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DJ-1具有許多重要的功能,最新發現它能夠修復糖化蛋白和糖化核酸

2021-01-10 生物谷

相比於對照細胞(左邊),缺乏DJ-1的哺乳動物細胞(右邊)的細胞核(藍色)聚集著更多的發生斷裂的DNA(紫色)。圖片來自Science/AAAS。


2017年7月17日/生物谷BIOON/---太多的糖分不僅增加你的腰圍,它也能夠在細胞內部深處挑起麻煩。當細胞衰老時,糖分子開始修飾蛋白和DNA構成單元(即核苷酸),幹擾它們的功能。

DNA修復系統能夠修復活性氧、活性羰基化合物、烷化劑、紫外線輻射、脫氧尿嘧啶整入和複製錯誤導致的DNA損傷。DNA修復機制包括核苷酸池消毒(nucleotide pool sanitization)、直接修復(DR)、鹼基切除修復(BER)、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錯配修復(MMR)、同源重組修復(HR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

糖化是體內的一種重要的DNA損傷來源,與增加的突變率和DNA鏈斷裂相關聯。在乙二醛(GO)和甲基乙二醛(MGO)的作用下,核酸發生永久性的糖化。作為糖代謝的副產物,GO和MGO在細胞中普遍存在,因而成為它們的主要的糖化試劑。對這些糖化試劑最為敏感的核苷酸是鳥苷酸(G)和脫氧鳥苷酸(dG)。儘管發生氧化的核苷酸可通過鳥嘌呤氧化修復系統加以修復,但是迄今為止,人們並沒有發現糖化核苷酸修復系統。

如今看來,基因DJ-1能夠修復糖化核苷酸。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的Gilbert Richarme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報導DJ-1起著一種DNA去糖化酶(DNA deglycase)的作用,切除核酸中的額外糖分子[1][2]。他們發現在體外培養的缺乏DJ-1的細胞中,DNA積累著突變,更容易發生斷裂。這些發現彌補了該團隊之前的報導:DJ-1讓蛋白去糖化[3]。他們寫道,「DJ-1去糖化酶可能代表著僅有的修復蛋白和核酸的酶。」

其他的研究人員將這種去糖化酶活性視為DJ-1的一種近似合理的保護作用機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Mark Cookson給Alzforum網站寫道,「這潛在地與DJ-1能夠在細胞中的多個位置(包括細胞質、線粒體和細胞核)發現到以及提出DJ-1具有多種生理學功能(據稱有大量的細胞功能)相一致。」

許多之前的研究已發現DJ-1有助神經元在氧化應激下存活下來[4][5][6][7][8]。其他的研究報導了它起著分子伴侶的作用,阻止蛋白(如作為對細胞應激產生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9][10][11]。但是儘管人們詳細了解了DJ-1的結構,但是它的基礎分子功能仍然是未知的[12][13]。

在2015年,Richarme和同事們首次證實了DJ-1是一種通過移除半胱氨酸、精氨酸和賴氨酸上添加的糖分子恢復蛋白功能的去糖化酶[3]。蛋白糖化(protein glycation)在衰老、氧化應激期間和糖尿病等疾病中發生,而且糖化本身促進活性氧產生[14]。

在當前的這項研究中,Richarme團隊將他們的研究擴展到核酸。在不含細胞的溶液中,DJ-1阻止糖分子添加到核苷酸上,而且也切除核苷酸上最近添加的糖分子。在體外培養的大腸桿菌中,缺乏DJ-1同源基因(即Hsp31、YhbO和YajL)的細菌具有的糖化DNA比野生型細菌多兩倍。顯著的是,它們的突變率提高了46倍,這表明當缺乏功能性DJ-1時,DNA穩定性顯著下降。在人HeLa細胞系中,抑制DJ-1也會導致更多的發生糖化和斷裂的DNA產生,這再次支持它在DNA修復中發揮著作用。

這種去糖化酶活性解釋了DJ-1突變如何導致帕金森病產生嗎?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的Tiago Outeiro認為這有可能。他近期報導了α-突觸核蛋白糖化導致這種蛋白聚集[15]。此外,Outeiro在更早前已發現DJ-1直接與α-突觸核蛋白相互作用來降低它的毒性,而且致病性突變破壞這種相互作用,允許有毒性的發生過量糖化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

Outeiro 猜測Richarme團隊當前的這項研究提示著存在缺陷的DNA修復可能也在疾病中發揮著作用,而且很可能是通過降低控制蛋白動態平衡(proteostasis)的基因表達來實現的。他給Alzforum網站寫道,「儘管我們不能夠忽視DJ-1在細胞中存在著其他功能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去糖化酶活性特別吸引人,而且為治療性幹預開闢新的途徑。」

Cookson指出未來的工作應當研究DJ-1突變是否會降低它的去糖化酶活性,糖化蛋白和糖化核酸是否會隨著年齡增加在DJ-1基因敲除小鼠中積累。(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Gilbert Richarme, Cailing Liu, Mouadh Mihoub et al. Guanine glycation repair by DJ-1/Park7 and its bacterial homologs. Science, 14 Jul 2017, 357(6347):208-211, doi:10.1126/science.aag1095

2.Felix A. Dingler, Ketan J. Patel. Of sizzling steaks and DNA repair. Science, 14 Jul 2017, 357(6347):130-131, doi:10.1126/science.aan8293

3.Parkinsonism-associated protein DJ-1/Park7 is a major protein deglycase that repairs methylglyoxal- and glyoxal-glycated cysteine, arginine, and lysine residue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5 Jan 16, doi:10.1074/jbc.M114.597815

4.The Parkinson's disease protein DJ-1 is neuroprotective due to cysteine-sulfinic acid-driven 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PNAS, 2004 Jun 15, doi:10.1073/pnas.0402959101

5.Interaction of DJ-1 with Daxx inhibits 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 activity and cell death. PNAS, 2005 Jul 5, doi:10.1073/pnas.0409635102

6.Drosophila DJ-1 mutants are selectively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toxin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Current Biology, 2005 Sep 6, doi:10.1016/j.cub.2005.07.064

7.Roles of Drosophila DJ-1 in survival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and oxidative stress. Current Biology, 2005 Sep 6, doi:10.1016/j.cub.2005.07.036

8.Inactivation of Drosophila DJ-1 leads to impairments of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signaling. PNAS, 2005 Sep 20, doi:10.1073/pnas.0504610102

9.DJ-1 is a redox-dependent molecular chaperone that inhibits alpha-synuclein aggregate formation. PLoS Biology, 2004 Nov, doi:10.1371/journal.pbio.0020362

10.Molecules that cause or prevent Parkinson's disease. PLoS Biology, 2004 Nov, doi:10.1371/journal.pbio.0020401

11.Sensitivity to oxidative stress in DJ-1-deficient dopamine neurons: an ES- derived cell model of primary Parkinsonism. PLoS Biology, 2004 Nov, doi:10.1371/journal.pbio.0020327

12.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DJ-1, a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early onset Parkinson's disea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3 Aug 15, doi:10.1074/jbc.M304221200

13.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DJ-1, a protein related to male fertility and Parkinson's disea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3 Aug 15, doi:10.1074/jbc.M305878200

14.The sour side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the effects of protein glycation. 2010 May, Journal of Pathology, doi:10.1002/path.2682

15.Glycation potentiates α-synuclein-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in synucleinopathies. Brain, 2017 Apr 10, doi:10.1093/brain/awx056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高吃什麼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紅細胞當中血紅蛋白和血糖結合的產物,這種結合生成的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的,並且和血糖的濃度成正比,保持一百二十天左右。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
  • Science: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 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DNA修復機制包括核苷酸池消毒(nucleotide pool sanitization)、直接修復(DR)、鹼基切除修復(BER)、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錯配修復(MMR)、同源重組修復(HR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糖化是體內的一種重要的DNA損傷來源,與增加的突變率和DNA鏈斷裂相關聯。在乙二醛(GO)和甲基乙二醛(MGO)的作用下,核酸發生永久性的糖化。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技術標準化及臨床應用現狀
    [摘要] 我國在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lc, HbA1c)檢測的標準化方面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距離國際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2~3個月血糖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於1958年被使用色譜法首次從其它類型的血紅蛋白中分離出來,並於1968年被分類為一種糖蛋白。1969年,人們發現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血中增多。1975年研究者們得到了生成糖化血紅蛋白的反應式。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於1986年首次推薦使用糖化血紅蛋白這一名稱,即非酶促的血紅蛋白的糖基化。
  • 我為什麼要查糖化血紅蛋白
    因此我們也無法得知您過去一段時間裡的總體血糖控制情況,所以我建議您爭取把午餐後、晚餐後2小時血糖也能檢測和記錄下來,同時,我還是要鄭重地建議您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這真的非常重要。」常規血糖監測不能代替糖化血紅蛋白「為什麼說糖化血紅蛋白非常重要啊?我總是聽醫生說這個糖化血紅蛋白是金標準,可它怎麼就是金標準了呢?
  • 糖化血紅蛋白成為糖尿病診斷新指標,這個值有何意義?為你詳解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除了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等血糖指標以外,大家一定也經常聽說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而在我國今年11月份最新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更是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了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指標,到底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人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什麼意義
  • 診斷糖尿病的新指標來了,糖化血紅蛋白≥6.5%!
    曾經有調查顯示,我國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的上限值為6.3%,因此很多專家也推薦把糖化血紅蛋白納入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最近,我國最新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已經把糖化血紅蛋白≥6.5%納入糖尿病的輔助診斷標準中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
  • 糖化血紅蛋白有時也出錯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評價長期血糖控制的指標,也是指導臨床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 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與血清蛋白之間的聯繫,為您分享相關建議
    糖尿病人也許都知道,一般過3-6個月左右的時候都會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顧名思義,就是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相互結合的一種產物,這其實也是反映出血糖控制程度的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指標。反映的就是被檢查者近8-12周的平均血糖的水平。
  • 糖化血紅蛋白,單位有兩個
    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王世東本報記者 江 越大多數糖友都知道糖尿病不僅需要監測血糖,同時也要監測糖化血紅蛋白,以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友在拿到糖化血紅蛋白報告單時都會注意到,糖化血紅蛋白的單位有兩個,而且兩個單位對應的正常值範圍也不相同,很多人不免對此有疑問。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 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一致性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2014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達 3.82 億,2035 年患病人數將達 5.92 億。每年有 490 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即每 7 秒就有 1 人死亡。在我國,2014 年共有 9,629 萬糖尿病患者,佔全球發病人數的三分之一,預計到 2035 年,患病數將增至目前的 1.5 倍。
  • 糖尿病不單查空腹和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大於6.5也是糖尿病
    二、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2020年糖尿病指南新標準測量糖化血紅蛋白也可以診斷糖尿病,了解糖尿病患者平時血糖控制情況查單次血糖不夠,也是需要查糖化血紅蛋白。由於許多實驗室間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不一致,所以在嚴格質量控制的實驗室,可以採用標準化的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標準。
  • 為什麼血糖偏高,糖化血紅蛋白正常?是什麼原因?
    但糖化血紅蛋白卻只有6%。 醫生告訴王先生,您的血糖值已經超過正常值,建議查餐後血糖及糖耐量的檢查。 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的是過去連續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是糖尿病控制好壞的「金標準」。
  • 血糖控制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多久測一次,正常值是多少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你會收穫以下知識:1.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2.糖化血紅蛋白有什麼作用?3.糖化血紅蛋白紅知道對少才對?糖尿病在我國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慢性病,目前我國患者數量十分龐大。根據之前的數據統計,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7%的人患有糖尿病。
  • 糖化血紅蛋白天天說,這些未必都知道
    傳統的糖尿病篩查和診斷是基於血糖水平變化,主要方法為血糖水平檢測,包括空腹血糖(FPG)、隨機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等。糖化血紅蛋白(HbA1c)因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成為判定血糖長期控制情況的良好指標,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
  • 立足當下 著眼未來-淺談糖化血紅蛋白的前世今生
    導語一起來回顧糖化血紅蛋白的前世今生。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迅猛發展且呈年輕化趨勢[1]。眾所周知,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會極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如何早期篩查診斷進行較嚴格的血糖管理從而減少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是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目前國際公認的糖尿病血糖控制與監測的金標準,其臨床應用還拓展至糖尿病診斷、慢性併發症的預測等方面,成為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複合指標[2-4]。
  • 血糖控制金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是多少?能否取代日常測血糖
    今天就帶糖友們來認識一下糖化血紅蛋白,它的指標有什麼意義,以及它跟我們的血糖有什麼聯繫,如何把它控制得更好!01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他如果連續進行血糖監測的話,可能就看到一個忽高忽低的血糖波動圖,這是很危險的,因為血糖波動越大,患併發症的風險越大,尤其是急性併發症,比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所以,糖化血紅蛋白不能完全表現患者的日常血糖情況,日常血糖監測和糖化血紅蛋白一樣重要。
  • Nat Commun:首次發現DNA修復蛋白BRCA1或參與機體認知功能和痴呆症...
    BRCA1是正常學習和記憶力維持所必需的,然而這種蛋白在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機體卻是缺失的,BRCA1是一種參與DNA修復的關鍵蛋白,該蛋白突變會增加個體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相關研究刊登於國家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阿爾茲海默氏症和神經元中BRCA1的突變直接相關,而且BRCA1的剔除會引發認知缺失。
  • 有糖尿病的人餐後血糖穩不穩,可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做判斷
    【醫生評析】對於血糖的監測,不少人是這樣做的,一是只測空腹血糖,認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了血糖就控制好了;二是平常很少測血糖,認為只要每三四個月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能達標就可以,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判血糖控制好不好的金標準。實際上這兩種做法都不能確保血糖得到了穩定控制,要知道血糖既能達到控制目標又能平穩少波動才是最佳狀態。
  • 小蛋白,大功能:發現一種與250多個基因激活有關的蛋白
    黏附在人體宿主細胞(綠色)上的腦膜炎球菌(橙色)假彩色掃描電鏡圖 圖片來源:維爾茨堡大學腦膜炎球菌能引發腦膜炎和敗血症,進而危機患者生命。近日,德國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病原體使用一種小蛋白——RNA結合蛋白ProQ,激活了250多個細菌基因。ProQ還能幫助腦膜炎球菌在受損時更好地修復DNA,並使其抵抗氧化應激反應。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通訊》。腦膜炎球菌中有2/3的RNA,其相關結合蛋白尚未被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