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吃 1 個雞蛋,更容易得糖尿病?「研究」到底說了什麼?

2020-12-03 營養師劉遂謙

前些天,看到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本想寫點兒什麼。還沒動筆,就被「丁香醫生」約了一篇審稿,剛好是關於這件事兒的。說實話,這篇文章寫得真是不錯,非常客觀。於是,懶惰的我,乾脆去管原作者要來原文轉載,就省得自己再吭哧吭哧爬格子了……感謝原作雲無心老師及其公眾號【松鼠雲無心】的授權。

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雲老師的思路,一起搞明白:

每天多吃1個雞蛋,是不是真的更容易得糖尿病?

有讀者發來一段某視頻平臺短視頻,標題是「就多吃了一個雞蛋,得了糖尿病」。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視頻中,一位醫生打扮的博主言之鑿鑿地宣稱:「每天吃超過一個雞蛋的話,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增長 60% 以上」。

雞蛋真有這麼恐怖嗎?

最新研究被選擇性呈現

那段視頻的標題是聳人聽聞的標題黨,不過視頻中的那個說法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從最近發表在《英國營養雜誌》(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篇論文得來的。

那篇論文所用的數據來自於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在這項研究中,參與了 1991 到 2009 年間的血糖數據以及數次飲食結構記錄的共有 8545 人。研究者按照人們食用蛋類的量,把參與者分為人數大致相等的 4 組,並記錄了他們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抽菸、喝酒、運動、飲食類型、體重、血壓、能量攝入等,然後用統計工具分析糖尿病的發生與蛋類食用量的關係。

核心結果是這個表:

圖片來源:論文截圖

其中,食用蛋類最少的人群(佔總人數的 25%)平均蛋類食用量少於 9 克,把他們的糖尿病發生率作為基準,而食用蛋類較多的人群(平均每天在 26.6~37.5 克之間的人,以及超過 37.6 克的人,各佔總人數的 25%),其糖尿病發生率分別是 1.6 倍和 1.65 倍。

這就是那個「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發生風險增加 60% 以上」的來源。

但這個理解並不正確。

因為,吃多少蛋類食物只是這些人的一個特徵,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到糖尿病的發生率。

所以,下面用了 3 個不同的統計模型去排除可能的「混雜因素」的影響。

比如模型 1,考慮了年齡、性別、城市與鄉村以及教育水平對於糖尿病發生率之後,蛋類食用量的影響就變小了一些;而模型 2,進一步把抽菸、喝酒、運動、飲食類型、體重和血壓納入分析因素,蛋類的影響就要小多了,這就說明這些因素比吃雞蛋的多少對於糖尿病的發生影響更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蛋類食用量在 26.7~37.5 克/天的那組人群的相對風險是 1.37,而食用量超過 37.6 克/天的那組人群,相對風險則是 1.17。

也就是說,吃得更多的人,風險反而下降了 —— 這種變化趨勢,也就使得「吃蛋越多風險越高」的結論較為可疑。

而最後一組分析,則是選取了被調查人群中數據最全的那些(總共 2425 人),統計分析的結果是「蛋類食用量跟糖尿病發生率之間,沒有有顯著性關係」。

論文中還分別對於男性和女性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是「雞蛋攝入量對於男性的糖尿病發生率沒有影響」,而對於女性,糖尿病發生率隨蛋類食用量的增加也是先升後降 —— 這,也使得結果的可靠性比較可疑。

圖片來源:論文截圖

把研究匯總分析

才能更接近真相

在營養健康研究領域,同一個問題通常會有很多研究,而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認為「新發表的研究」就是正確的,就「推翻」了以前的研究。

正確的態度是:把所有的研究匯總起來綜合分析,才能夠得到「更接近真相」的結論。

這樣的研究並不少,比如 2015 年《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發表了一項芬蘭的研究,總共分析了 2332 名男性,平均跟蹤 19.3 年,結果是「蛋類吃得多的人群,糖尿病發生率更低」——— 與這項研究的結論相反。

而 2016 年的《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了一項薈萃分析,找出了公開發表的 12 項調查研究,共涉及近 22 萬名受試者,其中出現了 8911 例糖尿病。結果發現:在美國人群中,食用雞蛋多的人糖尿病風險更高,而非美國人群則沒有這種關係。

換句話說,關於蛋類食用量與糖尿病風險的研究,結論一地雞毛,並沒有一致的結論。

其實,在最新的這篇論文中,也對這些互不一致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討論。

作者指出,在不同的地區,蛋類消費可能伴隨著不同的飲食結構,比如在美國,食用蛋類多的人群往往吃更多的黃油、甜點、精製穀物等,這些都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而在地中海以及北歐國家,雖然蛋類食用量不低,但他們的飲食中主要是全谷粗糧、蔬菜水果、豆類、水產品、奶製品等等,這樣的飲食結構有利於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或許,與蛋類消費相伴隨的飲食結構,而不是蛋類本身,才是影響糖尿風險的根源。

這能夠很好地解釋針對美國人群的研究和芬蘭人群的研究結論相反的原因。而日本的情況更類似北歐,所以針對日本人群的研究結論也是「蛋類食用量與糖尿病風險無關」。

回到中國的情況,論文作者也提到:總體而言,吃蛋多的人伴隨著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更高的 BMI、更少的運動、更多的西式飲食、更少的蔬菜、更多的蛋白質和脂肪等等。

這些因素,實際上並不能很好地通過統計模型(也沒有足夠的數據)去排除,所以統計分析出的結論,最多只能是作為「參考」,遠遠到不了作為「飲食指導」的依據。

就這篇論文而言,數據和分析方法是明確的,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有一組數據。在論文中,作者的評論和分析也較為客觀。

可惜的是,在大眾傳播中,被演繹簡化成了「每天吃超過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增加 60% 以上」這種嚇唬公眾、吸引眼球的說法。

相關焦點

  • 多吃雞蛋會增加糖尿病風險?還能吃雞蛋嗎?
    近日,我國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的王醫師與國外研究人員經過通力合作,發表了一篇關於吃雞蛋與糖尿病患病風險的研究報導(報導原文標題:Higher egg consump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diabetes in Chinese
  • 研究:吃過多雞蛋或增加糖尿病風險
    許多研究已經評估了與吃雞蛋相關的潛在健康益處和後果。雖然圍繞這個話題仍有爭論,但普遍的共識是,偶爾吃雞蛋是有益處的,但吃太多可能不健康。關於這個話題的最新研究強調了這一點,並警告稱食用太多雞蛋可能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 每天吃一個雞蛋,對糖尿病患者有什麼影響?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導語:雞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很常見的一種高優質蛋白食物,小小的一顆雞蛋中也是包含了很多的膽固醇以及蛋白質。只需要吃上一個雞蛋就能夠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而且像是老人或者是小孩吃雞蛋也能夠預防一些疾病的到來。
  • 歐洲在鬧「毒雞蛋」,可我們還是建議你每天給孩子吃一個雞蛋
    雞蛋,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再常見不過。像我婆婆,就堅持每天給哥哥弟弟每人吃一個土雞蛋。不過最近歐洲「毒雞蛋」醜聞沸沸揚揚,讓人談雞蛋色變。事件起因是,從7月中下旬,比利時就陸續檢測出大量雞蛋中含有氟蟲腈,隨即下達禁售令。這也導致荷蘭、比利時和德國等多個國家的零售商下架了數以百萬計的雞蛋,也恐怕有數以百萬計的雞將被宰殺。由此,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 雞蛋致病午睡早死紅肉致癌?這些科研也太不靠譜了
    每隔一段時間,媒體就會爆出一些讓人嚇一跳的健康新聞,各種相互衝突的研究,幾乎每天都出現,搞得大家都不知道該信誰的了。然後小夥伴就會跑到我們的後臺來詢問真相。今天,我們就匯總一下近期常見的「搞笑科學研究」,在我看來,這些研究不拿「搞笑諾貝爾獎」真是太可惜了!
  • 雞蛋每天只能吃1個,吃多不吸收還會升膽固醇?誤會真該解開了
    雞蛋是蛋類食物中被我們適用次數最多的一種了,價格不是很貴,但營養卻很豐富,裡面含有優質蛋白質、胺基酸等多種營養元素,經常吃雞蛋有利於提升抵抗力。但大家養生意識在增強的同時,雞蛋的地位受到了波及,很多人聽說,雞蛋每天只能吃一個,吃多了不僅不吸收還容易升高膽固醇,這到底是真是假?
  • 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會增加嗎?來聽一下醫生是怎麼說的
    當說到雞蛋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見,它含有高優質蛋白,小小的一顆雞蛋粥,裡面是含有很多的膽固醇以及蛋白質的,只需要吃上一個就能夠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而且像是小孩和老人都是喜歡吃雞蛋,能夠更好地預防一些疾病的到來,它能夠增強自身的免疫力,但也有人稱每天吃一個雞蛋是不好的,甚至會導致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 解密近年最紅的「168 斷食法」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簡單、有效的「減肥法」?有的,就是「斷食」(Fasting)。你沒理解錯,「斷食」指的就是不吃東西,這個看起來很費的方法,最近卻以全新型態-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風靡全球。爆紅的「間歇性斷食」是什麼?有何好處?
  • 哈佛大學研究:雞蛋和心臟病沒關係,放心吃
    我的媽呀,前幾天我剛跟你闢謠過,雞蛋不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今天你又跑來告訴我:雞蛋吃多了,容易得心臟病?突然,我覺得我有義務來為雞蛋君正名!廢話不多說,上數據!我們可以有信心的說,每天吃超過1個雞蛋的人,和一個月都可能吃不了1個雞蛋的人,心臟病風險沒有變化。
  • 「間歇性斷食」到底如何執行?一次搞懂「168、186、52」斷食法
    其中有「186飲食減肥法」、「168斷食減肥法」都是間歇性斷食的一種。「18」是指一天中的18小時內不吃東西,「6」是指在6小時內進食。聽起來雖然誘人,但當中如果吃錯方法不但減肥無效還會有反效果!下面一起分析斷食減肥法的效果、該注意的細節還有周一斷食法與之前流行的5:2斷食,來看看差別在哪裡。什麼是「18:6飲食減肥法」?
  • 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對身體到底好不好?這個爭議有了明確回答
    雞蛋,是生活中最具爭議性的食物之一。有人認為它是「營養之王」,價格還比其他肉類便宜。有人認為它是危害血管的「禍首」,雞蛋那麼多膽固醇,吃得越多心血管就越糟糕。今天,小九就帶大家看一看,那些關於吃蛋的傳說,到底有幾分真假。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好處居然多多?每天吃一個雞蛋,對人體有莫大的好處。
  • 減肥期間每天應該吃幾個雞蛋?
    一天吃了十幾二十個雞蛋……白,和一個有蛋黃的全蛋! 那麼多個蛋黃統統扔掉,而且天天如此! 壕就一個字! 減肥能不能吃雞蛋?一天能吃幾個蛋白?幾個蛋黃? 蛋黃不能多吃? 蛋黃膽固醇含量高,一個普通大小的雞蛋,大約含有 200 毫克膽固醇。 曾經,我們會限制每天吃的膽固醇的量,平均不要超過 300 毫克,如果一天吃一個以上的雞蛋,bia ji 一下,超標了。
  • 每天吃一個雞蛋有什麼好處?科學解釋:凡事過猶不及
    堅持吃雞蛋是很好的習慣,因為雞蛋營養豐富,是優質的蛋白來源。如果一個人每天吃一個雞蛋,堅持一年,對人是有很多好處的。可以補充人體日常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可以常年堅持這個好習慣。但雞蛋也並不是什麼神奇的妙藥,只是保證我們的日常營養需求,並不能改善或治療我們身體上的疾病。
  • 張文宏:每天堅持喝2種水,吃一個雞蛋,提升免疫力,減少生病
    他曾發表過一次講話,其中提到,預防疾病的最好藥物是,多喝2種水,多吃一種食物,免疫力增強,疾病也更少出現。是一名接地氣的醫生。張文宏所說的兩種水分別是白開水和牛奶,一種食物是雞蛋。人體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整體,需要源源不斷的有營養供給,為身體運轉提供能量。但是當人體內缺少相應的物質,就會逐漸出現營養不良,最終影響健康。水更是和營養成分一樣重要的東西。
  • 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對身體到底好不好?醫生這回講出了實話
    要想知道雞蛋每天吃幾個好,那你就得先知道雞蛋裡面都含了啥,其次再了解你自己每天需要的雞蛋當中含有的物質的量,兩者一比較便清楚了。首先我們看下正常的一顆55g的雞蛋中,含有蛋白質7.15g,脂肪6g左右,碳水化合物為0.8g左右,礦物質0.7g左右。
  • 每天吃3-4個雞蛋寫入治療處方 雞蛋有哪些價值?未熟透的雞蛋可以吃...
    每天吃3-4個雞蛋寫入治療處方 雞蛋有哪些價值?未熟透的雞蛋可以吃嗎?雞蛋怎樣「保鮮」?「我們上海醫院治療確診病例主要處方之一就是每天吃3-4個雞蛋,這是寫入我們治療的處方內的。如果你們沒有那麼充足的雞蛋,可以用肉、魚來替代。此外,保證充足攝入營養、飲水等。如果能夠走路,在空曠的院子裡也還是可以透透氣。」他建議。關於消毒、戴口罩的細節問題,張文宏說,一般來說,鞋子、外套等能引起感染的風險非常低。但是在疫情高發地區,還是建議家裡儘量分放外套區域和室內區域。
  • 蝦和維生素C不能同吃?「食物相剋」真是不讓人吃東西了……
    丁當平時隨便刷一刷朋友圈,就會發現很多有關食物的「搭配禁忌」。其中不乏一些聳人聽聞的「致命搭配」,比如海鮮和水果一起吃是砒霜,白蘿蔔和胡蘿蔔一起吃會得敗血症……這些所謂的「禁忌」是真的嗎?我們還能不能愉快地吃吃吃了?● ● ●食物相剋的「科學外衣」1.
  • 好多人吃雞蛋不吃它,已經闢謠了!這可是個寶,別再丟掉了
    好多人吃雞蛋不吃它,已經闢謠了!這可是個寶,別再丟掉了!民間對於雞蛋的崇拜,可追溯至神話「盤古開天闢地」,2000多年前的書籍《三五曆紀》就寫有: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古人所說的「雞子」正是雞蛋!一顆光溜溜的雞蛋,竟可孕育出新生命,讓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雞蛋便被人們奉為聖物,並且會提前把雞蛋染成紅色用於各種喜慶場合。
  • 糖尿病不能吃雞蛋?這些偽科學你都知道嗎?看專家怎麼說
    導語:雞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而且是一種高蛋白食物。不要看它不起眼,但是它含有許多膽固醇和蛋白質,每天來上一顆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給你的身體提供營養。小孩和老人吃雞蛋可以增強自身免疫力,所以雞蛋的作用是很好的。不過有人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雞蛋,真的是這樣的嗎?
  • 女人50歲後,每天吃一個雞蛋,會收穫到什麼?好處或會不請自來
    每天吃個雞蛋,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可以達標,對於每天一個雞蛋,有人也會產生疑問,害怕每天一個雞蛋,會給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有人說,50歲以後的女性,應該每天吃一個雞蛋,會給身體帶來好處。說法各不相同,就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了。究竟背後的答案是什麼,可以繼續的探究下去。