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時候都養過些什麼嗎?
記得養蠶在我小學的時候風靡一時,所有同學跟魔怔了一樣,口袋裡,鉛筆盒裡,紙箱裡,灰色米色的蠶卵零星分布著。
那個時候,同學們的腦袋都恨不能把頭塞到褲襠裡,其實是因為,蠶的溫室放在課桌抽屜裡,需要時不時多看幾眼。
以至於後來他們聊起的話題,都逐漸變成哪裡的桑葉更容易讓蠶吐絲,什麼溫度蠶能睡好,富餘的蠶要不要分一些出去等等。
我也想要一些蠶來養,但一想我沒有多餘的器皿和精力就作罷了。
「釘子,你看這是啥?」姐姐狡黠問道。
只見姐姐緩緩打開鐵質的鉛筆盒,轉軸卡的位置剛好讓裡面一覽無餘:
底部鋪著衛生紙,那紙上的是已經長出雛形的蠶,仔細聽能聽到它們沙沙作響,身上的環節一點點蠕動,啃食著嫩綠的桑葉。
我很興奮,差點叫出聲來:「哎呀,你是哪裡搞到的?」
姐姐說這我無需多管,只問我願不願意一起養。
那我當然是願意了。
自那以後,每天除了應付作業,我很擔心蠶們怎麼樣,放學鈴聲響起的時候,仿佛也在催促我加快回家的腳步。
可是,隨著蠶一天天長大,我卻有點害怕,因為他們越來越像大青蟲了(這尤其讓我想起養在奶奶家的公雞,把菜園裡大青蟲啄得四分五裂的情形)。
不過,這裡哪來的公雞,我真是瞎操心。
像往常一樣,我預備再給蠶們換衛生紙,加些桑葉,鉛筆盒裡的光景再次不同了:
所有的蠶慢慢啃不動桑葉了,裡面的空間逐漸充斥絲狀物,很像蜘蛛網,但要更稠密。
到了要結繭的時候。
雖然總在書上看到,在繭中,蠶會蛻變成撲稜蛾子,如果是在黑夜,它們會飛向最光亮的地方。
但至於實際情況是什麼,我和姐姐都很期待又惶恐。
因為總是一開一合,鉛筆盒的轉軸已經失去彈性了,索性就轉軸拆掉,直接扣上蓋。
夏夜裡總是格外悶熱,我睡不著起夜上廁所的時候,聽到鉛筆盒裡窸窸窣窣,便去看看。
心跳逐漸加快,我有預感要蠶要破繭而出,掀開蓋——
撲稜撲稜,說不定是兩隻還是三隻,從我臉頰飛過,感受到了鱗毛。
我打開了燈,映著鎢絲燈的光,是兩隻白色的蛾,它們盤旋著,乓乓直撞。
它們會痛嗎?它們還要堅持多久?
客廳的時鐘嗒嗒嗒嗒計數,也在為白蛾的生命計數。
沒幾分鐘,白蛾用盡了力氣,掉在地上。
那一晚我沒有睡好,也許是因為悶熱。
天亮後,我又看了看鉛筆盒,裡面殘留了兩顆繭,一顆乳白色,一顆米黃色。
「你說如果知道是這樣的結局,咱們還會養蠶嗎?」
姐姐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說,如果喜歡的話再養就好。
我在想,我又不繅絲,再養作甚?
那兩顆繭後來不知所蹤,消失在不為人知的角落和過往的時間中。
20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