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繭工作感想

2021-01-17 潁訊達

煮繭就是充分利用熱能,使繭層絲膠適當膨潤和溶解,讓繭層、繭絲間膠著力均勻,以便繭絲順序離解,實現順利繅絲。

對於煮繭的要求,要達到以下五點:1.提高繭的解舒和索理效率;2.減少纇節、纇吊和緒絲量;3.繭層絲膠溶失率和繭的沉浮均適應繅絲要求;4.煮繭程度適當,利於提高出絲率,保持生絲色澤、生絲淨度和良好的抱合手感;5.在保證煮繭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煮繭效率,節約能源。

煮繭是繅絲車間至關重要的一道工序,煮繭的好壞直接影響繅絲的產量、質量、繅折等。成為一名合格的煮繭工,首先要熟練掌握煮繭專業知識,要根據原料繭性能制定適應的煮繭工藝,多深入生產一線查看運轉情況,合理配溫;其次要根據莊口制定出相應的試煮方法,多調查研究莊口繭的區別。誠然,在煮繭方面我還有所欠缺,專業知識掌握的不熟練,煮繭技術不是很過硬。舉個例子,繅絲一二車間生產的「徐強四並春」,擋車工反映繅絲槽內浮繭多,大多為蛹襯、薄皮繭,我也及時調整了煮繭工藝,但還是存在浮繭現象。看到原本就非常辛苦的擋車工,還要撈浮繭,我感到很愧疚。於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後來經過我的不斷嘗試,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無論如何我都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受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我們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的極度殘酷,產品的利潤下降,這些都需要企業去尋求更大的生存空間。但是,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我們,公司在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後,第一時間復工復產,並且保證員工的各項福利正常發放,在最大限度滿足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貢獻。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相信,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我們一定會實現「做世界上最好的絲綢企業」這一偉大願景。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相關焦點

  • 師說| 楊斌:繭房與開放
    「繭房」抓住了當下人們的某種共同焦慮,類似的例子還有「內卷」。「繭房」反映著像蠶繭一樣的自我生活桎梏。這個概念在信息推送算法受到社會高度警覺的今天,逐漸成為人們討論的一個焦點。近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經管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撰文《繭房與開放》,現將全文刊出以饗讀者。
  • 昆蟲都會結繭嗎?結的繭那麼小,出來的蟲子卻比繭大好幾倍?
    1、不是所有的昆蟲都結繭。空繭子,銀杏大蠶蛾已破繭而出,張家界某些昆蟲的幼蟲,在變成蛹之前吐絲做成的殼,通常是白色或黃色的,叫做繭,繭有保護蛹的作用褪殼進行時,蚱蟬即將由幼蟲變成成蟲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沒有「蛹期」,也就不會結繭。
  • 蠶寶寶結繭了
    「哦,要結繭了。」我興奮地喊起來。我馬上拿出一小捆稻草,把那條寶貝蠶放到稻草中間。過了10多分鐘,我發現那條寶貝蠶已在稻草中間用4根又粗又長的絲線固定好了位置。它又陸續從嘴裡吐出潔白如玉的絲線,一圈一圈地繞。一會兒功夫,一個橢圓形的房子就織成了,而它卻把自己關在了房子裡頭。起先,我還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寶貝蠶在繭裡吐絲織網。過了一會兒,它就隱隱約約了,只感覺到它的身子在蠕動。
  • 一個蠶繭裡,有一千米長的絲
    依據蛻皮的次數,蛻皮三次後化蛹結繭變為成蟲的是三眠蠶品種,蛻皮四次後化蛹結繭變為成蟲的是四眠蠶品種,五次則是五眠蠶品種(幼蟲蛻皮前會不吃不喝不動,這個階段在養蠶業裡叫作「眠」)。在蠶業生產中普遍飼養的蠶種都是四眠蠶。不同品種的蠶繭大小、蠶絲粗細、延伸度、色澤都有差異。
  • 蠶寶寶吐絲結繭的徵兆、過程及注意事項
    蠶寶寶經過4次蛻皮後,蠶寶寶要開始吐絲結繭了。這個過程很神奇~~1、徵兆:蠶寶寶會變得安靜,不再吃桑葉,身體開始變得發亮,大便比平時的大很多時,頭不停地擺動,頭部的肌肉隨著擺動來回伸縮,大家要開始注意咯,蠶寶寶開始尋找適當的位置開始結繭了。
  • 《繭》:《江村經濟》的「文學版」
    以《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等著述聞名於世的費孝通先生,大部分作品為學術著作,但2016年,居然發現他還曾用英文創作過一篇中篇小說《繭》。
  • 蠶結繭後怎麼處理?
    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蠶結繭後怎麼處理吧!蠶是鱗翅目蠶蛾科的昆蟲,為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華南地區及臺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生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會結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蠶結繭後怎麼處理吧
  • 溫暖的繭
    到了要結繭的時候。雖然總在書上看到,在繭中,蠶會蛻變成撲稜蛾子,如果是在黑夜,它們會飛向最光亮的地方。但至於實際情況是什麼,我和姐姐都很期待又惶恐。因為總是一開一合,鉛筆盒的轉軸已經失去彈性了,索性就轉軸拆掉,直接扣上蓋。夏夜裡總是格外悶熱,我睡不著起夜上廁所的時候,聽到鉛筆盒裡窸窸窣窣,便去看看。
  • 什麼人居然在貴州布政司衙門裡養蠶育繭?
    衙門儼然成了養蠶育繭的場所。 養蠶育繭 康熙、雍正年間,保定安州(今河北安新縣)有兄弟三人在科考中,先後脫穎而出,考取一個狀元,兩個進士,他們就是陳氏三兄弟陳德榮、陳德華、陳德正。在衙門裡親自指揮養蠶的布政使大人就是長兄陳德榮(1689—1747),字廷彥,號密山。
  • 蠶的一生之結繭篇
    本期蠶業科普,帶您去看看蠶兒吐絲結繭。  當五齡末期的蠶寶寶(幼蟲)充分發育成熟後,它會尋找能夠結繭的小空間(如蠶蔟),不斷地來回爬行,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殘餘物,準備好吐絲結繭。  蠶兒結繭是一項複雜精細的工程,大致分為織繭網、織繭衣、織繭層、織蛹襯四個步驟。在織繭的2~3天時間裡,蠶兒需要變換250~500次位置,吐出大約1300米長的細絲,繞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最終織成蠶繭。
  • 太空蠶寶寶吐絲結繭了
    10月25日,是兩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工作的第7天。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裡,前兩天還在景海鵬指尖翩翩起舞的蠶寶寶,已經開始吐絲結繭了。在航天員的精心呵護下,包裹在蠶絲裡的蠶寶寶就像甜睡的嬰兒一樣,享受這一段神奇的太空之旅。這六隻蠶寶寶是科學家培育改良的品種「秋豐白玉」。
  • 瓢蟲繭蜂與刻絨繭蜂,這兩種生物能寄生和控制宿主保護自己
    據估計,繭蜂科有一千多個屬,三到五萬個種,它們全部是寄生蜂。繭蜂的幼蟲在化蛹時會吐絲做繭,故而得名。繭蜂科中有一個刻絨繭蜂屬,這個屬的幼蟲寄生於菜青蟲和尺蠖等鱗翅目幼蟲的體內。在不需要具體區分的情況下,我通常把鱗翅目的幼蟲籠統地叫做「毛蟲」。刻絨繭蜂並不像蜾蠃那樣選擇大個兒的毛蟲,麻醉了,封起來供孩子們慢慢食用,而是把卵產入一些年幼的小毛蟲體內,而且也不用毒液麻醉它們。
  • ​費孝通小說《繭》首次出版
    其中,《江村經濟》《祿村農田》《鄉土中國》《生育制度》《美國與美國人》《行行重行行》等,均在作者生前單行出版過;《留英記》《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師承·補課·治學》《孔林片思:論文化自覺》,則是根據主題重新編選;《中國士紳》1953年出版英文版,2009年三聯書店推出中譯本;《繭》是近期發現的作者1936年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為首次翻譯出版,對於理解費孝通早期的學術思想與時代思潮的關係提供了難得的新維度
  • 春蠶進入吐絲結繭階段 呂山蠶農忙得歡
    近日,長興的春蠶在經過不到一個月的餵食之後,準備要「上山」結繭,預計一個星期後春蠶養殖即將結束。在呂山鄉南楊村村民敖水梅家,她正給蠶寶寶餵食最後一批桑葉。在餵完食後,敖水梅便和丈夫一起搭建蠶寶寶要上的「山」。
  • 工作中如何避免被「溫水煮青蛙」?
    因為它的腿不聽使喚,再也跳不起來,最後只得被煮死。 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在工作中,我們要如何避免被「溫水煮青蛙」呢?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做好自我提 升: 主觀上: 1.個人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最好是梳理出目標達成路徑,知道各個階段自己要做什麼。
  • b站的價值觀繭房
    信息來源:Z世代大學生圖鑑,Mob研究院之前字節飽受詬病的一點是,通過推薦算法構築信息繭房,導致用戶越來越狹隘、割裂,可能會侵蝕社會共識、威脅社會民主,甚至催生極端主義。然而這些所謂的繭房我們似乎並沒有在抖音和今日頭條看到,相反,我們在B站上看到了。B站其實是一個戾氣很重的平臺。年輕人生怕UP主過分完美,只要有一點漏洞就立馬開懟。
  • 孩子養蠶結繭三千 眼看蠶蛾破繭而出
    愁壞全家人,最學科學老師「回購」發給別的學生解難題可蠶養大結繭,接著又孵化出更多的蠶後,該怎麼辦?近日,市民徐淑君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她家中空盒子、空筐子,只要是閒著能裝東西的物品全用上了,3000多個彩繭眼看又要破繭而出,家裡再也騰不出空處養蠶了。  兒子喜歡養蠶全家支持  徐女士的兒子胡騰今年11歲。去年他上科學課時,老師給了他幾粒蠶繭。他像寶貝一樣放在一個空煙盒內,隔三岔五要拿出煙盒看看。
  • Google個性化搜索會導致信息繭房嗎?
    「信息繭房」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學教授桑斯坦提出的,他認為,網際網路為公眾提供了「資訊汪洋」,但人們接觸信息並不是全盤接收,而是根據個人喜好有選擇性地吸收。通俗來說,就是「信息偏食」,看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久而久之,「回音室效應」之下,公眾會將自身桎梏於蠶繭般的「繭房」中。個性化搜索一定會帶來「信息繭房」嗎?
  • 工作中應該如何避免「溫水煮青蛙」?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在忙碌中忘記了自己的追求,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有時候一天下來都忘記了吃喝。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不要說自己的業餘時間如何管理,更不要談什麼自己的職業規劃如何進行了。工作中應該如何避免「溫水煮青蛙」?
  • 工作10年,「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每天幹活1小時,要不要換?
    說到最後,老李說了這樣一句話:「工作10年,每天幹活1小時」,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模式,有多少人捨得換啊!但是,又有多少人會明白, 「溫水煮青蛙」的公司才是對職場人有著最大的弊端呢!不妨我們可以來看看,細數一下:1、固化的工作模式,已經磨滅職場人的職業彈跳力在職Q社區上,有一位網友說: 「溫水煮青蛙」的公司,埋頭一做就是10年,卻依然還是自己進入公司時一樣的工作。這和老李的親身經歷真的很像!固定的工作行為模式,容易讓人機械化,也不願意輕易去改變。再者,長期固化的單一工作,是不具備職業彈跳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