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五院給嫦娥五號的第5封回信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親愛的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匆匆太匆匆,是否有些意猶未盡?我們思念得緊,所以早早讓你踏上漫漫歸家路了。

你進入交會對接初始軌道後,家人們對你已經進行了幾次遠程導引,就是通過計算,指揮你進行軌道調整,最終一步步把你送到軌返組合體的前方、上方位置,使她能夠看到你。之後你們就要進行浪漫的月球軌道太空牽手了……

雖然我們已經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突破了太空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技術,可因為月球軌道和地球軌道在測控距離上存在差別,對接雙方在質量上也存在差別等因素,你的這次交會對接和載人航天的有很大區別。若一次不成功,整個交會對接任務還需要2到3天的時間重新組織,將有很大風險錯過月地轉移入射的窗口。所以,你要把握住機會,相對導航敏感器精準測量,制導算法高效規劃,控制部件精確實施,按時準確完成自主對接任務!

每一次說到自主,我們的心情都很複雜。一方面為你的能幹而驕傲,另一方面也有著淡淡的無奈。哪有家人願意自己的親人獨自面對風險呢?可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精度要求釐米級,而月球軌道每圈有1/3的時間位於月球背面,沒有測控信號。所以,面對困難你必須依靠自己。

親愛的嫦娥五號,人生就像一場跋涉,沒有退路,只能前行,走著走著,你會忽然發現,很多事情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艱難,而你遠比想像中的更堅強!等著你的好消息!

牽掛你的家人們

2020年12月5日

相關焦點

  • 航天五院回信嫦娥五號:得知你身心俱佳狀態良好,我們也很安心
    【航天五院回信嫦娥五號:得知你身心俱佳狀態良好,我們也很安心】 親愛的嫦娥五號: 來信收悉。得知你身心俱佳,狀態良好,我們也很安心。回想你一路走來,7年始得長成,3年強健筋骨。如今在萬眾矚目中啟程,大家都稱讚你的風採,身為家人,欣慰之餘也心疼你的不易。 為了你的安全,這次家裡300多名科技人員奔赴發射場,送你出徵,另有200人參加飛控,全程給你支持,確保程序正確,指令正確,狀態正確。
  • @前門小學的小少年們,嫦娥五號回信了!
    近日,一封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小學的小朋友寫給嫦娥五號的信,經過「學習強國」轉發,一路輾轉來到了嫦娥五號的「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這封信來自於前門小學的於安琪小朋友。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航天五院回信嫦娥五號:好好養精蓄銳,準備迎接大考
    【航天五院回信嫦娥五號:好好養精蓄銳,準備迎接大考】親愛的嫦娥五號: 馬上就要落月了,來信中能體會到你的鎮靜,我們對你的自主控制能力也很有信心。可是你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難度係數很大的動作,我們還想再叮囑幾句。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辦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舟車不停的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五院在航天城玉琮廣場隆重舉行歡迎活動。五院院長張洪太、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等院領導,院綜合管理層部門及京區各單位領導、員工代表等共500餘人參加了歡迎儀式。
  • 嫦娥五號出發,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史上5個「首次」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如果任務取得成功,有望創造我國航天史上的5個「首次」。
  • 給月壤開箱的航天五院,到底什麼來頭?
    給月壤開箱的航天五院,到底什麼來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任院長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老。航天五院成立於1968年2月20日,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誕生地。
  • 月球上工作暫告段落,嫦娥五號準備返航
    月球上工作暫告段落,嫦娥五號準備返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12-03 16:03
  • 航天五院回信嫦娥五號:祈禱這次月球之旅圓圓滿滿
    新京報快訊 今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致信嫦娥五號:已為第二次近月制動備好充分預案,祈禱這次月球之旅圓圓滿滿。親愛的嫦娥五號:見字如面。牽掛你的家人們2020年11月29日編輯 楊利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 看航天五院518所如何保障嫦娥「挖土」……
    從航天五院518所獲悉,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軟著陸據航天五院518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此次「挖土」計劃的順利實施,518所與五院總體設計部共同完成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採樣區域模擬月面形貌製備與構築系統。這個構築系統根據「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面後回傳的圖像信息,通過技術手段在實驗室模擬真實採樣區域的月面形貌,為快速有效地完成採樣點選擇與採樣策略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14億國人終於可以鬆口氣,嫦娥五號成功月球著陸,各國送來祝賀
    如今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也是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獲得了新的成功。據環球網報導,眼下嫦娥五號已經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為此14億國人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各國相繼送來祝賀。有記者詢問,對於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著陸,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相關負責人以及歐洲航天局對中國送上深深祝賀的事情,保留什麼樣的看法。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在中國,相信有很多的民眾都保持著一樣的心情,對嫦娥五號的軌跡表示高度關注。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對於俄羅斯以及歐洲等國家航天機構的祝賀祝願表示深深地感謝。
  • 嫦娥五號:我國最重的航天探測器
    與嫦娥家族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重量8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的探測器。相比於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結構複雜得多。嫦娥一號與嫦娥二號分別是一顆單獨的衛星,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也只有一個著陸器與一個巡視器。
  • 嫦娥五號走過的103小時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著陸哪裡
    嫦娥五號任務被稱為是目前為止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經歷了嫦娥一號到五號,他說,「嫦五」到目前的表現可以打100分。而說到「嫦五」任務的難度,葉院士這麼說,難度就在從採樣、起飛上升、交會對接到帶著樣品返回,都沒幹過。
  • 「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好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小劇場」上演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近月制動、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等等,全過程一看就懂。▼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美國提出過分要求,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俗話說得好,十年磨一劍,也許在其他國家看來,我國嫦娥五號登月工程只是短短數十天一來一去的簡單過程,可事實上為了見證這令人驕傲的一刻,我國的整個科學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絲一毫的鬆懈都不敢有所以,嫦娥五號只要能夠成功地完成探月任務,從月球表面順利取樣帶回,這便是對於我國萬千科研人員的莫大安慰。當然,過程不參與,很多國家卻也是緊盯著嫦娥五號的成功不放。
  • 嫦娥五號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中國航天技術從此進入新紀元
    一旦出現失誤,造成的結果就是整個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的夭折。因為對於嫦娥五號來說,成功降落月球的機會只有一次,所以只有成功。首先,嫦娥五號探測器對於降落月面的位置選擇是空前的。相比於嫦娥三號和四號,嫦娥五號的月面降落點,不僅需要考慮到隨後的採樣工作,而且也必須作為未來整個探測器起飛的起飛場。因此,對於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堪稱頂級。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開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此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 如今,中國航天的腳步要再往前邁出一步——採樣返回,即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獲取月壤樣品並返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創造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表面;12月3日23時10分,完成月表工作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鑽取完成、採樣結束、點火起飛……一系列操作在這48小時裡按計劃順利進行,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
  • 觀察| 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4個"首次"
    上一次「嫦娥」奔月還是在2018年年末,在飛行約40萬公裡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於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這一回,嫦娥五號任務不同,四個「首次」是其最大亮點。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重點實現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完成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和完善探月工程體系三大工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