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9日,俄羅斯烏法市45名少年抵達莫斯科,準備從這裡飛往西班牙。他們是烏法市最優秀、最有才華的一群孩子,個個前途無量,此次出行是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前往巴塞隆納進行2周的學習旅行。由於領隊搞錯了機場,他們沒趕上當天的航班,只好改籤2天後的機票。沒成想,這樣一個小插曲,卻永遠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7月1日晚9點35分,孩子們登上巴什克利安航空2937號航班,與另外15名乘客一起踏上了旅途。而在另一邊,DHL快運公司一架波音757貨機,從貝加莫機場起飛,準備前往布魯塞爾。兩條航線如同一個十字架,恰好在瑞士、德國邊境上空交匯。
為了避免在空中相撞,所有的飛機都必須嚴格遵循既定航線,即使航線有交叉,但只要存在高度差,大家仍會相安無事,各走各的路。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服從空管的指揮,他們相當於空中的「交警」,有時候飛行員可以不相信儀表,但不能不信空管員的指令。然而這一次,空管的指令卻釀成了一場大禍。
下降1000英尺
當天晚上,蘇黎世空管中心有兩人值班,由於夜間飛機數量較少,其中一人居然擅自離崗,只留彼得·尼爾遜一人盯著2塊雷達顯示屏。當晚23點10分,技術人員來到空管中心,對雷達進行例行維護。雖然維護時間不長,但維護期間必須關閉通話系統,而且會造成雷達掃描速度降低。如果此時兩架飛機距離過近,雷達將不會產生警示信號,為接下來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此時,俄羅斯2937號航班飛離德國領空,進入瑞士境內,指揮權從德國空管轉移至尼爾遜手中。DHL的波音757也即將進入瑞士領空,為了節省燃料,波音757請求爬升至10800米的高度,並得到空管的批准,而2937號航班也在同一高度上。
我們再回到蘇黎世空管中心,此時的尼爾遜不斷接到新的調度任務,一個人要盯著兩塊雷達顯示屏,只能左右來回移動,忙的不可開交。因此,他沒有發現處在同一高度的兩架飛機,正以1000KM/H的速度朝著對方衝去。
通常情況下,兩架飛機距離太近,雷達一定會發出警報。但如上文所說,處在維護中的雷達並沒有及時提醒尼爾遜。德國空管中心倒是發現了危機,但他們沒辦法與飛行員進行溝通,只好打電話通知蘇黎世空管中心。 遺憾的是,電話系統被臨時關閉,他們死活也打不通。
千鈞一髮之刻,尼爾遜終於發現了不對勁,然而他在最後關頭卻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要求2937號航班下降1000英尺,規避即將到來的波音757。此時,2937號航班的防撞系統卻發出相反的指令,要求飛機上升高度。面對截然不同的指令,機長認為還是空管比較靠譜,於是選擇下降高度。
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極其錯誤,後果極其嚴重。若2937號航班上升高度,兩架飛機將會擦肩而過,有驚但無險。可惜這一切都是假設,波音757貨機從2937號航班下方穿過,巨大的尾翼猶如一把砍刀,瞬間將客機攔腰截斷,在空中爆炸解體。失去尾翼的波音757,在空中拼命掙扎了2分鐘,也在烏伯林根墜毀。
空難發生後,德國立刻啟動大規模救援,然而6天的搜救,只找到漫山遍野的飛機殘骸和支離破碎的屍體,兩架飛機無一人生還。
哭了兩年的男人
災難不可避免,生活還得繼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遇難者的家屬都走出了陰影,開始了新的生活。然而,一名俄羅斯男子卻身陷痛苦的深淵不可自拔,最終釀成了另一場悲劇。
該男子叫維達利·卡羅耶夫,空難發生前,他在西班牙找了一份建築師的工作。2002年6月底,他定了飛機票,讓妻兒一起來西班牙度假。然而,卡羅耶夫在機場望穿秋水,卻等來一個心碎的消息:飛機在萬米高空相撞,妻子斯維特拉娜、4歲的女兒黛安娜以及10歲的兒子康斯坦丁全部遇難。
此後,卡羅耶夫再也沒有刮過鬍子,以表達對親人的哀悼。他的生命仿佛永遠定格了在這一天,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一個人靜坐在妻兒的墓前。正如他的好朋友說的那樣:「很多時候只能在墓地裡才能找到他,即使是凌晨兩三點,他還在那裡傷心的哭泣。」
若蘇黎世空管中心能做好善後工作,卡羅耶夫沒準會感到些許安慰,然而,他們做的卻遠遠不夠。首先,空難發生後,蘇黎世空管中心總裁拒絕向卡羅耶夫道歉,這讓他的情緒如遭雪崩;其次,空難相關責任人尼爾遜,只是被調離崗位,並沒有受到多大的處分,卡羅耶夫十分不滿。
在2003年的空難周年祭上,瑞士官員也只是發表了一段空洞而冗長的演講,沒有任何調查報告,也沒有向遇難者家屬說一句道歉的話。當他們要求見到空管員尼爾遜時,也遭到瑞士方面的拒絕,理由是:「空管員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是的,瑞士人首先考慮的是空管員,卻從未考慮過遇難者家屬的感受。卡羅耶夫決定要實施報復,並為此策劃了2年之久。
血債血償
2004年2月21日,卡羅耶夫從家鄉弗拉迪克奧克茲,飛抵瑞士蘇黎世。在此之前,他通過私家偵探找到了尼爾遜的住址,隨後在附近酒店住了下來。2月24日,卡羅耶夫出現在尼爾遜家附近,一位鄰居還熱心的為他指路。可奇怪的是,卡羅耶夫並沒有敲門,而是在門口的凳子上坐了下來。
也許,此時的卡羅耶夫內心還在掙扎,對自己魯莽的行為有些遲疑。就在這個時候,尼爾遜從屋裡看到一個陌生人坐在自家門口,出於好奇和安全考慮,他走到門外,問卡羅耶夫想找誰。卡羅耶夫自報了家門,流著淚對尼爾遜說道:「你還欠我一個道歉!」
然而,尼爾遜非但沒有道歉,反而狠狠地關上了大門。卡羅耶夫拿出一疊孩子的照片,想讓尼爾遜看看他的家人,可尼爾遜揮舞著手臂,不耐煩的趕他出去,並揚言要報警。兩人推搡之間,照片灑落一地,對卡羅耶夫而言,如同死去的孩子再一次受到了侮辱。
終於,最後一絲冷靜被憤怒衝散,卡羅耶夫掏出摺疊刀,對著尼爾遜就是一頓狂捅,然後飛快地離開了現場。等警察趕來時,尼爾遜已經因失血過多死亡,身上一共中了20刀,刀刀致命!
回國成英雄
對瑞士警方而言,抓捕卡羅耶夫並不難,他很快就在酒店被捕。2005年10月26日,蘇黎世法庭作出宣判,卡羅耶夫獲刑8年。此後,俄羅斯方面派人多方遊說,為卡羅耶夫爭取減刑。他們的努力獲得了收穫,卡羅耶夫只坐了2年牢,並於2007年11月出獄。
當卡羅耶夫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時,已經成為民眾眼中的英雄,人們對他夾道歡迎,許多商店也免費為他開放。2008年1月,北奧塞梯共和國政府決定,任命他為建設部副部長。儘管重罪在身,但當地民眾卻不這麼想,認為他忠於家庭且膽識過人,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甚至稱他為「國家英雄」。對此,各位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