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空軍概述--被視為「第一優先」發展對象

2020-12-08 搜狐網
臺灣空軍現有編制示意圖

  國民黨逃臺時,其空軍基本未受創傷,擁有各型飛機330架,總兵力4.5萬人。其後,空軍一直是臺軍的「寵兒」,視為「第一優先」發展對象,雖經過多次整編,但起伏不大,發展比較平穩。

   兵力整建概況

   1952~1954年,臺空軍在美軍顧問團的監督下,仿效美空軍體制進行了全面改編,將防空司令部改為空軍作戰司令部,飛行部隊編成6個飛行編隊,下轄9個大隊,總兵力約6.3萬人(見圖1)。

   至1958年7月,空軍總兵力發展到約8.7萬人,飛行聯隊仍為6個,飛行大隊8個,第8轟炸機大隊因無飛機補充,於是年6月撤銷。空軍擁有各型飛機553架,其中戰鬥機370架,運輸機128架,偵察機25架,其他飛機30架。開始以F-86型機替換陳舊的F-84型機,並首次裝備了美制響尾蛇空對空飛彈。此後,根據形勢和裝備發展,以及臺灣軍事戰略的轉變,多次對空軍進行了局部整編,又先後撤銷了第6偵察機大隊、第34特務機中隊、電子偵察中隊、訓練司令部、部隊訓練中心、新兵訓練總隊、防空學校、工程聯隊等單位。1976年成立了反潛機大隊,該大隊納編於第6運輸機聯隊,成為擔任空中運輸及反潛作戰雙重任務的運兵反潛聯隊。1978年將臺東指揮部(原部隊訓練中心)擴編為第7聯隊,轄1個飛行大隊。1982年6月,在花蓮又組建了第8飛行機聯隊,轄1個飛行大隊,使戰鬥機聯隊增至7個,平時擔任防空攔截、空中警戒、巡邏、掩護等日常作戰勤務,戰時擔任制空和空襲作戰以及支援陸、海軍作戰等任務。80年代初期,空軍總兵力約8萬人,擁有各型飛機901架,其中戰鬥機375架,偵察反潛機48架,運輸機155架,教練機282架,其他各型飛機41架;主戰機型為F-104G、F-104A、F-100A、F-5A/E(見圖2)。

   為了護展戰略縱深,統一東部戰場建設和作戰指揮,1991年7月成立了「東部戰區空軍指揮部」,統一指揮佳山基地、第7、第8聯隊及防炮飛彈部隊。90年代初期,臺空軍總兵力降至約7萬人,共編有飛行聯隊8個,下轄戰鬥機大隊7個、反潛機大隊1個、運輸機大隊1個和飛行獨立中隊5個,共有各型飛機610餘架,其中戰鬥機240餘架。戰術管制聯隊1個,下轄戰術管制中隊1個、管制報告中心4個、管制報告中隊5個、報告分隊4個和機動雷達分隊3個,裝備各型對空警戒和引導雷達約40部。防炮警衛部隊編有指揮部4個,下轄防炮營14個、警衛營11個,裝備40毫米、35毫米高炮約400門,四聯裝「麻雀」防空飛彈發射架48具。

   臺空軍的飛機主要靠美國援助。據不完全統計,1952~1975年,美國先後「援助」各型飛機1834架,其中戰鬥機1246架,轟炸機55架,偵察機128架,運輸機132架,其他勤務飛機273架。80年代以後,臺開始從美國、西德、日本等國購買了作戰飛機,並引進技術自行研製作戰飛機。

   1950年以來,共有124架軍用飛機被大陸擊落,其中空軍122架,陸、海軍各1架。在擊落的飛機中,有47架F-47型機,31架F-84型機,12架F-86F型機,5架U-2型機,3架P-2V型機,3架RF-101型機,23架其他型飛機(見圖3)。

   現有實力及發展趨勢

   空軍主要作戰部隊包括飛行部隊、戰術管制(雷達)部隊、防空炮兵部隊。當前飛行部隊編成有1個指揮部、7個戰鬥機聯隊、1個運兵反潛聯隊、6個獨立飛行中隊;戰術管制部隊編成1個戰術管制聯隊;防空炮兵部隊設4個防炮警衛指揮部,轄14個防炮營。

   當前臺空軍兵力約6.5萬人;戰鬥機約407架,其中F-5E/F型114架,裝備4個中隊;IDF113架,約4個中隊;F-16A/B型120架,約5個中隊;「幻影」2000-5型60架,約3個中隊。

   另有:E-2T空中預警機4架;S-70C搜索救援機14架;C-130H電子戰飛機19架;運輸機26架(8架C-47,1架C-118B,1架DC-6B,4架「波音」727-100,12架「比奇」1900);運輸直升機20架;教練機140架(58架AT-3A/B、4架T-38A、42架T-34C)。

   裝備的飛彈有:AGM065A「小牛」,AIM-4D「獵鷹」,AIM-9J/P「響尾蛇」,「蜻蜓」,「天劍」1、2,「魔術」,「邁卡」及「雲母」等空對空飛彈與空對地飛彈。

   戰術管制聯隊下轄1個戰術管制中隊、4個管制報告中心、5個管制報告中隊、5個報告分隊及3個機動雷達2分隊,分別組成1個空中管制中心、4個管制報告中心、5個管制報告站、5個報告站,形成了一個嚴密的指揮引志和對空警戒體系。該棲系既可使用「強網」自動化指揮系統,由空中管制中心對整個臺灣防區直接指揮引導;又可使用人工指揮系統,在空中管制中心的統一協調下,以4個管制報告中心為主,分別對北、中、南、東4個區實施指揮引導和對空警戒。該聯隊主要雷達裝備為AN/FPS-110B、AN/FPS-37型警戒雷達,AN/FPS-90型測高雷達,以及AN/TPS-43型戰術跟蹤雷達等。1994年8月14日正式啟用的「強網」自動化指揮管制系統,取代了「天網」半自動化指揮管制系統,其指揮管制能力大大提高。該系統可同時顯示600餘批目標,並引導150批飛機實施攔截作戰。

   目前,14個防空炮兵營中,有11個40毫米防炮營(46個連),每連裝備40毫米高炮8門、12.7毫米4管高射機槍8挺;3個35毫米快炮營,每營裝備35毫米雙聯裝高炮16門、4聯裝「麻雀」飛彈發射架16部。各防炮營分別配屬於防炮警衛第1(北部)、第2(中部)、第3(南部)、第4(東部)等4個指揮部,負責各地區的要點防空任務。

   到21世紀初,臺空軍將擁有各種新型戰機430架,其中F-16A/B型150架、「幻影」2000-5型60架、F-CK1A/B(IDF)型130架、改良後的F-5E型90架,將形成一支以第二代戰鬥機為主,高、中、低空搭配,具有一定空中攔截作戰和對地攻擊能力的空中打擊力量。

  

相關焦點

  • 解密臺灣空軍「蝙蝠中隊」
    恰好此時的國民政府一直積極努力「重返大陸」(這是典型的「內部事情」),於是,雙方一拍既合:一個出技術(飛機、偵聽設備),一個出人力(飛行、偵聽人員),從空中對大陸進行情報截聽和電子偵察。這樣的合作也使美臺雙方各取所需——一個要情報,一個可以繼續在大陸強化「影響力」。 臺灣空軍34中隊(蝙蝠中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 未來人工智慧飛行員:美空軍「空中博格人」項目發展淺析
    2019年3月,在該項目開展信息徵詢的前一周,羅珀在空軍研究實驗室向一批記者透露了「空中博格人」的概念。項目重要性及優先級軍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已經屬於美國政府及軍方高度的優先級事項。按照2020年6月份美國防部公布的國防部武器關鍵技術優先事項最新排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調整為第五位的優先發展事項。
  • 美國空軍對應用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思路淺析
    儘管對人工智慧在軍事及安全領域的應用當前還存在著諸多非議、爭議和反對的聲音,對人工智慧應用所帶來的潛在威脅、風險還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但總體上,人工智慧仍在以一種不可預測的速度向前發展。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美國開展大國競爭和未來限制、威懾及戰勝其競爭對手和目標的最關鍵技術之一。與數位技術一樣,人工智慧等都已成為美國空軍當前和未來重點發展的優先事項。
  • 世界十大空軍排行,這國空軍被稱「第一專業空軍」,排名卻是第五
    當這份排行榜出臺的時候,網友們也是紛紛議論,網友們表示,這份排行榜不用看,前三名肯定是美中俄三國,而實際情況的確是這樣,美國排名第一,俄羅斯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三,當然也有網友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國落後於俄羅斯呢?
  • 世界空軍排名,美國空軍毫無懸念第一,世界第二空軍已不是俄羅斯
    哪一個國家是美國空軍第一,那一個是世界第二空軍?中國空軍是世界上第二大空軍,近幾年來,大量先進的戰機,包括殲-16,殲-20等,已被中國空軍大量使用。今天,中國空軍的整體實力已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排名世界第二。
  • ...據臺灣「中央社」10月24日報導,美國太平洋空軍(PACAF)當地時間...
    【軍機飛越臺灣?美軍又否認了】據臺灣「中央社」10月24日報導,美國太平洋空軍(PACAF)當地時間23日向「中央社」表示,關於RC-135W電子偵察機21日飛越臺北上空的報導為錯誤消息,當時沒有美軍飛機出現在該區域。
  • 美國防部調整關鍵技術研發優先順序,微電子升至第一
    2020年6月29日,美國防部國防研究與工程現代化局局長馬克·劉易斯表示,該局目前負責監管的11項關鍵技術已在優先順序上進行了調整,微電子位居第一,5G升至第二,高超聲速則下降至第三。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生物技術排名升至第四。排名第五至第十一位的分別是:人工智慧;自主;網絡;定向能;量子科學;全網絡化指揮、控制與通信;太空。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一部分:空軍戰鬥機
    因為數量還是比較多,我粗估一下,打算分成空軍的岸基戰鬥機、海軍艦載戰鬥機和攻擊、轟炸機三篇來說,平均一些。 第一篇就從岸基戰鬥機開始,都是英國空軍裝備過的型號。也許會有脫漏,但不會多,如果某些你知道的飛機沒有出現,不要著急,多半會在艦載戰鬥機和攻擊、轟炸機部分冒出來。
  • ...修改標題為指稱關於RC-135W電子偵察機飛越臺灣一事「空軍先是...
    【軍機飛越臺灣?美軍又否認了】據臺灣「中央社」10月24日報導,美國太平洋空軍(PACAF)當地時間23日向「中央社」表示,關於RC-135W電子偵察機21日飛越臺北上空的報導為錯誤消息,當時沒有美軍飛機出現在該區域。
  • 《中國時報》: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臺灣要將「善意」化為行動去年10月底,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重申「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習近平12月31日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提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凸顯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臺海和平穩定的基調。
  • 中國距太平洋最近空軍基地!戰略地位重要:大型戰機的理想出發點
    臺灣島上有多個重要的空軍機場,其中比較出名的是駐紮有臺灣地區空軍第二戰術戰鬥機聯隊的新竹基地,駐紮有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的臺中清泉崗基地,駐紮有第一戰術戰鬥機聯隊的臺南基地和駐紮有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的嘉義基地。有一個基地相比而言沒那麼致命,不過其重要性在持續上升,那就是花蓮基地。
  • 空軍軍醫大學推出三大人才工程計劃
    10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人才建設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這是2017年該校轉屬空軍後首次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學校黨委領導、機關幹部、專業技術人員等1800餘人出席了活動。大會宣讀並為獲得「凌雲工程」、「珠峰工程」資助對象頒發證書。
  • 美空軍「空射快速反應武器」項目發展簡介
    高超聲速技術是美軍用於增強未來大國競爭優勢的一個主要優先發展技術。「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ir-Launched Rapid Response Weapon,ARRW)作為一種高超聲速武器,則是美國空軍正在面向未來軍事競爭而發展的主要高超聲速武器之一。該武器項目於2018年啟動研發活動,計劃用四年時間即在2022年實現服役。
  • 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美空軍MALD小型空射誘餌的發展演變史
    前言MALD小型空射誘餌,是美空軍正在大量發展裝備的一款小型空射誘餌。在美空軍的大力支持下,MALD小型空射誘餌已經發展出多個型號,成為目前全球性能最先進、演變型號最多的一款空射誘餌。MALD小型空射誘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研究追尋MALD小型空射誘餌「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發展演變歷史,對研究美空軍小型空射誘餌的具體作戰實力或者是發展自己的小型空射誘餌乃至尋求空射誘餌的對抗手段,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 最新出爐:2019臺灣地區大學排名!臺灣大學排名第一
    本次2019年的校友會大學排行榜評價對象涵蓋了中國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的1300多所本科高校,評價數據來自艾瑞深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中國高等學校發展指數資料庫(CHDID)」,均是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第三方權威機構、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對外公開的權威數據和客觀數據。
  • 星際2小常識科普:雷神優先對空改動有什麼用?
    David Kim今天發布了最新的平衡性測試圖,在三項改動中有一項也許會被大多數玩家所忽略或者不解,「雷神會優先使用對空武器」這個改動到底有什麼用呢?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一個關於星際2中的細節小常識:在星際2中會有一些既能對空又能對地攻擊的單位(比如雷神、追獵、機槍兵),那麼如果當敵人的地面單位和空軍同時來襲,他們會優先選擇攻擊地面單位。
  • 美眾議院議員提出「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
    該提案計劃給予美國總統有限國防授權,使其在「臺灣受到解放軍的直接武力襲擊、解放軍借武力奪取臺灣實質管轄領土,以及臺灣民眾或軍人遇害或生命受到威脅」等情況下,有權動用美軍武力確保臺灣免受武力襲擊。此外,該法案提出了美方在中國軍隊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以及在香港、中國南海和中印邊界出現緊張局勢時的一系列響應步驟,並指出將持續推動美臺高層互訪以及與臺灣就雙邊貿易協定展開協商等。
  • 中國空軍自己曬照 棄"御用攝影師"日本航空自衛隊
    8月24日,中國空軍戰機進行了遠洋訓練。此前,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表示,中國空軍開展的常態化遠海遠洋訓練,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是提高實戰能力、推進強軍事業的正常需要。  「不管遇到什麼阻撓,中國空軍還要一如既往;不管誰來跟著伴飛,中國空軍還要常去多飛!」
  • 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中國軍人如何掌握國際話語權
    近年來,中國空軍警巡東海、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空軍發布」多在一線機場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宣示意志,新華社用多語種向海內外播發,核心信息多次被美聯社、路透社等媒體轉引轉述,把握了國際話語權和輿論主動權。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
  • 臺灣宜蘭蝙蝠檢出病毒 新增狂犬病疫苗接種對象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疾病管制署(疾管署)」21日表示,繼7月新北市蝙蝠個案後,近日宜蘭縣的東亞家蝠被檢測出帶有與狂犬病病毒屬同一類的麗沙病毒。臺灣「疾管署」也調整狂犬病疫苗適用對象條件,即日起,民眾在宜蘭縣遭蝙蝠抓咬傷後可就醫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