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來講,評價一道菜好不好吃,色香味俱全可能是個標準,但還有一個更接地氣的標準,全國通用的,那就是,能不能下飯。
對於愛吃米飯的人而言,張家界的三下鍋,簡直就是下飯神器!
能把隔壁小孩都饞哭的那種~
三下鍋有多好吃?
好吃到,張家界人都為他創造出了一首歌,隨意找兩句歌詞感受一下:
一雙筷子一個碗 一個鍋鍋兒一把鏟
一把鑰匙一把鎖 一個女人一個漢
朋友夥計兄弟姊妹逮個三下鍋兒啊
一罈子米酒索索利利全部都幹完啊
七姊妹 辣得死心 六月椒 麻得舒服
胡師傅的三下鍋土家族的文化
張家界的山水它就養這方人
養得後生兒像座山 養得姑娘兒像朵花兒
張家界的兒女 敢說敢講敢愛敢恨
敢作敢當 敢打敢拼也敢闖天下啊
三下鍋究竟有何魔力,讓張家界人,為其神魂顛倒~
01地道的湘西風味
/肉食愛好者的天下/
臘肉、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香腸、豬頭肉,隨意挑選你最喜歡的3樣肉類,用作整鍋風味的基礎。
/獨特湘西味道/
如果說肉類是基礎,那麼配料就是靈魂。
三下鍋的靈魂,就在於辣椒,辣椒採用的是湖南本地特有的幹椒段、美人椒、辣而不嗆,爽而不膩。
/豐富的配料/
西紅柿、土豆、豆腐、筍子、蘿蔔乾、幹豇豆、紅薯粉、豆腐皮,任君挑選。
煮熟後三下鍋,鮮紅透亮,香、麻、辣勁爆的口感,一下就衝擊到味蕾,誘惑著你吃了一塊,還想再來一塊。
02一道有故事的菜
除了味道獨特,三下鍋的由來,也是頗有意趣。
相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倭寇侵擾東南沿海,永定衛茅崗土司覃堯之奉旨率士兵出徵。
當時,正值年關,覃堯之恐一去不回,於是下令提前過年。
時間緊張,來不及做許多菜,就用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燉,叫作「合菜」。
士兵上前線後,很快打敗倭寇,收復失地,皇帝親賜匾額,上書「東南戰功第—」。
這種特殊的土司宴,沿襲到今天,就是「三下鍋」,成為當今張家界地區最具特色風味的美味佳餚。
張家界人,吃三下鍋,吃的不僅僅是口味,更是它背後的情懷。
正如歌詞中所寫,「老鄉喜歡它,朋友喜歡它,生活裡有五味,人生多苦辣」。
03自己也能做
三下鍋只有在張家界,才能吃出最正宗的味道,如果實在想吃,也可以自己動手操作一番,附上做法:
三下鍋
1.臘肉切片。
2.鍋內放兩勺油,炒香蔥姜蒜,放入辣椒和海鮮醬。
3.加入臘肉,炒勻
4.把炒好的材料放到小砂鍋中,加水,燒開後,下蘿蔔塊和豆腐塊。
5.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30分鐘。
6.30分鐘後,加料酒、醬油(不要加太多,臘肉本身就有鹹味)、雞精。
7.再煮5分鐘就OK啦。
你學會了嗎,趕緊動手自己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