缺營養。

秸稈炭化還田對蔬菜的影響

2.實驗處理及現象描述

實驗區域1:2019-07-15進行炭肥實驗種植成功,並於2019-07-18配合進行木醋液稀釋除蟲實驗。截止2019-07-25,距該區域第一次炭施土下10天,木醋液噴施7天。實驗區域內油麥菜整體生長茂盛,已經趕上此前生長較好的其他區域,且1區內雜草相對較少。

實驗區域2:2019-07-16進行炭醋肥實驗,並於2019-07-18配合進行木醋液稀釋除蟲實驗。施炭醋肥9天後,木醋液噴施7天後。該區域油麥菜生長情況很好,雖並沒有像1區那樣明顯的優勢,雜草也幾乎不可見。

實驗區域3:這塊區域油麥菜生長茂盛但是區域內雜草較多,明顯可見已經影響到油麥菜的正常生長。

3.實驗結果描述

炭肥區域內油麥菜幼苗初期莖葉較小,經過炭肥實驗處理10天後明顯有所改善,15天後已經和其他區域內沒有明顯差異。遺憾的是這片區域被不知情人大面積採摘破壞,因此導致無法取得稱重數據。

炭醋肥試驗區域內油麥菜幼苗初期同樣莖葉比較小,而且比較稀疏,施用炭醋肥10天後開始有所改善,採摘後進行稱重處理,隨機選取了40株分為2組,每組均含有大小不相同的20株,稱重後均為0.95kg,平均每株0.0475kg。

實驗3區為正常生長區域,這片區域內的油麥菜從幼苗時期長勢就比較好而且比較稠密,但是在油麥菜之間生長的雜草同樣非常茂盛幾乎和油麥菜是同等高度,採摘稱重同樣隨機選擇40株分為2組,每組均含有大小不相同的20株,重量分別為0.7kg和0.75kg,取其平均數為0.725kg,平均每株0.03625kg。

正常生長的蔬菜

4.實驗結論

炭粉作為肥料還田可以對油麥菜的生長過程產生促進作用,在實驗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幼苗時期長勢劣勢的區域施用炭肥後逐漸追趕上了其他區域。

炭醋肥在對油麥菜起著增產作用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雜草的生長。

在種植區域產量對比情況上,炭醋肥區油麥菜的平均單株重量增加了11.25g,總產量比對照區增加了225g,增產率達31%,非常顯著。

結果是讓人很興奮的,確實達到了我們想要的結果,對於蔬菜的生長影響還是存在的。實驗還要繼續,我們將會不斷完善蔬菜種類以及實驗數據,下一次會給大家帶來玉米種植實驗的報告,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之秸稈炭化還田
    秸稈綜合利用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馬上就要到秋收時節了,秸稈綜合利用問題又被搬了出來成為聚焦的熱點話題。 國家在2015年起,就強調減肥減藥的工作,何謂減肥減藥?
  • 秸稈炭化還田應用前景廣闊
    據了解,秸—炭—肥還田改土模式是將農作物秸稈通過中低溫熱裂解工藝轉化為富含穩定有機質的生物炭,然後以生物炭為介質生產炭基肥料,並返回農田,以改善土壤結構及其他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  當前,這種新技術和創新模式應用如何?記者採訪了該領域重點企業——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優點很多。」
  • 秸稈炭化還田對酸性土壤的改良這麼強!
    我公司專注對秸稈炭化還田技術的研究、試驗、開發也已進行了近十年。針對土壤酸化,用秸稈炭化還田的方式進行改良是行之有效,長期利好的一種方式。何謂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的酸度逐漸變高的過程,目前最主要的土地酸化原因就是酸性氣體的排放和化肥農藥的不合理利用。土壤酸化的危害?
  • 三聚環保:「秸稈炭化還田扶貧」有望上升為國家標準
    2018年,「一縣一品」綠色農業生產示範在6省市的13個縣區展開,精選當地6種特色作物和合作種植企業,建立了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全產業鏈示範區。示範區採用生物炭基肥料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肥料養分降低10%-20%的同時,示範區作物產量平均提高15%以上,產品品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 我們為什麼推崇秸稈炭化還田?
    我們總說秸稈炭化還田好,並根據現實情況說明了一些問題,之前我們一直都說的是秸稈炭化還田的原因,現在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我們為什麼要秸稈炭化還田。 近些年農戶為了追求增產高產,謀求高收益,多用或濫用化肥、農藥及殺菌劑、除草劑的現象日益增多。
  • 秸稈回收好方法 秸稈炭化讓秸稈變成炭
    比如前幾年推廣的秸稈粉碎還田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在實施了幾年之後,村民們發現了其中的弊端,比如對土壤造成破壞、引發病蟲害等等。而且,秸稈還田還會導致糧食減產,農民種地的成本增加。那麼,為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顯然,這個跟秸稈還田的處理方式有關。
  • 專家建議: 加大對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的政策扶持
    據調查統計,2015年全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為10.4億噸,可收集資源量約為9億噸,利用量約為7.2億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1%。然而,讓秸稈實現綜合利用卻仍需要破解多個難題。秸稈炭化還田技術對耕地質量安全意義重大秸稈的再利用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和環保的一道難題。秸稈焚燒也連續多年成為加劇空氣汙染的因素之一。秸稈資源化利用已經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 高校教授解決農村秸稈焚燒難題 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 為土地設計...
    這個「魔法」能讓秸稈變成土壤可以直接吸收的有機質,代替土壤中微生物完成「消化」,幫助自然界循環。「由於使用這種炭基化肥,以前一畝地需要至少兩袋複合肥,現在一畝地只需要一袋炭基化肥。化肥投入減少了50%,費用降低150元,西紅柿產量則提升了10%-15%。每畝都能多收1500斤,增收兩三千元。」
  • 生物質炭化:秸稈變煤炭,遍地秸稈遍地金
    大禹治水的道理告訴我們,治水要疏堵結合,水流光靠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些時候需要引導水流走向正確的方向,秸稈治理依然是這個道理。 近幾年在秸稈綜合利用的道路上,政府也想到了很多的辦法,例如粉碎還田、秸稈造紙、青儲飼料、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等。
  • 無煙炭化爐炭化果木秸稈工藝 秸稈炭化後幹什麼用
    廢棄的果木樹枝、果殼以及莊稼收割後的秸稈、稻殼等農林廢棄物進行炭化可以變肥為寶,很多朋友對這個挺好奇的,具體的碳化工藝是什麼,這些果殼秸稈等炭化之後的成品什麼樣,主要是幹什麼用呢,今天河南北工針對這些問題來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解答。
  • 秸稈炭化辦廠在鄉鎮的實踐
    以村集體為單位來開辦秸稈炭化廠就是一種很好的秸稈回收方法,讓秸稈成為有價值的原材料,讓秸稈進行流通,成為一種資源,而不再是一種農林廢棄物。秸稈炭化是以玉米、小麥、水稻等各種農作物秸稈及鋸末、枯枝、木材廢料等為原料,採用炭化技術,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無汙染,即可生產出成品炭、木醋液等產品。
  • 秸稈炭化機處理秸稈靠譜嗎 秸稈炭化是不是騙人的
    秸稈炭化機是什麼?秸稈炭化機是可以將秸稈進行炭化處理生產製造秸稈炭粉的設備。現在的秸稈處理是個大難題,我國每年多大幾十億噸的秸稈需要進行處理,在以往我們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收集起來賣給一些造紙廠,但是秸稈造紙汙染比較厲害,而且紙質質量不高等原因,很多的秸稈往往就廢棄了,尤其是玉米秸稈現在沒辦法處理,農民想省事把它給點掉,現在也不允許了,因為確實容易引發火災以及汙染大氣。
  • 稻田秸稈還田溫室氣體排放量被高估50%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了稻田秸稈長期還田對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CH4)排放的影響及其機制,發現秸稈對甲烷的增排效應隨還田年限延長而呈極顯著減弱趨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秸稈還田的甲烷排放量高估了近50%。
  • 秸稈炭化爐更好控制炭化水分量
    秸稈炭化爐是利用爐內的薪棒產生的熱量使薪棒分解炭化,能夠維持爐內的溫度,滿足薪棒分解所需的熱量。炭化機不需要附加任何加熱設備。自燃式炭化爐已有十餘年的歷史,操作工藝已經成熟。可燒制中、低溫炭和高溫炭。自燃式的薪棒的炭化率高,可達40%以上。炭化爐壽命長,維修費用低。
  • 秸稈炭化的收集和貯存注意事項
    秸稈炭化是將 秸稈 經烘乾或曬乾、粉碎,然後在制炭設備中,經乾燥、 乾餾 、 冷卻 等工序,將鬆散的秸稈製成木炭的過程。那麼秸稈炭化後的炭粉收集和貯存有什麼注意事項呢,今天河南北工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炭化炭化系統後端應配置炭化炭收集冷卻系統,炭化炭排出炭化系統時需要保證炭化炭化系統的密封性。炭化炭冷卻宜採用間接換熱法,冷卻後炭化炭溫度不應高於40℃。出炭電機宜採用可調頻電機,用以調節出炭量,保證與進料量相匹配。炭化炭排出後需靜置堆放1~2天,確定無明火或自燃風險後,方可打包或裝袋。
  • 緊急提醒:今年小麥秸稈還田的,別忘記加施尿素!到底怎麼回事?
    小麥正在陸續收穫,相信農民朋友會看到很多關於禁止焚燒秸稈標語,部分區域還有專人蹲守。由於近年來環保力度不斷加大,各地禁燒秸稈管理非常嚴格,如何處理農作物秸稈問題成為困擾目前農業生產的一大難題。國家大力推廣秸稈還田,雖然這種做法好處很多,可改良土壤性質,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土壤板結,但是時間一長出現一些新問題,如不利於播種和出苗、與玉米苗爭奪營養、病蟲害發生加重,麥科野草難根除以及土壤過於蓬鬆農作物易倒伏等問題。
  • 秸稈還田後木質素和纖維素降解動態特徵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農作物秸稈中木質素和纖維素合計佔秸稈乾物質的40~70%。大量的木質素和纖維素隨秸稈還田或植物根系進入農田土壤,進而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的碳轉化與固定過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蘇以榮團隊基於長期定位試驗,觀測紅壤丘陵區和喀斯特山區旱地和水旱輪作地兩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及單施化肥后土壤中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及其對土壤有機碳貢獻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與長期定位試驗前相比,連續13年秸稈還田後旱地土壤中纖維素的含量未發生顯著改變,而水旱輪作地中纖維素含量顯著降低,表明纖維素不是有機質積累的主要形式。
  • 如果秸稈還田量太多,土地裡的重金屬鉻就會釋放出來,危害食物鏈
    秸稈還田是禁止焚燒秸稈以後的一項農業措施。近日,中國科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秸稈還田如果量太大,那麼這些秸稈分解後的有機碳會對土地裡的有機鐵氧化合物產生影響,使的土地裡的重金屬鉻被釋放出來,進入農作物中,農作物的食用部分就會含有鉻,如果被家禽家畜吃了就會在禽畜體內積累,人直接吃糧食或者吃禽畜,也會吸收那些鉻。
  • 「畜禽糞汙+秸稈」堆肥還田資源化利用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
    畜禽糞便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是農業面源汙染的治理的難點,畜禽糞汙與秸杆廢棄物的「汙」 與「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寶庫」,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的共識,秸稈和畜禽糞便其實是一種可利用的再生資源,好氧靜態堆肥處理技術是使畜禽糞便和秸杆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 水分和秸稈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研究與展望
    上海低碳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摘 要水稻生產過程是人為源溫室氣體甲烷(Methane,CH4)和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N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中CH4 和N2O 的產生與排放受農事管理與環境因素影響,尤其是水分管理和秸稈還田措施,直接影響稻田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和土壤中易分解有機質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