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白寫「吾愛孟夫子」的孟浩然,所寫兩句古詩,媲美春江花月夜

2021-01-09 老張侃詩詞

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髓的文化部分。放眼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把古詩放到如此高的地位;放眼歷史,也沒有哪個朝代的詩詞形式能超過唐詩的水平。

唐詩

唐詩當中,有一篇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為很多人所喜歡。這首詩的意境太美了。雖然思想主旨和一般的詩文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這篇長詩所勾勒的場景、所塑造的意境真的是太美了!

春江花月夜

雖然《春江花月夜》是唐詩中的經典之作,但是並不是唯一的作品。在我們看來,有很多的山水詩也完全可以達到《春江花月夜》的高度,在唐詩當中爭相出彩。

比如本文所說的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一生也是入仕不順,最後隱居。這一首簡單的五絕,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同樣塑造出了詩人對於環境、對於人生的思考。全詩如下: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這首古詩,非常簡單,五言絕句,只有20個字,卻意境悠遠,引人入勝。

這首詩的寫作意境中的背景,不是羈旅的行程,不是泣血的離別,不是船行途中的飄蕩,而是舟泊暮宿。天色已晚,詩人身懷羈旅之苦,在泊舟靠岸的時候,觀看景色之美,聯想身世之苦,至情至景,都入了內心。

孟浩然·宿建德江

這種內心的情感,顯然不是一句簡單的「日暮客愁新」所能概括的。所以詩人在小船當中,舊愁未去,又添新愁。

帶著愁緒,詩人選擇了去觀看外面的景色。空曠的江面一覽無餘,而且與在亭臺樓閣上俯瞰江邊景色完全不同,在小船當中去看江邊景色,別有一番視角,別有一番滋味。

詩人看到了什麼?「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因為是晚上,而且靜穆。平靜的水面上,遠處的天空看上去比近處生長的一些樹木還要更低,而那鑲在天空中的月亮,倒映在平靜清澈的江水當中,與人的距離非常之近。

多麼美的意境!而且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對比《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兩者各有風格,但是孟浩然的這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卻更富有深邃的意境之美。而《春江花月夜》的華麗詩句,則是自帶顏值了。

詩人孟浩然

所以,在後世的評論當中,普遍認為孟浩然的這首詩頗有特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比如,《王孟詩評》中,劉雲認為:「野曠」二語酷似老杜。在《唐詩箋注》當中,論述者認為,「野曠」一聯,人但賞其寫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詩外味。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孟浩然聽到春天的鳥鳴,寫了一首詩,千古傳誦
    今天我們要講的孟浩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科舉考試屢試不中,去求官又求不上,皇帝嫌他說「不才明主棄」。他求丞相張九齡,說「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結果也不中用。於是孟浩然斷了這門心思,歸隱故鄉鹿門山,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無官一身輕,一覺睡到大天亮,早晨被鳥叫聲吵醒了還要賴床。這一賴床好啊,竟打起腹稿起來。
  •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附...
    賞析《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在初唐七言歌行中,同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和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等詩相比,《春江花月夜》在藝術上的成就,無疑達到了同類詩中的最高水平。我國現代的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高度評價這首詩,譽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 孟浩然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堪稱描寫自然的千古絕唱!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我們的詩仙李白,可是十分敬重孟浩然的為人高尚瀟灑,風流倜儻。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合稱為「王孟」。他一生著詩二百餘首,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便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春曉》。
  • 學習古詩文有什麼意義?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她的作文表達的主要意思便是要多學習古詩文,把中國最優秀的文學形式傳承下去。我把女兒的文章仔細閱讀了,也給她做了一些修改。這篇詩歌作文能否獲得競賽評委們的青睞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女兒從這篇詩歌作文的寫作中認識到了需要學習古詩文。學習古詩文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 白居易的這首月夜清江圖,奇麗唯美,不輸《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也因為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則是白居易的這首《暮江吟》。
  • 最奇怪的寫雨古詩,全文無一「雨」字,前兩句還在極言天氣晴好
    山水詩以謝靈運為鼻祖,到了盛唐王維孟浩然的筆下,更是進一步確立了山水詩派的歷史地位。他們筆下對山水有非常精妙的描寫,字裡行間當中充盈著對大自然的謳歌,而且所運用的語言,都有清麗的美感。王維孟浩然之後,山水詩派雖然逐漸沉寂,但偶爾也會有經典之作。
  • 宇宙化了人間情感的《春江花月夜》,為何會成為「詩中的頂峰」
    本文系作者幸福是我的信念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自問世以來,雖也遭到過冷落,但一經發現之後,影響深遠,有「孤篇橫絕,竟成大家」和「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之譽。根據此詩改編的音樂曼妙動聽,同為經典。
  • 孟浩然在這裡寫下千古絕唱《春曉》,現已是飲譽中外的千古詩山!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皮日休、張子容唐彥謙等,都曾先後在鹿門山或隱居,或遊歷,留下了許多歌唱襄陽,讚美鹿門山的不朽詩篇。孟浩然是土生土長的襄陽人、鹿門山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的傑出代表。李白、杜甫等詩詞大家對其詩作和高尚品德給予了高度評價。李白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之褒,杜甫則謂:「吾憐孟浩然,短褐即長夜。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據說這些詩人中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等八個人。他們想這樣粉妝玉砌的潔白世界,如果沒有好詩來配它們,那就太可惜了,那簡直是辜負了天公的美意。於是李白出了一個主意,讓大家每人聯詩一句,最後組成一首七律。只是有個要求,今天大雪,就以雪為題,句句寫雪,但是不能出現「白雪」二字,有違者罰酒三盅。
  • 張文魁: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談談經濟學理論的幾個缺陷
    來源:經濟學家圈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轉載請註明經濟學家圈來源本文作者:張文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在人們對祥瑞的期盼中,《春江花月夜》的場景重來。不同的人對場景、對作品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但讀到這首偉大詩篇,人們會不約而同地心曠神怡,可能又有些浩浩乎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知止。
  • 孟浩然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斷送了前程,卻成千古名作
    例如羅隱的《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原是他在多次落第後寫的一首牢騷詩,卻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還有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樣是在落榜後所寫,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孟浩然落第後所寫,入選《唐詩三百首》。《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 孟浩然漂泊他鄉時寫下一首經典古詩,道盡清明的滋味,令人感慨
    又到一年清明時,又是一年春雨紛紛,清明憶故人,奈何淚千行,古人今人在這個時節會祭奠先輩,追憶舊時記憶,懷念過往,但有人因為種種原因漂泊他鄉不能回鄉清明,內心想起家鄉,想起過往的人和事,感慨萬分之下不禁嘆息,唐代詩人孟浩然便是這樣。
  • 唐詩中寫的那些自然景物究竟是啥意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和溫庭筠的《瑤瑟怨》(「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並且,所寫愁緒的類別還多種多樣。從懷才不遇,到國破家亡;從羈旅離愁,到韶光易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無一例外,它們給人的感受,均是形象鮮明,細膩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 宋詩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卻被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
    比如我們在這篇文章所說到的,可以說是宋詩當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最為精彩,但是卻被後世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且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古詩的題目就是《遊園不值》,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
  • 唐詩三百首中最「包舉宇宙氣象」的古詩,23歲的李白已有如此氣度
    比如李白有一首入選唐詩300首的五律詩篇,這首詩寫於李白剛剛離開家鄉的時候,也就是在大23歲的時候。當時的李白雖然年輕,但是卻已經寫出了「包舉宇宙氣象」的古詩,對於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描寫,對祖國壯麗山河景色的反映,實在是令人欽佩這首古詩就是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唐詩中的江南春 寫的是哪裡?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寫過三首《憶江南》,最富盛名的顯然是這第一首。白居易擔任過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回到北方後,他依然惦念著蘇杭的盎然春意。春天的早晨,太陽從水面上升起,把江邊的鮮花映照得無比火紅,江水綠得勝過了制青綠染料的藍草,這樣的江南美景,怎能忘卻呢?
  • 80首描寫四季古詩,孩子學會以後寫四季作文可以順手拈來了
    有些時候,我們不可能為了孩子寫一篇鄉村風景就帶小孩到鄉村去體驗,不可能孩子寫美國風光就帶孩子去美國,這是不現實的(當然如果有條件,親身感受是最深刻的),所以我們能帶給孩子的只有是書本知識的去了解,通過多讀,多看,多聽,讓孩子心中有這些意識,讀多了自然而然文採就上去了,寫作文自然就不會肚中無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