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

2021-01-09 品詩賞詞

人生總有順逆,就如江上行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處在順境時就應該未雨綢繆,而當一籌莫展時也不要捉急上火,日子再難,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但有時候人們為了排遣心中的愁悶,或者借酒澆愁,或者故意消極頹廢,其實內心卻是另一種想法,真是矛盾重重。下面介紹的是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

自遣

唐代:杜牧

四十已雲老,況逢憂窘餘。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聞流寧嘆吒,待俗不親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還稱二千石,於我意何如。

杜牧出守黃州,自以為受到排擠,故心情鬱悶,時有消沉情緒產生。唐武宗會昌二年,杜牧年四十,此詩即作於該年他任黃州刺史時。詩人自小聰慧好學,而且喜歡兵法韜略,希望自己可以一展平生所學,為國家盡忠,為家族增光,可是如今「四十已雲老,況逢憂窘餘。」古人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詩人是宰相杜佑之孫,雖然世事滄桑,家境中落,但他依然在26歲就中了進士,說明家風的薰陶、自身的勤奮,讓他在初入仕途時還是比較順利。

不過天妒英才,小杜又是一位眼裡容不下沙子的性情中人,越是滿腹經綸、志向高遠,越是讓他感到情何以堪。「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他暫時放下手板,拿起那些消遣的詩書,然後又時常借酒澆愁,「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板,指手板,古時官員上朝時所持;小年書,指內容淺近、適於消遣之類的書。阮,指晉代的阮籍,他籍任性不羈,嗜酒佯狂,放浪形骸。蘧,即指蘧璦,字伯玉,春秋時衛國人。《準南子》中記載,「故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詩人覺得既然老天爺讓自己才不盡用,不如瀟灑地過自在生活,過去的路也許是自己走錯了,但也絕不會學那些腐儒,笑對人生、恬淡悠閒,也許就是此時詩人最大的願望。想到這裡,杜牧又慷慨陳詞,「聞流寧嘆吒,待俗不親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從此以後聞流言而不信,對待習俗一視同仁、不分親疏。遭遇棘手之事,要知道如何取捨和裁決;操心時也要懂得張弛有度、舒捲自如。嘆吒,即嘆息。

最後杜牧說自己還算稱職,對得起這「二千石」的俸祿,可是這對自己又有何意義呢?漢代郡守俸祿二千石,故以二千石指代郡守,而唐刺史與漢郡守官職相同。杜牧另有一首《自貽》,「杜陵蕭次君,遷少去官頻,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他認識到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有如「匹素」那樣任人裁剪。

這首《自遣》流露的也是在這種心理支配下,產生的消沉情緒,其中有退步並早點抽身的意念,當然其骨子裡也深含憤慨,有正話反說的成分。他既有消極之想,但更多的卻是想有作為而不得的牢騷,心態非常矛盾。

這首詩實際上也是以消極的表象,來宣洩他的鬱悶心情。而「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這兩句,表達了詩人隨順時勢、諳於世故的心態,也值得讀者細讀和深思。

相關焦點

  • 杜牧最唯美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可其中一句常常被寫錯!
    在寄景抒情的詩詞中,一般的先寫景後抒情,亦或者是比較少見的先抒情後寫景再次進行情感加深,而就有這麼一首詩就是單純寫景,這在古代的詩詞中是極其少見的。今天小赫赫就與大家來共同賞析這樣一篇「獨特」的寄景抒情詩,來自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是晚唐最具有才情的詩人,而且他的名氣也是很大。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語意雙關,妙絕千古!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所說的歡愉之事,便是進士及第。對於唐代科舉制度而言,進士及第可謂難如登天。既要朝中有人舉薦,又要自身小有名氣。而杜牧出身豪門,是宰相杜佑之孫。且自小才華出眾,23歲時作出《阿房宮賦》,名動長安。據說朝中舉薦之人,多達20人之多。所以杜牧寫這首詩寄給長安友人時,內心的得意之情可想而知。
  • 杜牧很「帥氣」的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28字瀟灑俊爽
    這兩句寫得真好,好到什麼程度?有人說這一語之間,就讓人分清了盛唐詞與後世之詞,人處在盛唐那樣的盛世當中,無論寫什麼,都是打著時代烙印的。 【臨其詩境】 今天來欣賞晚唐杜牧的一首詩,這首詩中有兩句,實在有李白的味道
  • 蘇軾將杜牧的詩,變成自己的詞,意境大變,豁達通透,成千古佳作
    比如《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這首詩中的「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到了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中,變成了「欲知相憶時,但看裙帶緩幾許」;到了鮑照的《擬古》中,變成了「宿昔改衣帶,旦暮異容色」;到了柳永的《蝶戀花》中,變成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最奇怪的寫雨古詩,全文無一「雨」字,前兩句還在極言天氣晴好
    即便是在宋詞佔主導地位的宋朝,也有很多詩人自覺寫出山水詩派的詩歌,並在其中展現出獨特的意境之美。一夜滿林星月白,且無雲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這一首古詩就是宋代詩人翁卷的《山雨》,寫夏天山中夜雨,全用虛寫,道人所未道,真乃山水詩中的絕妙之作。而且全文當中雖然寫的是山中夜雨,但沒有一個字提到「雨」。
  • 兩首描寫蠶的古詩,對比鮮明,最後兩句更是振聾發聵
    例如張九齡被李林甫陷害,就創作了一首《詠燕》,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就抒發了詩人不願隨波逐流的高潔品質。再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也傳達出詩人不怕流言與誹謗,甘願犧牲的精神。
  • 古詩裡的「衰、斜、騎」等改讀音引熱議!網友:我!不!同!意!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上述三首古詩,重溫一下古人心中的詩歌與韻律之美。2/杜牧的「斜」字該怎麼讀?杜牧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含蓄精煉,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寫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山行》一首就很能代表他的這種風格。彎彎斜斜的山石小徑,白雲纏繞的幾戶人家,霜染的楓葉如花般搖曳,這些正是吸引詩人下車流連的理由。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 南宋末年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全文一共28字卻出現了5個「幾」字
    從少年時代我們開始接觸古典詩詞以來,在漫長的求學過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幾首背過去的古詩。而且對於古詩的格式,古詩的格律要求和詩詞內容、常表達的情感、字數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因為古詩整體篇幅字數比較少,所以最忌諱的也就是出現重複的字眼。
  • 李商隱模仿杜牧寫贈別詩,同樣寫得很深情,感動了無數的痴男怨女
    李商隱和杜牧那都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而且兩個人的才華也是不分伯仲,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感人,無論是李商隱晚年的《無題》,還是杜牧在揚州寫給心愛女子的愛情詩,那都是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深情,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 杜牧一生詩詞數不勝數,唯有這首詩,傳承千百載人盡皆知
    前幾天是清明節,估摸著大家一聽到清明的時候,腦海裡立馬就浮現出杜牧的那首《清明》,杜牧一生所做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其中能夠傳承至今的佳作也不勝枚舉。但唯獨一首清明,世人皆為之稱頌,可謂千古佳作。清明和杜牧仿佛就是連在一起的,說起清明便會想到杜牧,說起杜牧也會想到清明,這兩者似乎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通俗易懂,卻振聾發聵
    下面要介紹的卻是無名氏的一首古詩,通俗易懂,卻振聾發聵。長歌行兩漢: 佚名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首詩的大意是:園中的向日葵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等待陽光照耀。
  • 一首傳承千年的經典古詩,效仿民間歌謠而作,道盡愛情的美好
    在唐代,詩歌文化有著快速的發展,很多詩體競相迸發,其中有一類詩歌來源於民間歌謠,有名氣的詩人效仿民間歌謠的寫作手法來創作詩歌,讀起來膾炙人口,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或者美好的情感。我們也來一起品讀一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經典古詩,感受一下民間歌謠和詩歌的結合。
  • 宋詩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卻被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
    比如我們在這篇文章所說到的,可以說是宋詩當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最為精彩,但是卻被後世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且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古詩的題目就是《遊園不值》,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
  •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風流公子落塵網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小杜」是宰相之孫,26歲中進士,參加科舉考試時就以一篇《阿房宮賦》令洛陽紙貴,他還熟諳兵法。他出身高貴,才情橫溢,文武雙全,似乎是註定要「兼濟天下」的風流公子。可惜生不逢時哦!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題西林壁》,便是蘇軾此類詩作的一首典範。畢竟作為入選語文課本的一首古詩,我們打小就被要求背誦全文,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了。不過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再次品讀《題西林壁》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
  • 盧照鄰的一首詞,對方曾因此而入獄,如今其中兩句成為電視名句
    這句話的原型其實盧照鄰的《長安古意》的兩句詩演變過來的,這兩句話就是「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和電視劇中這句話要表達的一樣,這兩句詩反映的也是對完美愛情的嚮往,曾讓不少不少互相相愛的男女為之落淚,而盧照鄰會在自己詩中寫上這兩句話,與他的個人經歷不無關係。
  • 白居易兩首寫雪的20字五絕唐詩,其中的感情表達卻不盡相同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夜雪》,是白居易寫雪最精彩的詩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詩人寫雪都是從雪花的形狀、顏色等角度出發。但是白居易寫這首唐詩的時候,唯獨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來寫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開篇兩句白居易就寫出了夜雪所帶來的感受。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1980年大詩人臧克家與季老再次相逢時,曾提筆贈了季老這樣一首詩:年年各自奔長途,把手欣逢驚與呼!樸素衣裳常在眼,遍尋黑髮一根無。 是的,印象中的季老幾乎沒有西裝革履的時候,永遠是一身樸素的衣服,真正牛的人是不需要衣服來裝飾的。
  • 被李白寫「吾愛孟夫子」的孟浩然,所寫兩句古詩,媲美春江花月夜
    放眼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把古詩放到如此高的地位;放眼歷史,也沒有哪個朝代的詩詞形式能超過唐詩的水平。唐詩唐詩當中,有一篇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為很多人所喜歡。這首詩的意境太美了。雖然思想主旨和一般的詩文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這篇長詩所勾勒的場景、所塑造的意境真的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