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古詩14字,卻有八重悲苦,年少時學過,今天重讀感覺不一樣

2021-01-09 老張侃詩詞

從《詩經》開始,中國的古典詩詞就被賦予了詩言志、詩緣情的傳統。中國的文學是抒情的文學,表現在文學體裁方面,那就是詩歌佔據無比重要的地位。

詩歌本身要求的字數比較少,而且還講究對仗。這無疑給詩歌的創作增加了難度,但是卻成為了那些真正有才華詩人們的樂園。雖然說詩歌的創作都是內心真實情感的吐露,但是要想達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還需要很多很多的心思。

然而我們年少時所學到的一首唐詩,詩人就像是不經意地流露出,卻蘊藏著無比深刻的內涵。短短兩句14個字,其中卻蘊藏了八種悲情。少年時只會讀只會背,但是直到人到中年才能懂。

這首唐詩就是杜甫的《登高》,我們年少時都曾經學過。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一首唐詩當中最經典的詩句莫過於第三聯,也就是這首唐詩的頸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我們之前學習的時候,也能感覺到這兩句唐詩的美感。至少從對仗的角度來講,這兩句確實紋絲合縫,不著痕跡。

但是對詩歌的內涵來講,這兩句唐詩堪稱是愁到最深處時不言愁的最佳證明。

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認為此聯:

「萬裡,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他所說的「八意」,也就是詩歌當中的八件可悲之事:

可悲者一:作客他鄉,旅途飄零;

可悲者二:常常做客,顛沛流離;

可悲者三:做客之地,萬裡之遙;

可悲者四:做客之時,滿眼蕭瑟;

可悲者五:人到暮年,一事無成;

可悲者六:親朋好友,生離死別;

可悲者七:獨自登臺,無人陪同;

可悲者八:年近暮年,身患疾病。

孤獨的杜甫在這個秋天登上高臺,原本或許是為了排解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傷悲。但是登高所見之景並沒有寬慰詩人的心靈,反而更把他的愁緒推向了極致。

《登高》這首唐詩被譽為七律之冠,其實也是詩人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命運的集中寫照。從空間當中的「萬裡」到時間當中的「百年」,都融入到詩人此時此刻的心境之中。而在此時,才能把詩人人到暮年而又落魄的這一生展現出來。對於讀者來講,唯有人到中年,經歷人世紛紛,才能真正懂得杜甫在這首唐詩所描繪的種種悲苦。

相關焦點

  • 最奇怪的寫雨古詩,全文無一「雨」字,前兩句還在極言天氣晴好
    他們筆下對山水有非常精妙的描寫,字裡行間當中充盈著對大自然的謳歌,而且所運用的語言,都有清麗的美感。王維孟浩然之後,山水詩派雖然逐漸沉寂,但偶爾也會有經典之作。即便是在宋詞佔主導地位的宋朝,也有很多詩人自覺寫出山水詩派的詩歌,並在其中展現出獨特的意境之美。一夜滿林星月白,且無雲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 唐代詩人一首寫雪的古詩,只有20個字,卻描出最寂寥陰冷的境界
    相比《永州八記》,《捕蛇者說》這樣精彩的作品,他的詩詞其實更有特點。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隻有20個字的寫雪的唐詩,每一個字都代表了一種寂寥的境界,帶給人絲絲寒意,和當期盛夏季節形成巨大反差。柳宗元的一生非常的悲苦,仕途之路也是相當挫折。他科舉考試考了很多年,一生大概做了20多年的官,卻也被貶了20多年。如此的人生經歷,也使得他的性格比較的冷漠。
  • 南宋末年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全文一共28字卻出現了5個「幾」字
    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仍然有一大批的作品出現了重複的字眼。而且還多運用數字,使得這些經典古詩詞表現出不一樣的風格色彩。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產生於南宋末年的古詩,全文只有28個字,但是卻出現了五個「幾」。即便如此,讀起來並不讓人覺得有重複之感,反倒是更增添了幾分俏皮的意味兒。且看: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 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
    人生總有順逆,就如江上行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處在順境時就應該未雨綢繆,而當一籌莫展時也不要捉急上火,日子再難,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但有時候人們為了排遣心中的愁悶,或者借酒澆愁,或者故意消極頹廢,其實內心卻是另一種想法,真是矛盾重重。
  • 這些字的讀音被改後,我們如何讀那些年學過的古詩?
    如果這些讀音確定更改,我們該怎麼讀哪些年學過的古詩?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發布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的孟蓬生專門在光明日報發文討論了這一話題。孟蓬生在文章中首先明確,《審音表》作為國家規範適用於一切場合,自然也適用於古詩文;一些人口中的所謂「古音」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古音」,即使是真正的「古音」,對於現代人也並不具有約束力;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原則上不應該標註真正的「古音」和所謂的「古音」;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古詩文吟誦活動和其他文藝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如同京劇藝術中的「上口字」一樣,應該得到尊重和寬容
  • 唐詩三百首中最具風韻的五律古詩,頸聯10個字寫出大自然規律
    這裡面李白,杜甫有很多的作品入選,王維,白居易也是如此。他們有的人留下的作品很多,比如李白,杜甫都有30多首入選,但是有的詩人雖然在唐詩300首當中僅僅入選了一首詩,卻也是非常精彩。比如這位唐代詩人,他只有一首詩入選唐詩300首的,卻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具風韻的五律古詩:且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後兩句也很經典,卻鮮為人知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青春易逝,韶華難在。如今,每當我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轉眼間青春時光已悄然溜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感嘆「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句詩的後兩句其實也很經典,但是卻鮮為人知。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雖然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小學生本來就是學知識的,他們會漸漸理解這些讀音的,如果我們「偷工減料」了,這並不見得是好事,他們將來或許會怪罪我們。本節所說的「騎」的讀音,都是針對古詩詞而言,因為古詩詞涉及了平仄押韻等,有它的特殊性,而對於其它文體,沒有了平仄押韻等限制,有時我們就可以「屈從」於現實,按大眾習慣了的讀音。
  • 孩子幼時學古詩,長大就忘沒意義,常讀90首古詩,大腦留下潛意識
    除了那些天賦異稟的能去詩詞大會,普通人也去不了。所以對幼兒學詩,又感到是無用功,浪費時間,有這功夫還不如出去散散步。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放棄讓孩子學古詩,就有些可惜了,學古詩的好處,可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呢!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那麼我從這麼一首作品中,除了能夠感受到詩人的對於雨細膩的描寫,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悲痛之苦;另外這首詩寫得也是很絕,通篇都是在寫雨,但卻又沒有寫一個雨字,可謂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李商隱的一生也是極為悲苦,時常被人打壓和排擠,這也令他內心極為痛苦,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是使得他充滿了憂愁,即使是描寫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那也是會結合自己悲慘的人生,從而令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處處也是充滿了憂愁。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據說在唐朝,大雪天就有一幫詩人兄弟在江夏、即現在的武漢聚會,他們登上黃鶴樓,面對大長江,喝酒行令,吟詩聯對,好不熱鬧。據說這些詩人中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等八個人。他們想這樣粉妝玉砌的潔白世界,如果沒有好詩來配它們,那就太可惜了,那簡直是辜負了天公的美意。於是李白出了一個主意,讓大家每人聯詩一句,最後組成一首七律。
  • 兩首描寫蠶的古詩,對比鮮明,最後兩句更是振聾發聵
    例如張九齡被李林甫陷害,就創作了一首《詠燕》,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就抒發了詩人不願隨波逐流的高潔品質。再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也傳達出詩人不怕流言與誹謗,甘願犧牲的精神。
  • 宋詩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卻被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
    宋代成就最大的是宋詞,不過對比唐詩的經典,宋詞還是有很多無法與唐詩匹敵的地方,更不用說宋詩了。當然,宋詩當中也有不少的經典詩句,只不過是整體水平和唐詩相比相形見絀而已。比如我們在這篇文章所說到的,可以說是宋詩當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最為精彩,但是卻被後世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且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也是7個字,卻沒有霸氣只有淚
    文藝圈近幾年流行過不少詩句,從李白的「樹深時見鹿」,韋應物的「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再到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林徽因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等。這些詩句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夠美,夠文藝。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美人如玉劍如虹!
  • 宋亡後詩人終身不仕,坐臥都朝南,一首古詩更是見其錚錚鐵骨
    在古典詩詞當中,人們對菊花都有特殊的偏愛。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朝末年的黃巢也曾經以菊花自喻,「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他們都看中了菊花所代表的象徵意義,不畏嚴寒的精神,不與其他花朵爭相鬥豔的高潔精神。而且這些詩人寫菊花,不單單是謳歌現實當中的菊花,實際上還是對自己品格的謳歌。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首唐詩就是如此。南宋詩人寫菊花看似平淡,實際上這28個字卻是他不屈不撓忠於故國的誓言。
  • 白居易兩首寫雪的20字五絕唐詩,其中的感情表達卻不盡相同
    而且在這雪花飛舞的季節當中,每個人對人生也會有獨特的思考和感悟。我們今天所分享的就是白居易的兩首寫雪的唐詩。各自都只有20個字,但是所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 小學生必背古詩講解—《飲湖上初晴後雨》
    一日之計在於晨,咱們帶著孩子聽聽古詩,學古文~一米閱讀君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一米閱讀君先來賣個關子,看大家根據下方提示能否猜出古詩內容~點擊音頻,揭曉答案嘍一米閱讀君聊聊古詩背後的故事,更容易掌握古詩內容哦~當時蘇軾與朋友一起在西湖遊覽,天氣由晴到雨,詩人飽覽了西湖在陽光下和細雨時的湖光山色,欣然寫下了這首讚美西湖的名作。
  • 高中總覺得這首唐詩難背,今天來看,似乎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年少的時候我們曾經學過很多的唐詩,也曾經被送過很多的詩篇。雖然當時的我們覺得這些古詩、古文好難背,感覺是一種學習壓力。但是等到今天重新回味那一段歷史的時候,豐富的知識儲備讓我們感覺到當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這樣的詩句,很容易讓我們望文生義。
  • 英語和數學當道的時代, 背古詩有什麼意義呢?
    昨天剛背過啊!」「綠長條……」 「%*&*!!!」好吧,不知道該說是這個小學二年級的娃更可憐,還是她那個聽聲音就不怎麼淡定的媽更可憐。總之,背古詩和監督背古詩,可能與「背單詞和監督背單詞」「做數學題和檢查數學題」並列的壓在小學生家長頭上的三座大山。為啥神獸們背不下來這麼好背的古詩呢?
  • 江上遇到大風,北宋詩人寫出最瀟灑古詩,最後7字乃是自由的吶喊
    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在詩人的筆下也變成了一種詩意的存在。「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這是李白的豪爽。「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這些風的自信。而當長風遇到大江大河,就會出現另外一種精彩。北宋初年,一個詩人坐著小船行駛在淮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